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世超  张东薇 《地球》2023,(4):18-21
<正>在我国大陆版图的正中央,自西向东矗立着一座巍峨而壮丽的山脉,这就是秦岭。秦岭中段还有一个诗意又传奇的名字——终南山。2009年终南山以其神奇且独特的自然山水登上了世界的舞台,成为西北地区的首家世界地质公园。古老的终南山有着悠久且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它不仅展示了秦岭中央造山带的典型断裂构造,规模罕见的山崩地质遗迹和第四纪冰川地貌等地质奇观,更有出土“蓝田猿人”和“公王岭动物群”化石的黄土剖面。它是部五彩缤纷,内容充实的“自然史巨著”,为研究中国大陆地质演化、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4)
地质灾害是在地质作用下,地质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过程或现象,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损毁的地质事件。它既包含致灾体,又包括承灾体或受灾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些仅仅是地质环境恶化,而没有直接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活环境的单纯的地质事件,则只能成为某种地质现象或地质环境问题,而不能称其为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3.
地质雷达技术指标的标定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地质雷达勘探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无损勘探方法,在我国已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目前,引进的地质雷达和我国自己生产的地质雷达种类很多,但对地质雷达设备本身性能指标的标定或评价方法却是个空白,本文参照美国德克萨斯交通学院和全美地质雷达使用者协会建议的方法对我们使用的地质雷达系统进行了性能标定,并根据勘探实践需要的指标,对地质雷达辐射子波和频率域参数的技术指标进行了标定方法的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地质图缩编大多关注重要性较高地质体的综合任务,对面积较小地质体(如侵入体)的处理重视不够,而小地质体因其面积及与周边地质体或围岩关系等特殊性,处理环节较为复杂且耗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面向地质编图的小地质体智能综合的探索性研究.以常规小地质体综合为研究目标,系统分析小地质体与周边大地质体之间相邻关系原理,提出了一套包括完全包含消除、单地质体相邻合并、双地质体相邻合并、双地质体裁剪合并等算法的小地质体智能综合方法,定义了以空间关系协助小地质体消除的属性判别规则,设计了小地质体综合实现技术的算法逻辑.基于MapGIS组件研制了小地质体智能综合算法,可"一键式"自动运行或人机交互式操作.使用真实地质数据对小地质体智能综合模块进行多轮检验、对比,结果表明综合后地质体符合地质规律、几何形态自然美观、全图拓扑关系正确,可大大减轻编图工作量.该算法已融入中国地质调查局研制的"智绘地质"软件,将进一步促进地质图件编制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5.
V6多功能系统及其在CSAMT勘查应用中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12,他引:4  
地球物理多功能探测系统V6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2000年底从加拿大凤凰公司引进的新仪器,它具有频点多(62频点系列),抗干扰能力强,发射功率大,A/D转换16位置及发射与接收信号GPS(Globe Position System)时钟同步等特点,能有效地提高纵向分辩率和测量信号的信噪比,为浅层精细勘探提供了保障。V6系统在牛栏山水源八厂标准剖面的试验,山东莱芜业庄矿突水勘查工作等充分证明,V6系统能较准确地确定目标的层深度,结合地质资料,可以提供含水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一种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结构是在时间维内地质过程演变的产物,以三维形态存在自然界中,但是很多地质学家仍然依靠二维或一维的形式来记录和发布地质数据,丧失了很多空间信息,原因之一是现存方法在表达地下三维地质体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分析和解译地质地图模型,基于现有的建模理论,提出了结点.层数据模型组织不同实体类型的地质数据,实现地质观测数据和几何模型的一体化表达与存储.在此基础上,通过快速构建多分辨率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大规模地质数据集的可视化方法,满足地质学家操作、分析和解译三维地质体的需要.实验证明,本文的方法能很好的实现大规模三维地质数据建模和自适应可视化,同时为实现空间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
常规的重力梯度法对地质体位置划分很模糊,当深度越大,地质体越小时,对Vzz和Vzx求导的误差也越大,导致结果与实际偏差很大。本文提出状态判别因子对角点位置进行优化确定,比常规高阶重力导数法更精确,使重力梯度法在对小地质体和断裂上有更好的分辨率,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很好,为找矿或划分地下地质体产状提供了更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青藏铁路沿线活动断裂带对地质选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铁路横穿了青藏高原上大量的活动断裂带.本文研究了青藏铁路沿线的29条活动断裂带分布规律和地质病害.通过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病害特点和典型路段的地质选线,总结了断裂带地质选线的原则,主要包括:尽量在断裂带活动性较弱、宽度较窄的地段以垂直或高角度通过;尽量不设大中桥、高桥、隧道、高填深挖等难以修复的大型建筑物.事实证明,以上原则在绕避和通过活动断裂带时是正确可行的,可以在青藏线改建和其它铁路工程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新泰市山水文园住宅小区场地断裂探查实例介绍对小区地基开挖时发现的一疑似活动断裂的地质地貌调查,结合工程勘探、高密度电法勘探、探槽开挖、断裂错断上覆地层分析等手段进行活动性鉴定,结果显示该新泰—蒙阴断裂为晚更新世中晚期活动断裂,运动性质为左旋走滑正断;评价了该活动断裂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并为小区的规划布局和地基基础设计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是断裂活动性鉴定在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具体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华北平原地震带潜在震源区和河北省活动断裂资料,采用地质资料的定量化方法和中长期预报的震级-时间模型计算每个潜在震源区的地质因子和中长期预报因子.地质因子计算结果为:(1)地质因子最高的地区出现在唐山、北京、邢台、邯郸;(2)3类地区(全新世断裂活动、晚更新世断裂活动和无全新世或晚更新世断裂活动)的地质因子比值约为12∶4∶1.中长期预报因子采用邵辉成等人的研究成果,考虑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资料等不同精度的地震矩年变化率,其结果能代表长期的平均值,避免了使用部分平静期或活跃期的资料而掩盖长期地震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减少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震级、震源到台站的有代表性的距离、局部土质分类(“岩石”、硬土或深土)和局部地质场地条件(沉积、中等场地或基岩场地),本文提出了拟相对速度谱幅PSV(T)的经验回归方程。本文结果表明,土质分类以及地质场地条件两者在场地特定反应谱幅的标定中都应采用。  相似文献   

12.
地质统计学提供了多种能令人满意地用于解决地质问题的估算和模拟技术。在这种意义上,条件地质统计模拟用于计算一个地震序列中一个震级小于或等于确定震级的地震的发生概率,如果知道一特定时刻之前发生的地震之间存在的结构关系,那么就能计算从一特定时刻起下一个最可能发生的地震的能量。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大美河山——赵洪山地质风光摄影展》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开展。展品共分山岳峰岭、湖海情怀、大地雄魂三个部分60幅作品。我是带着很多的问题参观这个展览的。当我仔细认真地看过赵洪山的这些摄影作品后,不由使我对他的摄影选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着山水的灵动。雄浑的高原、锦绣的大地、苍茫的戈壁……这里展出的每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照片,都再现  相似文献   

14.
雷姚Ji 《内陆地震》1989,3(1):60-62
在研究板内或板间地震中,进行地表直接观测的构造地貌法,是地震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我们据此求取近代区域应力场和断层运动速率等参数。 我国地震地质工作在广阔区域内试验性地将国外(主要是美国)关于断崖一年龄关系的研究方法(R.E.Wallase,1970;T.C.Hanks 1984)引进,并普遍重视了河谷动态与时间关系的应用。使得近代地质工作定量化研究有了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常规地质图编制中存在的重复操作多、工作强度大、生产周期长、遗漏现象频发等缺点,本文立足地质编图业务需求,将地图综合、地质规律、地理信息系统、智能算法、数据库、云计算等多个交叉学科有机深度融合,创建了一种综合性的智能化地质编图方法与模式——智能地质图综合.地质图综合确定了图件编制的综合目标、处理对象、处理环节、综合方法和结果,可完成空间数据综合、属性数据综合、专家知识综合、模型综合等全方位的地质数据处理.地质图综合以"智绘地质"软件实现其功能,它以ArcGIS地质数据为处理对象,通过预处理、知识管理、数据综合、制图输出等多环节的一系列加工和处理,以专家有限参与的人机交互模式运行,智能化综合算法在专家知识驱动下,自动或半自动地处理地质体融合、地质界线生成等操作,可以高效地完成跨比例尺的地质图缩编、同比例尺或变比例尺的各种专题图件编制等工作.该方法在空白区编图、典型海岸带专题图开发等工作中进行了生产性验证,比传统编图方法节省约80%的编图工作量,成果图件数据符合地质规律、图形相似性好、图饰表达合理,且综合的多种图形效果人工难以达到.实际应用表明,智能地质图综合方法在工作效率、数据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地质编图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质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外部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低、自身稳定性差、易破碎或消亡的脆弱地质景观缺乏足够认识。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脆弱地质景观评价体系,包含脆弱性和景观性两方面九个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赋值及划分脆弱地质景观等级。运用脆弱地质景观评价体系评价龙虎山丹霞地貌30处代表性景观,所得结果与实际调查吻合,且可为地质遗迹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五大湖的湖水占地246000平方公里,约为北美洲大陆的1%,或等于密执安州和威斯康星州陆地面积的总和。湖底的绝大部分地质情况尚不清楚,是了解北美大陆地质方面的一个重要空白。过去了解该区的地质情况全凭对陆地上测绘的块体的推测和对航空磁测、重力以及地震资料的解释。1986年,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个地球科学家小组有效地利用五大湖的湖水迅速而廉价地收集了新的资料。这极有希望扩大对隐藏在湖底的地质情况和区域构造史的了解。9月  相似文献   

18.
贾飞龙 《地球》2012,(10):40-47
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的一号库房,于瑞洋副处长小心翼翼地把一本边沿略有破损的黄色小册子展现到《地球》记者面前。这本编号为328的小册子,封面上用毛笔提写着"沙河煤田东北部报告"几个简单清晰的小楷,而它的作者正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于瑞洋告诉记者,这正是全国地质资料馆收藏的李四光先生珍贵的地质资料手稿。全国地质资料馆不仅收藏着1921~1949年间,我国地质工作草创或初创时期,老一辈地质学家诸如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王烈、叶良辅、谢家荣、李四光、冯景兰、  相似文献   

19.
以复杂地质条件的西藏高原地区旁多水电站实际工程为背景,探讨了有限元法与无限元法在深覆盖层悬挂式防渗墙土石坝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中的差异,分析和比较了无限元法和有限元法在西藏高原旁多水电站土石坝结构三维模型地震动响应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引入无限元法模拟西藏高原地区地基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无限域或半无限域问题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原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无限元法相比有限元法能量弥散现象较为明显。通过分析得到了西藏高原具有深覆盖层坝体结构地震动响应的规律性分析结果,为无限元法在西藏高原地区此类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构造地质学     
《地球》2011,(11):89-89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它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构造地质学最先是对构造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