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GIS的震害空间分布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地生成震害分布预测图,对提高减灾救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3S(地理信息系统—G 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技术,设计了一套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文要素的震害空间分布图集。本文将G 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能力与GPS、RS和地震科学相结合,从设计思想、图集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介绍了专题图集的设计与编制。经过多次地震应急演练,该图集在制图规范化和出图速度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能为应急指挥和辅助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View9.0的城市震害预测及应急对策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基本的构成及功能,并针对国内研发中存在的不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完善,即增加了地震预警级别判定功能,丰富了地震信息的录入方式,改进了城市群体建筑物震害预测的计算模型,引入了应急对策模块并利用G IS的可视化功能加以表现。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ArcV iew9.0的城市震害预测及应急对策信息系统,并以山西运城市城区的实际数据进行了系统演示。  相似文献   

3.
黄泛冲积区、滨海软土区和流动沙丘地区的浅层地震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探大队在郑州、天津、内蒙等地进行工程勘察时的浅层地震勘探资料为实例,阐述浅层地震反射法在黄泛洪、冲积区和流动沙丘等地区进行工程勘察时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反射法在岩层划分、探测覆盖层厚度及断层勘察等方面有独到作用,可为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勘察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对岩土工程勘察整体工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实际工组中,水文地质勘察往往容易受到忽视,大多数项目管理单位采用过于单一的技术方式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工作成果的评级内容也采取从简设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岩土工程勘察的指导性,也使得水文地质勘察技术不规范、操作流程不统一等问题凸显。本文首先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浅要分析,主要对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促进我国水文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勘察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物探大队在郑州、天津、内蒙等地进行工程勘察时的浅层地震勘探资料为实例,阐述浅层地震反射法在黄泛洪、冲积区和流动沙丘等地区进行工程勘察时的方法特点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反射法在岩层划分、探测覆盖层厚度及断层勘察等方面有独到作用,可为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呈贡新区不同工程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基础上,建立一维水平成层土层模型,分析该区域场地地震响应,研究该地区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及对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的变化范围,为建筑结构动力分析时合理地选取地震动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命线地震工程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生命线工程系统的抗震设计准则,对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一种地下管网系统可靠性分析的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生命线工程系统受灾程度的定量分析方法。最后还建立了一个计算生命线工程系统直接经济损失和第一次间接经济损失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8.
下辽河平原区剪切波速与土层埋深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鑫  丁浩 《世界地震工程》2012,28(3):151-156
土体剪切波速是岩土工程勘察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应用最广的参量之一。依据下辽河平原区大量的钻孔实测剪切波速数据,探讨了不同土类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分别采用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一元二次多项式模型建立了按土性分类的土体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统计公式,以拟合优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选择,并与《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经验公式及工程场地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推荐的剪切波速与埋深间的统计公式优于规范的经验公式;采用推荐公式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两者计算结果差别不大,均可用于下辽河平原区一般建筑的工程勘察与地震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9.
工程勘察中激光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地质体的变形、沉降、扭转、位移勘察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快速和经济.简要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思想,探讨了逆向工程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模式,基于激光三维扫描仪器Trimble GS200和三维数据处理软件CATIA,阐述了工程勘察过程中数字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图像数据的处理流程,并通过对处理结果的分析来完成工程勘察的目标.通过对一个实体数据实例的分析和模拟,实现了对实体表面地质数据的全面分析和动态监控.分析发现,联合应用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在河道变形分析、大坝位移与变形监测、飞机跑道路面勘察、桥梁变形监测等工程勘察工作中发挥作用,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1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使用量逐渐上升,其中矿产资源在地质资源的勘察中处于重要位置,地质勘察研究重要是在岩石层以下取出一种实物样品进行探索。做好矿产资源的探索功能能够让地质资源的勘察和设计研究更加完善,基于此,本文对探矿工程在地质资源勘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仿真技术与地震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仿真是以系统科学、相似技术、信息技术与应用领域有关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设想中的系统进行动态研究的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具有可行、安全、经济、方便等特点,因而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由于强烈地震的罕遇性、突发性、瞬时性、破坏性和复杂性,观测、试验和分析等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一些限制。仿真方法能够解决一些其他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可以作为上述方法的有益补充。分析了仿真技术在地震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其适用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地震监测信息化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波  刘红桂  雷利  江昊琳  卢永 《中国地震》2019,35(2):367-380
在全面梳理江苏省地震监测业务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工程及信息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给出了一种江苏省地震监测信息化架构模型,以期对地震监测体系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并为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提供全程统一的规划。  相似文献   

13.
贝叶斯模型在房屋震害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力峰  李锰 《高原地震》2001,13(4):34-40
概率理论为大量工程应用中包含的不确定性分析及影响提供了数学依据。本讨论贝叶斯模型在房屋震害预测中的应用。贝叶斯模型假定分布参数为未知的随机变量,充分利用主观判断和观测数据通过贝叶斯公式得到房屋震害概率的合理估计,以地震考察取得的永恒破坏资料为基础,举例说明了贝叶斯模型的实际应用,内容涉及到概率平均分布函数,贝叶斯估计贝叶斯更新概率等重要概念,还讨论了1次地震事件及连发地震事件的影响所基于贝叶斯模型建立的永恒震害矩阵适用于成丛型地震的震害预测。  相似文献   

14.
抗震销在上海莘庄立交工程的设计中,由于构造的特殊性,其力学特性难以用常规方法表达。基于位移和多级设防的抗震思想,以莘庄立交工程中的一异型板桥为例,首次以两个包含极端边界条件的结构分析模型考虑抗震销这一特殊构造措施对结构的影响,并按照实际结构构造充分考虑材料非线性及连接构件的非线性等因素,分别以弹塑性纤维梁柱单元、空间滑动支座单元和接触单元模拟桥墩屈服、支座滑动、相邻结构之间碰撞,建立了空间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设计和罕遇地震水平两个概率水准下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性能评估,并根据分析结果的对比,提出强化抗震销刚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GIS技术建立工程地震地质基础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春燕  叶洪 《地震地质》1998,20(4):150-442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将GIS技术应用于东南沿海地区工程地震研究,以GIS工具软件Mapinfo及Arc/info为软件开发平台,初步建立了东南沿海地区工程地震地质基础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空间查询、空间特征相关分析等功能,为工程地震研究中各类数据的有效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基于融媒体技术的地震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是服务社会工程科技、地震及相关行业的专业信息平台,具有信息集成、科学技术创新、集管理与决策于一体的特点。本文论述了该服务系统的设计模式特点、服务内容及对象、系统技术架构和功能,并对其未来应用及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地震工程研究的科学大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十九世纪末的地震工程研究,在其100多年的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随之而建设起来的各类地震工程实验设施分布于世界各地。近20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实验设施通过网络实现协同实验和资源共享。基于以上的信息,为了更好更快地和国际接轨,本文提出了建设一个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科学大平台设想。这个大平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值模拟,网络协同实验系统和基础信息系统,将形成本领域开放性的综合科学平台。在数值模拟方面,这个科学平台将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将本领域的科学研究结果和方法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模块式的科学研究平台系统。在网络协同实验方面,将采纳美国NEES的思路,并对其改进和提高之后应用于中国。在基础数据方面,将利用最为先进的数据仓储技术,建设一个可以服务于地震工程科学研究的数据平台。最后,文章给出了建设这个科学平台的规划,以及目前的进展和资金支持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地震宏观异常日报集成系统是由Android的App、MySQL数据库和PHP网站组合而成的应用管理系统。从设计思路、框架及主要技术实现出发,介绍集成系统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小型移动指挥协同平台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必要性;介绍了平台设计、平台体系结构和建设内容;结合大震时的使用情况,总结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小型移动指挥协同平台,在全方位、全天候地震应急决策支持信息服务保障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实践经验,并对我国今后的地震应急决策支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做了初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