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渭河入黄水量锐减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学成  匡键  井涌 《水文》2003,23(3):43-45
20世纪90年代渭河入黄水量为49.37亿m^3,与多年平均情况相比减少了38%。从降水量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蒸散发损失等方面,初步分析了90年代渭河入黄水量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5,(5)
寻求在水库、灌区、水电站等常规水量调度方式之外补充河道生态用水的新途径,改善渭河中下游水环境现状,在渭河中下游主要控制站生态缺水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站1961-2010年共50年的漫滩洪水进行统计及洪量计算,探讨漫滩洪水补充河道生态用水的方案。结果表明:渭河中下游漫滩洪水发生的频率较高,且水量非常可观,利用现有可用低洼地蓄滞漫滩洪水对河道生态用水有一定的补充作用,可将漫滩洪水作为河道生态用水的一种非常规水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3.
高波 《地下水》2014,(2):103-104,152
在现状分析基础上,根据临汾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对基准年(2012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全市各行业需水量进行预测,对各种水源、供水工程的可供水量进行预测,对基准年和2020年进行了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出供水潜力和社会各行业缺水量。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2)
辽宁远东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现年产粗铜2.5万t,副产硫酸12万t的企业,该生产企业经过改造采用阜新县境内碱锅水库蓄水作为企业主要用水来源,通过对改造后的厂区用水结构及用水量计算,同时对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等用水指标合理性分析可知,厂区生产用水需水量2 058 m3/d,年需水量75.117万m3/a,利用碱锅水库作为厂区水源符合经济合理性要求。针对后续节水措施,通过采用优化水源配置、循环系统冷却、减少水量消耗、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提高节水意识等措施为该厂区的用水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山西的水资源问题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的东缘,地形复杂,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极为贫乏,人均占有水量573立米,是全国人均水量低于600立米的四个省之一。目前全省水源工程的供水能力为63.6亿立米(包括外引黄河水2.43亿立米),而总的需水量已超过70亿立米。1980年以来,农业每年为工业让水近1亿立米,农田灌溉面积减少了250万亩。1985  相似文献   

6.
袁峥  梁林江  李晓春 《地下水》2014,(4):121-124
通过对陕西省渭河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及工程调度能力的分析,提出实现渭河干流关键断面最小生态流量目标的七大调度途径。建立陕西省渭河流域水量调度模型,得到不同水量调度情景下的水量供需情况及断面生态需水的保证程度,结果表明渭河干流生态调度途径对于调高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程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生态需水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6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生态需水的概念,从生态需水量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各类生态需水量计算的框架。以渭河为例,估算其多年平均河道内生态需水为3980亿m3。并对未来生态需水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淮北地区灌溉水资源优化利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家良  乔建华 《地下水》1999,21(1):17-22
本文以位于安徽淮北平原固镇县韦店灌区为研究对象,以灌溉年净效益最大为目标,系统运行约束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可供水量、作物需水量、机电井出水能力、机泵提水深度、除涝渍埋深等条件,优化计算不同水平年农业最优种种植模式及各种水源的最优分配,并提出最佳的灌溉工程运行形式。  相似文献   

9.
21世纪长春市城市供水水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春市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大城市,水资源一直是困扰该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概述了长春市半个多世纪以来城市供水水源随着城市需水量增长而变化的历史过程,预测了21世纪前期城市的需水量,提出了解决城市供水水源的方向,对新世纪城市的供水水源与区域供水规划间的关系、水资源管理政策与法规、水资源分配原则、供水水源投资与经营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王丽君 《地下水》2013,(3):115-118
在查清兰州新区现状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利用水量平衡方法,研究兰州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得出:兰州新区2020年总需水量3.93亿m3,可供水总量4.17亿m3,配置水量3.93亿m3,2030年总需水量5.00亿m3,可供水总量4.58亿m3,配置水量5.00亿m3。  相似文献   

11.
焦珣  高淑琴  张岩  张莹 《第四纪研究》2010,30(1):193-200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大举措。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蓄作用,河南省受水地区水源结构的改变对主要的供水水源第四系地下水资源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论文在建立河南平原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基础上,按照受水区的分配水量相应压采各城市的浅层地下水开采量,模拟预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第四系地下水流系统的演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 河南平原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到2010年,郑州市、新乡市、濮阳市漏斗中心水位相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前(2007年1月1日)将分别提高6.64m,8.15m和4.15m,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地下水的开采压力,有效地恢复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但是由于农业灌溉超量开采地下水,河南平原中部和东部的非受水区浅层地下水位仍持续下降;  南部尽管不在受水区范围内,但是供水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水,所以浅层地下水位无明显变化。结合前人的供需水量预测结果,到2010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分配给受水区的水量与受水区的需水量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2.
氯离子守恒法确定土壤生态蓄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测得降水及土壤水的氯离子浓度,依据化学守恒原理,即降水与包气带土壤水中氯离子的质量守恒关系,计算出长春市丘陵、台地、阶地3类不同地貌区土壤一年内所得水量,该水量为土壤生态蓄水量。将土壤生态蓄水量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作物的生态需水量进行对比分析,评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阐明土壤生态蓄水量不仅能客观反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情况,也能对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满足情况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李积来 《地下水》2020,(1):88-89
针对巩留县阿克吐别克镇其那尔村管道灌节水技术、滴灌技术、喷灌技术进行灌溉模式的比选和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得出滴灌模式具有工程成本低、降低劳动强度、灌水均匀等优点,是适合当地的一种能够高效节水的灌溉模式,符合当地灌溉要求。通过灌区水量平衡分析,得出灌区总需水量为596. 03万m^3,毛需水量779. 13万m^3,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提升农业水利用效率,提供了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王丽学  张丹  孙毅  于程一  王弛  乔书阳 《水文》2006,26(6):51-54
依据汤河水库水源扩建供水工程实际情况,本文分析了细河流域的用水现状,对细河流域2010年和2020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并得出汤河水源扩建供水工程中细河可引水量,为汤河水库水源扩建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陕化需水量不断增加,原水源地已不能满足用水要求,需要寻找新的水源地。新开水源地开采井位于遇仙河和石堤河之间,渭河大堤以南200m左右。本文对新开水源地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并运用目前国际通用的可视标准软件Visual ModFlow对勘察区地下水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预测,得出了该区在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条件下,新增加的开采量主要靠渭河激发补给和蒸发量减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天然荒漠植物干旱期根区土壤贮水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华  任立良  吕海深 《水文》2007,27(1):14-16,13
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统中,植物根区土壤贮水量是一个重要水源。对植物根区贮水量的研究是对该连续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准确估计植物根区土壤贮水量将为估计灌溉水量、生态需水量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特别是在中国干旱内陆河下游地区,由于水量减少造成植物根区贮水量减少而产生植物死亡.由此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基于在一定边界条件下Richard方程的解,利用地表测值(0~10cm土层容积含水量——遥感方法可确定的值)及根系分布密度来确定黑河下游地区天然荒漠植物根区土壤贮水量,从而证明了利用遥感方法可以确定中国荒漠天然植物根区土壤贮水量。为今后从面上确定根区贮水量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富平 《地下水》2011,(1):131-132
渭河的防洪问题,是陕西省沿渭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通过对渭河存在的泥沙淤积严重、工程防洪能力低、支流问题突出、小水大灾频繁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提出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加快渭河防洪工程体现建设、突出解决南山支流防洪问题、综合解决渭河下游泥沙淤积问题。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不断加强基础研究、防汛预警及指挥信息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依法科学防洪,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8.
雷蕾  雷文青 《地下水》2008,30(6):79-83
渭河流域暴雨洪水频繁,加之近几十年来渭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河段淤积引起行洪条件恶化,使得洪水灾害已成为陕西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对渭河洪水防御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现状防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渭河洪水防御体系建设及做好渭河防汛工作的措施,为减轻洪水灾害损失,做到有效的防御洪水灾害,做好渭河防汛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中海  安波 《地下水》2012,(4):106-107
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出现连续5年干淀现象,为解决白洋淀干淀,通过调用上游王快、西大洋、安格庄三座水库水量,以及通过"引岳济淀"、"引黄济淀"保证了白洋淀正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本文通过对引用水源地、引水沿途损失进行分析,提出化解白洋淀水源危机措施,为调水济淀提供了理论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2)
地源热泵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利用供暖空调系统实现能量转换,能够充分利用地下水热能资源,实现地热的循环利用,并作为一项可再生能源技术逐渐被各大城市采用和深入研究。本文依托于辽阳市健身大厦采用水源热泵供暧和制冷项目,通过对项目机组的参数(能量和功率等)进行确定和计算,确定了冬季取暖、夏季制冷的需水量和蓄能需水量,对建设项目过程中的取水情况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研究了水源热泵技术的五大优点,对电加热、集中锅炉、空气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等供暖方式进行了研究和计算,分析了该项目的用水合理性;通过对水源热泵原理的研究,对气水分离技术、微机调频供水技术、变频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对地下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减少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