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玮 《探矿工程》1985,(6):40-42
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的开展,为提高钻探经济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加快了钻探新技术推广的步伐。在我国液动冲击回转钻探工作量正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目前所用冲击器的液能利用率还不够高,未能充分发挥冲击回转钻探的经济效益,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液能,改善冲击器性能,提高钻进效率就成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国内外资料介绍,在冲击器与钻杆之间安置一个储能装置可以改善冲击器性能,提高液能利用效率。但是使用什么样的储能装置是问题的关键。经过分析研究,我们设计了GC—54型管式储能器。通过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制适应于地质钻探的液动冲击器,解决目前液动冲击器性能测试中测试困难、测试精度低的问题,研究液动冲击器的使用规程,保证“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方法”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所1986年建成了微机自动控制液动冲击回转钻进试验室。  相似文献   

3.
由于液动冲击回转钻进具有高速、高质量、高效率的优点,特别是冲击回转钻能够在坚硬的“打滑”地层中钻进,很受欢迎。目前,大力推广冲击回转钻探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为此,介绍YZ—54—Ⅱ型液动冲击器及其使用方法。一、YZ—54—Ⅱ型液动冲击器1.冲击器特点YZ—54—Ⅱ型液动冲击器由勘探技术研究所研制,并通过了部级鉴定。目前由无锡钻探工具厂生产。该冲击器的特点是:(1)结构参数可调(如阀及冲锤行程等),调节方法简单;(2)没有减耗阀,钻进时泵量消耗少;(3)运动灵活,启动容易;(4)结构简单,共24个零件,易于  相似文献   

4.
王人杰 《探矿工程》1987,(1):9-13,8
液动冲击回转钻探已被公认为是现代岩心钻探的最新成就之一。“六五”期间我部对此领域的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其特点是专业与非专业研究队伍同时开展,液动冲击器品种多样化,配套机具与有关测试技术的研究并重。目前冲击器已基本形成系列的有SC、YS及YZ三个品种,绳索取心式液动冲击器也已研制成功两种(φ75及59mm),建立了可测试多种参数的试验室,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配套技术装备的同步发展,也为普遍推广运用创造了基本条件。全国液动冲击回转钻探进尺数量超过五十万米;普遍使台月效率提高15—30%;金刚石液  相似文献   

5.
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工作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春华 《地质与勘探》2010,46(1):137-141
冲击回转钻进是一种提高硬岩钻探效率的有效方法,实现冲击回转钻进的关键设备是冲击器。针对现有液动、风动冲击器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利用可充电电池组为动力的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的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冲击器的控制系统、电磁驱动部分及电池组供电方案等关键设计技术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新型电磁式孔底冲击器能够克服液动、风动冲击器的众多不足、优点显著,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液动冲击回转-牙轮钻头钻进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已在我国地勘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将之应用于无岩心全面钻进领域也已开始引起关注。在水文水井、注浆孔及排放孔等钻孔工程中,将液动冲击器和牙轮钻头配套使用进行全面钻进,充分利用液动冲击器的高频冲击振动作用破碎岩石...  相似文献   

7.
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是继现代金刚石小口径钻探之后的又一项新的先进钻探技术.我国这项钻探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58—1965年)地质部勘探技术研究所率先开始了对液动冲击器的科学研究,到1965年,先后研制出了7种不同结构  相似文献   

8.
一、概 述我国一九五八年起自行研制液动冲击回转钻探设备及工艺技术。其工作的关键是研制性能优良的液动冲击器,目前经部级鉴定的已有12种,其中SC型、YS型和YZ型已逐步形成系列,性能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机型的先进水平,下表为地质系统这几个系列液动冲击器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SC-150型冲击器是荣获国家发明奖的射流式液动冲击器系列产品,主要用于φ150~260 mm的基岩水文水井钻探,应用效果良好。该冲击器已于1991年5月在长春地质学院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0.
我队研制的ZF-56型阀式液动冲击器,几年来通过进一步推广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了满足钻探生产的需要,冲击器的生产权已转让给河北地矿局邯郸探矿机械厂。从1980年至1984年8月,该厂已生产出冲击器300余套,在全国三十多个单位使用,近四年来累计进尺已达三万零一百余米,最深使用孔深618米,使用孔深超过500米的钻孔四个。该冲击器1982年通过局级技术鉴定,1983年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并列为地质矿产部钻探技术重点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许多地区严重缺水的现状及国家地质大调查战略的实施,使得如何快速、高效钻进干旱缺水地区大量遇到的软-中硬岩层成为当务之急。从分析干旱缺水地区节水型冲击器的设计思路出发,对两种新型节水冲击器-风动钢球冲击器和液动冲击器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新型节水冲击器的应用不仅能够大量节约钻探过程中的用水量,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钻探效率,在干旱缺水地区具有广泛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TK-56型正作用液动冲击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冲击回转钻进是一种先进钻探技术,一些钻探技术发达的国家对其有深入研究,并广泛用于生产.为迅速推广冲击回转钻进,根据冶金部地质局下达的科研任务,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研制成功了TK-56型正作用液动冲击器. 1982年10月15~18日,冶金部地质局在第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探矿技术研究所召开了TK-56型正作用液动冲击器鉴定会.冶金部、化工部、地质部、核工业部所属的有关勘探公司(队)、院校和研究所等31个单位的3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认为,该冲击器结构合理,技术性能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用于大口径钻探的DC型无簧式双作用液动冲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结果,给出了其冲程,上阀程和上阀自由行程,下阀程和下阀自由行程的测量及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4.
液动冲击器与液压凿岩机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军 《探矿工程》1994,(2):39-40
通过时液动冲击器与液压凿岩机的比较,提出了两点看法:(1)液压凿岩机的大液压小流量及高的能量利用系数,对液动冲击器的研制有借鉴作用;(2)水的液体弹簧性质对提高液动冲击器的工作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水文水井钻进工艺方面采用的新技术有:空气潜孔冲击器钻进、牙轮钻头钻进、双壁管气举反循环钻进,新型水文钻探冲洗液等。一、空气潜孔冲击钻进技术空气潜孔冲击钻进从根本上解决了干旱缺水基岩  相似文献   

16.
为突破四平山矿区的坚硬岩层,提高钻进效率,我所于1991年引进了河北地矿局综合队研制的ZS-75型液动冲击器,在该矿区进行冲击回转钻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该冲击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孔内启动容易,工作连续稳定,且冲击功大,钻进效率提高的幅度也较大,深受钻探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们研制工作中的体会和有关文献资料介绍,对几种主要型式的液动冲击器测试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对比,供参考。一、液动冲击器性能参数的测定冲击器各种性能参数的正确测定,对于研究和改进冲击器结构设计,提高冲击器的性能,对冲击器的应用以及研究冲锤和阀的运动规律等,可提供出有效的数据。测定冲击功多通过测定冲锤冲击时的速度(即末  相似文献   

18.
YZ-54-Ⅱ型液动冲击器是勘探技术研究所设计的,由无锡钻探工具厂生产,适用于φ56口径的金刚石(合金)钻进的冲击器。该冲击器在φ56毫米口径的金刚石(合金)钻进中,效果显著,具有时效高的特点。能否扩大冲击器的口径使用范围,将冲击器安装在φ66毫米口径的金刚石钻具上使用,我们曾在陈子山矿区进行了生产试验,生产结果表明,也同样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小时效率,深受工人的欢迎。一、生产矿区的地质条件陈子山矿区为白垩系的灵乡群和侏罗系上统的马加山嘴地层,本区所见岩浆岩以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的石英闪长岩、角闪石闪长岩、黑  相似文献   

19.
十二、液动冲击器有哪些类型?答:当前国内外研制出的液动冲击器型号较多,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正作用”、“反作用”和“双作用”三种类型。十三、“正作用”类型的液动冲击器是怎样实行冲击作用的?答:凡是以高压液流推动活塞下行进行冲击,而借用弹簧力量使其活塞恢复到原来位置的冲击器结构,称为“正作用”类型的液动冲击器。其结构原理如图1所示。在钻杆下端连接的冲击器外管(1)中,装有活塞冲锤(5),它悬座在冲锤弹簧(6)上,迫使活塞的顶端始终与活阀(4)相接触,以封闭活塞冲锤的中间水道。活阀(4)支撑在弹簧(3)上,并能  相似文献   

20.
由长春地质学院和无锡钻探工具厂共同研制成功的SC—150型射流式液动冲击器,于1991年5月上旬在长春市通过部级鉴定。液动射流式冲击器是用射流元件控制冲击器的一种新型钻具。它以钻进冲洗液作工作介质,经过一个双稳射流元件,使钻具的活塞冲锤产生冲击,传至岩芯管和钻头,使钻具的纯回转钻进变为冲击回转钻进。该钻具的特点是:钻进效率高,比普通回转钻进小时效率提高210%,回次进尺和合班进尺分别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