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天山强震前小震活动的有序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莹甄 《内陆地震》2005,19(1):36-43
小震活动有序图像是一种重要的以小震报强震的预报方法。通过对南天山西段强地震前小震活动有序图像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图像与构造、与地震发生的时间、位置以及震源机制之间的联系。认为有序图像是区域应力沿构造快速调整、分布的结果,既可能反映发震构造带的活动,也可起到控震作用,图像受地震的断错性质影响,具一定的中期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在鄂尔多斯块体西侧,甘肃、宁夏境内存在一系列弧顶北东向的逆冲走滑弧形断裂,历史上这一区域内曾多次发生6级以上的中强地震,其内的断裂分布和地震活动显示出具有青藏高原东北缘特色的深部构造环境。本文利用区域地球物理场资料分析研究其深部构造,探讨了该区域深部构造与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关系。 2.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相似文献   

3.
首都圈地震活动构造成因的小震精定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及其邻区1980~2004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进行首都圈的地震构造成因分析表明:重定位的地震表现为与区域构造更为密切的“井”字形活动分布,地震震源分布证实了人工地震勘探所推断的深大断裂的存在;首都圈地区的地震多发生于地壳的中、上部,可能存在局域构造块体运动变形和深部构造动力作用的二种不同地震构造成因;地震活动图像表明中强震易发生在上下地壳相交的脆-韧性转换带中,并揭示了首都圈地区潜在的地震空区和陡倾角的隐伏断层.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构造带中强地震前广义前震活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祁连山构造带1984年以来的13次中强地震(Ms≥5.3),其中有广义前震的10次,占77%.广义前震与主震优势间隔时同3个月,优势空间距离约300~400 km,震级差在1级以上.中强地震前广义前震沿构造带似呈有序分布;同一地区中强震之前广义前震空间分布图像具有一定相似性.广义前震的有序活动可视为祁连山构造带中强地震发生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5.
辽宁—内蒙古地区北西向地震条带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艳  刘蒲雄韩丹 《地震》2004,24(10):84-89
内蒙古2次5.9级地震的发生使得从辽宁丹东至东乌珠穆沁旗形成一条清晰的NW向中强以上地震条带。该带地震活动具有如下特点:①明显的周期性,其显周期为29.4年;②在活跃时段内中强震成对发生;③该带地震活动强度西段低,东段高;④震源机制解显示带上地震的主压应力方向与华北地区的应力场方向一致,⑤该带地震活动与东北深震具有很好的同步性。这2次地震的发生和NW向地震条带的活动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与大区域可能存在的NW向构造活动有关,该带可能是华北地块的北部边界带。本从地震活动角度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地震区北部,区内受多组北北东向、北西西向断裂带的影响,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水平较高.该区是我国城市密集、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地带,一旦发生中强地震,会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该区的地震活动性愈加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收集了京津冀地区历史破坏性地震和1970年以来中小地震,分析了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古登堡-里克特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和泊松分布原理,统计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a值、b值和V_4值,并定量地分析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京津冀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性、地震分布特征以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供京津冀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华东地区两种不同空间分布类型的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本世纪以一华东地区地震资料相对可靠的中强地震活动,发现前后两阶段有着不同的空间分布古董经1阶段地震活动集中在苏鲁近海、菏泽一带及大别山地区,呈环状分布。而171年以来的第2 强地震全都分布在菏泽至溧阳北西向一线的东北一侧,并呈网络性分布。其中已经发生的3次6级以上地震都分布在上阶段和地震活动的苏南至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同时分析研究了各阶段地震活动特点,以及由于受北东、北西向构造控制影响,所划  相似文献   

8.
安徽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及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计了安徽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4组,它们与震中区及其附近的新生代活动断裂的走向有较好的一致性,大致反映了安徽各地的发震构造及破裂方位。其中北东、北西向断裂活动时间最新,多与地震活动相关,而北东向活动断裂是研究地区主要的地震构造。从构造地貌、断裂活动、遥感解译活动线性构造和中强地震活动的相互印证关系来看,大别山北麓、皖东北地区是安徽现代构造和中强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其中,皖东北地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将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5次6.5级以上地震分为52组, 按华北-东北、 西南、 青藏块体、 新疆不同构造区域, 分别对其6.5级以上强震前4级、 5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全时空扫描, 选取震前特征图像, 按构造区域进行分析、 总结, 研究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像演变的基本特征, 及其震前图像演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 强震前不同级别中等地震活动出现二个阶段异常图像转化具有普适性。 5级地震图像后期在时间和空间上配套出现的4级地震的异常图像, 可能是强震孕育过程中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1.
The analysis of seismic hazards relies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historical seismic data and the instrumental seismic catalog to obtain the regional earthquake recurrence interval and earthquake probability. The accuracy of analysis thus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seismic data used. However, available seismic catalogs are too short or incomplete for the reliable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s. If a long-term synthetic seismic catalog can be generated using a physics-ba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match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seismicity, and other observations,then such a synthetic catalog helps u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activity and analyze the regional seismic hazard.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s a case study, we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visco-elastoplastic finite-element model to simulate earthquake cycles an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earthquakes on the model fault system and obtain a seismic catalog on a time scale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years. On the basis that the model satisfies the regional geodynamics of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e analyze seismicity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using the simulated synthetic earthquake catalo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recurrenc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different magnitudes, and the long-term average probability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within the fault system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are a reference for regional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hysics-based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2.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日常跟踪工作中出现的地震活动异常,系统梳理羌塘块体6级地震成组、中国大陆5级地震低频活动、青藏高原东北缘中等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震群活动的时空异常特征,总结多项指标的预测意义,并对部分重要指标做了预测效能评估。同时,通过研究碌曲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碌曲地区是一个应力敏感区域,对周边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在后续震情监视过程中应该作为重要指标来跟踪。  相似文献   

13.
渭河盆地是环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大型断陷盆地之一。在环鄂尔多斯地块的4个边中,渭河盆地的现代地震活动属于最弱的一边,表现为环鄂尔多斯地块最大的地震空段。渭河盆地内部由多个次级断块组成,但它们对盆地内的现代地震活动控制却不明显。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紧邻的一个大型外侧盆地,盆地内的现代地震活动与青藏高原的大震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响应,表现为伴随着青藏高原的大震活动,盆地内部的地震活动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整理喀左地震台地应力观测资料,并结合历史震例,对发生地震的时间、方位、震级与喀左地震台地应力异常特征的关系作出初步分析判断,认为喀左地震台土体应力观测对辽西及周边地区小震及中强震有很好的异常反应,有较好的映震效能,并对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深震有一定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东昆仑山8.1级地震构造背景初探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2 0 0 1年 11月 14日中国新疆青海交界昆仑山中的 8.1级地震发生在东昆仑断裂的西段。这是一条大型活动块体边界断裂。青藏高原东北部向东逃逸而产生左旋剪切运动使该断裂成为一条青藏高原北部强震密集带。这次地震震中在北西西向东昆仑断裂与北东东向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 ,破裂表现为自西向东单向扩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北隅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三大块体交汇部位,发育一组以逆走滑活动为主的弧形断裂系,其新活动性强,历史及现代强震频发,是探讨现代中小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关联性的理想地区,也是检验和发展小震密集区值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的有利地区。本文采用甘肃省地震局对该区1970年以来1~5级地震仪器监测目录,利用网格点密集值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共划分出21个地震密集区。通过分析每个地震密集区内小震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前人对历史地震和活动构造的研究结果,综合判断地震密集区与历史强震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总结不同震级历史强震密集区的持续时间,给出运用网格点密集值方法校核青藏高原东北隅历史地震的限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隅弧形构造区大约66.7%的密集区对应历史强震,两者之间有较密切的关联性;且地震震级越大密集区持续时间越长,两者之间的拟合关系为:T=4.38×10~(-7)×M~(10.91)。  相似文献   

17.
734年天水7级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历史地震资料的考证结果,734年天水地震的极震区位于秦州中都督府、麦积都尉一带,今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和麦积山一带,震中烈度达Ⅹ度,震级71/2级左右。其等震线长轴方向为NW向,大致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相吻合,极震区正好位于甘谷-武山断裂段的东端。综合分析认为,734年天水71/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甘谷-武山断裂段东端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隆升、生长及变形前缘.区域地震活动频繁,且地震在其主要断层带之间时空迁移.为了研究区域大地震在主要断层带之间的迁移规律与概率,以及主要断层带大地震破裂的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建立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三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区域断层系统的地震循环,得到了人工合成的万年时间尺度的地震目录.根据模拟的地震目录,并结合古地震数据,计算分析了大地震(MW≥7)在研究区各个主要断层带之间的迁移概率,探讨了黏度、高程、统计时间长度等因素对大地震在各主要断层带之间的迁移概率和大地震在各主要断层带上的发生概率的影响,并且初步调查了海原断层带和香山天景山断层带的大地震破裂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继区域最近两次大地震(1920年海原断层带上的M8.5海原大地震和1927年香山天景山断层带上的M8古浪大地震)之后,下一次大地震(MW≥7)发生在海原断层上的概率最大,约为51%~81%;其次是在香山天景山断层上,概率约为9%~37%.模型结果显示,不同的青藏高原中下地壳上地幔黏度大小,对大地震在各个断层带之间的迁移规律和迁移概率的影响较小;而研究区的高程载荷对地震迁移则有显著的影响:高程载荷易于使得海原断层地震活动减弱及香山天景山断层的地震活动增强.研究结果也显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主要断层带的地震活动与断层滑动速率分布的分段性显著;大地震在断层带上的破裂位置并不固定,呈现不均匀性;并暗示了断层几何形状对地震活动、断层滑动速率分布与大地震破裂位置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According to the division of Neo-tectonically active blocks northeastern Qinghai-Xizang (abbreviated as QX thereafter) plateau is a juncture region where 3 intra-continental subplates, the Qinghai-Xizang, Xinjiang and North China subplate, meet with each other (DING, 1991). The subplates generally consist of blocks. Specifically, around the Yinchuan-Haiyuan (quasi-trijuncture( (TIAN, DING, 1998), where the 3 subplates meet, to the south locates the Gansu-Qinghai (GQ) blo…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10日14时5分,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发生M5.2地震,该地震处于大兴安岭梯度带北段,是内蒙古东北部地区近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基于内蒙古地震台网观测资料,使用TDMT方法、CAP方法、PTD方法和sPn-Pn等方法测定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结合已有数据资料,分析震源区域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构造应力特征,并探讨该地震的发震构造。此次地震震源深度较浅,位于上地壳,结合震源机制解结果、地震分布特征和构造背景分析认为,此次地震为右旋走滑类型,走向NNE,主压应力方向为SW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