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桩基础检测技术.针对基础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断桩、缩颈、扩颈、离析等质量问题,简要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现场数据采集和室内试验数据分析,对低应变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从工程实践中得到了相应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旋挖钻孔灌注桩低应变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华 《安徽地质》2008,18(2):147-150
本文以水阳江特大桥的旋挖钻孔灌注桩低应变检测为例,分析了桩头浮浆及桩身扩径对低应变检测曲线的影响。桩头浮浆可以产生多次反射波或使波形畸变。桩身扩径产生扩径上界面的反相反射波和下界面的同相反射波;桩身扩径很大时,无桩底反射波及扩径下界面反射波,只有扩径上界面的多次反射波。  相似文献   

3.
周晓季 《探矿工程》2006,33(4):26-28
由于桩基工程的复杂性、桩基施工的隐蔽性,使之容易存在质量隐患,因而做好基桩质量的检测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利用反射波法检测基桩桩身质量,除了对反射波波形本身进行分析外,还要结合施工工艺及地质条件对基桩桩身质量做综合分析评价。通过检测实例论述了对低应变反射波波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桩基低应变动力反射波法检测,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施工工艺及地质条件对测试曲线的影响,提出了反射波曲线综合分析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杜维斌  吴跟党 《安徽地质》2003,13(2):157-159
桩基低应变动力反射波法检测,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施工工艺及地质条件对测试曲线的影响,提出了反射波曲线综合分析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反射波法小应变桩基检测过程中对最终测试结果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在应力波反射波测桩过程中,影响检测效果的几种因素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林雄 《福建地质》2014,(1):57-61
根据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结合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岩溶地区灌注桩检测工程实例,对岩溶地区灌注桩检测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桩基为建筑的主要承重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成桩后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能对桩身完整性做出较准确的判断,但也受到观测方法及桩周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这里主要讨论桩周土波阻抗对反射波法检测的影响,为提高资料解译的可靠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吴建忠 《福建地质》2005,24(1):57-59
阐述低应变反射波法动测在桥梁工程大桩径冲钻孔灌注桩检测中的应用.并列举工程实例,对比各检测方法效果,说明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市政工程基桩检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程小顺 《安徽地质》2016,26(1):71-74
通过某工程人工挖孔桩低应变反射波法实测结果与钻芯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认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可定性判断人工挖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岩体的纵波速度与岩石的完整程度、岩石风化程度等因素关系密切~([1~2]),本文利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结果计算了人工挖孔灌注桩持力层纵波速度,利用计算的持力层纵波速度对人工挖孔桩持力层岩土性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丁选明  陈育民  孔纲强 《岩土力学》2010,31(Z2):109-114
假定各物理量沿径向不变化,建立了低应变瞬态集中荷载作用下现浇大直径管桩振动响应的计算模型和波动方程。采用Laplace变换法,求得了波动方程的频域解析解,采用Fourier逆变换求得了时域响应。将文中解计算结果与三维频域解析解进行了对比分析,文中解的入射峰-反射峰时间差与三维频域解差别很小,说明对于PCC桩这种大直径薄壁管桩,采用径向不变假定对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在PCC桩低应变检测波形分析时,采用基于径向不变假定的二维解是完全合理的。将文中二维频域解的计算结果与二维时域解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解在入射波、第一个桩底反射波、第二个桩底反射波峰值大小和到达时间非常吻合,这说明考虑环向位移与否对计算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研究PCC桩低应变动力响应的问题时忽略水平方向的位移是完全可以的。  相似文献   

12.
应力波在平台-桩系统中传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应力波在平台-桩系统中的传播图案。对有限尺寸的平台来说,应力波在平台边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反射波不仅有同类波同时还有转换波,除此之外,平台表面的响应还受桩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影响。除非桩身反射波走时较长,可以避开平台上的各种干扰波,否则,由平台实测波形特征来分析平台下桩的完整性是很困难的。通过对平台上完整桩实测波形与异常桩波形进行比较,可以提高波形识别的准确度,此外,根据桩侧面测点及平台表面测点走时,相位、幅值间关系,将两者信号进行比较,可以从复杂的信号中辨别出桩身反射波信号。  相似文献   

13.
PCC桩低应变检测中的三维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费康  刘汉龙  张霆 《岩土力学》2007,28(6):1095-1102
分析了低应变检测对PCC大直径薄壁混凝土管桩的适用性。对低应变中受瞬间冲击荷载作用的完整和缺陷PCC桩的动力响应进行了一维及三维有限元模拟,详细研究了PCC桩低应变检测中的三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一维应力波理论中的纵向振动外,PCC桩顶所测的动力响应中还包含弯曲振动以及波在桩顶表面传播和内外边界上的反射的影响。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PCC桩低应变检测试验中激振点和测点的最佳位置和如何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亮  倪恒  范延彬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6):1057-1063
鲁西南某2300MW坑口电厂地基位于黄河冲积地层中,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地基强度不能满足电厂重要建(构)筑物的要求。根据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中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进行地基处理。本文以鲁西南某2300MW坑口电厂桩基检测工程为实例,首先采用低应变法对桩身质量进行了检测,然后采用高应变试验和静载试验2种方法确定了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并对这2种方法的优点、缺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出结论:(1)采用高应变CAPWAP法拟合后的试验结果与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通过选取合适的桩、土参数模型使高应变试验的结果准确可靠,是切实可行的。(2)在现场条件不允许开展静载试验时,高应变试验可作为静载试验的补充手段对桩基进行检测。(3)当能够获得可靠的高应变试验结果(与静载试验基本吻合)时,可以通过严谨计算对规范法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以节约成本,但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5.
卢贤锥 《福建地质》2010,29(1):22-28
测试数据准确可靠的高应变法检测,能够定量分析基桩缺陷,准确判定缺陷位置。通过工程桩的低应变法和高应变法对桩身完整性判定分析的工程实例,结合钻芯法验证,总结高应变法在不同情况下对桩身完整性的评定。  相似文献   

16.
叶卫兵 《安徽地质》2001,11(3):235-238
介绍了检验复合地基承裁力及桩身完整性的主要方法静裁荷试验、低应变反射波法,并对检测应满足的前提条件进行了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数值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一般单桩和复合地基中单桩的荷载传递特性,然后研究群桩效应中桩侧摩阻力、桩顶应力及桩身附加应力分布规律与特点,为复合地基的定量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强震作用下大直径深长单桩与群桩基础的动力时程响应差异,依托海文大桥实体工程,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开展了4种不同类型地震波作用下单桩及群桩基础的桩顶加速度、桩顶相对位移、桩身弯矩时程响应变化规律及其差异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群桩效应的存在,桩顶加速度时程响应呈现双面性,群桩基础桩顶加速度峰值大于单桩基础,但峰值出现时刻滞后于单桩0.29~1.06 s;群桩基础的桩顶相对位移最大值显著小于单桩基础,且出现时刻明显滞后,Kobe波作用时滞后高达3.82 s;群桩基础的桩身弯矩最大值小于单桩基础7.54%~9.22%,且单桩基础受地震波影响较大,弯矩时程响应振幅明显大于群桩基础。桩基础抗震设计时,可充分发挥群桩基础动力时程响应滞后性特点,合理设计并选择最优桩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