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统一的天文大地网的布设,开始于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末基本完成。我国天文大地网是按逐级控制的原则进行布设。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沿经线和纬线方向布设一等三角锁。全国一等三角锁全长近80000km,构成100多个锁环,包括近5000个一等三角点。在青藏困难地区,采用相应精度的一等导线代替。全国一等导线全长10000km,包括500多个一等导线点。其次,在一等三角锁环中布设二等或三等三角网,在困难地区布设导线网,使我国天文大地网构成一个以三角网和导线网混合组成的全面网。参加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的一、二、三等三角点和导线点的总数约为50000个。按最小二乘法处理如此规模的大地网,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东北某露天矿山研究和采用了旁点交会插网的方法,在露天矿场的台阶上布设工作控制网。应用这种布设工作控制网的方法,具有很多优点,如: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比其它方法简单;精度高和对图形强度条件要求较低;可以用一般工程经纬义(t=10″~20″)观测;工作组织简单等。克服了露天矿应用经纬仪导线布设工作控制网时的量边困难,以及按角度交会法布设工作控制点的点和点缺少联系的缺点,值得推广。为此,这里对该法的一些主要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海洋测量学     
简述了H/HCJ一003多船台海用微波测距仪的主要性能和工作方式;结合海上试验,重点探讨了该系统的动态定位精度,对影响定位精度的几种误差也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校距和系泊试验,并用WILD全站仪进行同步观测定位比对,认为该导航定位系统测距精度小于lm,两系统间比测定位中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海南省三亚市三等GPS控制网的布设、观测方法、常见问题与处理以及成果精度等,就GP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UCD/UCX航摄影像的像控点布设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像片控制点合理的布设方案,采用某地区的UCD/UCX航摄影像作为试验数据,通过对区域网按均匀分布原则设置不同的平高控制点数,进行系列的空中三角测量试验研究及精度评定,最后提出几种在保证特定精度情况下,能减少外业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像片控制点布设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NASM-2a型光速测距仪在高原地区的适应性和可能达到的精度,1960年选择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地点,建立高精度的三角网,进行了试验。试验所用仪器为瑞典NASM-2a型光速测距仪No.123。在试验的各个边上所进行的观测,除在基线上分作三个晚上观测24测回外,其余都在两个晚上观测9—14测回。试验结果表明:光速测距的内部符合精度是很好的,其一测回的中误差一般在±11毫米以内,最后结果中误差一般在1—4毫米之间,而不同晚上结果之差一般在14毫米以内。因而可知光速测距仪在高原地区工作稳定,测距精度甚高。通过光速测距结果与三角测量所得边长的比较分析,在观测两个夜晚每晚观测6个测回的情况下,光速测距边的精度一般可达到1∶700000以内,最大相对误差约为1∶400000。试验还表明:外界因素的影响常常是测距误差的主要部分。为了提高测距精度,除在选线时应注意地形条件,以使在视线两端所测定的气象数据对于全线有较好的代表性外,还应注意归心原素的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国土GPS控制网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往城市控制网的建立大多采用三角测量等常规方法来完成,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通视条件的限制,用三角测量等常规方法在城市中布设控制网已较为困难。全球定位系统具有作业速率快、精度高、全天候、不受通视条件限制等特点,愈来愈在大面积控制网的建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光电测距仪的广泛应用,使导线测量在各种工程控制网中重新得到发展。布设两端附合于已知点的导线是一种简单、灵活的布设方案。但是,在作业中常常由于高级控制点的标志受到破坏,以致观测连接角困难,甚至不可能观测。因而只能布设两端没有连接角的导线。对这种导线的精度进行分析,在选择导线布设方案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GNSS接收机和全站仪组合使用,在道路建设勘察设计阶段应用广泛,能够弥补相互缺点,快速完成工作.本文主要利用测量仪器对济青高速北线扩建进行工点测量,为设计提供精确的资料.首先,利用GNSS接收机在高速公路沿线布设了三等控制网和四等控制网;然后,采用GNSS-RTK技术和徕卡数字水准仪在沿线构筑物两侧布设图根点;最后,利用全站仪进行工点的详细测量,按照统一的顺序进行编号.通过与钢尺测量和设计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知,观测误差较小、变形较小,满足了构筑物扩建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工矿地区的控制网均是按平面系统和高程系统分开布设的。从理论上说,把空间坐标系的三个相互垂直的轴向分量分割成水平和垂直分量,不如统一展示空间位置直观、有效,特别是对变形观测控制网来说,更是这样。同时,电磁波测距平面导线和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的观测程序相同,一般红外测距仪均与J_2级经纬仪配套,特别是新近出厂的  相似文献   

11.
平坦与丘岭地区GPS工程水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PS工程水准网的布设、拟合法的模型选择和数据处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验网的布设和计算发现:在平坦和丘岭地区,控制面积不超出100km^2时,按三等以上水准测量的精度联测网中6 ̄8个点,采用最佳三点平面拟合、二次多项式曲面拟合和hardy曲面拟合,求得GPS工程水准高程的精度可达2 ̄4cm。  相似文献   

12.
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利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自行研制的摄影测量与非摄影测量观测值联合平差程序WuCAPS系统对天津蓟县某测区一组实际GPS控制飞行的航摄像片进行了处理。针对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中的若干问题,如构架航线的敷设、地面控制点的布设、无地面控制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测区进行GPS辅助光束法区域网平差计算得到了与国外相同的研究结果。此外,文中还对如何实施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提出了实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越来越成熟。简要介绍基于SWDC-4数码航空影像的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有关知识,研究和分析摄影测量过程中影响高程精度的主要因素,重点讨论长航线大区域网控制构架航线、外业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及对应成图精度。通过1∶500地形图的实际作业,表明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可以明显减少地面控制点,大幅提高外业像控测量工作的效率。对于平坦地区,当区域网控制布设方案适度时,测图精度依然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讨论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误差的检验问题,认为应该用多种统计检验的方法来检验水平角观测值中是否有系统误差。检验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Ⅱ等全面网的水平角观测误差主要是偶然误差,而系统误差不是显著的。同时,本文还对几种计算三角测量方向(或角度)中误差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二塘沟水库库区地理位置的分析,得出该地区每公里变形值较大,为满足施工放样精度及业主建设水库的进场公路和下一级水库规划使用的要求,根据二塘沟现有的测绘资料,建立了二塘沟水库施工控制网平面坐标系。采用三等GPS网进行观测,通过统计测量精度,得出该测量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在1∶10 000地形图生产中,通过设立试验区,在进行全野外布点的基础上,采用UCD数码影像在无POS辅助和有POS辅助两种情况下,使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软件Geolord-AT进行加密的方法。论证了区域网的大小对精度的影响,并通过精度分析,确定像控点布设方法,可为相似航测项目像控点布设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大型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测量与变形观测中,需要布设局部的测量控制网,即专用控制网。其特点是边短、点位密,精度要求高,常采用独立的坐标系统。为了布设专用控制网,以往的做法是先在测区内用铟瓦尺(或其他精密量距工具)丈量至少一条基线,以两个点作为网的起始数据。光电测距仪出现后,使专用控制网由单一的测角网向测边网、边角网等新形式的布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往地籍测量中的基本控制点多用三角测量等常规方法来完成,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用三角测量等常规方法在城市中布设地籍测量的控制网已较为困难,为此,本文介绍用GPS来建立数字地籍测量中的首级控制网及其数据处理方法,并对控制网实测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设置了辅助定向法空中三角测量区域网划分和地面控制点布设的不同方案,通过试验验证并比较其精度,试图找出一种合理的、适用于实际生产作业的辅助定向法空中三角测量区域网布设方案。本文贴近作业生产,切合实际,对于测绘生产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下,我们与西北大学数学系共同协作,进行了空中三角测量分小区逐次趋近平差构成区域网的研究和试验。这一方案的基本思想是以航线内一至三个立体模型作为一个分区,并认为每一个分区的变形是较小的,所以每个分区都仅是对暂定的平均基准面作三维正形坐标变换,经过多次变换,直到每个分区的坐标变化量很小,分区和分区间连接点内部相对不符值也很小,即构成一个统一的区域摄影测量网。然后利用布设在区域四周的野外控制点,把区域摄影测量网归化到大地坐标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