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从古至今,许多像这样脍炙人口的诗词都描述过沙漠。所谓沙漠就是沙质荒漠,主要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古今中外,对沙漠的别称有很多。我国古代称沙漠为“沙河”、“流沙”、“瀚海”、“大漠”、“漠境”等。英文中称沙漠为“Desert”,维吾尔语中称“库姆”,非洲北部人则称“撒哈拉”。  相似文献   

2.
徐峙 《地球》2011,(1):76-79
在土地的所有形态中。沙漠是最让人类痛苦的一种。但人们“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彻底改变了沙坡头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形态,让人类在与沙漠的千年博弈中难得地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3)
正在新疆有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大漠与城市相连,绿洲与黄沙相伴,飞鸟伴驼铃起舞,大漠风光与江南秀色相映,极高气温与正常气温仅一步之间……这地方,就是世界上惟一与城市相连的沙漠,也是中国首批挂牌"中国国家沙漠公园"的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截止目前,在已批复的55个国家沙漠公园试点中,新疆占了18个,其中全国首批9个国家级沙漠公园全部位于新疆,牢牢占据了我国"沙漠公园  相似文献   

4.
《地球》2009,(3):F0002-F0002
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由巴丹吉林、腾格里、居延3个园区10大景区组成,是中国唯一的沙漠地质公园。其中腾格里沙漠是我国拥有湖泊数量最多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呜沙、秀湖、神泉、古庙”五绝著称,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  相似文献   

5.
沙漠是重要的地表景观,其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是,目前对全球沙漠变化的规律及其气候影响了解有限.本文使用气候再分析数据和遥感产品,分别计算了全球沙漠的面积变化,分析了不同气候因子对沙漠变化的影响,并利用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模式结果,估算了未来全球沙漠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球沙漠面积约17.64×106km2,占陆地面积的12%;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快速减小,其中主要发生在北非和澳大利亚; 21世纪初沙漠开始缓慢扩张.气候干旱区面积存在年代际波动,各气候区干旱指数(AI)与沙漠面积变化有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降水增加对沙漠面积变化有直接影响;潜在蒸发、温度和湿度与沙漠面积呈明显相关关系,风速变化与沙漠面积的关系存在区域性差异. CMIP6模式结果表明,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 21世纪全球沙漠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沙漠扩张最多,而北非南部沙漠将会缩小、北非沙漠北移.  相似文献   

6.
张风菊 《地球》2021,(1):58-61
罗布泊,被称为荒漠中的荒漠。这个昔曰波光粼粼、状若瀚海的湖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自20世纪70年代干涸后成为沙漠,即被世人视为“生命禁区”。它到底经历了哪些沧桑巨变,使得之前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为如今的不毛之地?而这片传说中的“死亡之海”,又蕴藏了怎样的自然资源,能够展现出焕然生机?  相似文献   

7.
地震断层并非孤岛 ,地震学家们正在学习。上周末发生的、冲击了洛杉矶东北 1 60 km处沙漠地区的 Hector Mine地震似乎支持这样一种观点 ,即 :断层能感觉其邻居们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次震级为 7.1的地震 (由于其位置偏远 ,造成的破坏极小 )似乎是由 1 992年兰德斯7.3级地震触发的 ,后者使洛杉矶以东 1 60 km的地方受到冲击。加利福尼亚帕萨迪纳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琼斯 (L ucile Jones)说 ,在兰德斯和 Hector Mine这两次地震之间“显然存在某种关系”,“但我们并不清楚那种关系 ,肯定会对之有多种假设。”地质学家们推测 ,断层可以延…  相似文献   

8.
岳尚华 《地球》2013,(9):62-65
正"沙里人苦、沙里人累,满天风沙无植被;库布其穷、库布其苦,库布其孩子无书读;沙漠里进、沙漠里出,没水、没电、没出路"。这是十几年前库布其一直流传的一首民谣,恶劣的生存环境可见一斑。如今,那片将人们围困住的沙漠早已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相似文献   

9.
1954年7月31日,腾格里沙漠北发生7级地震,这是位于蒙、甘交界地区的一次破坏性强震。对这次地震的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地震烈度和灾害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沙漠地震次生和衍生灾害特征,并从动力环境、地震孕育和发生相关地质单元的角度,探讨了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沙漠地震区生态对防震减灾的现实意义和沙漠地震科学考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蓝颖春 《地球》2014,(4):36-39
过去我们常常把土地荒漠化理解为是“沙漠不断扩大,把沙漠里的沙子扩散到越来越广的肥沃土地上去”。然而事实上荒漠化不只如此,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确定了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有时也将湿润和亚湿润区的石漠化归入荒漠化范畴。  相似文献   

11.
沙漠绿洲陆面物理过程和地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个已发展的陆面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与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耦合, 模拟了半干旱区沙漠绿洲非均匀下垫面的陆面物理过程及其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过程, 成功地模拟了局地气候效应和地表温度、净辐射、感热和潜热通量特征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 给出“绿洲效应”这一自然现象的垂直剖面上更为清晰准确和细致的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 “绿洲效应”具有明显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 它表现为在绿洲区域比戈壁沙漠区域环境温度低、湿度大、湍流动能输送弱, 具有下沉气流而导致与周围戈壁沙漠区域产生水平输送环流. 这些结果对于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绿洲的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6,(7)
正打开世界版图,在北半球的回归线地带,2/3以上的陆地都是沙漠、半沙漠或干旱草原,但我国广东省内的北回归线南侧,却是一颗"绿色明珠"。这颗明珠就是1956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那开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从无到有,从百到千。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6,(3)
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咏叹沙漠风光的千古绝唱。自古以来,沙漠是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大漠戈壁人迹罕至,鲜少生物,水气难寻,只有黄沙漫漫。如今,随着国家公园体制的推进,沙漠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蜕变,截至目前,我国沙漠公园试点总数已达55个,国家沙漠公园的建设正快马加鞭。划沙为园,浩瀚大漠正书写着新的传奇。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21,(5)
正在一望无际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夹缝中,有一片绿洲盆地,那就是民勤盆地,这片绿洲顽强地阻挡着两大沙漠的汇聚。在沙漠的映衬下,这片绿洲显得格外独特、有活力。民勤沙生植物园则是绿洲中最璀璨的一片绿叶,在大漠苍凉雄阔的怀抱里,在绿洲与荒漠的临界线上,谱写着黄与绿、死寂与勃发、雄浑与清丽的旋律。  相似文献   

15.
地震与沙漠化和沙尘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漠主要是由于气候干燥而形成的 .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 ,遇到强烈的大风 ,天气就容易形成沙尘暴 .大地震在地表造成的岩石、土层破裂和沙土颗粒粘聚性的破坏加剧了地表的沙漠化 ,为沙尘暴的形成进一步提供了物质来源 .在全球范围内 ,除了北非和阿拉伯半岛大沙漠中无强震外 ,其他诸如前苏联、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美国、中国、澳大利亚以及南美的沙漠中都曾有大震发生 .有的沙漠边缘与山脉交接处为大震多发带 ,有的沙漠内部就有大震活动 .在中国也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而且沙漠逐渐向平原区和城市逼近 .如华北平原的一些局部地区已形成沙漠…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土地沙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的环境问题。联合国大会1975年以3337号决议,通过了“向沙漠进行斗争行动计划”,并在1977年召开世界沙漠化会议,沙漠化问题正式作为一个生态环境问题已为世界公认。土地沙漠化,也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国土整治问题。一、沙漠化的概念及分布  相似文献   

17.
薄景山    段玉石    王玉婷    郭子辉  李琪  陈亚男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1):038-48
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这两个词汇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在中国的生态学和工程学领域“Resilience”一词常被翻译成“恢复力、弹性、韧性和韧弹性”等,正确的理解和解析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依据现有英文和汉语辞典、辞书以及相关的中外科技文献,对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这两个词汇的含义进行全面的词义辨析和清理,认为英文“Resilience”翻译成汉语“韧性”比较合适,符合汉语的词义和语言环境,韧性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恢复、弹回和弹性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厘定了韧性的起源、定义和内涵;比较全面的梳理和评述了“Resilience”和“韧性”这两个词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和演化。这一研究工作对正确的使用英文“Resilience”和汉语“韧性”有重要意义,对从事韧性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抗震韧性研究和建筑抗震韧性研究的科技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香港的米埔     
胡野圃 《地球》2009,(3):82-82
香港,这蕞尔小岛,竟容纳了600余万人口。在这1000平方公里的热土之上,在这“石屎(广东话意为钢筋混凝土)森林”的人工环境中,竟能保留一方自然生态化的“净土”。香港特别行政区“特在哪儿”?“特”在有高人指点。正如不能用打扮城市姑娘的办法来打扮乡村姑娘,米埔自然保护区作为近代的自然文化遗产而被保护下来,给人印象颇富于前瞻性。  相似文献   

19.
联系沙漠-黄土演变过程中耦合关系的沉积学指标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从沙漠 黄土过渡带的榆林到黄土高原的南缘渭南 ,在这南北向的断面中 ,对 9个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粒度分析 .通过观察晚更新世不同时期黄土沉积中砂粒 ( >6 3μm)百分含量的空间变化后发现 ,沙漠的进退变化是控制黄土沉积中颗粒变化 ,尤其是砂粒含量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此提出用沙漠 黄土过渡带风成沉积中砂粒百分含量变化作为指示沙漠进退的一个代用指标 ,从而将黄土研究与沙漠研究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 ,对黄土高原西部的两个剖面 (李家塬、姬塬 )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粒度分析 ,发现在末次冰期时 ,沙漠环境存在着千年数量级的不稳定变化 .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6,(3)
正令人惊奇的鸣沙、执着扎根在沙漠的胡杨林、色彩各异的彩色沙林……国家沙漠公园不同的特色展现了沙漠的奇妙之处。而国家沙漠公园不仅是颇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能突出沙漠公园景观资源的自然特性和地方特色,更重要的是它们是防沙治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5年底至今,国家沙漠公园的建设正驶上快车道,2015年12月22日,国家林业局在原有33个沙漠公园试点的基础上,又一口气批复了22个沙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