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沿海地区地下水化学条件复杂,为查明地下水水质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GWHP)的危害,对危害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江苏省盐城地区潜水和第Ⅰ承压水的水化学分析,确定主要离子来源以及成因作用,重点分析了Mg2+、Ca2+、Fe2+的危害性,最终利用水文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计算饱和指数Is,分析了地下水越流混合作用、地下水回灌叠加对地下水源热泵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盐城地区地下水TDS(溶解性总固体)质量浓度高,硬度高,Na+、Mg2+、Ca2+、Fe2+、HCO3-、Cl-是主要质量浓度异常的离子;潜水ρ(TDS)为180.42~4 497.00 mg/L,ρ(Na+)、ρ(Mg2+)、ρ(Ca2+)分别为278.16、72.91、72.74 mg/L,ρ(HCO3  相似文献   

2.
在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前人成果资料,应用SPSS及地下水污染分析软件,对莲花山地区区域地质条件、水化学参数空间分布特征、地下水化学类型、地下水化学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莲花山地区地下水的硬度较高且矿化度较大;HCO3-浓度的平均值最大,在地下水的离子中占据主导地位;TDS(溶解性总固体)浓度较高且不同区域间浓度相差较大;莲花山地区部分区域偏硅酸、锶达到矿泉水标准,是矿泉水开发潜力区;研究区Na+和K+同时来自岩盐和硅酸岩的溶解;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的Ca2+和Mg2+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的溶解;莲花山地区浅层地下水发生了阳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3.
氟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的摄入都会造成相应的健康问题。本研究从氟的来源、迁移和富集等角度,揭示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高氟地下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在潜水和承压水中富集的原因。对研究区60个水样(30个潜水和30个承压水)进行了统计分析、水化学特征研究、聚类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潜水中F- 浓度为0.40~7.20(2.30±1.80) mg/L,承压水中F- 浓度为0.29~12.70(1.67±2.48) mg/L;地下水中F-浓度与HCO-3、Na+、溶解性总固体(TDS)和电导率(EC)呈正相关,与Ca2+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高氟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Na型。受地下水流场的控制,高氟潜水(>5 mg/L)主要分布在地下水的排泄区;承压水中F- 的富集主要受含水层岩性的影响,氟高浓度(>1.5 mg/L)分布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南部的湖积台地区域。  相似文献   

4.
陈倩  钟金先  李长顺 《现代地质》2012,26(3):607-613
通过对四川盆地大量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水化学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结合盆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研究了浅层风化带裂隙水化学成分分布特征及形成作用。结果表明:区内浅层风化带裂隙水中主要阴阳离子为HCO3-和Ca2+,HCO3-、Ca2+、Mg2+在地下水中含量相对稳定,尤其是HCO3-绝对含量较大,相对含量差别不大;Na++K+、SO42-、Cl-在地下水中含量变化较大,是随环境因素变化的敏感因子;水化学成分特征的形成受大气降水和含水系统中岩石矿物成分的影响;总溶解固体值TDS<1 g/L的淡水在区内大面积分布,TDS值总体呈现出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的递增关系,表明溶滤作用由盆地周围向盆地中心的递增特点,但局部地区TDS值受大气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数理统计方法,通过最广泛的数理统计法的应用原则、数据检验、背景值取值等问题的论述,对西藏"一江三河"地区地下水水质指标TDS,Ca2+,Mg2+,Na+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区域水动力条件等因素对研究区地下水指标的空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该结果为评价西藏"一江三河"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西红水河中下游澄江地区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中广西红水河中下游澄江地区地下水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26件样品的水化学类型、化学成分含量特征、成分间相关特征以及化学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或Ca·Mg-HCO3型;地下水中测试指标背景含量均未超过Ⅲ类水标准;大部分测试指标在该地区地下水中分布较均匀,只有Zn、Se和Hg在局部富集,分布不均匀;该地区地下水中元素含量与pH值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总硬度、HCO-3、Ca2+、Mg2+、K+、Na+、SO2-4、NO-3、I-等元素间则显示出一定的相关关系,地下水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HCO-3、Ca2+、Mg2+;该地区地下水中元素含量空间上具有片状分布特点,主要受地质背景、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所制约。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第四系浅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查明武汉市第四系浅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以2014年采集的21件浅层地下水样品水质分析数据为依据,利用Grubbs检验法剔除异常数据,采用Shapiro-Wilk检验法进行概率分布类型检验,计算该市地下水中的K++Na+、Ca2+、Mg2+、F-、Cl-、S$O^{2-}_{4}$、HC$O^{-}_{3}$、N$H^{+}_{4}$、TDS和总硬度主要成分的环境背景值。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成分的分布类型以正态分布为主,对数正态分布较少,无偏态分布类型; 与20世纪90年代江汉平原东部地区相比,本次计算获得的地下水背景值阳离子中Ca2+相对减少,K++Na+、Mg2+均相对增加,但变化幅度较小; 除HC$O^{-}_{3}$增加外,其余阴离子均减少,且变化幅度较大。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主要与北部山区岩石风化溶解和地下水径流、氧化还原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下水是济南泉群的重要补给来源,其水质直接影响着济南市保泉工作成效。本次研究于5月和9月在济南市长孝岩溶水系统、趵突泉岩溶水系统及白泉岩溶水系统采集水样并进行水质检测。通过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个岩溶水系统中地下水均为弱碱性水,硬度较小,TDS值均<1 000 mg·L-1。阴阳离子浓度表现为:HCO3->SO42->Cl->NO3-,Ca2+>Na+>Mg2+>K+。模糊评价的结果显示,三个岩溶水系统地下水总体水质良好,可用作生活饮用水,且长孝、趵突泉及白泉的岩溶水水化学类型大致相同,离子来源相似,故水力联系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汉中盆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在丰水期共采集56件潜水样品,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汉中盆地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各化学参数的空间变化规律、主要离子的控制因素及来源。结果表明,汉中盆地地下水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从离子空间变化规律上来看,K+波动最为剧烈,且从中下游开始逐渐降低,Cl-和Na+变化规律一致,呈波动变化;HCO3-、Ca2+、Mg2+以及SO42-的从中上游至中下游含量逐步降低,至下游含量增加;TDS值为128.5~590 mg/L,平均值为282.67 mg/L,在中下游含量明显增加;pH平均值为7.17,为弱碱性,在中上游波动剧烈,至下游逐渐降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和HCO  相似文献   

10.
采空区是高氟矿井水形成的关键区域,其水-岩系统中氟的来源与溶解释放决定了矿井水中氟的富集或贫化。针对蒙陕接壤区3-1煤采空区矿井水氟来源及释放规律不清晰问题,采用水化学测试、岩石矿物成分分析、矿物扫描电镜与能谱检测,以及室内水-岩作用仿真模拟试验,查明矿井水氟物质来源与赋存载体,揭示岩石中氟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3-1煤矿井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与SO4-Na型,3-1煤采空区矿井水氟浓度高于3-1煤生产工作面的矿井水浓度,且采空区矿井水pH、Na+/Ca2+浓度比均大于工作面矿井水。3-1煤采空区矿井水F-的物质来源为泥岩与粉砂岩,2种岩石中氟平均含量分别为741、610 mg/kg,氟在固相中的主要赋存载体为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及绿泥石。采空区水-岩系统中氟的释放受岩性、粒径、pH、温度及Na+/Ca2+浓度比5个因素影响。其中,泥岩及粉砂岩中的氟比细砂岩中的更容易释放进入水中;无论何种岩性,随着粒径的减小,氟释放F-的浓度增大;此外,碱性、高温及高钠低钙的...  相似文献   

11.
高氟地下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分布与形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内蒙古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机理,寻找生产、生活急需的低氟地下水,根据多年赤峰地区的水文钻探及水文地质普查资料,运用部分物探、水文钻探、水文地质普查、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初步探明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中、下游的北部,乌尔吉沐沦河的东部及老哈河两岸等区域,从水文地质方面基本阐明本地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貌条件、地层条件、气候条件、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并查明该地区高氟地下水一般存在于潜水的上部,地下水中含氟量由上往下逐渐降低,深部含水层的地下水可供开采。  相似文献   

12.
邢台山前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分布区,浅层地下水与非饱和带土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文地球化学系统。在该系统中,非饱和带土体的氟源强度及浅层地下水体聚集和保存氟的条件是影响非饱和带土体浅层地下水之间氟迁移和富集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前者直接受控于土体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粒度组成,而后者主要取决于浅层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特征。大气降水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带土体浅层地下水系统氟迁移和富集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非饱和带土体是浅层地下水重要的供氟源,非饱和带水土系统氟的地球化学反应主要为水相络合反应、溶解/沉淀反应和吸附/解吸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河套地区高氟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内蒙古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结果,结合大量的水质测定资料,编制了河套地区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分级图,分析研究了区内高氟水的形成与富集的原因。包括当地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研究区内岩性、土壤性质、地下水物化条件、湖泊沉积物类型等地质因素和人类活动二个方面。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自然因素、地质因素,而像包头市近郊潜水氟污染是由于包钢的废渣和废水排放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对治理河套地区氟中毒的区域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层地下水氟的溶解/沉淀作用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河北邢台山前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为例,根据氟的化学热力学分析,确定了控制浅层地下水中氟迁移和富集的固相沉淀物,以及不同化学类型的浅层地下水中含氟固相沉淀物的溶解/沉淀条件;利用浅层地下水化学平衡反应模型和PHREEQE软件,确定了氟化的稳定区域,计算了氟化钙的饱和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层高氟地下水的整个形成过程中,都表现为氟由固相转入水相的趋势,有利于氟的迁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15.
浅层地下水系统氟地球化学行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溅辉 《地质学报》1995,69(3):267-276
本文以重要的命必需元素氟为研究对象,选择地方性氟病比较严重,浅层高氟地下水形成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河北邢台山前平原为典型研究区,在大量野外工作和模拟实验研究基础上,应用国外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地下水地球化学定量研究方法-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以及多反应组分系统水动力弥散运移与化学反应耦合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对浅层地下水系统氟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大气降水入渗条件,水-非饮和带非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pproaches the transportation of fluorine in the groundwater ofepigene Quarternary aquifer by calculation and laboratory studies.The conclusionthat the enrichment and saturation abilities of fluorite are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of fluorine in groundwater is reached.They would be conducive to findingthe cause of regional fluorine distribution in the groundwater of North China.  相似文献   

17.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01,18(4):244-246
根据贵州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结合其水文地质和岩石条件等,将其分成两种主要类型,即碳酸盐岩区的高氟地下水和硅质陆源碎屑岩(含浅变硅质陆源碎屑岩)区的高氟地下水,按水-岩作用的机理,探讨了高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形成的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淮北市地下水中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测试的基础上,以安徽省淮北市地下水中的氟为研究对象,对338个地下水样品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市地下水中氟的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从北向南逐渐降低趋势,北部氟含量均值在2.0 mg/L以上;氟的超标率35.5%,高于淮河流域地下水氟的超标率20.14%(淮河流域地下水污染项目数据统计结果);浅层地下水(≤50 m)氟超标率40.45%,深层地下水(50 m)氟的超标率16.9%;地下水中氟超标与地质背景、人类活动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9.
The Xingtai piedmont plain in Hebei Province is a representative area in northern China where endemic fluorosis is serious and shallow high-F ground water is distributed. In this paper, the area is selected as a typical study area, and on the basis of large amounts of field work and the experiments, through groundwater geochemical modelling and by apply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he coupled model of hydrodynamic transport and chemical reactions in a multicomponent system, the author performed numerical modelling of the geochemical behaviour of fluoride in a shallow groundwater system, quantitatively studied the hydrodynamic transport and chemical reaction of fluorine mig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a water-heterogeneous unsaturated soil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eteoric water infiltration and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the speciation of fluorine and the saturation state and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trend of various solid precipitates in shallow high-F groundwater, thus deepening t  相似文献   

20.
在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丰沛地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丰沛地区62.75%的水样氟含量超过了国家饮用水标准,最大7.11mg/L,平均含量为1.51mg/L。其中39.22%的水样氟含量在1~2mg/L,3.92%的水样氟含量超过4mg/L。丰沛地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空间分布上,氟含量总体呈现西北、东南高和东北低的特征,氟含量大于1.00mg/L的面积约占整个研究区域的87.21%,大于2.20mg/L的面积约占12.12%。丰沛地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超过1.00mg/L的最大概率0.953,其中概率达到0.85以上的为高风险区域,面积297.18km2,占整个研究区的10.81%,主要分布在丰沛地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