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对2005年7月13日镇赉县宝山村出现的冰雹、雷雨大风及7月14日镇赉本站出现的暴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表明,冰雹、雷雨大风回波高度高,可达12km,暴雨过程回波高度仅9km;冰雹、雷雨大风这类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而局地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通过对多普勒径向速度图的分析,可以得出冰雹、雷雨大风与暴雨的动力结构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黔西南州冰雹与暴雨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兴义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两年来,观测到多次冰雹、暴雨天气过程,对其中几次典型个例作分析得出兴义地区冰雹与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冰雹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而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冰雹回波强中心高度高,达8Km以上,暴雨回波强中心高度在7Km以下;通过对回波径向速度图的分析,可以得出冰雹与暴雨的动力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几类区域性暴雨雷达回波模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家国  王珏  黄治勇  周金莲  王仁乔 《气象》2011,37(3):285-290
以2007-2008年湖北省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按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定义,通过分析地面雨量资料筛选出32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在对比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形态、结构、暴雨落区以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的基础上,概括了湖北省区域性暴雨雷达回波模型.结果表明:典型区域性暴雨雷达回波形态有逗点状暴雨回波、涡旋状暴雨回波、涡带结合型暴雨回波和带状暴雨回波等4类,它们分别与锋面上中尺度气旋波扰动、川东低涡系统的发展、低涡发展与梅雨锋结合和气旋波上准静止锋面切变线的形成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福建西部山区短时暴雨雷达回波特征及中小尺度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冯晋勤  汤达章  曹长尧 《气象》2014,40(3):297-30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探空、地面降水资料以及建阳、龙岩两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2009年福建西部山区短时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对应的中小尺度系统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短时暴雨的雷达回波按降水类型可分为大陆强对流型降水和热带海洋型强降水,并统计了大陆强对流型降水和热带海洋型降水低层反射率因子与雨强对应关系;按降水影响时间可以分为以局地发展为主的停滞型回波和不断影响某一地区的移动型列车效应回波;利用雷达回波演变及基本径向速度资料,结合天气系统,提取三类产生短时暴雨对应的中小尺度系统:与低空切变(或低压槽)、西南急流配合的中小尺度切变线或辐合线,以切变南压为主的中小尺度切变线或辐合线和以局地对流发展为主的逆风区或中气旋。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3日和7月2日,长春地区先后发生了冰雹及暴雨天气。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回波资料以及NECP 1°×1°再分析资料,对上述两次强对流过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两次天气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较为相似,暴雨天气有两条水汽通道建立,湿层较厚,存在明显的暖平流;冰雹天气中低层有明显冷空气切入,并且存在一个明显的上升运动中心。从雷达回波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冰雹天气回波强度要远远大于暴雨回波;暴雨过程速度场存在一条辐合线,该辐合线东移转向且零速度线成S型;冰雹的回波顶比暴雨天气的回波顶高度高,并且强回波区所达到的高度也比暴雨高得多。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产品VIL在这两次天气的对比分析中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京短时局地暴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短时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目前仍是预报中的难点,也是2008年奥运会提供精细化预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了解不同云系的结构及雷达回波的特征,还可以为人工增雨制定最佳作业方案,选择最佳作业时机。用每小时的地面自动站雨量资料结合北京市气象台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查找出造成北京2004年夏季(6~8月)的短时局地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单体。对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在多普勒径向速度图上“辐合点”、“中气旋”的图像特征出现有利于局地暴雨发生,并提前于暴雨。对突发性局地暴雨的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 1 972~ 1 998年的历史资料 ,对开封市出现的暴雨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暴雨的时间分布特征、起始时间及主要天气系统影响下暴雨维持的时间 ,以此为暴雨预报提供本地区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
2008年盛夏阿克苏一次强对流天气成因及雷达回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24日阿克苏地区出现了暴雨、冰雹强对流天气。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系统地分析了此次天气中环流背景、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分析得出,此次强对流天气在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充沛的水汽条件和较强的抬升运动的配合下,导致不稳定能量突增,直接诱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雷达回波上的“v”形槽口、有界弱回波的出现、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以及气流辐合现象,均为强对流天气回波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和物理量场资料,对2004年8月13~14日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0414号台风登陆后引发的闽东内陆暴雨是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物理量场分析表明:不稳定度K指数对暴雨预报有预示作用;地形抬升作用和喇叭口地形对台风暴雨分布影响很大;雷达回波资料分析表明:回波云带的走向与移动方向一致,造成强降水区域集中.  相似文献   

10.
新疆温宿“6·17”大暴雨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阿克苏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6月17日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温宿罕见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罕见大暴雨天气是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由巴尔喀什湖高空槽、中低层和地面的中尺度切变线相配合所致。暴雨由2个典型降雨回波带状系统先后缓慢移经温宿造成,前者回波带走向与带上单体移动方向基本一致,而后者二者之间存在60°~90°夹角,故前者对温宿暴雨作用更大。回波带上对流单体回波反射率因子≤40 d Bz,云顶高度在7 km以下,强回波核位于云体的中下部;暴雨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径向速度中伴随有多个逆风区出现,可作为强降雨监测和临近预报的判据之一;暴雨发生初期,垂直风廓线出现明显的风随高度顺转,且辐合厚度增加,对应深厚的暖平流持续存在,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场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沈阳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及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09年7月11日发生在沈阳西部的中尺度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达1.5°仰角PPI图上有逆风区存在,逆风区出现的时间要比强降水出现的时间早10 min以上,强降水区与逆风区、强回波区、VIL值的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逆风区的出现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沈阳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逆风区的回波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沈阳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及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09年7月11日发生在沈阳西部的中尺度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雷达1.5°仰角PPI图上有逆风区存在,逆风区出现的时间要比强降水出现的时间早10 min以上,强降水区与逆风区、强回波区、VIL值的大值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逆风区的出现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贵州铜仁暴雨和冰雹雷达回波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铜仁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贵州铜仁区域的局地暴雨和冰雹天气过程的雷达监测常用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产生暴雨和冰雹天气时其雷达回波特征的差异性:(1)冰雹回波反射率因子及剖面在较高的高度上维持较大强度,且其剖面通常具有穹窿结构,暴雨回波中通常有多个对流回波柱,强回波核位于云体中下部。(2)局地暴雨天气通常为混合型降水回波的"准静止"状态和长时间的"列车效应",冰雹回波其外形结构多呈点状、块状、带状等特征,有时候还会出现钩状、弓形回波等特殊形状;(3)暴雨径向速度和冰雹径向速度都存在逆风区等特征,短时强降水发生在逆风区边缘地带、径向速度辐合最大的区域。冰雹径向速度变化范围较大,有强烈的风向、风速辐合过程,有时还会伴随中尺度气旋。(4)冰雹回波的垂直液态水含量和回波顶高都比暴雨大,在降雹前2-5个体扫范围内冰雹回波的垂直液态水含量值会出现明显的跳变,而暴雨回波其值比较平稳并且维持较低数值。(5)VWP在冰雹过程中从低层到高层存在垂直风切变,其切变越大,出现冰雹的可能性越大,而暴雨的西风气流风速远小于冰雹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平  官莉  黄勇  翟菁 《辽宁气象》2011,(6):20-27
利用LAPS系统融合分析资料对安徽沿淮一次短时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天气分析,探讨降水过程成因机制及天气结构特点,同时验证LAPS分析资料的实用性。结果表明: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中尺度气旋式涡旋,其向安徽北部沿淮地区移动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触发机制。雷达降水回波主要出现在850hPa中尺度涡旋南侧以及700hPa槽前西南气流辐合上升运动过程中,持续的低空急流及其带来的水汽共同为暴雨过程提供了水汽条件和动力机制。比较雷达回波发展和云中液态水含量演变发现,云中液态水含量极大值区多出现在雷达回波单体的新生区域,借助于LAPS云中液态水含量分布结果对预测雷迭回波发展趋势及降水分布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40,自引:11,他引:29  
通过近 2年的观测 ,收集了一些新的、不同类型的强天气个例的回波资料。对其中典型个例的分析可以得到北京地区的一些强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冰雹、雷雨大风回波高度高 ,达 1 2km ,暴雨过程回波高度仅 7km ;冰雹、雷雨大风这类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快 ,而局地暴雨的雷达回波移动速度缓慢。通过对多普勒径向速度图的分析 ,可以得出冰雹、雷雨大风与暴雨的动力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地形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喀什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和常规天气图,结合2010年7月21日发生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的一次暴雨灾害,分析了飑线的演变过程,发现强回波进入雷达扫描区就已经呈现出较典型的飑线特征,回波强度能很好地反映飑线发展变化,中气旋的出现与强对流风暴有一定的关系,雨强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对定时、定点、定量预报暴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垂直风切变也能反映中小尺度系统的存在。本文重点分析出现在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上空的暴雨形成机制,从而说明了多普勒雷达产品对南疆西部强对流天气的预警、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赣南"10.28"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径向速度、降水回波、雨强等资料的分析,发现"10.28"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期间,赣南上空1000m以下为偏北气流,1000~1500m左右为偏南急流,1600m以上为西南气流,这种气流结构是这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环境场;在这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降水回波特点是大部分降水时间的回波强度在20~30dBz,回波结构呈弥散状态,降水回波范围广,回波雨强偏弱;这次连续性暴雨过程以层状云降水为主,但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81—1990年期间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总结了产生山东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下的雷达回波特征。指出当气旋,切变线或热带气旋影响时为涡旋带状回波;当受低槽冷锋或无明显低涡结合的切变线影响时为混合型回波;而在强烈的位势不稳定环境条件下易产生超单体及雷暴群回波。同时,也举例说明了暴雨雷达回波同环境场条件的关系。这种结合天气系统的雷达回波分析,对提高山东暴雨的短时预报能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扎兰屯同一地区局地暴雨和冰雹在雷达回波图像上的对比分析,得出冰雹和暴雨在雷达图上的反映有很大的不同:冰雹的回波强度梯度和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值较暴雨的要大;冰雹天气回波顶高(ET)比暴雨天气的回波顶要高许多。但具有径向速度产品都存在着逆风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28日15时开始,山西省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出现强对流回波,当天下午16时起,太原本场及周边开始有大风天气,17时到20时开始出现局地的暴雨,部分地方出现短时冰雹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21时之后,回波向东南方移出,过程结束。本文主要对此次短时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图像资料进行分析,详细分析了太原(本场)周围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及消失的回波演变特征,并结合当时的雷电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场未出现降水前,本场周围50km范围内非降水回波的辐合形势对天气过程的发生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强对流回波中存在逆风区,与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