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象台站地面测报工作规章制度》前言指出:“气象测报工作是气象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又是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的基础”.多年来在气象台站“基础业务”的同义语就是测报工作.因为气象业务服务的起点都是从气象测报开始的.抓基础业务质量,我认为首先要牢固树立起台站工作以测报工作为基础的观念,看清测报工作的任务和特点,找出影响测报质量的主要因素,对症下药、综合治理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2.
柳州地区气象局于去年8月份在全地区13个站(组),组织了为时三天共36站(次)的云、能、天集体观测。通过集体观测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了一些观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这对了解测报人员实际业务素质,提出今后改进建议和措施,促使测报质量的提高,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们站地面测报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岗位责任制也在逐步完善,观测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测报质量由一九八三年的百分之一点一提高到一九八五年的百分之零点三.区、地一级业务主管部门来站检查工作,没有发现较大问题.一九八五年底地区处业务科对我站地面测报人员进行过观测业务考核,观测组五项内容合格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为地区各站之首.以往那种错情多、守班不严、任务完成不太好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现在我们的观测组,大家心齐,工作有劲头,各项业务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  相似文献   

4.
每个季度,半年和年底,地、市局测报管理人员都要对本地,市各台站每个测报人员的测报质量进行统计,得出测报(重大差错、观测、发报、报表)错情千分率,以便对测报质量进行客观分析比较,并上报省局业务管理部门。这项工作比较繁锁,当台站较多,进行全年统计时,工作量很大。为了节省时间和人力,我们设计了一个在APPLE—Ⅱ机上用于测报质量检索和统计的中文系统(以下简称CG系统),经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在地面测报工作中,气象报表预审工作是一项细致艰苦的工作.要求由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一般不任意更换.但有的台站测报人员整体素质好,每个测报员或有多个测报员都能胜任报表预审工作,他们对报表预审采取固定多人轮流预审的办法.就宜春地区而言,这些年来,凡报表预审工作做得好、质量高的单位,几乎都是采取固定多人轮流预审的方法.而固定一个预审员的单位却出现不少问题.试举几个典型事说明.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测报质量,消灭错情,严禁重大差错发生,地面观测工作是关键。即观测工作是提高测报质量的基础,实现测报高质量目标,是搞好观测工作的体现,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从事地面测报工作20多年来,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消灭错情,提高测报内在质量,关键要坚持做到:严格,认真,虚心。1 严格  气象是一门技术性强的科学,气象观测数据都要准确无误。为获取具有较强的“三性”气象资料。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规范、技术规定,认真进行每次观测与操作,是搞好地面观测,提高测报质量的可靠保证。2 认真气象观测工作,项目多,时…  相似文献   

7.
“九五”期间 ,我省测报业务工作在中国气象局“九五”计划的指导下 ,经过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 ,较好地完成了“九五”期间的测报业务工作 ,测报的基础业务、测报管理水平、测报现代化建设较“八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突出表现在 :大气监测质量稳中有升 ;业务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 ;站网调整更趋合理 ;台站观测环境明显改善 ;业务管理扎实有效。一大气监测质量稳中有升我省共有地面气象观测站53个 ,其中基准站4个、基本站21个。根据测站的测报任务 ,从事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气象辐射观测和特种观…  相似文献   

8.
于:最近《广西气象》开辟“提高地面测报质量”讨沦专栏,并刊登了几篇有关如何提高测报质量的文章。 车:对!我都看过了。 包:我也读过。 于:好,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也来开个小型座谈会。提高测报质量是个大事,我们每个观测员应当重视它;我们是新同志恐怕谈不上什么经验,但就提高测报质量也可谈谈自己的教训,从而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安康地区台地面组是我省国家基本站之一。全组八个同志,担负着全球气象资料交换测报,24小时固定和预约航危报,以及地震观测、农气取土发报和汛期的水报,水情报等任务。粉碎“四人帮”以来,这个组的同志团结友爱,互帮互学,依靠集体,共同努力,使全组测报质量越  相似文献   

10.
正1引言目前大多数测站都启用了新型自动站,原有的测报系统作为备用使用,但现有的测报备份功能仍存在不足,双套系统虽然解决了硬件采集器的备份问题,但两套采集器的终端测报软件不兼容,当一方采集器完好而终端主机故障时则只能启用另一套系统,两套系统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破坏了数据的连贯性,因此这种情况下应尽量只更换终端测报主机,平时对测报主机多做备份,两套系统虽然提供了相应的功能,但恢复过  相似文献   

11.
测报质量问题,主要说来是一个业务技术问题,广博的业务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修养,都是提高测报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不论个人还是集体,要想改变落后的测报面貌,必须首先从业务技术着手,同时辅之以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认识的提高。否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测报质量也不全是错情率所能表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站内普遍的业务水平,尤其是受制于测报业务负责人的水平,如大到观测场的选择、环境的保护,小到仪器的安装、目测标准的统一以及站内传统规定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都无法在个…  相似文献   

12.
严格责任奖惩努力提高测报质量晋城市气象台观测组1995年工作纪实石兰瑛延雪花(晋城市气象局048000)晋城市气象台观测站是一个一般站,担负着小图报、重要报的发报任务。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和商品意识的冲击,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测报组的工作。首先,...  相似文献   

13.
气象测报工作是天气预报、服务和科研工作的基础,其质量好坏,关系到国家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和荣誊。目前,我省测报质量水平很低,迅速改变我省测报工作落后状况,是我省气象工作者特别是搞测报工作的同志共同心愿。为了提高我省测报质量,交流经验,互通情况,本刊将开设《测报园地》,刊登短小精悍的经验、体会、咨询、测报小品等,欢迎广大测报人员积极投稿,为提高我省测报水平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4.
测报工作质量统计是气象台站经常性的工作,也是测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这项工作一直是利用算盘或计算器进行,工作效率低而且质量差,许多同志都感到很麻烦。为此,考虑到我省PC—1500袖珍机比较普及的情况,特编写了适用于PC—1500袖珍机的测报工作质量统计程序。命名为“ZD—1”(程序清单附后)。  相似文献   

15.
实施《气象测报岗位合格证书》制度,目的在于加强测报业务基础工作,保证测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测报质量,使测报业务不断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要求。1我省实施《气象测报岗位合格证书》制度的基本情况1.1工作安排全国测报会议召开之后,省局于1997年5月召开了山...  相似文献   

16.
影响地面测报质量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洪权 《广西气象》1999,20(4):53-54
总结地面测报业务和测报管理工作的经验,就各种影响地面测报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地面测报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地面测报业务现代化,取代原来普遍用于地面测报业务的PC-1500袖珍计算机,省局在1995年安排了一个基准站和一个基本站用386微机进行地面测报业务试验,现就国家基本站省台测报科地面组微机业务试验情况作一分析.1 软硬件配置1.1 硬件 配置了386SX微机,单色显示器,500VA的UPS,NEC型窄行打印机,External 14,400 bit/s Data+FAX的调制调解器.1.2 业务软件 使用《AHDM》地面气象测报一报表微机处理系统(Ver 3.0),报务传输系统(Ver3.0).2 功能及业务流程2.1 功能 编发各类实时天气报;编制地面气象月报表、年报表并进行预审;经网络上传报文、报表及其它业务信息.2.2 业务流程(见图1)1  相似文献   

18.
全省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管理会议于四月七日到十二日在西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局业务科长或测报管理人员,西安、长安站测报组长,省气校测报教研组组长,省局器材物资供应站计划调拔人员,省局业务处测报管理人员共二十一人。这次会议首先由省局业务处处长杨武圣同志作了一九八○年全省地面测报工作总结和一九八一年全省地面测报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9.
总结地面测报业务和测报管理工作的经验, 就各种影响地面测报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地面测报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河池地区地面测报业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广大地面测报人员团结奋斗,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区局下达的各项业务目标任务,全地区的地面测报业务工作出现了崭新局面。特别是在测报管理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区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气象测报工作的意见》(桂气业发[1993]50号)中提出的七项要求,狠抓测报工作,大胆管理,严格管理,几年来,全地区地面测报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1999年全地区地面测报错情率0.1‰,全年消灭重大差错,与1991年错情率1.2‰、5起重大差错相比,测报业务质量实现了大幅度提高,地面测报工作取得较大的进步,实现了质的飞跃。然而,所取得的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各级领导重视,管理人员大胆管理,广大测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