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秋生 《地下水》2020,(1):236-237
引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水利项目长期存在的管理体系不完善问题。为探讨PPP模式在水利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以大寨河一级水电站项目为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FAHP)法,对电站进行风险评价分析,揭示基于FAHP的PPP水利项目风险评价过程,得出较为科学的风险级别,从而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分析认为,合理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事先明确PPP水利项目实施阶段存在的风险,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风险防御体系,保证PPP水利项目的实施效益。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聚类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郑成德 《水文》1998,(4):23-27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甘肃金昌市地下水质进行了评价,并与模糊数学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法不仅具有模糊数学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完善之处。因此,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水质,方法简便,结论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3.
费为进  经苏龙 《地下水》2001,23(4):190-191,216
本文针对地下水功能区划分级界限存在的模糊性,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灰色分级聚类法。介绍了灰色分级聚类在地下水功能区划中的计算方法及步骤。并对某地区地下水功能进行评价。并与灰色聚类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说明灰色分级聚类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边坡工程岩体质量的灰色聚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某金矿边坡工程岩体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工程勘察成果, 使地质成果通过定量化更为可靠与可信, 既为边坡岩体稳定程度的直观判断提供了依据,又为边坡稳定性计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与以往的评价方法相比, 灰色聚类法克服了严格数值界限的弊端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灰色聚类法在膨胀土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介绍了灰色聚类法在膨胀土分类中的应用。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法对膨胀土的胀缩等级做了评判, 结果表明: 用灰色聚类法对膨胀土进行分类,使其分类数学化与定量化,对于解决常规多因子分类中,由于指标交叉而不能归类的问题更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指标规范值的灰色聚类法的地下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贵江  李祚泳  汤驰  李霞 《水文》2011,(4):35-39
为了克服传统灰色聚类法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时需要设计众多白化函数的不足,提出在设定地下水各指标"参照值"和"规范变换式"基础上,将地下水指标按同级标准的规范值的接近程度进行归类。属于同一类的指标可设计相同的白化函数,从而大大简化了函数的设计工作量。指标规范化的灰色聚类方法应用于黑龙洞泉域的地下水水质评价,得出的评价结果与识别理论方法和加权优序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地下水质评价中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危岩块体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谢全敏  夏元友 《岩土力学》2002,23(6):775-777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危岩块体稳定性的灰色聚类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可靠性理论和时序分析方法对危岩块体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用该方法对清江电站V号危岩块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危岩块体稳定性的灰色聚类评价、可靠性分析和时序分析结果相吻合。所提出的方法简单、实用,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工程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鞍山城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区划。首先在对鞍山城区钻孔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生成了13幅单因子图,为进行岩溶塌陷的危险性区划提供数据支持。为了科学准确地评估各因子对鞍山岩溶塌陷的影响,采用AHP法来确定危险性区划中的聚类权值。最后根据1万个栅格单元的评价结果,将鞍山城区依据岩溶塌陷危险性程度划分为1级、2级、3级、4级危险区以及无危险区共5个区域。经检验和分析,区划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表明灰色聚类法应用于鞍山城区岩溶塌陷危险性区划中是可行的。同时,区划结果也为鞍山市的建设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神经网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的不足,应用神经网络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B-P网络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某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作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用简便、精确可靠、可判性强。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优势面分级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控制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的优势面等级进行了评价,使优势面等级分类的定量化更为可靠和可信。与以往的评价方法相比,灰色聚类方法克服了严格数值界限的弊病,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邓寅生  葛云 《沉积学报》1998,16(3):156-160
利用测井曲线确定相应岩层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常因曲线并非典型模式及所携带有关沉积环境的地质信息不完全所困扰。认为这种信息不全的实质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灰”的基本含义,提出了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判定沉积环境。并用以对山东阳谷--茌平煤田聊城勘探区山西组S2砂岩层形成环境进行判定,取得较好结果。同时,对灰色综合关联度作为聚类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淮北矿区地处华东腹地,煤层气资源丰富,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前景。选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聚类法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计算指标权重、制定参数分类评价标准、运用灰色聚类法判别灰类、计算综合优度值,对矿区16个评价单元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煤层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淮北矿区山西组煤层气勘查潜力中等,下石盒子组勘查潜力较好。  相似文献   

13.
对托库测区 10种物探综合信息进行油气圈闭性评价,采用信息灰色聚集法压缩信息形成灰色聚集样本属性,采用ART网络聚类法自动对聚集信息进行聚类分析,达到圈闭含油气性评价的目的。该方法具有智能化程度和可信度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的探究聚类分析在地下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结合重庆市藻渡水库工程,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了水库枢纽和库区位置的地下水监测点与周围煤矿污染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灰色聚类法和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对地下水监测点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终将17个地下水监测点划分为未超标天然地下水和受煤矿开采污染的地下水两大类,分析了污染物来源并评价了污染程度,为藻渡水库工程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下洲隧道围岩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艳波 《城市地质》2009,4(4):20-24
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围岩失稳,变形的问题。本文结合了宁德至武夷山高速公路S4合同段下洲隧道工程,利用灰色聚类法对隧道围岩分级进行了分析计算,对比传统分级法与灰色聚类法两种分级结果,并对隧道开挖施工后围岩稳定、支护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6.
刘广烈 《地下水》2019,(3):226-228
影响水利工程项目造价的因素较多,有效控制水利工程项目造价潜在风险损失,对水利项目中的风险进行规避极为重要。以辽宁为例,分别从9个方面选取典型30项风险因素,基于反向聚类法对水利工程造价中风险关键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可知:技术可行性分析和设计阶段方案的详细程度等为影响水利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而通货膨胀、供需不足、价格、汇率、关税、地质、气候、利率、规律等经济与自然环境因素,对水利工程造价风险影响最低,可以为造价设计人员提供更加直观、科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神经网络的掘进面瓦斯爆炸危险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危险源理论和评价指标选择原则,建立了掘进面瓦斯爆炸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聚类评价法、BP神经网络原理和掘进面瓦斯爆炸的特点,设计了BP神经网络掘进面瓦斯爆炸危险源安全评价过程图。最后应用BP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方法对具体的掘进面进行了安全评价,得出了安全评价等级。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动态、静态的安全评价,对提高安全评价技术水平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勘探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区带评价方法和勘探阶段的匹配是十分重要环节。从定性到定量选取传统叠合法、灰色聚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三种评价方法,以鹤岗煤田选区评价结果为基础,分别探讨三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研究表明:三种方法均将南山矿和益新矿评价为鹤岗煤田最优区。传统叠合法在选区过程中具有"简单、快速"优势,但单一因素简单叠加无法真实反应复杂成藏过程的劣势使该方法适用范围受限。灰色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契合度较高,解决了煤层气有利区带定量评价的难题。灰色聚类依然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主成分分析法更具有优势,既简化了评价体系,又摒弃了主观因素的干扰。在探讨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后,认为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的为煤层气选区服务。  相似文献   

19.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积分值法、指数模型法、敏感因子模型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评价法。鉴于各评价因素数值空间分布的不连贯性和地质环境特性的不确定性,本文讨论模糊聚类分析法在于地下空间开发有关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3)
水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尤其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尤为严重。从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涵义入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聚类评价法、投影寻踪法四种评价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提出通过加大理论和实践方法检验力度、构建行业专项评价机制、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和将可持续发展指标融入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提升评价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方法,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方法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