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带是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岩带,它囊括西藏境内花岗岩出露面积的80%.呈大致东西向平行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冈底斯花岗岩大致分为北带、中带和南带3个亚带,形成时代主要是中新生代,代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前和碰撞过程中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作用和地壳深熔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滇西腾冲地块位于班公湖-怒江-龙陵-瑞丽板块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密支那板块缝合带之间,是青藏高原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的东(南)延部分,为东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形成演化的重要窗口。该区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而独特,历来受到中外地质学  相似文献   

3.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   总被引:159,自引:1,他引:158  
花岗岩是大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矿产资源有密切的关系。西藏花岗岩约占西藏自治区面积的12%,其中,80%分布在冈底斯岩浆岩带。在空间上,冈底斯花岗岩带大致可以分为3个亚带:北带、中带和南带;在时间上,以印度一亚洲大陆碰撞事件为标尺,可将青藏高原构造一岩浆事件划分为碰撞前(〉65Ma)、碰撞期(65~45Ma)、后碰撞(〈45Ma)3大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冈底斯带都产生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花岗岩构造一岩浆类型。冈底斯花岗岩类的形成演化与新特提斯班公湖一怒江洋及雅鲁藏布洋的形成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其岩石的Nd,Sr同位素资料,对地壳生长与演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冈底斯南带的大部分地区的花岗岩,均具有εNd(t)(+)值(+1.64~+5.21),模式年龄tDM也很年青(〈500Ma),具有初生(juvenile)地壳的特征。在花岗岩成因中地幔物质有重要的贡献。而冈底斯中带、北带及南带西段的花岗岩类以εNd(t)(-)值为特征(-5.3~-17.3),模式年龄tDM有两组值1.2Ga及2.0~2.5Ga,暗示这些地区的地壳具有古元古代一中元古代基底在花岗岩成因中,地壳组分具有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属雅鲁藏布江成矿区的一个次级成矿单元,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受洋壳俯冲形成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中,火山-花岗岩的分布面积约占整个青藏高原岩浆岩分布总面积的83%~([1]).  相似文献   

5.
1地质概况位于印度河-雅鲁藏布缝合带(IYZS)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BNS)之间的冈底斯-下察隅构造岩浆亚带分布着一系列白垩纪花岗岩类岩石。它们在区域上明显受EW向深大断裂的控制。按岩石组合特征,这些岩石可分为2类,一类为中酸性岩,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有少量石英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冈底斯花岗岩带长约2000km,宽近百公里,为一巨大构造-岩浆带,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呈近东西向展布,其向东绕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与察隅中酸性花岗岩带相连,再向南延至伯奇。同期还发育大量钙碱性火山岩。有关冈底斯花岗岩的研究已经积累...  相似文献   

7.
西藏北喜马拉雅花岗岩带中段地质年代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冈底斯岩浆弧和印度-藏布缝合带(ITS)以南,屹立着巍峨的喜马拉雅山系,根据常承法等(1974)的资料,本区的地质构造可以划分为六个构造带,它们大致平行喜马拉雅山脉的总走向延伸,分布着三条不同的花岗岩类岩带:由南向北分别为低喜马拉雅岩带、高喜马拉雅岩带和北喜马拉雅岩带。  相似文献   

8.
冈底斯花岗岩带是沿雅鲁藏布江北侧近东西向展布的一条长约2 500 km、宽100~300 km的巨型岩浆岩带。在阿里冈底斯山主峰岗仁波齐峰附近,冈底斯花岗岩体受到多期断裂活动的影响,特别受喜马拉雅大反向断裂和喀喇昆仑断裂活动的改造,造成断裂和岩体的关系出现很多复杂的情况,一些研究者把在北阿伊拉日居山分布的32~25 Ma的花岗岩作为喀喇昆仑断裂活动引起的同构造花岗岩,并把此年龄段归结为断层活动年龄,从而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本文的锆石U-Pb年龄指示了岗仁波齐峰地区的冈底斯花岗岩是由110 Ma、60 Ma和50 Ma的3期花岗岩组成,而韧性剪切带内的锆石年龄与附近未变形岩石内的锆石年龄一致,表明锆石的形态并未受到断裂活动的影响。韧性剪切带内云母的氩氩年龄为12 Ma左右,而周围未变形花岗岩的云母氩氩年龄在60~50 Ma左右,由此表明喀喇昆仑断裂在岗仁波齐峰地区是12 Ma开始活动的。由于研究区内韧性剪切带中的变形花岗岩并没有记录32~25 Ma这期热事件,由此排除了断裂在狮泉河-门士一线是32~25 Ma开始活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白勇  于国明  吴荣高 《地质通报》2010,29(8):1177-1184
为研究西藏措勤—洞错地区的地质结构,对2006年采集的1:50000重、磁剖面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曲线拟合计算与解释。结果表明,南端冈底斯基底走滑断隆带古生界褶皱基底很浅,缺失中生界;中部措勤盆地则埋深较大,最深可达9km,并表现为北深南浅的格局,主要充填了巨厚的中生界;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基底深度小于3km;剖面上羌塘地体的基底深度约3.5km。剖面中部措勤盆地北部坳陷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结晶基底磁性弱,北部和南部结晶基底磁性强。推断了12条断裂,其中F7断裂为措勤盆地北界,F1断裂为盆地南界。推断了6个花岗岩类岩体、2个蛇绿岩体及一套规模较大的火山岩,并描述了其地下赋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西藏冈底斯构造带位于特提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构造带的东南部,该构造带从前寒武纪到现今第四纪均不间断地受到大型构造运动的影响,所以此地区的岩浆岩具有时间上的多期次性、空间上的分带性(王四利、赵宝光等2014)。西藏措勤县诺仓地区恰好位于冈底斯岩浆岩构造带,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复杂,形成环境多样,为该区域成为富矿聚集区提供了先期矿质来源和成矿空间条件。西藏诺仓地区金元素异常区主要出露林子宗群典中组(E1d)及古新世二长花岗岩(E1ηγ)和古新  相似文献   

11.
<正>诺仓地区位于冈底斯岩浆岩带,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的中部偏南,夹持于北部受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和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该区经历了强烈而复杂的拉张、俯冲、碰撞、走滑等地质演化历程(陈旭等,2005)。频繁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强烈的岩浆热液活动,为元素富集成矿创造了物源和热源条件,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动力,为矿物质的富集、沉淀提供了适宜的空间与场所,成矿地质条件较为理想(胡新伟等,2007)。研究区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始新世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古新统典中组,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12.
冈底斯岩基位于西藏南部拉萨地块的南缘,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冈底斯岩基向西延伸与科希斯坦-拉达克岩基相连,向东延伸为察隅-滇西-缅甸岩基,整体延伸达3000 km以上.该岩基的主要岩石组合包括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昆仑东段清水泉地区花岗岩类的详细野外研究,提出造山带地区岩浆岩中普遍存在构造混杂现象,并把构造混杂岩浆岩分为构造岩浆岩片和准构造岩浆岩片两类,为造山带地区侵入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东端,即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的东段.它在区域构造上受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为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带,南与喜马拉雅构造带毗邻.罗布莎蛇绿岩分布在拉萨东南大约200 km,东西走向延长43 km,最宽处4 km,面积约70 km2.  相似文献   

15.
在一定条件下,花岗岩对于研究古大洋板块俯冲消减及陆-陆碰撞等板块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拢布村花岗岩体位于西藏南冈底斯带中段,有关南冈底斯带花岗岩类形成年代仍存在不同认识.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拢布村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57.0Ma±2.9Ma,表明南冈底斯带存在晚侏罗世岩浆活动.拢布村花岗岩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指示晚侏罗世南冈底斯带存在新特提斯洋北向欧亚大陆的早期俯冲运动.研究表明,拢布村花岗岩为洋壳板块俯冲消减作用背景之下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西藏地区的岩浆岩、变质岩分布很广,约占全区面积的三分之一,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班公湖—东巧—怒江缝合带(BDNS)以南,出露有三条规模巨大的花岗岩类岩浆弧:念青唐古拉弧、冈底斯弧和喜马拉雅弧。  相似文献   

17.
高黎贡构造带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16,他引:6  
产于高黎贡山脉的花岗岩(简称高黎贡花岗岩)记录中生代以来高黎贡构造带形成、演化的全部过程,高黎贡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对于查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和演化乃至整个冈底斯地块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高黎贡花岗岩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组成的花岗质杂岩体,空间上构成一条南北向分布的挟持于怒江剪切带和龙川江剪切带之间狭长透镜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高黎贡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其岩浆来源于中、下地壳前寒武纪变质岩的深熔作用.花岗岩源区成分不均一,以变质硬砂岩为主,并含有变质玄武岩,形成于岛弧-陆陆碰撞环境.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高黎贡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26~118Ma),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与拉萨地块北缘花岗岩一致,说明它为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的东延部分,是中特提斯怒江洋洋壳向南俯冲和海洋闭合过程的岩浆响应,而与新特提斯雅鲁藏布江洋的演化无关.  相似文献   

18.
<正>西藏革吉县躬穷左波复式岩体位于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南约20 km处,构造位置隶属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冈底斯北缘过渡部位西段。系统的剖面测量和路线调查工作表明,岩体呈狭长岩株状侵位于多爱组火山-沉积地层中,地表出露面积不足1 km2。岩体主要由早期的钾长花岗岩和晚期侵入的钾长细晶岩构成,局部可见到闪长岩和流纹岩。其中,钾长细晶岩主要呈脉状穿插于钾长花岗岩中,脉体宽不到5 m,南东-北西走向,与钾长花岗岩侵位关系明显。钾长细晶岩为肉红色,块状构造,主  相似文献   

19.
高黎贡构造带属于冈底斯地块东缘,滇西高黎贡花岗岩是冈底斯构造活动重要的岩浆记录。对高黎贡构造带的勐连花岗岩体南段的蒲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蒲川花岗岩主要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并表现出较强的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均表现为向右陡倾的LREE富集模式,具较弱的Eu负异常;花岗岩具后碰撞的特征,形成于主碰撞之后地壳向后碰撞-陆内转换的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蒲川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28.9Ma±2.4Ma),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与高黎贡构造带北部和中部一致,其形成可能是滇西怒江带碰撞作用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南两类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3,自引:1,他引:92  
陈斌  赵国春等 《地质论评》2001,47(4):361-367
内蒙古北部索伦缝合带(索伦-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被多数中外学者认为是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和华北板块北缘的最终缝合带,本文选择该缝合带上苏尼特左旗南两类花岗岩-与俯冲有关和与碰撞有关的岩浆岩(分别叫弧岩浆岩和碰撞岗岩)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1)弧岩浆活动有两期,分别约为490Ma和310Ma(锆石U-Pb,SHRIMP);碰撞花岗岩的侵位年代在230-250Ma(Rb-Sr全岩和锆石U-Pb);(2)根据本文新的年代学数据,索伦缝合带的最终缝合时间可能是在230-310Ma,这显然不同于国内多数学者坚持的“晚泥盆世碰撞”模式;而Sengor等推测的“晚二又开展碰撞”模式与本文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