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次能源     
《地球》2014,(4):81-81
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等。  相似文献   

2.
何宝庭 《地球》2014,(8):27-29
所谓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形式的能源。1981年8月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将新能源分为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现代生物质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进步,近年来,新能源产业更是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在当前国际能源形势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国家《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政策指引下稳步发展,在未来将与传统能源进行互补,成为我国能源有力的支撑点。但在我国新能源繁荣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对新能源发展要保持清醒的发展头脑与长远的战略眼光,才能使我国新能源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新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巨增,而且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基于对能源安全和环境承受的力度,在发展进程中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的配置,即在广为利用化石能源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和氢能,而新能源则主要包括地热能、天然气水合物和核能.预计到2050年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会由现在的3%左右上升到40%以上,化石能源的比重将会由现在的80%降至50%左右,之后还将会降低于新型可再生能源的水平.应当说此乃人类未来可利用能源的潜在效能.然而在这种发展进程中人类则又必须对生态平衡、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冰山熔化与全球变化及对营造人类良好生活与生存空间给予切实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站潮位及潮流多日连续观测资料 ,应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南黄海辐射沙洲海域潮流运动进行了大、中、小潮长时间序列连续数值模拟 .并从潮流沙脊发育的动力条件出发 ,对辐射沙洲海域的潮波传播过程、潮波能流率分布、潮差平面分布、多日平均潮流流速 ,潮流椭圆及水质点迹线图进行多目标分析和研究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潮流是形成发育南黄海辐射沙洲的主要动力因素 ,潮能率、潮流流速分布的不同决定了辐射沙洲南北沙脊、深槽的空间分布与形态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5,(5)
<正>近几年,可再生能源飞速发展,其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了共识。环境的改善、气候的应对变化、减少能源依赖、调整能源结构、推进相关产业发展等,都依赖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实现规模化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措施及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根本方向。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况如何?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转型?为此,《地球》杂  相似文献   

6.
隔震换能结构体系的能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换能器安装在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处,由结构和换能装置构成隔震换能结构体系,它既可以将地震输入给结构的部分能量转换成液压能,实现地震能量的转换,又能减小隔震层的水平位移,降低对隔震层的技术要求,降低造价。本文详细研究地震输给隔震换能结构体系的能量在体系各部分的分配,并与普通隔震结构对比,从能量的角度揭示隔震换能体系的换能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采用隔震消能体系的抗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提出一种定量的控制计算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和方法是在结构动力分析、1/4比例的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大批量的结构消能构件的低周疲劳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的。作者对隔震消能体系的结构地震反应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实测值进行了详细对比。作者并提出一套适用于隔震消能体系的抗震结构地震反应控制设计计算公式,该套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采用。  相似文献   

8.
铅挤压消能支撑框架模型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铅挤压消能器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及安装有铅挤压消能器的钢筋混凝土消能支撑框架模型结构的伪静力试验,主要研究了铅挤压消能器单独受反复荷载时的消能性能以及其在模型结构中所起的消能作用,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整体消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铅挤压消能器具有很好的消能能力,在模型结构总耗能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模型结构具有较好的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睿 《地球》2013,(9):100-101
生态农业复垦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土地复垦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对因采矿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和利用。文章利用能值分析理论构建复垦区评价指标体系,对复垦区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状况以及土地利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生态农业复垦是潘家窑井工矿土地复垦的发展方向。农业生态复垦不仅能整治因采矿活动损毁的土地,恢复、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有效增加矿区耕地面积,而且有利于促进矿区农业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北京饭店消能减振抗震加固分析与设计:时程分析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北京饭店抗震加固改造工程中,采用了消能减振新技术.本文考虑结构弹塑性变形、普通支撑弹塑性屈曲、消能支撑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阻尼特性,采用Wilson-θ法编制了消能结构非线性分析程序;然后,利用此程序对消能支撑加固后的北京饭店西楼主体结构进行了时程分析的抗震计算和验算,并对消能支撑加固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消能分析,全面地揭示了消能支撑加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关注的是高能双能X射线透视成像以及成像中物体的识别和检测,按照从单能到低能双能再到高能双能的发展脉络介绍了双能X射线DR成像技术背景,详细阐述了高能双能X射线DR成像物质识别原理方法、技术特点和针对性改进,着重讨论了该方法能够用于物质识别的本质,并介绍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像海洋在月球影响下发生涨潮和落潮一样,地壳也是有规律地升和降,但其量值甚小。探索此种地球潮汐与地震联系的尝试,至今尚无成效。美国的威姆斯(R.Weems)对1937年以来美国东部全部地震的地点和时间的资料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有近6千万年来形成的地壳大断层系通过的地方,地球潮汐能促使地震活动增加。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型减震结构体系——楼板隔震消能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的特点是:竖向荷载传递途径与传统结构相同,但在楼板与主体结构水平承重构件之间设置高阻尼隔震层,在楼板与主体结构竖向承重构件之间留出空隙,并在其中安装消能阻尼器,使结构在发生水平振动时楼板与主体结构之间能够发生一定的相对运动,产生隔震和消能作用,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本文给出了单层楼板隔震消能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以及基底输入谐和振动时的结构传递函数,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传递函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了隔震换能结构体系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一个五层框架隔震结构为例实现了系统的动态仿真分析。详细讨论了四个主要参数的变化对振动控制效果和换能效果的影响,这些参数包括隔震换能系统的活塞面积,活塞最大行程,蓄能器体积和油液弹性模量等。结果表明,活塞面积和蓄能器体积对系统性能影响比较大,而活塞最大行程和油液弹性模量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研究电力供应系统潮流分布特性、发电机出力和成本曲线特性、电力系统地震安全性分析与控制的基础上,将安全约束最优化控制算法运用于电力供应系统地震安全性控制中。通过对算法的网络线性分析模型、发电机出力约束条件、线路潮流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深入研究,得出该算法的实施过程;而后,结合供电系统潮流分析的快速解耦法、安全性分析的灵敏度安全性分析法和本文的安全约束最优化控制算法,编写了相应的Fortran和Matlab计算程序,该程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调度控制措施和调度费用;最后,通过一个实际算例的分析与计算,验证了该算法的实用性和优越性。本文工作可为震后供电系统功能快速恢复,减少供电系统经济损失,使系统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提供理论分析依据,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六榀钢筋混凝土支撑框架模型(两榀为普通支撑框架,另四榀为消能支撑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和试验结果;编制了非线性程序,对试验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和试验实测值符合较好;另外还计算了两榀足尺消能支撑框架结构,研究不同的消能器滑移荷载对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能支撑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稳定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参数研究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就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参数,即消能部件的支撑刚度、层间最大阻尼力与结构层间屈服力比值等恢复力模型参数的选取进行了讨论。通过对消能装置的耗能特性理论分析,导出了消能装置产生的层间等效阻尼比与这些参数的关系曲线,建议了这些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同时通过对两个消能减震试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本文建议的参数取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装配式混凝土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的抗震性能,对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和普通预制装配式框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分析了消能器不同设计参数对该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金属消能减震连接体系的抗震性能优于普通预制装配式框架,屈服位移有显著提高,较好的延缓了梁端的破坏,对梁端保护作用明显,并且有效的解决了梁端后浇区施工困难的问题;金属消能器腹板高度越小耗能效果越好,但初始刚度及承载力也越小;翼缘板厚度越小消能器越早屈服耗能,但过小的翼缘板厚度会导致耗能能力不足,并且应变过大会导致其与梁柱连接部位被破坏;随着消能器高度的增加,构件跨中弯矩越大,也越早屈服耗能,但过大的消能器高度会导致其弯曲变形严重。  相似文献   

19.
王霞  宋美琴 《中国地震》2017,33(2):328-337
通过对大同地震活动窗自开启以来(1989年10月~2016年10月)的地震频次和应变能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同窗的月频次衰减拟合结果呈现分段交替活动特征,可分为3个活跃时段和2个背景活动时段。当处在活跃时段时,山西和张渤这2个地震活动带的地震密集发生,但在正常背景活动时,2个地震带发生的地震则较少。应变能统计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强震对大同窗的地震活动有较直接的影响,显示出强震的震级越大、与大同窗的距离越近,则大同窗出现应变能异常就越早、幅度也越大;另外,大同窗受青藏块体强震的影响较强,而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较弱;大同窗应变能在周边块体强震后的反应,可能与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有关,因此对应力场的变化较敏感。  相似文献   

20.
以天津某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对新型伸臂消能结构体系中消能伸臂的数量、位置和黏滞阻尼器参数进行了优化,比较了这一新型消能体系与常规消能减震方案的减震效果.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消能减震方案,新型伸臂消能结构体系可在布置较少数量阻尼器时,仍获得较好的减震效果,其经济性十分明显,可望在实际工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