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正向构造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和定位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抗衡  陈祖伊 《铀矿地质》2010,26(6):361-364
正向构造指的是与铀矿带或铀矿床产出位置相关的背斜、隆起、上升断块等矿床地质构造。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酒东盆地东北缘等砂岩型铀矿成矿带的产出特征表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矿段和矿点总是选择性地就位于正向构造之中。其原因在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所决定。即正向构造抬升了容矿层位,使其出露或接近地表,容易接受补给区含氧含铀水的渗入,造成主砂岩层的层间氧化,铀在主砂岩层中迁移,并在氧化还原界面还原成矿。因此,正向构造对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和定位的作用应引起足够重视,它可以作为产铀盆地砂岩型铀矿带成矿远景区段识别和预测的一项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2.
乌库尔其地区层间铀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果  华仁民 《矿床地质》2000,19(4):340-349
该文以伊犁盆地南缘乌库尔其地区各矿床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层间铀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作用脑伊犁盆地流体演化史对砂岩型铀成矿的控制等,试图通过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等示踪方法研究该地区层间流体的来源、运移及向成矿流体的演化并成矿的流体作用机制,认为V^22旋回层间流体主要来自受大水补给的基岩裂隙水,并且在层间流体流向上全岩氧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海流图盆地内铀矿化(异常)均产出于西部李三沟组中段砂岩层中,分析认为具有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特征。本文以盆地地质背景、铀源条件为基础,着重分析了盆地内铀矿化(异常)的成因和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认为盆地西部存在有利的铀矿成矿环境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新疆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床,由于规模大、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好,在同类型矿床中具有良好的代表性,研究矿床的成矿作用对今后找矿勘查以及开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在区域赋铀层位沉积环境研究基础上,以赋矿围岩为研究主体,对伊犁盆地典型铀矿床沉积序列和矿床的控矿层位开展研究,通过对赋矿沉积层位中粘土质对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及与铀矿的空间联系和成因分析,开展系统的铀矿床学、能谱测试、显微结构、扫描电镜、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等研究,特别是开展了富矿砂体中粘土矿物的种类、成分、结构、同位素、成因等的研究,对粘土质矿物对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粘土矿物在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及与铀矿的空间联系和成因分析表明:粘土矿物在层间氧化带中分布较为广泛,在主要矿体的氧化还原过渡带中,尤其是部分具有强烈粘土蚀变的砂岩层中铀含量较其他层位要高,反映出粘土矿物与铀成矿是有成因关联的。通过系统的扫描电镜、能谱测试研究,从微观证明粘土矿物与铀成矿有相关关系;粘土矿物的存在导致在近地表含氧含铀水在经过砂岩孔隙时被具有较强吸附能力和巨大表面自由能的粘土矿物所吸附,形成了铀含量较高的片状,团块状的粘土矿物,其在铀成矿作用中起到了吸附和界面的作用,有利于赋矿空间的形成及定位。结合沉积作用、构造活动和后期流体成矿作用等因素,分析了成矿机制和成矿作用,赋矿层位中的粘土矿物、其它成矿条件如岩性(赋矿层和矿源层)、构造(对铀矿化的动力和对地下水径流及铀矿体)等共同控制了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库米什盆地为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拉张断坳(T3-J2)、挤压隆升(J3-K2)、区域沉降(E-N1)、挤压走滑(N2-Q)四个阶段.在铀成矿历史中,构造运动通过改造目的层,影响地下水动力状况,进一步控制层间氧化带的发育和铀矿化形成.分析认为:库米什盆地层间氧化带发育经历了古层间氧化带和新构造运动以来的现代层间氧化带两个阶段,与之相关的铀矿化亦经历了初始铀矿化阶段和再富集两个阶段.该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段,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的分析对天山中部中新生代盆地铀矿找矿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奋雄  聂逢君  张成勇  张占峰 《地质学报》2016,90(12):3324-3336
洪海沟矿床是近年来伊犁盆地南缘发现的大型铀矿床,既有砂岩型工业铀矿体也有煤岩型工业铀矿体。本文从洪海沟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入手,分析该地区铀成矿的主控因素,从构造和沉积的角度探讨其对氧化带发育和铀空间定位的约束。研究认为,构造斜坡带中次级隆起为成矿体提供流体的补给与氧化流体运移的动力,构造坡度的变异部位是成矿物质卸载的有利部位。主砂体是氧化流体运移的通道,制约并引导氧化流体的运移方向,砂体变异造成氧化带尖灭并控制着铀矿体的空间定位。氧化流体分带的多样性造成矿体类型和形态的多样,层间氧化带的平面分带性控制着砂岩型铀矿体的产出,氧化流体的垂向分带性控制煤岩型铀矿体的空间产出。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叠合成矿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文章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的基本特征;从铀的来源、迁移和沉淀富集等方面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认为该矿床形成的铀源、成矿流体和成矿作用具有多元性和复杂叠置性,提出了该铀矿床形成的“叠合铀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伊犁盆地南缘某矿床构造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宏  张占峰  刘铭艳 《新疆地质》2011,29(3):327-331
某矿床是伊犁盆地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田重要组成部分,矿床地质构造及成矿模式有别于铀矿田内其它矿床.通过构造单元划分,矿床定位于盆地南缘构造活动区.新构造运动以来,频繁的多期次构造活动造就褶皱、断裂发育.盆缘适度抬升为层间氧化带发育提供势能的同时,主控矿断裂产出部位及性质决定了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层间氧化带发育空间和铀矿化的赋存部位.据区域地质构造活动事件和断层泥石英碎砾微观特征分析划分出控矿断裂的6个活动期次与利用矿石U-Pb同位素年龄划分出的4个成矿期次在时间上具对应关系,构造运动的间歇期是铀主成矿期,多期次构造活动导致铀成矿具多期和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兴蒙地区发育多个盆地,盆地主要类型为叠合型和克拉通型,且盆地内发现了一系列铀矿床。在大量钻孔资料编录整理、编图研究等基础上,笔者阐述了各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还原介质、流体作用和铀矿化等特征,讨论了铀成矿的构造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铀成矿作用发生于盆地特定的构造演化阶段,一定大地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富铀基底地层、岩浆岩等控制了成矿物质来源,造就了规模宏大的铀成矿域、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盆地在断陷、坳陷及克拉通阶段发育了还原建造和铀储层的组合类型,构造反转使得盆地不同部位遭受剥蚀,形成剥蚀窗口;剥蚀窗口主要发育于盆地的边缘、凸起和凹陷的结合部位。随着剥蚀抬升,深部油气、煤成气等向剥蚀隆升区运移和逸散。在铀成矿流体与还原介质的氧化还原作用下,形成潜水、潜水- 层间氧化带和层间氧化带,同时形成铀矿体。盆地内铀成矿作用类型为①潜水、潜水- 层间和层间氧化作用;②同沉积成矿;③构造热事件叠加成矿;④多种流体混合作用成矿。在综合中新生代兴蒙地区不同阶段大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特征研究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各盆地的地质特征和相应的铀成矿机理,建立了兴蒙地区铀成矿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等可地浸砂岩型铀矿重点成矿区的成矿环境和主要控制因素, 探讨了我国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 认为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主要受有利的构造、沉积建造和层间氧化带控制, 具有含矿建造铀预富集、表生后成改造成矿及矿后构造活动进一步叠加富集的特征, 而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的铀矿化主要受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控制, 并遭受二次还原的改造作用, 其矿化规模显得较前者更大。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吐哈盆地西南缘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中下侏罗统地层不同级别构造类型及分布特征,总结了盆地地球动力学演化、不同级别构造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指出早中侏罗世稳定的板内伸展断坳式盆地是形成产铀建造(目的层)的古构造环境;晚白垩世以来盆地挤压抬升改造作用(造成的沉积间断期)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重要构造条件和主要时期;盆缘构造斜坡带是层间氧化带型铀矿产出的有利构造区;局部构造(排泄源断裂、穹窿背斜、断展背斜)控制着层间氧化带宏观展布及铀矿体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12.
流体混合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不同类型盆地中不同来源、不同组成、不同性质的流体混合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影响。流体混合不但改变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更重要的是改变流体的化学组成,导致流体化学平衡的破坏,引起流体卸载成矿。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盆地、流体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影响不同。铀—油—煤共存盆地中,浅表层含铀氧化性流体与油气有关的有机还原性流体相互作用对铀成矿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挤压构造环境下的盆地,在形成过程中造山带流体与盆地深源流体混合对成矿的影响很大;而伸展背景下的断陷盆地或裂谷盆地,往往伴随有深部岩浆和热流体的活动,应重视热液对砂岩型铀矿的改造、叠加富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卡兹库姆铀成矿省是中亚地区重要的成矿省,该区铀矿以砂岩型铀矿为主,其中乌奇库杜克矿床是世界最早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本文通过对该类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成矿条件的研究,对比了中卡兹库姆铀成矿省与中亚地区其它铀成矿省不同的成矿特征,总结了该类型铀矿成矿的时间、空间和定位规律。  相似文献   

14.
流体混合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类型盆地中不同来源、不同组成、不同性质的流体混合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影响。流体混合不但改变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更重要的是改变流体的化学组成,导致流体化学平衡的破坏,引起流体卸载成矿。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盆地、流体特征及其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影响不同。铀一油一煤共存盆地中,浅表层含铀氧化性流体与油气有关的有机还原性流体相互作用对铀成矿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挤压构造环境下的盆地,在形成过程中造山带流体与盆地深源流体混合对成矿的影响很大;而伸展背景下的断陷盆地或裂谷盆地,往往伴随有深部岩浆和热流体的活动,应重视热液对砂岩型铀矿的改造、叠加富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西北利亚、塔里木、中朝四大板块的拼合部位,砂岩型铀矿成矿构造背景、矿体形态和目的层岩石学特征独特。以野外岩心观察、钻孔对比分析、镜下微观研究和同位素分析测试等为手段,从构造、铀源、古气候、沉积砂体特征和氧化流体活动等方面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控制条件,认为丰富的铀源、含矿层形成后的构造反转、辫状三角洲前缘互连通砂体、古气候转变和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等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后期热液活动促使铀矿化的富集。根据矿体形态与空间分布、矿石组成成分等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成矿模式,认为塔木素地区铀成矿以层间氧化作用为主,后期热液改造叠加使矿化进一步富集;同时推断在南部层间氧化带尖灭的地方,应该存在富大矿体。  相似文献   

16.
滇西砂岩铀矿的断裂-热水成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杰敏 《地球化学》1994,23(C00):76-83
滇西砂岩铀成矿带位于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边界的邻近地区。以花岗质岩石为基底的晚第三纪盆地中堆积了浅色古煤碎屑岩建造,砂岩铀矿即产于其中。本文从富铀花岗质基底岩石、铀矿源层、断裂系统、地热流体和铀成矿时代与地热活动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滇西砂岩铀矿的断裂-热水成因特征。滇西砂岩铀矿是一种热水改造矿床。  相似文献   

17.
砂岩型铀矿是世界和我国最主要的工业铀矿床类型。勘查和研究发现,部分砂岩型铀矿床中不仅有表生氧化流体作用而且也存在深部流体作用,因此,梳理和明晰盆地深部流体活动的类型及其与砂岩型铀成矿之间的关系对开展“三新”(新区、新层位和新类型)找矿至关重要。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深部流体活动参与砂岩型铀成矿的现状,结合矿床实例,探讨其对铀富集的影响。本次研究将盆地深部流体活动分为深部烃类流体、岩浆火山热液和深部建造水等3种类型,总结了不同类型流体的典型特征与识别标志,分类论述了深部流体活动与铀矿化的时- 空关系;阐述了深部流体活动参与下铀矿物、共- 伴生矿物、矿体形态和含矿砂岩物性等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深部流体活动主要通过提供新的成矿物质和改变成矿环境两个方面影响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构造- 岩浆活动有关的流体和深部地层水,对成矿铀源和温度的影响最显著,而深部烃类流体对成矿环境的影响最大,其显著的还原性可弥补或强化赋矿层的还原能力,形成地球化学障或叠加富集效应。深部流体活动参与下的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与浅部表生氧化流体成矿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铀矿勘查向深部迈进,需要加强深部流体活动参与铀成矿过程的精细研究,丰富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推动铀矿勘查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曹雷  王刚  尚高峰 《新疆地质》2023,(4):547-554
苏巴什铀矿点位于吐哈盆地艾丁湖斜坡带最西端,是近年在吐哈盆地新发现的铀矿点。通过岩心观察、化学分析、薄片、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铀矿地质特征、物源、铀源、铀矿物赋存状态、氧化蚀变、粘土矿物等进行研究,结合前人成果,系统总结苏巴什铀成矿规律。研究表明,铀矿化产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主要呈板状,矿石矿物以铀的钛氧化物为主,铀石次之。铀矿化与层间氧化蚀变、有机质、粘土矿物密切相关,主要赋存于层间氧化蚀变带翼部灰色砂岩中。矿石中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富含有机质,侏罗纪晚期到渐新世末期,构造活动引发富氧含铀流体渗入,形成完整的“补-径-排”流体成矿系统,最终导致铀成矿作用发生。分析苏巴什铀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可为吐哈盆地及同类地区铀矿勘查和研究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罗梅 《铀矿地质》1996,12(4):197-203
本文从中国北西部地区实际地质情况出发,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含铀建造的形成与分布、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盆地古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同时,从含铀盆地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岩相古地理条件、含矿主岩的地层时代和铀成矿时代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四方面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谭立群 《铀矿地质》1998,14(3):150-157
本文对库捷尔大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为什么在该矿床8个沉积旋回中都有层间氧化带发育,但以第Ⅴ旋回铀矿化最好,以及煤层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明了下述观点:(1)本矿床的铀成矿具有双重铀源体系;(2)伊梨盆地的构造条件对铀成矿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3)煤系天然气(煤成气)中的CH4是本矿床铀成矿过程中的主要还原剂。因此,在含煤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找矿过程中,要加强对煤系天然气圈闭的预测;(4)盆缘的扇三角洲相地层既具有良好的补-迳-排条件,又具有烃类的储集层,因此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部位;(5)地下水迳流区内的局部排泄源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