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最新研制的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验表明,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桩体质量好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分别较常规水泥土搅拌桩的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有较大提高。通过对试验段的观测成果分析,论证了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优越的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2.
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针对国内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通过工程实例和试验数据分析,对双向水泥土搅拌桩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在现场施工工艺、标准贯入试验、桩身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电阻率试验以及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具有优越的工程特性及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永锋  刘松玉  洪振舜 《岩土力学》2004,25(Z2):310-314
水泥土搅拌桩在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深层桩土应力比和变形未能有深入的认识.笔者应用弹性层状体系和Mindlin附加应力联合求解的方法,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数值分析计算,总结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深层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讨论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深层桩土变形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4.
隆威  昌毅 《探矿工程》2006,33(11):21-22,37
水泥土搅拌桩对软弱土地基具有较好的加崮效果,针对岩溶地区存在有土(溶)涮时,分析计算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并对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施上中的一些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于加固软土地基及河道岸边护坡,已有成功经验,我们将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中形成坝基水泥砂土搅拌桩悬挂式帷幕,成功地解决了南阳市第三级橡胶坝坝基防渗抗冲技术问题,在全国尚属首例,本文对水泥砂土搅拌桩的坝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抗冲防治在帷幕的设计与施工,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水泥土搅拌桩在上部荷栽作用下的荷栽传递特点及桩身强度的影响因素,针对深厚软土地基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变掺量的施工工艺。通过取芯及标准贯入试验对桩身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变掺量施工工艺有利于提高水泥土搅拌桩的整体成桩质量,且符合荷栽作用下桩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管桩—水泥土搅拌桩组合法加固软土地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水泥土搅拌桩及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是由桩和桩间土共同分担的。通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实现对桩问土的挤密加固,可充分发挥和利用地基土的承载潜力,有效地解决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多种试验测试方法对这类复合地基进行检测和分析,表明:在一定地质条件下,混凝土管桩-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不失为一种节约投资、行之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丁天锐  岳忠文 《江苏地质》2004,28(3):170-173
针对淮盐高速公路淮安段高含水量软土地基的工程地质特性,依据设计文件进行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的现场试验研究,提出采用增强剂(石膏)和减水剂(木钙)作为水泥土搅拌桩的外加剂,以保证水泥土桩的成桩质量。提出了保证成桩质量的控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取决于喷浆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浆量在桩身中的均匀度。作者对安装了“水泥土搅拌桩浆量监测记录仪”进行施工的工程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施工工艺的改进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扰动评价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泥土搅拌桩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土处理工程中,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发现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会对桩周土产生扰动使地基土强度降低从而导致路基路面产生开裂。水泥土搅拌桩这类非挤土桩其施工扰动方面研究比较少,为此展开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对桩周土的扰动研究。围绕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性状,采用圆孔扩张理论分析了施工过程中桩周土受力,采用Sekiguchi和Ohta(关口-太田)模型计算了桩周土体积应变,根据Hong和Onitsuka扰动度的定义得到了搅拌桩施工桩周土的扰动度变化。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对桩周土的扰动随深度的增大和距桩边距离增大而减小,该分析结果与静力触探现场测试得到的锥尖阻力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1.
水泥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用于解决立交桥桥头跳车问题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常出现地基承载力不均及整体性差的问题。水泥土搅拌桩与水泥土搅拌咬合桩共同加固软土地基,有利于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整体性,并能很好解决立交桥桥头跳车问题。文章结合某立交桥引道地基处理工程介绍咬合桩的施工与检测工艺。  相似文献   

12.
利用载荷试验研究水泥土搅拌桩的有效桩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根据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不同桩长的水泥土搅拌桩单桩载荷试验结果,探讨了复合地基中水泥土搅拌桩的有效桩长。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的有效桩长与地基条件和桩身强度直接相关,在设计中考虑有效桩长有其必要性。最后,作者对有效桩长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桩身由水泥土搅拌桩外芯和小直径预制混凝土桩内芯两部分构成,通过原位试桩资料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荷载传递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内外芯以及桩周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桩内芯是上部荷载的主要承担者;桩土界面侧摩阻力总体趋势是沿深度方向非线性减少,内外芯界面的侧阻力沿深度方向呈反“S”型;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承载特性与刚性桩相似,区别于柔性桩;可把混凝土芯水泥土搅拌桩看作纯摩擦桩。  相似文献   

14.
苏阳  曾克强 《矿产与地质》2006,20(6):697-701
深层搅拌形成的水泥土桩体有其固有的荷载传递规律,其变形、破坏特征与钢筋混凝土桩有很大的差异,传统的确定混凝土桩承载力的方法已难以准确地确定水泥土桩的承载力。同时,采用单桩载荷试验与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水泥土桩的受力变形的影响亦不完全相同,造成评价的结果亦有很大出入。探讨并优化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利于提高设计水平,以有效地节约工程造价,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过程,并对基础平面尺寸及桩长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运用双层地基模型的线弹性有限元程序对不同类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计算,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桩的桩长、置换率、桩身刚度对地基沉降的影响,同此确定了搅拌桩的有效桩长、最优置换率、最优桩身刚度。  相似文献   

16.
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复合地基承载力是最重要的设计依据。本文通过对多个搅拌桩工程的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工程中的水泥土单桩的实际承载力一般难以达到设计或理论计算值。在此基础上,对工程中如何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水泥土搅拌桩法在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超  董天林  叶观宝 《岩土力学》2006,27(3):495-498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其固化剂品种、掺量及施工工艺等都是影响桩身质量的重要因素。这里介绍了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法(湿法)加固的现场研究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宜选用矿渣水泥作固化剂,且掺入量不应小于21 %;采用变掺入量工艺(上多下少)有利于提高桩身上部的质量,改善桩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工程软土地基的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理论计算,通过实际沉降观测数据推导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实际值,并与天然地基的压缩模量进行对比,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计算公式修正系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叶观宝  蔡永生  张振 《岩土力学》2016,37(3):672-678
桩土应力比是研究复合地基的一项重要参数,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常规复合地基,如搅拌桩、碎石桩等,而针对加芯水泥土桩的计算方法研究鲜有报道。从土体、水泥土及复合桩体单元变形模式出发,综合考虑桩体负摩阻力、桩顶和桩端刺入持力层的情况,分析了桩周土体、水泥土桩及复合桩体的压缩变形,导出了刚性基础下加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芯桩、水泥土桩与土体3者之间的应力比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加芯水泥土桩芯桩直径、芯桩桩长及水泥土桩桩长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其主要影响表现在随着加芯水泥土桩芯桩直径和桩长及水泥土桩桩长的增加,桩土应力比np亦逐渐提高。工程实例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符学兵 《江苏地质》2007,31(4):370-372
从水泥土的固化机理出发,结合水泥搅拌桩桩身标准贯入试验和水泥土配合比试验,分析讨论了土性指标、土质条件和地层性质对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