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塔里木沙漠公路植物固沙灌溉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两侧建立植物固沙体系时首先应确定适宜的灌溉方式。从1998年开始,我们根据不同灌溉方式本身的优缺点与前期试验结果,结合立地条件,在塔里木沙漠公路L292处选择沟灌、畦灌与滴灌进行植物固沙灌溉方式比较试验,对不同灌溉方式植物生长状况、沙层直渍度变化、制度及成本投入比较分析后认为,滴灌不受起伏沙丘地形限制,水利利用效率高,能够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且费用最低,因而是塔里木沙漠公路植物固沙的首选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修筑在世界上流动性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沿线沙物质细,起沙风频率高,风沙流输沙量大,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沙丘移动速度快。修筑沙漠公路要解决两个关键技术问题:一是加强沙基的稳定性;二是防治风沙危害。经过各学科专业人员的协作攻关,采用了振动压实路基和薄层砂砾+土工布路面结构方案;设置机械沙障为主,化学固沙、生物固沙结合的防沙体系,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线路选择布局合理也是沙漠筑路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3.
化学固沙材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为三大治沙措施之一,化学固沙措施能够使流沙表面迅速地形成防风蚀的固沙层,受到广泛的关注。无机类化学固沙材料、有机类化学固沙材料及有机-无机复合类化学固沙材料等三大类化学固沙材料为化学固沙措施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但各自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耐水蚀、耐冻融、耐风蚀及抗紫外线辐射性能、对环境没有污染及对植物无副作用、成本低廉的固沙材料是今后化学固沙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固沙植物立地条件分区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珩  张志谦 《中国沙漠》2006,26(1):131-136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气候恶劣、土壤和浅层地下水的含盐量高,沿线天然植被稀少,沙漠腹地仅发现12种能忍耐干旱和抗盐的植物种。经过科学试验,已经解决了沙漠腹地灌溉条件下固沙植物引种、选育和咸水灌溉等一系列人工绿地建设的技术难题,并且已经引种固沙植物50多种,建成沙漠公路固沙、基地绿化人工绿地43.3 hm2。沙漠人工植物栽培离不开灌溉。因此,主要从沿线土壤盐分状况,可利用水资源分布来评价植物固沙的立地条件。评价结果,在塔里木河近现代冲积平原有古河道淡水可以利用,昆仑山山前冲洪积扇普遍赋存可以利用的咸水。但全线可利用水资源的量不足以维持常规灌溉方式,必须采取节水灌溉,尽量节省资源,一些地方生物防沙要结合工程固沙,形成工程生物防沙体系,保证公路的畅通。  相似文献   

5.
极端干旱沙漠中无沙埋干扰时几种固沙植物栽植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沙埋干扰是沙漠地区乡土植物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无沙埋干扰地段大多是高矿化度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地段,这些地段盐渍化较重。7a定点观测和试验表明,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丘间地栽植固沙植物逐渐死亡的主要因素不是沙层水分和沙层盐分,而是高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太浅(0.8~1.0 m),即这类地段植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植物长期吸收高矿化度地下水使得体内盐分积聚过多无法调节而造成的。因此,在干旱区高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太浅的地段,无沙埋干扰时建立固沙植被应谨慎。  相似文献   

6.
青藏铁路哈(尔盖)-格(尔木)段位于青藏高原,横穿柴达木沙漠,不少地段曾因沙害造成中断行车和机车掉道等事故,其中以客城最为突出。对青藏线客城区段气候、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研究表明:风大多风是该区段风沙猖獗的动力因素,分布广泛的洪积沙层则构成了风沙流的物质基础,不适当的人为活动加剧了当地的沙漠化,致使线路沙害日趋严重。在该锻铁路防沙中,采用的竹片栅栏与碎石方格相结合的机械措施取得较好的防沙效果,经过观测,阻沙措施降低了风速;固沙措施增加了地面的粗糙度,减少了沙面的流动性,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植物固沙试验表明,白刺是当地最佳的治沙植物种,它具有冠幅大,根系发达、固沙效果好等特点,虽然地下水矿化度高,但用它浇灌,可提高白刷成活率。防沙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沙效果和经济效益,确保了该段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新疆策勒县绿洲外围固沙植物带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铭庭 《中国沙漠》1994,14(2):75-77
沙漠绿洲为沙漠环绕,风沙危害严重。通过封育、造林、引洪灌溉等措施在绿洲外围建立植物固沙带,可有效地降低绿洲内部风速、减少输沙量和空气含尘量;同时也可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流沙是我国沙漠化主要成因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北方沙漠及受沙漠化影响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保护交通线路而采取的固沙措施和技术,包括工程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主要介绍了这些措施和技术的类型及特点,以及近60年间(1950–2010年)其在不同地区不同交通线路中的应用,包括包兰线、塔里木沙漠公路和青藏铁路沿线的防风固沙。工程措施,如建挡风墙和铺设沙障,在沙漠交通线的防风固沙中非常有效。化学措施因成本高和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而应用并不普遍。生物措施比工程和化学措施成本更高,但因其效果好且防护持续时间长而得到推崇。在一些地方,几种措施组合的固沙效果更好。工程措施对沙面的固定以及有条件的地方用地下水或河水灌溉有助于旱生植物的早期定植。本文最后指出了固沙措施和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对解决蒙古高原受沙漠和沙漠化影响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流沙是我国沙漠化主要成因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北方沙漠及受沙漠化影响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保护交通线路而采取的固沙措施和技术,包括工程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主要介绍了这些措施和技术的类型及特点,以及近60年间(1950–2010年)其在不同地区不同交通线路中的应用,包括包兰线、塔里木沙漠公路和青藏铁路沿线的防风固沙。工程措施,如建挡风墙和铺设沙障,在沙漠交通线的防风固沙中非常有效。化学措施因成本高和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而应用并不普遍。生物措施比工程和化学措施成本更高,但因其效果好且防护持续时间长而得到推崇。在一些地方,几种措施组合的固沙效果更好。工程措施对沙面的固定以及有条件的地方用地下水或河水灌溉有助于旱生植物的早期定植。本文最后指出了固沙措施和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对解决蒙古高原受沙漠和沙漠化影响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咸水灌溉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水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水平衡原理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进行研究,估算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体系的耗水特征,为今后的灌溉方案设计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沙漠公路防护林水平衡区在1 a的水平衡期内,2 m土体水分储量和植物生长周期密切相关,早春至初夏及秋季2m土体储水量均增加,但盛夏土体储水量下降明显。2 m以下土层储水量在整个水平衡期均增加,土体中的水分在向土壤下层运移。水平衡各项中灌溉量836.5 mm;蒸散量372.6 mm;渗漏到2 m土层以下的水量为304.5 mm;净渗漏量7.8 mm。即:流出灌溉区的水量为684.9 mm,占总灌溉量的81.9%。因此,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节水灌溉仍具有较大节水空间,能够采用合理的灌溉制度减少水资源浪费,保障塔里木沙漠公路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阻沙效益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9,他引:9  
胡孟春  赵爱国  李农 《中国沙漠》2002,22(6):598-601
利用野外风洞,对沙坡头铁路风沙防护体系各组成要素的阻沙率和流沙的输沙率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在同一风速下,分别测定了野外、风洞同一项目对应的风速梯度,确定了风洞实验数据与野外实测数据的转换系数,实现了数据转换.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防护体系各要素阻沙效益.以输沙率、阻沙率概念为基础,确立了风沙防护体系宽度计算公式.根据风洞实验转换数据,计算了不同风速下的防护宽度.研究结果对于我国荒漠区铁路、公路风沙防护体系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世界上穿越流沙区最长的公路,公路两侧防沙治沙工程体系是公路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以塔克拉玛干沙漠沙垄区的公路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地形测量、防护工程调查以及风沙数据观测,分析沙垄不同地貌部位防护林带内气流特征,揭示防护林带内风场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地貌部位防护林带的防护效果。主要结论是:①垂直于公路的防护林带断面风场存在3个区(防护林带前部风速迅速降低区、防护林带中部风速低值区、防护林带工程后部风速恢复区),气流穿过公路路面时风速呈增大趋势,利于公路防护;②现有防护林带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相对于防护林带上风向流沙区的风速,防护林带中部风速降低幅度在80%以上,多数断面在林带前缘10H后(H为植株平均高度)风速降低至最小;③沙垄不同地貌部位的工程防护效益存在显著差异,迎风坡底部防护效果最好,迎风坡中部防护最差。其研究结果可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防沙治沙工程体系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灌丛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分形维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腾格里沙漠固沙灌丛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大、中、小沙丘的迎风坡、丘顶和背风坡为研究样地,调查不同沙丘微地形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阐明沙丘大小和微地形差异对固沙灌丛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分形维数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率和全碳含量均表现为背风坡中部显著高于丘顶;土壤容重表现为迎风坡中部、丘顶和...  相似文献   

14.
刘家琼 《中国沙漠》2002,22(5):495-498
在年降水量200~ 300mm左右的草原与荒漠交界地区,无灌溉条件下的流沙固定不仅是可能的,亦是非常成功的。以包兰铁路沙坡头铁路人工植被的建立为例,年平均降水量仅186.2mm,在扎设草方格辅助措施下,栽植固沙植物,成功地从根本上解决了流沙固定问题。油蒿是特别优良的固沙植物,天然更新能力强,并能形成群落,又能稳定相当长时期。理应成为该地区流沙固定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内陆沙漠与海岸沙丘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吴正 《中国沙漠》1995,15(3):201-206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对我国内陆沙漠与海岸抄丘石英颗粒表面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认为,无论是内陆沙漠砂或海岸沙丘砂,其石英颗粒都具有较好的磨圆度,表面有碟形坑、麻坑及SiO_2沉淀物等代表风成环境的典型特征;此外,还叠加有代表原生沙物质来源于水下环境的V型撞击坑、撞击沟等痕迹。然而,受环境尤其是气候影响,其表面结构特征仍有差异,表现在内陆干旱区大陆性气候的沙漠砂的风成机械作用和化学沉淀作用,都要比沿海湿润季风性气候的海岸沙丘砂强烈;但海岸沙丘砂的化学溶蚀作用却比内陆沙漠砂要明显。同属海岸抄丘环境,其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特征表现为北方温带海岸沙丘砂的机械作用痕迹强;而南方热带海岸沙丘砂的化学作用痕迹发育,但机械作用痕迹并非少见,仍然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和田河和克里雅河流域不同类型沙物质的矿物和化学成分研究,揭示了河流沙、沙丘沙和地层沙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存在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是有关元素及化合物(或矿物)在不同环境下具有不同地球化学行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沙障在固定流沙、促进植被恢复和改良土壤等生态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毛乌素沙地设置沙柳(Salix psammophila)沙障6、8、10、11、12年的沙丘迎风坡(裸露沙丘地作为对照)开展了植被调查和土壤养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设障8年后的沙丘迎风坡0—30 cm深度内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P<0.05)高于流动沙丘,且设障10—11年沙丘迎风坡植被盖度、0—80 cm深度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达到最大,但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明显的变化,所有样地间和3个深度层间的全磷、全钾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植被总盖度、0—80 cm深度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全氮含量相互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而且土壤pH值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线性降低。沙柳沙障固沙地的植被盖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相互之间存在趋同性,且布设10年的沙障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成效达到最大,之后表现出下降趋势。据此建议活体沙柳沙障在维持其固沙功效的前提下以10年为限需进行平茬处理。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沙漠石油公路沿线沙丘移动规律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通过对肖塘南2km试验路段100m×100m沙丘移动监测区1991年10月、1992年10月及1993年10月的3次详测,总体上可以认为,沙丘各几何形态参数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但限于沙源供应不足,沙丘发育具有不成熟性,从而使有些沙丘几何形态参数间不存在理论上应具有的相关性。沙丘高度与宽度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底面积及体积存在较好的指数正相关关系。从而可以认为,沙丘高度是反映沙丘形成、规模及发育程度的较好示量指征。沙丘移动方向随主风向的改变而改变,并与落沙坡方向有明显的不一致性。沙丘移动强度与高度、底面积成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体积成指数负相关关系。在不同时期,上述关系可用相似的多元线性方程表示。沙丘前移过程中,沙丘形态既有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正向演变又有由成熟向不成熟的逆向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