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摸清底数,制定规划。近年来,新乐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力量对全市荒废土地、闲散土地资源数量,以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按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生态观光则生态观光,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前提下,编制了全市10年土地开发整理的长期规划,近期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每年的开发整理地块都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图和工程进度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与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地类图斑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监管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两类数据,通过建立对应关系定性分析并计算空间重合率,通过来源-去向矩阵定量分析两类数据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监管热点,发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土地宜农性评估、潜在建设热点区域定位、建设用地监管及建设过程追踪等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典型区近10 a土地利用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光谱特征混杂且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的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垦利区为例,分析了其近10 a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期为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根据2005年、2009年和2015年的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图,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获取了各时相的土地利用信息;并通过量化指标和转移矩阵对各地类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面积比例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盐荒地、耕地和水域;10 a间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和耕地都有明显扩张,且2009~2015年的增长速度大于2005~2009年;盐荒地面积大量减少,林草地、水域和滩涂亦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主要占用了盐荒地和耕地,耕地的扩张则主要来自盐荒地和林草地。研究区内仍有大面积盐荒地未被利用,土地利用潜力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4.
案例 笔者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人员,最近查了个案子。有一个村未经批准,开发了一块60多亩的荒地搞房地产,所得收益168万元,用于修路、建学校、偿还非典欠款等村公益事业。经过现场勘测、查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确认该宗违法用地属于未利用土地,且不在规划建设用地区内。这是一起典型的违法用地行为,然而,在如何处理上,却出现激烈争议。  相似文献   

5.
在完成四川省盐源盆地第四纪地质遥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第四纪残坡积层的遥感调查成果分析研究,建立了第四纪残坡积层遥感识别的影像特征,掌握了第四纪残坡积层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内第四纪残坡积层的土壤结构、基岩性质和基础地质背景特征,认为在当前我国用地少且不断减少的环境下,开展第四纪残坡积层遥感凋查,对寻找和开拓新的土地资源潜力地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钟滨  周仙林 《国土资源通讯》2005,(17):i0004-i0004
黄岩区地处浙江沿海温黄平原和丘陵山区的结合部,土地总面积988平方公里,人口57万,现有耕地总面积227925亩,人均耕地不足0.4亩,后备宜农土地资源贫乏。为确保全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黄岩区在土地管理中积极采取推进集约节约用地、缓解人地矛盾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并于2004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有关部委组织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检查验收,区国土资源分局被评为市级国土地资源执法先进单位。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用地指标。黄岩区针对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前建设需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黄岩区项目用地安捧预审制度》,逐…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6):30-32,18
贵州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大省,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是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也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人均耕地少,宜农土地后备资源紧缺,人地矛盾突出。由于地理环境特殊,经济基础薄弱,国土资源信息化起步较晚。2000年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以来,历届党组高度重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科学决策、真抓实干,聚全省之气、举全厅之力,以“窗口办文”为主要形式,以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为基本要求,以推行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大力推进信息化及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森林、水、草原、国家公园、荒地等自然资源登记制度的调研,本文总结出国外自然资源登记是以土地为核心,既有统一又有分离,基于土地、异于土地、回归土地,登记的多目的性、登记的广泛性、差异性和有限性等特点,提出我国自然资源登记制度设计中,应设定多目的且处理好确权与登记、司法与行政、自然资源登记与土地登记、信息公开与保密等关系,充分考虑信息化和大数据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土地退化评价指标建立的基础上,利用两期航空象片和GIS,编制完成了浙江省兰溪市上华试验区50年代和80年代土地退化图。分析表明,全区64%以上土地已开垦利用,流水侵蚀引起的各级退化土地面积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6%。其中,剧烈和严重退化土地约占5.11%,较严重和中度退化土地约占7.38%,轻度和微度退化土地约占23.43%。退化土地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坡位分异性。目前本区以裸露的侵蚀劣地为主要特征的严重和剧烈退化土地,并非人们以往所认为的是近几十年间形成的。近几十年来,土地退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微度退化土地的急剧减少及轻度和中度退化土地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适宜性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栅格数据,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利用在高程、坡度、坡向方面的分布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确定权值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主要分为宜农区和宜林区,宜农区中中度宜农区所占比例最大,宜林区中中度宜林区所占比例最大,研究区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1.
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以山东省东营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探讨了运用GIS技术对用地的自然、社会属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了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全氮、全磷、土壤盐分五个评价因子,各因子的适宜度的确定和各单元因素适宜性的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改良应用的合理化建议。将GIS引入到土地适宜性的空间评价中评价方法更科学,使评价结果能更好地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的递阶模糊评价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针对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的多指标性问题,借鉴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递阶模糊评价方法,并以武汉市黄陂区的部分乡镇为例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基于神经网络来构造模糊系统,建立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根据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修正的原理,设计和推导了该模型的学习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具有高效、客观、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中存在受主观性影响较大的缺点,研究基于可拓学理论,构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并以位于河北省廊坊市西南部的大留镇为实验区,实现了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物元模型是进行土地利用用途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所设计的物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证研究结果能够反映实验区实际情况;土地适宜性动态评价物元模型是以后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微机土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同时讨论了几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空间数据处理中的DTM的建立和多边形栅格化都采用了较简单而科学的方法,以便在微机上可运算数据量较大的数字地图。本系统为县级土地评价和土地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老挝沙湾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选择了地形、土壤、水利、区位和生态5类13项指标,建立了老挝沙湾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AHP)与GIS技术相结合,对老挝沙湾区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和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宜农用地占土地面积的30.16%,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沙湾拿吉大平原以及湄公河沿岸;宜林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07%,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山区;宜建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62%,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湄公河沿岸,以及交通较发达地区;不适宜用地占总面积的2.32%,主要分布在甘蒙省西北部以及东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以为老挝沙湾拿吉省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持,同时为老挝今后的土地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蒋翌帆  邓钢  卢冬爱 《测绘科学》2011,36(1):155-157
选择高山峡谷较为明显的澜沧县为研究区域,根据适宜性理论基础,科学地选择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信息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对研究区域进行不同用地适宜性评价,将结果划分等级,衡量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对农、林、牧及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8.
The Application of BP Networks to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The back propagation (BP) model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has many good qualities comparing with ordinary methods i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Through analyzing ordinary methods‘ limitations,some sticking points of BP model used in land evaluation,such as network structure,learning algorithm,etc.,are discussed in detail,The land evaluation of Qionghai city is used as a case study.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was also employed in this evaluation for validating and comparing.  相似文献   

19.
基于极限综合评价法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开展土地复垦的基础性工作,而不同评价方法的选取将影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进而影响土地复垦的决策工作。作者对现有的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可拓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等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极限综合评价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鹤壁市第八煤矿的土地复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比传统的评价方法有更好的适用性,且操作简单,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