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震灾防御技术》2007,2(2):218-219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所,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主要科研方向是:开展震源环境、地震过程和震源破裂机理等地震科学的基础研究;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基地,开展地震数值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开展对构造活动、地震过程的观测方法研究,发展流动观测技术,开展防震减灾类观测专用设备的研制工作;承担地震中期和长期预报、地震预报攻关研究、地震现场流动观测任务;承担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管理、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3.
山西高平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发生在山西高平的地震和对高平有影响的地震,分析了高平市的地震灾害,通过分析得出高平地震与晋获断裂带活动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不可思议的现象近几十年 ,地震学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解开了众多不解之谜。虽说如此 ,不解之谜仍然不少。对于过于复杂的现象解释不清楚倒情有可原 ,但对于一些极其简单、基本的现象也搞不清楚未免太说不过去了。比如说 ,太平洋板块每年以约 1 0 cm的速度由福岛县近海向茨城县近海、房总近海俯冲 ,可伊豆马里亚纳板块边界就是不发生大地震 ,你说怪不怪 ?这就是极简单、基本的不解之谜的例子。对这种现象长期以来有一种常识性的解释 :因板块边界面的摩擦几乎为零 ,故太平洋板块不受任何阻力 ,顺顺当当地向下俯冲。可是 ,单从…  相似文献   

5.
1976年4月6日内蒙古和林格尔6.3级地震是华北北部地区1次重要的地震,该地震前出现了明显的地震空段异常。介绍了该地震空段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地震空段的形成至解体与中强地震成组活动的关系。认为,地震空段可作为华北北部地区中强地震预测的中期判据,这对该地区地震预测有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及震后青藏高原强震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这是该区历史上发生的最为强烈的地震。该地震属走滑型,地处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发震断裂为甘孜—玉树—风火山左旋走滑断裂,地震破裂主要向震中东南方向。该地震是巴颜喀拉地块与羌塘地块以不同速率向东运动,地块间的差异运动使其边界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破裂的结果。根据地震定标律估算的主震断层破裂参数和应力参数为:地震矩M0=1.78×1019N.m,矩震级MW=6.8,断层破裂面积S=468km2,断层错距D=1.4m,断层破裂长度L=37km,断层破裂宽度W=12.6km,剪应力τ0=16.8MPa,应力降Δσ=7.03MPa。历史地震分析表明,玉树7.1级地震是在世界8级以上地震、中国西部大三角7.8级以上地震、南北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和巴颜喀拉块体7级以上地震处于强烈活动背景下发生的。玉树地震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羌塘地块及川滇菱形块体未来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M7.0强烈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综合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和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日本政府应急救援工作,发震和构造背景及历史地震记录和这次地震的经验教训及启示。概述了日本的地震管理和应急救援体制,地震预报计划的沿革,日本推进地震调查研究的方针政策以及对日本地震防灾体系的评价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县中越地区发生M7.0强烈地震,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综合介绍了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和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影响,日本政府应急救援工作,发震和构造背景及历史地震记录和这次地震的经验教训及启示。概述了日本的地震管理和应急救援体制,地震预报计划的沿革,日本推进地震调查研究的方针政策以及对日本地震防灾体系的评价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发生以中国四川省汶川为震源的8级大地震.震源断层从都江堰市向东北延长到300 km附近,到达甘肃省、陕西省交界附近的巨大范围,造成死者、下落不明者总计8万多人的严重灾害.震源区的大小大到何种程度,可将此与6月14日的岩手、宫城内陆地震的震源区作一比较,如图1.  相似文献   

10.
Slip and length measurements on earthquakes suggest large stress drop variability. We analyze an extended set of slip-length measurements for large earthquakes (M  6) to seek for the possible origin(s) of this apparent variability. We propose that such variability arises from earthquakes break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major fault segments. That number depends on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r-segment zones, which itself depends on the structural maturity of the faults. We propose new DmaxL parameterizations based on that idea of multiple segment-ruptures. In such parameterizations, each broken segment roughly scales as a crack, while the total multi-segment rupture does not. Stress drop on individual segments is roughly constant, only varying between 3.5 to 9 MPa. The slight variation that is still observed depends on fault structural maturity; more mature faults have lower stress drops than immature ones. The new DmaxL functions that we propose reduce uncertainties with respect to available relationships. They thus provide a more solid basis to estimate seismic hazard by integrating fault properties revealed by geolog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1.
1 邢台地震促进了中国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 1966年3月邢台地震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地震事件, 促进了我国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 也提出了诸多研究课题, 本文只能摘述一二.  相似文献   

12.
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灾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的灾害特点,分析了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地震灾害以对政治、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的影响,总结了应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水口库区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和库区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变化特点。重点分析了水库蓄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古田ML4.8地震序列,并对库区地质与水文环境条件、诱发地震成因、机理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口库区地震与水库蓄水有直接关系,诱发地震震中主要集中在古田县水口镇湾口—前洋一带,范围约13km2。库区地震活动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且库区水位的升降与地震之间的相关性将越来越弱。最后对水口库区地震预测方法和最大震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民乐6.1级地震短期预报的简要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交界发生了Ms6.1地震。震前,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分析预报中心的领导和指导下,甘肃省地震局于9月20日提出了祁连山中东段地区短期内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预报意见,并采取了多种短临跟踪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一本反映内陆地震活动的学术刊物《内陆地震》。总结该刊的诞生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成果等以了解天山地震学术研究的进展。通过学科领域统计的国内外论文收录以及通过逐年(近十年)统计的论文、简报、信息收录情况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内陆地震》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施甸5.9级地震震害与竖向地震力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施甸5.9级地震震害现象的机理分析,清晰地发现竖向地震作用起重要破坏作用,与获取的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竖向值相吻合。映证了在历次地震中许多地震工作常发现极震区竖向地震力起重要破坏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测——进展、困难与前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地震预测是一个既紧迫要求予以回答、又需要通过长期探索方能解决的地球科学难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期与长期地震预测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如板块边界大"地震空区"的确认、"应力影区"、地震活动性图像、图像识别以及由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报实践获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等.但是地震预测尚处于初期的科学探索阶段,目前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测的水平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地震预测的进展主要受到地球内部的"不可人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以及地震物理过程复杂性等困难的制约.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对地震及其前兆的观测,选准地点、开展并坚持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重要方式的地震预测科学试验,系统地进行基础性的对地球内部及对地震的观测、探测与研究,坚持不懈,对实现地震预测的前景是可以审慎地乐观的.  相似文献   

18.
During the last six years, the National Geophysical Research Institute, Hyderabad has established a semi-permanent seismological network of 5 broadband seismographs and 10 accelerographs in the Kachchh seismic zone, Gujarat, with the prime objective to monitor the continued aftershock activity of the 2001 Mw7.7 Bhuj mainshock. The reliable and accurate broadband data for the Mw 7.6 (8 Oct., 2005) Kashmir earthquake and its aftershocks from this network, as well as from the Hyderabad Geoscope station, enabled us to estimate the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one-dimensional regional shear-velocity structure of peninsular India. Firstly, we measure Rayleigh- and Love-wave 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 curves in the range of 8 to 35 sec and invert these curves to estimate the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structure below the western part of peninsular India. Our best model suggests a two-layered crust: The upper crust is 13.8-km thick with a shear velocity (Vs) of 3.2 km/s;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the lower crust are 24.9 km and 3.7 km/sec. The shear velocity for the upper mantle is found to be 4.65 km/sec. Based on this structure, we perform a moment tensor (MT) inversion of the bandpass (0.05–0.02 Hz) filtered seismograms of the Kashmir earthquake. The best fit is obtained for a source located at a depth of 30 km, with a seismic moment, Mo, of 1.6 × 1027 dyne-cm, and a focal mechanism with strike 19.5°, dip 42°, and rake 167°. The long-period magnitude (MA ~ Mw) of this earthquake is estimated to be 7.31. An analysis of well-developed sPn and sSn regional crustal phases from the bandpassed (0.02–0.25 Hz) seismograms of this earthquake at four stations in Kachchh suggests a focal depth of 30.8 km.  相似文献   

19.
刘希强  林怀存  黄耘  李红 《中国地震》2004,20(3):247-256
基于Morlet小波变换,提出一种新的定量划分地震活跃期或平静期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根据复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周期累加能谱极大值点变化、实小波变换振动周期谱时频分布以及指定周期的小波振动周期随时间变化的极值分布规律来研究地震活动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的物理思路。通过对全球、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浅源地震年释放能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对研究区强震活动的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根据目前强震活动具有的韵律性,结合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对未来研究区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地震工程研究看防震减灾科学研究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伊朗巴姆地震和日本新潟中越地震入手,指出了我国防震减灾任务的迫切性。通过介绍美国地震工程网络模拟系统(NEES),阐述了我们和先进国家之间在试验手段上的差距。结合自然科学基金会相关学科发展趋势的研究结果和我国到2020年的全国防震减灾目标,提出了在数学上如何表达这样的一个宏观目标。最后,文章给出了几个具体的建议,为防震减灾科学研究规划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