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采集地物数据过程中,实时建立地物模型并叠加至三维地表显示的设计方法,利用此方法,改变了以往先三维矢量立体采集和编辑获取数据再重建真实三维景观模型的方法,实现了边采集边建模“所见即所得”的效果,通过模型的建立进一步检验了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廖玉佳  胡勇  叶涛 《北京测绘》2018,32(5):504-507
利用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造的真实三维模型对重庆万州狮子头危岩进行地质灾害监测,探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危岩监测、危岩整治,灾情评估等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完成数据的获取与处理、三维建模和应用分析方面具有数据快速获取、处理,模型真实可量测等优势;利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生成的真实三维地表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可以为危岩整治工程中的堆填土方量提供直观、翔实的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3.
DTM作为地理空间定位的数字数据的集合,在GIS空间数据库中,能够反映地理基础、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和地形等多方面的信息。本文在综述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方法的基础上,应用DTM进行坡度分级和区域设计模型叠加模式,探讨了三维地表模型在土地整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融合的空地一体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获取地表滑坡体的三维数据。结合北京市延庆区京礼高速一处典型的滑坡隐患点,通过对地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点云数据进行矢量化融合处理,生成滑坡体的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射模型)以及三维实景模型,可为地质灾害体三维建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岩土工程勘察BIM模型将地表DEM模型、遥感图像、地理底图、地质图、地物模型、地下三维结构模型和地质物化属性模型等涉及建设场地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条件空间信息集成,构建场区的多层次立体三维模型.岩土工程勘察BIM模型需要应用BIM技术将大量的地表、地下的数据耦合集成显示三维模型,基于此,探讨了目前BIM技术对地表原始数据集耦合、地下原始数据耦合及地表、地下原始数据耦合一体集成显示的关键技术研究,结合目前岩土工程的发展趋势,展望了岩土工程勘察BIM模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面向数字城市建设的三维建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模型数据以其直观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等特性,成为数字城市数据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三维模型数据获取的精准性和高效性等,在建设数字城市过程中,采取多种技术方式实现三维模型的获取。包括采用传统手工三维建模实现三维精细模型的精准性,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三维模型数据的超精细化,以倾斜摄影测量的半自动建模方式实现快速建模等。本文从技术角度全面总结了在建设数字城市过程中三维模型的具体技术途径及应用方式。三维模型数据应用于数字城市的历史文保、教育、经济等多个领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塔城市棚户区三维地理信息监测系统的总体框架、系统功能设计等内容。阐述了塔城市棚户区三维地理信息监测系统是以棚户区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和数字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将基础数据与系统相结合,构造成基础信息数据浏览、三维监测、规划方案选择等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
当今三维校园已成各个大学追捧的对象,数字校园模型的建立,是实现数字校园三维显示的重要环节。从数据的获取、数据的处理、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导出等4个方面阐述新疆工程学院三维数字模型的构建过程,主要采用3Ds Max对校园标志性建筑进行精细建模。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基础数据的获取已成为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环节,然而城市基础数据的获取受到噪点多、GPS信号差、建筑密集等因素的制约。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复杂环境的地形数据,进行数据后处理,生成地表模型并提取研究区地表分类数据,解决了在复杂环境下传统测量手段很难得到高精度地表模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城市三维数字景区建模的基本特征,从数据采集与处理、自然景观三维建模和人文景观三维建模等入手,详细介绍三维数字景区建模与处理方法,并简要介绍了数字东湖景区的建设实现情况。  相似文献   

11.
借助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3维可视化分析功能,以长江中游湖北地区为试验区,利用现有的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EM)和地理要素的矢量数据,实现了地形的3维可视化和地表分析。解决超大数据量数字高程模型(DEM)快速显示的算法,研究了基于3维场景空间分析的理论,最后对系统的实现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点云和高清影像数据的文化遗产多分辨率三维重建方法。该方法首先阐述了基于三维点云和高清影像数据的文化遗产三维重建的流程,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分辨率遗址文物模型融合与展示方法。本文将该方法用于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的虚拟展示,按照文物虚拟化方法精细重建了石人、石马、牌坊等文物模型,并且实现了文物模型和遗址模型的融合展示。  相似文献   

13.
一种大场景Web三维注记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场景Web三维电子地图侧重模型展示、轻海量三维注记展示,不能很好地为用户提供地图语义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大场景Web三维的注记可视化技术,较好地实现了海量注记在三维电子地图上的立体、逐层级展示,为三维电子地图增加了明确的语义指引。基于浙江省新型基础测绘成果的三维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能够便捷地构建三维注记LOD模型,提供三维电子地图注记服务,提升三维电子地图注记效率,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天地图、自然资源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不动产登记平台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航道3维可视化对全面掌握运河河底地形地貌,保障运河水上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3维可视化苏南运河镇江段航道为例,阐述如何在实现航道周边场景3维渲染的基础上,利用航道数字测深数据,创建基于格网的数字水深模型,进而生成河底数字高程模型的过程,并对航道3维可视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聚集地,是人类文明成果产生、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场所。随着“数字城市”理论的不断完善,构建数字城市3维可视化系统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依据系统开发的原则,结合“数字城市”建设的实验,对数字城市3维可视化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处理、3维模型制作、3维场景生成以及系统功能实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Smart 3D生成的实景三维模型是一个三角网集合,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数字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管理与城市规划的问题,该文提出了Smart 3D数据三维模型重建的方法:研究了基于分割过滤方法,提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基于参数化建模、纹理重建方法构建了建筑物三维模型。利用敦化市的倾斜影像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三维重建模型精度高、效果好、提高了自动化的程度,实现了城市建筑物模型的单体化。  相似文献   

17.
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游客常常难以深入到矿山公园中进行游览参观。本文研究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矿山公园场馆旅游建设方案,使用高精度三维激光仪器,对矿区典型景区进行三维建模,据此生成3D微缩景观模型,并在该缩微景观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出增强现实导览系统。游客使用手机扫描模型标签时,自动激活增强现实解说系统,可增强游览时的体验性、交互性和趣味性。该技术在景区模拟讲解、博物馆游览、旅游会展、旅游景区营销、休闲房产营销、高尔夫会所营销、旅游规划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数字地球、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三维GIS的快速发展,三维数字校园技术也应运而生。本文选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龙子湖校区为模型,介绍了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维虚拟校园模型的建立与展示。采集校园建筑物轮廓底图数据并将其导入Sketch Up软件,以Sketch Up为建模平台,创建三维虚拟校园的原型,再通过Google Earth和Arc Scene软件进行三维展现。该系统的建立允许我们对校园景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对于数字校园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周期长、数据更新难等问题,本文基于ArcEngine开发组件和CityEngine建模平台,提出了一种二三维数据联动的三维数字城市开发方法。该法首先通过对立面凹凸和顶面简化,利用规则化建模方法构建城市三维模型,然后运用插件技术在ArcEngine中读取三维模型和Geodatabase二维数据,实现城市三维模型场景可视化、空间查询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所构建的三维数字城市功能强大,可充分利用已有数据,缩短开发周期,实现二三维数据联动,彻底解决了三维数字城市系统数据更新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