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综合运用多偏移距地震映像法与瞬态瑞雷波法对隧道底部隐伏岩溶探测的工作方法与主要技术,通过对偏移距地研究,分别论述了多偏移距地震映像法、瞬态瑞雷波法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以及这两种方法勘探效果的互补性。通过对实际隧道进行综合应用的实例以及最终钻孔验证,说明了多偏移距地震映像法与瞬态瑞雷波法对隧道底部隐伏岩溶探测的有效性,在勘查工作中,提供更加充分的解释依据,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地质解释工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王霞  马小跃 《岩土工程技术》2010,24(6):304-306,323
鉴于传统钻孔勘探确定淤泥层起伏情况的不足,在某一围堤水域地质勘察中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确定淤泥层的起伏情况。从本场地反射波法物探映像图中可知.淤泥层与粘土层之间的界限明显,均在30s^-3左右产生了明显的反射波,且能清楚的看到基岩面的起伏情况。经过与钻探资料的对比发现,物探结果精度较高,满足了该工程的技术要求。分析表明,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一种速度快、效率高的水域工程物探新方法,在各种水域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在城市周边快速、绿色、高效的对石灰岩矿进行评价,本文以湘潭市某石灰矿为例,利用以高密度电法为主、地震映像法为辅的思路进行了应用研究。首先在充分调研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对经过调查区的地层、构造等信息进行分析,在垂直地层主要走向的方位布设了3条物探剖面;其次利用Resinv2D软件对高密度电法野外数据进行了处理,并选定部分典型剖面段进行地震映像探测进行印证;最后利用探测结果绘制了剖面解释图、覆盖层厚度分布图和区内三维切片图,圈定了不良地质体异常范围,查明了区内覆盖层厚度分布及基岩面起伏状况。钻探验证效果良好,可为城市地质调查中类似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从反射记录中提取折射信息,并应用于对反射法资料进行静校正的处理方法-特殊静校正法。通过对阳江核电站厂址进行物探勘察的应用,校正后时间剖面的处理效果显著提升,解释成果很好地反映了基岩起伏,与钻孔资料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对地表起伏小的地区,仅用上述一种方法即可;对地表起伏大的地区,建议先进行地形校正。  相似文献   

5.
由于自然或人文扰动,近地表第四系覆盖层在横、纵向上存在局部低速带,地震映像剖面上有效初至波旅行时增加,当利用钻孔取芯所获得的波速v解释时,会使异常深度增加,从而使剖面失去了利用v提取异常相对深度的背景,容易在资料解释过程中产生误判。文中首先利用射线追踪法模拟出不同偏移距、不同目的层深度、不同地表低速带的地震映像剖面时间场,然后利用直达波初至进行静校正,结果表明:偏移距越大,静校正后目的反射层同相轴的拉伸畸变越严重;在偏移距不变的情况下,目的层深度对静校正时间量几乎无影响;当偏移距与目的层深度不变时,低速体与下覆介质速度差异越大,过剩的静校正量越大。利用互相关法对地震映像剖面进行静校正,校正后的剖面异常与钻探结果相吻合,二者相互印证,证实了利用直达波旅行时差静态校正地震映像剖面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在工程勘探、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采空区、巷道、软弱层等不良地质因素,对上述不良地质现象,物探是一种有效的勘探方法,尤其是地震映像法更是一种较为简便有效的探测手段。但地下介质的复杂性决定了野外地震映像法所采集的波场资料的复杂性,以及资料解释和异常判别的不确定性。通过数值模拟技术,有效地模拟了典型模型的地震映像剖面。模拟剖面可以看到显著的物探异常,有效地反映了复杂结构中的波场形态和特征,对提高实际工作的探测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地震映像法可以准确地判定异常的空间位置,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综合使用详细的钻孔分析数据和地震记录的解释结果以及层序地层学的应用,使得香港水域沉积层结构划分的工作得以更加准确地实现.笔者较详细地介绍了高分辨率单道海上地震在这一领域的应用,重点阐述地震剖面的综合解释方法,简要介绍相关的系统配置及野外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8.
曹杰 《物探与化探》2012,(Z1):137-140
在白银市魏家地煤矿,为了查明F1-2断层组走向及其推覆体构造下煤层起伏形态及构造分布情况,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针对该区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在资料采集以及处理时均采用了相应的技术措施,获得了品质较高的三维数据体;在资料解释过程中采用常规地震资料解释辅以地震属性解释相结合的手段,解释的推覆体逆掩构造下的地质构造特点比较明显,圈定了断层煤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温施装置与浅层地震映像法在中深层煤采空区中的应用效果,对同一测线上两种方法的解释成果作了系统的分析,由于地下情况的复杂性,运用不同的物探方法可以达到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的作用。经过钻探验证得出以高密度电法与浅层地震映像法相结合的勘探思路,取得了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岩溶区岩土体的物性差异,利用波阻抗和电阻率差异,对比分析了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法等几种物探方法,最终确定了高密度电法、地震映像法及声波测井和钻孔CT法等地表和地下物探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来探测岩溶分布与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