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正>研究区位于冈底斯构造带西段诺仓地区,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南侧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为班公错—怒江缝合带;次级大地构造单元在测区属冈底斯岩浆弧,地层区属划分上属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岀露地层主要有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古近纪和第四纪,查明元素在地质各大构造带间含量的差异及在各区域间和区域内各类地质体中含量的变化特征,探寻各地区成矿元素集中于分散的规律,便于进行异常圈定  相似文献   

2.
出露于青藏高原冈底斯带中北部地区的白垩纪则弄群火山岩,呈近东西向、平行于缝合带展布,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揭示,这套火山岩东西延伸超过1000 km.  相似文献   

3.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缝合带之一,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蛇绿岩是该带的主体。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按蛇绿岩的出露规模、岩石层序以及侵位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东段、中段和西段。在蛇绿岩出露规模上存在显著差异,东段规模较小,中段次之,西段最大,并且在西段分成两支蛇绿岩带;蛇绿岩岩石层序出露比较齐全的是中段日喀则和东段罗布莎,其他地方的蛇绿岩均被肢解,不能组成完整的蛇绿岩岩石剖面;在蛇绿岩的形成和侵位时间上,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东段和西段集中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而中段形成时间较早,时代从中三叠世一直持续到早白垩世,主要集中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笔者系统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蛇绿岩在东西方向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对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新特提斯洋的产生、俯冲及其消亡过程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区位于雅布藏布江缝合带南侧,喜马拉雅地块北缘,以札达一拉孜一邛多江断裂为界,北部为浪卡子—曲松构造亚带(亦称北构造亚带),南部为康马—隆子构造亚带(亦称南构造亚带),地处喜马拉雅地块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洛扎断裂东南端。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早侏罗世日当组、早-中侏罗世陆热组、中侏罗世遮拉组、晚侏罗世维美组以及早白垩世拉康组。第四纪地层出露较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杂岩带的形成演化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龙江杂岩带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于佳木斯地块西缘,出露于嘉荫—牡丹江缝合带以东.研究证明其主体形成时代为晚海西期到印支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极可能形成于佳木斯与松嫩地块(松花江—嫩江地块)间板块俯冲碰撞或陆间洋盆消失闭合的环境.综合佳木斯地块同位素研究成果,结合该区古生物的研究和地质特点,推演出依兰地区黑龙江杂岩的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6.
<正>1地质背景阿钦楚鲁二长花岗岩体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中段,其东南侧就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缝合带——二连浩特-贺跟山深大断裂带(聂凤军等,2007;张万益等,2009)。区域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中奥陶统、上志留统、泥盆系、下二叠统、侏罗系和白垩系火山-沉积岩以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物。区内主干断裂为北东向二连浩特-贺跟山深大断裂和查干敖包-东乌珠穆沁旗深大断裂。褶皱构造发育,褶皱轴向与区  相似文献   

7.
<正>1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的超贫铁(5%相似文献   

8.
<正>1矿区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三江北段义敦岛弧带有色、贵金属矿成矿集中区南部,成矿条件优越。而西南三江又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铜、铅、锌、银、金、锡等优势资源潜力巨大(侯增谦等,2004)。研究区地层构造线呈南北向,德格—乡城大断裂近南北向纵贯全区。区内主要出露玉树—中甸分区稻城小区的上三叠统地层,由曲嘎寺组、图姆沟组、喇嘛垭组3个岩石地层单位组成。区内岩浆岩出露比较广泛,有分布广  相似文献   

9.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石炭二叠纪冈瓦纳北界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1982—1983年间,作者在改则幅和日土幅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在黑头山—冈玛错—角木日—双湖一带,存在严重解体的蛇绿岩带。后经进一步工作,获悉该带明显地控制了冈瓦纳相和特提斯相石炭、二叠系的分布,并有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出露。因此,该带为一条北西西—南东东向的板块缝合带,它应是目前国内外地质界都在寻找的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相似文献   

10.
<正>诺仓地区位于冈底斯岩浆岩带,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的中部偏南,夹持于北部受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和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该区经历了强烈而复杂的拉张、俯冲、碰撞、走滑等地质演化历程(陈旭等,2005)。频繁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强烈的岩浆热液活动,为元素富集成矿创造了物源和热源条件,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动力,为矿物质的富集、沉淀提供了适宜的空间与场所,成矿地质条件较为理想(胡新伟等,2007)。研究区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始新世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古新统典中组,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11.
王明  李才  解超明  吴彦旺  范建军  徐建鑫 《地质通报》2014,33(11):1768-1777
羌塘南部地区大面积出露玄武岩、基性岩墙等基性岩类,区域上它们沿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南侧展布。已有较多的研究报道认为基性岩墙的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玄武岩呈夹层状产出于展金组中,随着羌塘地区地质研究程度的不断提高,玄武岩的确切时代、构造属性等已成为探讨研究区构造演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选择羌塘南部典型的玄武岩进行地球化学研究。玄武岩属于碱性系列岩石,富集Ti和Fe;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主要投在板内环境区域;总体表现出与地幔柱成因同类岩石相似的特点。对玄武岩的研究,为羌塘南部晚古生代地幔柱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秦岭造山带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洛南-栾川断裂、商丹板块缝合带和勉略板块缝合带为界,从北到南将研究区依次划分为: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岩浆区(简称SC岩区)、北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NQ岩区)、南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SQ岩区)、西秦岭构造岩浆区(简称WQ岩区)。依据各构造岩浆区内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化学成分及出露面积,估算了各构造岩浆区及整个研究区碰撞及碰撞后侵入岩的平均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估算了各构造岩浆区及整个研究区碰撞及碰撞  相似文献   

13.
沅水流域处于扬子地台的中部偏南位置,其基底由冷家溪群和板溪群组成。呈北北东向的北京—郑州—常德深断裂带、呈北东东—北东向的贵阳—怀化深断裂带和呈北东向的都匀—宜昌深断裂带是本区主要的深断裂带。本区基性、超基性岩岩脉群的出露,从北向南可归纳为三个岩桨岩带。其中,深冲金伯利岩岩脉群在中间岩桨岩带中。在震旦系、三叠系和白垩系的碎屑岩层中分别找到金刚石,但金刚石砂矿富集于第四纪阶地的砾石层中。沉水流域各地段的金刚石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别,足以说明它们来自不同的源区。这些事实表明,在沉水流域寻找新的金伯利岩是十分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4.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带是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一条巨型构造-岩浆岩带,它囊括西藏境内花岗岩出露面积的80%.呈大致东西向平行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冈底斯花岗岩大致分为北带、中带和南带3个亚带,形成时代主要是中新生代,代表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前和碰撞过程中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作用和地壳深熔作用.  相似文献   

15.
拉地贡玛地区花岗岩处于金沙江缝合带内,区域上隶属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的物质组成部分,在研究区属通天河构造岩浆岩带。据出露岩石类型,将其划分为3个单元: 拉地贡玛花岗闪长岩(T3γδ)、日阿日曲石英闪长岩(T3δο)、缅切英云闪长岩(T3δi)。岩浆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 侵入岩体是以高硅富铝、多碱质和挥发组分为特征的兼具I型和S型花岗岩,属过铝质花岗岩; 轻重稀土分馏程度明显,轻稀土富集,Eu、Ce呈弱负异常,Rb、Th、Ba等元素富集,Y、Yb、Cr等元素亏损,具I型和S型花岗岩的特点,与火山弧钙碱性花岗岩特征相似。研究区花岗岩形成构造环境与晚三叠世多彩—当江构造混杂带的俯冲作用有关,是与俯冲汇聚构造环境有关的大陆碰撞弧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6.
出露于阿尔金山东段拉配泉—安南坝一带的槽型轻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呈北东东或近东西向带状分布,向西延伸到索尔库里—巴什考供一带;向东至少在阿克赛县长草沟一带有其出露(图1),长300多公里,宽约20—80公里。其空间分布严格受阿尔金山断裂带控制,地层出露不完整,下与元古代地层呈断层接触,上与上石炭统太原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大于3892.3米。对该套地层前人曾有过研究,如1958年  相似文献   

17.
新疆布尔根蛇绿混杂岩的发现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发现的出露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板块缝合带的布尔根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结合带,呈北西向展布。主要表现为糜棱岩化的基质中混杂着大小不一、性质各异的蛇绿岩各组分的岩块。基质主要有糜棱岩化的火山岩、凝灰岩和破碎强烈的火山碎屑岩。蛇绿岩岩块主要有碳酸盐化的超镁铁岩(?)、玄武岩、辉长岩和硅质岩岩块等。玄武岩具有OIB和IAB特征。拉斑玄武岩SHRIMP锆石年龄352Ma,说明蛇绿岩的形成可持续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这一发现对于认识中国准噶尔盆地以北地区的晚古生代蛇绿岩带及其向境外的延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法别拉河中上游地区金矿成矿作用研究宋长春(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长春130021)关键词金矿,成矿作用,矿化类型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罕达气地槽褶皱带、新开岭隆起和木耳气断陷的接触带上,骚达子沟—三道沟北东向断裂从研究区北部通过。区内地层出露...  相似文献   

19.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作为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位置,其形成与演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中亚造山带相关研究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对于该缝合带形成时代以及俯冲极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中亚造山带的增生与演化历史,为古亚洲洋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笔者等依据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内的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岩石组成、闭合方式和闭合时代的差异,自西向东将其分为4段:① 南天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西段,形成于塔里木板块向北俯冲与哈萨克斯坦—伊犁地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高压变质年龄、钉合岩体以及不整合盖层等证据来综合分析,其闭合时代应为晚石炭世;② 北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段,形成于敦煌地块和阿拉善地块向北俯冲与北部图瓦—蒙古板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带内蛇绿岩的年代学证据限定其闭合时代应为早—中二叠世。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两条蛇绿岩带作为北山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之间的连接带,分别代表了古亚洲洋在该区域闭合时形成的缝合带和弧后盆地,其形成时代应当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③ 索伦—长春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东段,古亚洲洋在该地区同时发生了南北两侧的双向俯冲,两侧地块在中二叠世—早三叠世完成拼贴;④长春—延吉缝合带形成于中三叠世前后华北板块与佳木斯—兴凯地块的俯冲增生过程中,其较西侧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间(270~250 Ma)晚20~30 Ma。因此长春—延吉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属于其东延部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笔者等认为古亚洲洋沿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自西向东发生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闭合时代自西向东逐渐变年轻,整个过程从晚石炭世一直持续到了三叠世,其中长春—延吉缝合带记录了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20.
李皓东  周建波  李功宇  王斌  陈卓  王红燕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20006-2022020006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作为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位置,其形成与演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中亚造山带相关研究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对于该缝合带形成时代以及俯冲极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中亚造山带的增生与演化历史,为古亚洲洋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笔者等依据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内的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岩石组成、闭合方式和闭合时代的差异,自西向东将其分为4段:① 南天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西段,形成于塔里木板块向北俯冲与哈萨克斯坦—伊犁地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高压变质年龄、钉合岩体以及不整合盖层等证据来综合分析,其闭合时代应为晚石炭世;② 北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段,形成于敦煌地块和阿拉善地块向北俯冲与北部图瓦—蒙古板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带内蛇绿岩的年代学证据限定其闭合时代应为早—中二叠世。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两条蛇绿岩带作为北山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之间的连接带,分别代表了古亚洲洋在该区域闭合时形成的缝合带和弧后盆地,其形成时代应当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③ 索伦—长春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东段,古亚洲洋在该地区同时发生了南北两侧的双向俯冲,两侧地块在中二叠世—早三叠世完成拼贴;④长春—延吉缝合带形成于中三叠世前后华北板块与佳木斯—兴凯地块的俯冲增生过程中,其较西侧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间(270~250 Ma)晚20~30 Ma。因此长春—延吉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属于其东延部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笔者等认为古亚洲洋沿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自西向东发生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闭合时代自西向东逐渐变年轻,整个过程从晚石炭世一直持续到了三叠世,其中长春—延吉缝合带记录了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