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采用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基础设施、管理5类项目22个因子作为指标体系,评估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水府庙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总得分为81.4分,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说明湿地公园通过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疆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和水资源现状,分析了湿地公园水源补给不足、水质污染的问题。通过实施水质保护恢复工程、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栖息地恢复工程、野生动物保护等生态修复措施,达到保护湿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同时缓解该区域因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生态恶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湿地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3.
湿地保护保育措施设计是江西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的核心。对河流湿地进行保护和保育、修复和恢复,构建良好的河流廊道生态系统,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是把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健康的湿地、洁净的水源、原生态的河流"的关键。通过设计河道保洁工程、河流湿地修复与恢复工程、生态河岸带建设工程、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工程、湿地生态滤场构建、生态缓冲控制区6大工程14个项目,对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进行科学、系统与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邹城市西部,是典型的采煤塌陷地新生湿地。公园采取水体修复、水岸保护、栖息地恢复等措施,优化了采煤塌陷区湿地的生态环境,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对采煤塌陷地新生湿地的保护修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地处西南地区腹心地带,是集天然河流与人工湿地于一体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的西南丘区河流湿地特征。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实施了水质保护、水质净化、鸟类生境保护、河岸多塘系统恢复、河岸林网络系统修复、河岸廊道修复等保护与恢复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湿地保护成效,为西南地区丘区河流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异龙湖是是我国最南端的高原淡水湖,也是候鸟迁飞的重要通道。以云南石屏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提出异龙湖高原湖泊保护与恢复原则,通过湖滨退化湿地修复、入湖河口湿地恢复、栖息地及物种恢复等工程的实施,实现异龙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为高原湖泊型的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淇河是我国著名的"诗河",是《诗经》的发祥地之一。淇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其湿地生态环境具有我国典型河流湿地特征。鹤壁淇河湿地生态修复的重点是恢复流域水文联系的关键生态属性,规划利用历史参照系统、岸线修复、植被修复、食物链修复等技术措施恢复淇河水量,保护水质,旨在为河流湿地生态补水、生态修复、生境恢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湿地保护区与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等降水线、地表径流和干湿度地区为参考因子,讨论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Arc GIS软件,分析中国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密度分布相关性,计算两者重叠和互补性;通过基尼系数和综合密度等指数,在八大经济区域尺度上,比较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在年降水量为600~800 mm的区域,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数量最多;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都趋向河流分布,湿地保护区距离河流更近;半湿润区湿地保护区数量和面积都最大,湿地公园面积都很小。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平均核密度为0.49×10-4个/km2和0.45×10-4个/km2,二者的分布密度不相关(r=0.31)。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空间的最邻近距离指数都小于1,呈现聚集分布。在区域尺度上,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基尼系数分别为0.93和0.98,各经济区域之间综合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湿地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有重要湿地资源的中国东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在湿地保护生态系统中发挥主要作用;而湿地公园多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更贴近人类生活,有效补充了湿地保护区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湿地公园发展迅速,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游步道是联系湿地公园公共空间的主要纽带,游步道的设计不仅影响湿地公园的视觉美观和游客的行为体验,也影响湿地公园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回顾了游步道设计的发展,探讨了湿地公园游步道设计在生态、艺术、功能3个方面的体现,提出了湿地公园游步道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2):65-F0003
<正>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距离北京市中心30km,是2005年5月国家建设部首批公布的九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之一。翠湖湿地属人工修复湿地,  相似文献   

11.
广雅小学在开展绿色科技教育,推进"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教育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湿地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时代特点、地域特色、以及当前的人才需求,应用人工湿地这一种以生态处理水污染为主的科学技术,侧重其湿地的科技功能与文化功能,即在校园内建设人工湿地科普园,还原湿地生态景观,使湿地的天然景观和原始野趣与校园建筑相得益彰、完美结合,使湿地科普园成为融生态环保、地貌气象、科技教育的特殊"课堂",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2.
园林湿地——一种独特的人工湿地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园林湿地是人工湿地的一种独特类型。定义园林湿地为:在以隔离物为边界的空间范围内,构建具有协调建筑物和文化装饰的人工水景湿地,并具有审美、文化娱乐、休憩与居住等综合功能的自然—人文复合湿地系统。园林湿地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结构,按风格可分为欧美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极高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园林湿地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71,自引:28,他引:71  
湿地是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具有的特殊性质——地表积水或土壤饱和、淹水土壤、适应湿生环境的动植物——是湿地系统既不同于陆地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湿地具有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一般认为湿地是二氧化碳的“汇”和全球尺度上的气候“稳定器”,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要加强对湿地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湿地的概念、性质、功能,以及湿地科学的发展方向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四川邛海人工湿地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标评价法,提出并建立了人工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选址适宜性、构建、水质净化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4个一级指标及对应的15个二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以邛海湿地五期内小河沟人工湿地作为探究对象,结果显示:小河沟人工湿地的综合评指数为7.38,处于"良",邛海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功能,在选址及构建上处于良好水平,在运行管理上应加强垃圾清理和植被管理。  相似文献   

15.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景双 《湿地科学》2005,3(4):302-309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是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核心研究内容。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这一核心内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大量的文献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分析,阐述了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的内涵、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明了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气温、水文、植被、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关系;论述了湿地生态系统对相邻生态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分析了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响应。湿地生物地球化学信息的提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将成为湿地环境研究的热点领域;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模拟的时空尺度转换,碳、氮、硫、磷、等营养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将成为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核心内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将成为湿地环境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评价、湿地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湿地系统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个湿地大国,湿地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0%.居世界第4位,亚洲第1位。随着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显得越来越迫切。党中央、国务院对湿地保护工作高度重视.2002年.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加强湿地保护刻  相似文献   

17.
湿票制度:红线保护下的基建占用湿地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建占用减少了湿地面积。为保护湿地红线,借鉴地票思想,建立湿票制度,解决基建占用湿地的合法性和占补平衡问题。规定先补后占、占补平衡,湿票总量不能超过最高限量。一是给基建占用湿地提供合法平台,纳入有序管理;二是湿票资金激励新建湿地,增加湿地供给;三是适度调高湿地生态补偿费,提高湿票价格,控制基建占用湿地总需求。湿票制度杜绝基建非法无序占用湿地,增加供给,抑制需求,实现占补平衡,稳定湿地生态。可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试点并推广湿票制度。  相似文献   

18.
<湿地科学>的创刊是标志中国湿地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从学科理论、学科体系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等3个方面探讨湿地科学建设与发展的有关问题.首先,回顾作者多年来从事沼泽湿地的研究历程,从对早期研究普遍沿用但不适用于中国沼泽的一些国外理论产生质疑,到在大量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关于沼泽发育多模式理论、沼泽区域分异规律、沼泽生态系统的性质、沼泽分类与沼泽生态建设等基本问题的新的理论和观点,指出新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目前湿地科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文章认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生态过程的复杂性,湿地研究的多学科性、边缘交叉性,为湿地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最终将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湿地科学体系.第三,<湿地科学>面向国际,为国内外湿地研究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将通过刊登富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办刊风格,为推动学科发展,建立和完善湿地科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兼顾景观功能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净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形成湿地景观的重要要素,目前人工湿地植物的配置还存在着功能结构单一、种间搭配不合理、季相效果差、岸带植物配置效果不佳等问题,影响植物的生态功能及景观效果。通过对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借鉴园林中植物造景,提出将植物净化功能与景观特性相结合的设计构想,并提出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及将人工湿地的水体与岸带植物配置相结合的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式,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的多功能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