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近年来,印度凭借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和输出大国。印度软件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地理集聚与扩散现象。借助国内外关于集聚与扩散理论的研究框架,利用印度官方统计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印度软件产业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分析了各阶段软件产业的企业内部的集聚特征。把影响印度软件业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子概括为智力资源,区域环境,供应链环境,政策扶持以及印度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研究近年来印度软件产业的集聚与从工业中心发生扩散的现象及原因,有利于对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和集聚地的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典型的代表性行业,在发达国家软件业已成为最主要产业部门之一,中国已明确提出要把软件业作为21世纪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文章分析了世界和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论了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历史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软件产的发展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庆辉 《世界地理研究》2004,13(3):103-107,65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个发展中大国,经济并不富裕。近几十年来印度人口的过度增长,对其国家现今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沉重的压力,并影响着印度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在阐述印度人口结构、区域分布等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度人口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印度解决人口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控制人口和大力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4.
生物医药产业、信息软件产业和钢铁产业一起位列印度经济领域的支柱产业,印度在全球仿制药市场享有“世界药房”声誉,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分析中印两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技术政策4个方面对比中印的产业政策,发现印度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优于与其国情和产业发展基础相似的中国。通过分析印度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对该国产业发展的促进效应,以及结合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得出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建议包括:中国应重视对大型企业的培养,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做好产业集群内的信息交流和基础设施服务,采取重点突破的原则对生物医药研发进行支持,提高中国医药专利的申请标准,提升专利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贸易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印度的双边关系一直牵动着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格局,研究其贸易关系对推进双边关系、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及“一带一路”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贸易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中印贸易关系发展态势,探讨中印贸易商品结构及敏感行业,评估中印贸易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期为中印关系演变提供有利支撑。研究发现:(1)2001—2017年中国与印度的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但印度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提升较慢;(2)东部沿海省份与印度的贸易联系较紧密,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与印度的贸易联系相对较弱;(3)中、印双方均未能识别出明显的敏感行业,中国从印度进口主要商品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中国出口印度的商品逐渐转为技术密集型商品;(4)机械设备、化学制品业的出口拉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相对较高,而非金属矿物制品、矿物的出口拉动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贡献相对较高;(5)出口印度对东部沿海贸易大省的经济拉动比较明显,对于印度毗邻的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的拉动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
软件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典型的代表性行业 ,软件园的建设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发展软件业 ,把大连建设成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是大连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而软件园的建设将是大连实现其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作为中国北方最开放的城市之一 ,大连的软件园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 ,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软件园的创新机制、融资机制、人才战略和政府支持将是影响软件园发展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尼泊尔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中国和印度包围之中,由于历史原因,其经济、政治、军事等长期受到制约。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印近年来领土和国际政治问题的冲突与分歧,尼泊尔正在成为中印新的角力场。本文首先通过构建地缘影响力模型进行演变格局分析与趋势预测,并加入世界环境和区域环境两方面影响因素,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预测中、尼、印三国未来战略行动方向。综合以上分析发现:1)2000年—2016年,中国对尼泊尔地缘影响力较于印度对于尼泊尔地缘影响力上升趋势明显,预计在2022年至2023年中、印对尼泊尔地缘影响力达到平衡。2)硬实力是中国对尼泊尔地缘影响力上升的关键因素;软实力和交流互动力是未来中国增强在尼泊尔地缘影响力的发展因素;地理环境是中国对尼泊尔地缘影响力发展的制约因素。3)未来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性合作战略,印度形成对中国遏制性防范战略,尼泊尔维持被动性中印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8.
奇城集趣     
雨城,印度梅加拉亚邦的乞拉朋齐,是一个不到万人的小山城,年降雨量平均是11418毫米以上;1861年,曾创造了全年22991毫米的世界最高记录2960年,又创造了26410毫米的新纪灵,所以有“世界雨极”之称。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06,(5):46-46
“经过15年的改革开放,印度的社会和经济都发生了质的变化。2005年,印识字率超过65%,形成了大约3亿人口的中产阶级,这些人有固定收入,受过良好教育,有住房,也有私家车,每年还有大约2000万人口加入这个行列。印度年人均收入已逾75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最低水平。”印度前驻华大使,印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梅农先生日前在接受本报记采访时,介绍了高速发展的印度经济和对未来印经济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印度在古代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地理特点与我国具有可比性,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本节主要内容有人口的过度增长、水旱灾害的频繁出现、粮食产量的巨大变化、工业部门的调整及迅速发展,这四大内容集中反映了当今印度自然地理与人地理的主要特征,特别突出了印度的现代人地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大连软件园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典型的代表性行业,软件园的建设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发展软件业,把大连建设成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是大连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而软件园的建设将是大连实现其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作为中国北方最开放的城市之一,大连的软件园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软件园的创新机制、融资机制、人才战略和政府支持将是影响软件园发展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尹国蔚 《热带地理》2014,34(5):712-718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提供的资料和其他以关于印度史地为主的文献,按类型归纳印度世界遗产的地域与分布特征。截止2013年,印度入选的世界遗产包括24项文化遗产和6项自然遗产,无属于混合类型的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具有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而文化遗产的宗教特征比较普遍。自然遗产主要分布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地区;而文化遗产主要以历史上比较强大的国家政权和外来势力的统治中心、海陆交通枢纽和环境适宜为分布取向;其中,各类宗教性遗产呈南北向地域分异。这些特征是在印度地缘环境的相对独立性、地形和炎热多雨的气候,以及悠久但发展极不平衡且以分裂为主的历史、外来势力、经济发展和本土文化基底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美国、英国、巴西和印度为例,分别解析了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得出了关于城市化与城乡发展阶段与动力、城市化与城乡发展阶段转换及差异,文化传统和制度安排的作用和城乡一体化的实质等4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7,(7):48-48,F0003
近日,印度用一枚自制火箭将一颗意大利卫星送人太空。这是印度首次完全意义上的商业卫星发射。有评论认为,乘着这枚火箭,印度在茫茫太空的探索中又向前迈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印度从此跻身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6,(5):46-47
印度经济的改革开放比中国整整晚了10年,许多经济政策还没有到位,基础设施相当落后,这使熟悉了中国投资环境的西方投资对印度很不习惯。印度的企业通常都是遵守当地政府的政策法规,而印度各邦、各县的化、宗教和习俗差异很大,所以政策法规也有所不同,因此,国外投资常常感到非常困惑。德国的一个企业家代表比较了中国和印度的情况,认为在中国创办外资或合资企业要比印度容易得多。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4,(7):46-46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本都不生产茶,英属印度(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全部版图)的茶,是1780年由英属东印度公司从中国引进茶籽,并派人赴中国学习种茶、制茶技术,聘请中国技术人员,然后在这一地区开始推广种植的。  相似文献   

17.
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首府,作为印度的“硅谷”,其兴盛的起源可追溯到50多年前。当时,新成立的印度政府选中它作为武器和航天实验室的所在地。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在班加罗尔落户,如印度太空研究机构、国家航空实验室、国家软件科技中心等等,数以千计的  相似文献   

18.
印度自由经济区的发展类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自由经济区不仅是各国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物,而且是推动城市化发展及制度创新的平台。印度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具有战略性地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印度自由经济区整体的发展类型及其发展的动力-阻力机制研究较少。文章采用文献归纳法总结出印度自由经济区发展经历了出口加工区、科技园、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际、国内、区内三个方面总结了印度自由经济区发展的动力-阻力机制;最后,探讨了印度各种类型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对国内自由经济区的启示。文章对完善印度自由经济区整体演化规律的理论探索和国内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10,(19):62-63
借鉴论 资深国际问题记者普拉内·夏尔马认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重大事件,值得印度认真研究学习。”他表示。借鉴学习中国的一些经验是记者与印度战略界接触中得到的一个普遍认识。  相似文献   

20.
1.《干早地区纪事》(Annals of Arid Zone) 该杂志由印度乔德普尔的印度干旱区研究学会出版,创刊于1962年,为季刊。主要刊登内容,载有关世界干旱地区(侧重印度次大陆)农业、植物、土壤、农艺、林业、园艺、牧场经营、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及其他有关问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