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年,因不同程度上的“谷贱伤农”,土地纵纷问题尚不明显。近年,国家“一免两补”政策出台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村种田的积极性。过去一些弃耕、外流人员,甚至一些打工族纷纷回来要地,使上访要地不断升温和沸腾。如果不能拿出一些硬招,公平、公正地解决土地问题,就会在群众中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产生一些不稳定和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巨大形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今,只要一提起伊川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赵守彬,凡是熟悉他的人都会说,“他是国土信访稳定的有心人”。 赵守彬是2000年7月由彭婆镇党委书记调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的。当时,全县土地信访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土地信访量占全县总信访量的40.7%,每年因土地问题上访的群众有1300多人,而且结案率低,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的情况不断发生,已成为困扰伊川县整个信访工作的重要问题。面对这样的局面,赵守彬同志沉着应对,他决定带领国土资源局一班人,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彻底改变这一面貌。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赵守彬发现土地信访案件形成的原因有这么几…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被大量征收。由于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立法缺陷及救济途径的不尽科学和完菩,导致土地征收纠纷日益增多,群众集体上访、信访案件急剧上升。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字,2002年上半年群众反映征地纠纷问题的占信访部门受理总量的40%,其中87%反映的是征地补偿、安置问题。对于这些纠纷我国目前主要采取行政救济手段解决,排斥甚至否定司法审查的介入,导致救济途径不畅,缺乏公正公平的解决机制,这样势必使已有的矛盾尖锐化,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谈土地纠纷     
土地纠纷是因土地而引起的争论、争议和争执.产生于双方或三方当事人之间因土地权益归属引发的冲突和争执.是产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土地纠纷大体上可分为土地权属纠纷(即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纠纷及其相关的土地承包纠纷)、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土地相邻权纠纷和行政区域土地权属界限争议等.在这些纠纷中,主要是对土地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物权的争执.  相似文献   

5.
随着土地利用内涵的不断提高及外延的不断扩大,土地在利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土地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倍感土地的宝贵,从而掀起了开发利用土地的热潮,因此也引发了土地权属纠纷案件的不断发生。而且常常是旧的积案尚未解决,新的纠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迅猛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由土地供需矛盾引发的土地纠纷呈上升趋势,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好土地纠纷,势必会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稳定和谐。本文以几个土地纠纷的案例来分析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能多快好省的解决土地纠纷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尉氏县水坡镇位于三县交汇处,该镇一度由于土地纠纷多、违法占地多、上访多成为当地政府和国土所的一件“烦心事”。今年以来,该镇却实现了土地违法“零上访”。取得这样的成绩,国土所的同志们深有感触地说,有一条主要原因,就是土地协管员发挥了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是“一免两补”政策的出台,人们对土地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掀起了开发利用土地的热潮,也引发了土地纠纷案件的不断上升。截止今年4月末,庆安县共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363件,其中,审结案件319件,未结案件44件。结案案件中,调解解决的204件,判决的51件。撤诉的64件,是去年同期土地纠纷案件的4倍。笔者对庆安县的土地纠纷现状进行了调研,试图通过本文探析当前农村土地纠纷频发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土地纠纷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的物质基础及空间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土地权属争议各方必然寸土必争。由于土地权属争议的调解、裁定及诉讼程序较为复杂,往往旷日持久,而争议各方都急于达到目的,加之部分农民法制观念比较淡薄,所以很容易引发直接冲突,采取哄抢土地、强行耕种、强行收获、封门推墙、挖沟断路、打架斗殴、暴力械斗等过激行为。如1954年泌阳县郭集乡王山村委姜庄和石灰窑两个村民组,与相邻的南阳市社旗县下洼乡马蹄村委军里村民组,因176亩耕地和荒山问题而发生纠纷。在驻马店和南阳两地有关方面协调未果的情况下,军里村民组织一百多人强行犁地,姜庄…  相似文献   

10.
土地征收与补偿,事关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些年它已成为农村对抗性冲突的一大源头。一项对全国2749个村庄的调查表明,农民上访反映最集中的是土地问题,其中因征地问题上访的占了40%。目前全国被征地农民已达4000万人—5000万人,其中许多人生计状况不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农村社会成员之间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的冲突频频发生,导致土地纠纷的不断发生,甚至激化,直接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妨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的资源与资产双重属性日益凸显,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迅速攀升,人们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铁路是我国的行业用地大户,拥有的土地资产数量巨大并且升值迅速。由于土地的不可再生性、位置固定性,面对增量不足的现状,人们必然对存量土地的占有格局产生重新划分的渴望,  相似文献   

13.
在周口市,扶沟县是土地越级上访案件最少的一个县。截至目前,全县无一起因土地问题越级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发生。他们是如何搞好土地信访工作的呢?  相似文献   

14.
虽然经过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三年的专项治理,但由于我区农村土地产权没有明晰,一些历史纠纷没有调处,新的纠纷不断发生,土地纠纷问题依然成为阻碍我区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问题。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自治区党委“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目标,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解决好影响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土地纠纷问题成为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尤其是新《土地管理法》贯彻实施以来,人们的耕地保护意识、土地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土地作为资产在市场经济中显现的价值日益提高,土地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反映各类土地问题日益增多,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己成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大课题。鄢陵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土地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信访工作条例,上下努力,依法行政,切实做好了全县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有效控制了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发…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农民基本生产资料,农村土地流转频繁、农民住房升级换代、政府征用或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由此引发的纠纷、矛盾给农村稳定带来不安定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了“不和谐”的因素。土地纠纷问题,关系民生,涉及民计,是政府及土地管理部门深感棘手的问题,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妥善处理好新时期农村土地纠纷。  相似文献   

17.
<正>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土地问题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子孙后代。笔者在田东县调研时发现,时下,农村土地违法现象呈"五乱"态势,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农村土地资源正遭受着无序开发和面临不断减少的危险,加大力度治理农村土地违  相似文献   

18.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结合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工作,市国土资源局对1998年以来征地补偿安置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根据农民上访反映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掌握了详细资料。通过自查、自纠,结合对农民上访问题的深入调查,发现四起用地项目征地补偿费没有按规定落实到位。因为用地项目单位已将补偿费给付到当地政府,所以我们认为不属于拖欠征地补偿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成武县国土资源局在信访工作中切实转变思想认识,坚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信访工作,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2006年以来,信访总量明显减少,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因土地征用、土地纠纷而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土地纠纷的主要现状1.土地权属纠纷土地权属不清,导致土地使用过程中争执不断。在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农村大都实行“包田不包坡”的做法,致使荒地、坡地争议较多;部分乡镇一直沿袭“谁有土地谁耕、谁承包”的做法,造成了农民占“祖宗田”,“祖宗地”现象突出;过去无偿划拨荒山、荒地时未计算和划定地界;历史上无地界标志或地界标志不明、新划地界不清或不合理;历史上乡、大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