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福建西南部马坑铁矿为一大型隐伏矿床,关于矿床的成因至今众说纷云,我们在一九七六~一九八○年曾先后对该铁矿的含矿地层及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有以下几点认识。一、马坑式铁矿有一个稳定的含矿层位,下石碳统林地组与其上复地层之间的风化剥蚀面是马坑式铁矿存在的先决条件。二,加里东褶皱隆起后形成的北东向断陷盆地是寻找马坑式铁矿的有利部位。三、马坑铁矿的成矿作用是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和气液迭加改造作用,沉积——热液迭  相似文献   

2.
<正>马坑铁矿是闽西南凹陷带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已知的最大铁矿床。自1957年被前华东地质局403物探队发现以来,大批学者对马坑铁矿进行了研究:部分学者认为马坑铁矿是海相沉积型矿床(陈跃升,2002;林朝霞,2008);一些学者认为马坑铁矿是典型的海相火山沉积-热液改造矿床(葛朝华等,1981;王文斌等,1981;韩发和葛朝华,1983;陈述荣等,1985;姜益丰,  相似文献   

3.
<正>矽卡岩铁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富铁矿类型,探明的富铁矿储量全国富铁矿储量的60%左右(赵一鸣,2013)。邯邢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矽卡岩型铁矿床集中区,迄今已发现大、中、小型矿床100多个,已探明储量约10亿吨(郑建明,2007)。西石门铁矿是邯邢地区典型的大型的矽卡岩型铁矿床(储量约1.1亿吨),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矿年代学、矽卡岩矿物学、磁铁矿矿物学  相似文献   

4.
马坑铁矿火山沉积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地处闽西南—粤东地区,以加里东褶皱带为基底的永(安)—梅(县)上古生代拗陷,又分为中间基底隆起带和两翼基底凹陷带。南东翼阳山—龙岩—梅县基底凹陷带是一个重要的铁成矿带,在福建有阳山、潘田、洛阳、中甲、马坑等,粤东有铁坑拗、铁山峰、尖山等铁矿,其中大中型矿床沿北东向略呈等间距分布,主要基底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和东西向。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粤东、闽西南是广东、福建两省层控富铁矿的主要分布区,储量达数十亿吨,富矿占70%以上.目前,这些铁矿分别称为“石碌式”、“大顶式”、“马坑式”等. 大地构造单元海南岛、粤东、闽西南所处大地构造位置的性质十分相似.吴川-四会大断裂、东江大断裂(呈北东30~40°)、邵武-河源大断裂、政和-海丰大断裂(呈北东40~50°)斜贯闽粤两省,并向南西方向延伸进入海南岛.两组大断裂至海南岛有收拢之势.吴川一四会大断裂西北部为粤桂隆起区(Ⅰ),政和一海丰大断裂东南部为闽粤中生代断陷带(Ⅲ),这两组大断裂之间便构成华夏构造系上古生代断陷带(Ⅱ)(图1),即海南-粤东-闽西南断裂拗陷带,其中的层状富铁矿属于同一铁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西南部永梅坳陷的东侧,沿古生界古陆边缘分布有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构造断陷盆地。于下、中石炭统之间,在这些盆地中沉积有具工业意义的铁矿床。例如,马坑、潘田、洛阳、阳山等铁矿,这些矿床在其形成过程有共同的特性,尤其是马坑铁矿为最典型,所以将这些铁矿称之为马坑式铁矿。这些沉积铁矿床由于遭受后期的花岗岩化作用的影响,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正> 马坑铁矿赋存于石炭—二叠纪合火山岩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的地层中,由辉绿岩和大理岩在火山气热液作用下形成含矽卡岩矿物组合的磁铁矿床。这类铁矿分布较广,是一个重要的矿床类型。为了探索这类矿床形成的温度、压力和介质环境,我们继《福建马坑矽卡岩分带的模拟实验》之后,采用马坑天然辉绿岩和大理岩作为试料,对该矿床形成的温度和压力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福建马坑铁矿床形成温度和压力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马坑铁矿赋存于石炭—二叠纪合火山岩的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的地层中,由辉绿岩和大理岩在火山气热液作用下形成含矽卡岩矿物组合的磁铁矿床。这类铁矿分布较广,是一个重要的矿床类型。为了探索这类矿床形成的温度、压力和介质环境,我们继《福建马坑矽卡岩分带的模拟实验》之后,采用马坑天然辉绿岩和大理岩作为试料,对该矿床形成的温度和压力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福建马坑铁(钼)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分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  张承帅 《岩石学报》2014,30(5):1339-1354
马坑大型铁(钼)矿赋存于莒舟-大洋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黄龙组(C2h)灰岩和林地组(C1l)碎屑岩层间构造破碎带中,铁矿与矽卡岩密切共生,但矿床成因尚存在争议。本文就马坑铁矿矽卡岩进行了矿物学特征研究。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该矿矽卡岩矿物组合主要为辉石、石榴子石和钙蔷薇辉石,退化蚀变岩矿物组合为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石英等。单斜辉石以透辉石和钙铁辉石为主,仅存在少量锰钙辉石;似辉石为钙蔷薇辉石和蔷薇辉石;石榴子石端元成分以钙铁榴石为主,钙铝榴石少量;角闪石属于钙角闪石,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形成于相对较氧化的条件下。马坑铁矿的矽卡岩是由热流体沿灰岩与碎屑岩之间层间构造破碎带交代形成的,铁矿石大部分产于矽卡岩内,磁铁矿多稍晚于矽卡岩,不仅广泛交代矽卡岩,而且还直接交代灰岩、砂岩等围岩,呈交代结构;主矿体下盘常出现厚层石英岩,碎屑岩也出现了明显的交代,矽卡岩分带现象普遍,与典型矽卡岩矿床特征一致。结合矿床地质特征,马坑铁矿矿床类型应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主要富铁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赵一鸣 《矿床地质》2013,32(4):685-704
中国铁矿总资源量相对较多,但大部分为贫矿,富铁矿的资源量很少,只占已探明铁矿总资源储量的4.6%;其中,可直接入炉的炼钢用富矿和炼铁用富矿则更少,仅11.8亿吨,占全国探明铁矿总资源储量的2.27%.已知主要富铁矿矿床的成因类型有:①沉积变质贫铁矿(BIF)中的热液改造型;②沉积变质贫铁矿(BIF)中的风化淋滤型;③陆相火山-侵入岩型;④海相火山(-侵入)岩型;⑤矽卡岩型;⑥热液充填交代型.文章简要介绍了各类富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认为矽卡岩型和海相火山(-侵入)岩型富铁矿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福建龙岩马坑铁矿床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坑铁矿是福建最大的铁矿床。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南京地矿所、长春地质学院、南京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地质学校等单位对该矿床分别进行了工作,对其成因则有接触交代成矿说、复合叠生层状矿床说、陆源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矿说与海相火山沉积热液改造成矿说。  相似文献   

12.
福建马坑铁矿辉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劲鸿 《福建地质》1993,12(4):248-257
本文研究了福建马坑铁矿床中辉石族矿物的时空分布、产状、种属及其晶体形态标型、物理标型、化学成分标型。通过不同成因的辉石(308个不同成因辉石)化学成分标型对比、图解等综合判别方法确定马坑铁矿中辉石有火山岩变质、沉积变质、接触交代和岩浆四种成因。矿体底部成矿建造为富Fe、K、Mn火山岩建造,中下部为富F、Mn硅铁质沉积建造,上部为富Ca、Mg、Mn、Fe、Si碳酸盐沉积建造。马坑矿床主矿体为海底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提出利用辉石的种属、含铁系数、化学标型判断有无矿体及其贫富的矿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马坑铁矿是国内著名的大型磁铁矿床之一,为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铁多金属矿床,其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中.本次研究对马坑铁矿的辉绿岩、大理岩、林地组砂岩和磁铁矿矿石进行了全岩稀土元素测试,并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法对各类磁铁矿矿石中的磁铁矿单矿物进行稀土元素测试,以探讨马坑铁矿的成因类型和成矿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磁铁矿矿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但Y/Ho值大多变化于24~37之间,指示为岩浆热液成因;各类蚀变围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与磁铁矿矿石具有成因联系;磁铁矿单矿物具有十分相似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成因一致;岩石、矿石以及磁铁矿单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马坑铁矿的成矿作用有较多的壳源物质参与,成矿流体与矿区内具有明显分异特征的大洋和莒舟花岗岩体密切相关.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前人研究成果以及本次测试结果,认为马坑铁矿属层间破碎带控制的钙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孙昌庆 《湖南地质》2000,19(3):173-177
本文以马坑铁矿浅部矿床为例,论述了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作者的研究表明,马坑铁矿浅部矿床的开发建设,在地质上是可能的,技术和经济上也是可行,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部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床成矿带之一,该带的铁矿找矿与资源开发工作长期以来受到有关部门与企业的重视.据统计该带共有铁矿床(点)127处,已探明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8处,小型矿床1处,累计获得工业储量约4亿吨(张履桥,1982).这些铁矿床(点)主要分布于"包白线"两侧,交通甚为方便.本文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黑敖包、高腰海、合教、三合明、书记沟、杨六圪卜6个铁矿床,并指出这一地区铁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1区域地质赣中铁矿田位于新余市及其管辖的分宜县南部,并跨入吉安、安福、宜春境内。铁矿田主体部分东西长约40余千米,南北宽10余千米,呈近东西向展布,面积约400 km2。赣中铁矿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钦杭古板块结合带东段,南部为华南陆块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板块结合带东段南侧的武功山-北武夷前缘褶冲隆起带,宜春-铅山深大断裂在其北侧通过,与下扬子准地台萍乐云贵坳毗邻。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马坑铁矿属顶板进水型裂隙-岩溶类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矿床顶板船山-栖霞  相似文献   

18.
工作区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起福建永安,南至广东梅县,故称“永梅坳陷”,资源丰富,尤以“马坑式铁矿”为最著名。多年来,矽卡岩派观点一直统治着该矿床的成因解释。但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所谓“马坑式铁矿”为一受后期改造的沉积型铁矿。但在物质来源方面,还存在分歧。一派认为铁质来源于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马坑式铁矿分布于闽西南晚古生代拗陷盆地内,是福建省最主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因其独特的成矿地质特征而备受关注,控制铁多金属矿集中形成的关键地质因素尚不明确。为了揭示马坑式铁矿的成矿机制,作者在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综合研究基础上,运用勘查区找矿理论与方法(叶天竺等,2014),探讨马坑式铁矿矿床成因及"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0.
华北陆块铁矿床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北陆块是我国重要铁矿资源的分布区,铁矿石主要开采区,也是我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分布区。区内保有铁矿资源储量299.48亿吨,占全国总资源储量51.94%。区内各省市的铁矿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以辽宁、河北、山西三省铁矿资源最为集中,其资源储量达220.26亿吨,占全区总铁矿资源储量75.55%。区内矿床类型较为齐全,主要的有(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接触交代型铁矿床、岩浆型铁矿床、复合成矿作用型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热液型铁矿床、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等,其中以(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最为重要,其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84.02%;其次为邯邢式接触交代型铁矿床,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6.19%。该区铁矿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产出,但不同地质时期产出铁矿床类型和规模不尽相同,并与区内地壳演化的特征紧密相关。太古宙是区内最重要的地质时期,该时期形成铁矿资源储量占总资源储量79.87%,广泛分布在各古老结晶基底的变质岩系内。其次为元古宙和中生代,它们资源储量分别占总资源储量的12.6%和7.06%。该区铁矿资源寻找的主要类型是条带状铁建造型铁矿床,其次是邯邢式。除上述两个主要类型外,各省根据各自地质特征,对河北岩浆型大庙式,山东热液型朱崖式等其它铁矿类型,也需要进行地质找矿。该区资源潜力还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