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气候是家畜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各种家畜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气候生态环境中,便产生了对这种环境的适应性.研究家畜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可为家畜的引种、驯化与合理布局提供重要依据. 一、畜种形成的生态气候条件与气候类型 (一)畜种形成的生态气候条件新疆有经营畜牧业的悠久历史,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了大量的家畜良种.与全国相比,新疆家畜不仅种类齐全,  相似文献   

2.
放牧家畜对气温的适应,意味着家畜的生存由于新陈代谢发生了变化而得到改善.这种改善可局限于某些体组织,也可遍及全身各系统.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放牧家畜对气温适应性的实质,就是提高动物与冷环境间的绝热效果,从而节省了为了保持体温所需的代谢能量的上升.本文在对家畜生物学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家畜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为家畜的牧业气象灾害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水分利用效率成为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但已有研究多侧重气候、土壤、品种因素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以及农艺措施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改善 ,且多将水分利用效率作为衡量农业生产合理性的指标 ,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缺乏深入研究 ,特别在土壤 植物系统水分动力学、蒸腾 光合优化调控关系、根 冠关系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生理学等与改善水分利用效率有关的基础研究方面工作薄弱 ,理论上尚无较大突破。对农作物的生理因子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 ,大部分研究工作立足于建立环境因子与作物生理因子之间的定量关…  相似文献   

4.
气候与家畜生产的关系密切,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的持续高温对家畜的生活和生产力都有明显影响。家畜,包括哺乳动物和禽类,都是恒温动物,要维持恒定的体温,必须使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家畜处于炎热环境中,畜体散热困难,引起体温升高和采食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玉米发育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的一生要包括若干个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完全不同的发育期,发育期的历时长短和变化即发育速度与外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气候条件制约着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间隔日数。发育速度是作物生育状况的时间特征,能综台反映作物生长前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作物生长环境好坏的标尺。物候迟早不仅反映了气象或土壤环境的变化,也是从事各项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因而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对生产单位科学适时的进行分期田间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烤烟膜内移栽微气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膜内移栽烟穴微气象特征作了研究,并与外界气候环境作了比较,找出了膜内气象要素与自然环境气象要素之间相关关系,提出了烤烟安全生长及破膜放苗的日期指标及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7.
石河子历年种植大白菜面积约二万亩左右,每年除自销外,还可外销6万吨.大白菜性喜冷凉气候,在石河子全生育期只有80~90天时间,生长时间短、且季节卡得很死.所以,大白菜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非常敏感. 一、石河子的气候生态与大白菜的生长发育及对产量的影响石河子大白菜在一般年份亩产3吨左右,但因气候、栽培技术、病虫害、品种等原因,其产量年际变化较大.1985年和1986年由于气候反常,主栽品种“小包心”种性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水稻秧苗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气候室6℃和15℃的低温环境下,研究了苗期低温条件下水稻秧苗的生理变化,分析了电导率、可溶性糖指标。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水稻秧苗中电解质大量渗出,可溶性糖含量发生变化。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如实地反映水稻秧苗受低温胁迫的程度及水稻各品种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畜牧生产的实质就是能量的投入——产出问题,也可以说是能量通过动物体的转化效率问题.而外界环境条件直接影响这种转化效率.我区冬春季家畜处于临界气温以下长达5个月之久,这期间牧草枯黄,摄取的能量物质又少,使正常的生理活动发生紊乱,物理调节机制失效,不得不进行化学调节,即动用体组织来产生能量维持绵羊体内热量平衡,这样就出现了掉膘现象.这种掉  相似文献   

10.
项仁浩 《气象》1985,11(4):28-29
前言 骆驼是我国重要的畜种资源之一,由于具有不同于其它家畜的生理特征,可以适应其它家畜不能适应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它不仅是柴达木盆地的交通工具之一,而且乳、肉、毛绒也是牧民生活的必需品。骆驼的四肢长骨是很好的工艺品原料;脖毛是国防工业重要原料;驼峰、驼掌可做出名贵佳肴。目前,牧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合理利用盆地有利气候资源,克服不利气候条件,将对发展养驼业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根据骆驼的生理特征,运用盆地气象资料,结合牧民和州牧科所提供的有关调查资料,对柴达木地区饲养骆驼的气候条件作一初步分析研究,试图对养驼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一季稻生长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的建立与试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军  马晓群  许莹 《气象》2013,39(1):88-93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一季稻的生理特征,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建立了安徽省分区域一季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多因子对一季稻影响的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段内单要素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集成,构建了分区域一季稻单要素适宜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模型,并对两种集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基于气候适宜指数与一季稻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归一化法气候适宜指数模型优于绝对值法,气候适宜指数与产量丰歉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对一季稻的产量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指标回代检验准确率较高,业务试用效果良好,可以用之评价气候条件对一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适宜程度.  相似文献   

12.
鸡的增重是一重要的经济性状,其增重速度除受饲养管理水平、品种特性影响外,还受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据试验研究结果,认为在同一品种中,当饲料营养水平达到雏鸡的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时,环境因素中的气象因子对增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生产水平下,鸡的饲料营养水平容易控制,但由于鸡舍自动化控制手段尚不完善,鸡舍内的小气候状况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较大,难以人工控制,尤其当管理水平愈低,其受影响愈明显。本文以1986—1987年间的三十多批试验资料,对环境气候因素与雏鸡的增重规律作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玉亭 《气象》1983,9(2):29-31
研究作物种类、品种及产量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地区气候特点合理布局作物,是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气候优势的基础。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生态类型的分布及大豆在各地所表现的生产性能,从气候资源利用角度,探讨大豆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4.
亓来福 《气象》1982,8(4):38-40
据世界粮农组织研究,作物最高气候产量主要取决于其遗传特性和对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和水份等)的适应性。在气候因子中,温度和辐射是最重要的,此外,各种作物开花还对日长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温度决定着作物的发育速度及总生长期长度,辐射对产量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各种作物及其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正确选择作物,就要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组合进行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农业气候区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概念农业气候区划与气候区划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气候区划是以气候形成理论或气候发生学为基础的,而农业气候区划则以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主要气候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为依据. 就农业气候区划来说,由于各家对农业气候区划的认识不一样,选用的区划指标也不同.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是根据与农业生产对象有密切关系的热量、水份资源和作物的越冬条件进行分区;有人认为应以对农业地理分布有决定意义的气候指标为基础,用绘图方法分区;还有人认为是根据农业生产的要求把气候大致相同的地区归并在一起,把气候不同的地区区别开;也有人认为农业气候区划就是按照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气候要素,确定适宜或不适宜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并根据产量水平进行分区,等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农作物病虫气象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病虫气象是研究农作物病虫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学科。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这一学科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其中有不少是过去工作没有涉及到的或报道不多的新内容,这说明病虫气象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长足发展。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病虫发生消长和外界天气气候条件的关系;二是研究病虫的农业气象预测。本文对近年来农作物病虫气象研究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并相应地提供部分国内有关文献以供参考。一、病虫发生消长和外界天气气候条件关系的研究外界天气气候条件与病虫的发生消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直接影响病虫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从而造成病虫不同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危害程  相似文献   

17.
1引言农作物的一生要包括若干个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完全不同的发育期,发育期的历时长短和变化即发育速度与外界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外界的气候条件制约着两个发育期之间的间隔日数。发育速度是作物生育状况的时间特征,能综合反映作物生长前期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作物生长环境好坏的标尺。物候迟早不仅反映了气象或土壤环境的变化,也是从事各项农事活动的时间依据。因而准确及时的作物发育期预报对生产单位科学适时的进行分期田间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2资料来源及处理方法资料取自于辽宁省气候中心的玉米农业气象观测报表。全…  相似文献   

18.
气象条件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气象要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评价方法,有利于从气候角度提出提升稻米品质的调优措施,指导优质稻米的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满足人们对品质的需求。文中依据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稻品种品质”制定了籼稻气候品质等级标准,参考已有试验及文献,结合江西省一季稻生育期和气象资料,建立了一季籼稻3个单一品质评价指标,并用取最小值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2017、2018年选取8个样点开展观测试验,用气象观测数据套用指标评价,并将结果与稻米品质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评价指标评价结果与品质实测数据基本一致。文中提出的一季籼稻气候品质评价指标科学性较强、准确性较高,可用于一季籼稻气候品质评价服务。  相似文献   

19.
产量是种植适宜程度的重要表征。从较大的范围看,形成产量的基本环境条件是气候条件,同时也不能忽视品种、土壤、地形、耕作制度、栽培技术以至历史习惯的影响。前面已经指出,我省大小麦的平均产量与全生育期的平均日照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与降水量也有较好关系。因此对大小麦的农业气候区划以上述考虑为基本依据。取全生育期的日照时数为一级农业气候指标;全生育期降水量、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分别为二级农业气候指标1和2,作为大小麦区划农业气候指标。划区时,以一级指标划分麦区,二级指标划分亚麦区,适当参考地形地貌和行政区域等情况。  相似文献   

20.
牧区绵羊是季节性繁殖的家畜。锡林郭勒草原、羔羊生产是由自然气候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家畜发情受畜种、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季节性条件所制约,尤其与气象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对近几年来春羔、冬羔生产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针对锡林郭勒草原羔羊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