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新疆东天山土屋斑岩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刘敏  王志良  张作衡  陈伟十  杨丹 《岩石学报》2009,25(6):1446-1455
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关于土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开展了氢氧同位素研究及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法和冷冻法测温,并对石英样品进行了气相及离子色谱测量,对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25~363℃,主要集中于140~200℃,盐度变化于0.18%~58.28%NaCl,主要集中于2%~10% NaCl。流体包裹体气相的主要成分为H2O和CO2,液相成分以Ca2+、Na+、SO2-4、Cl-为主。石英流体包裹体中∑REE 为8.07×10-6~ 12.15×10-6,轻、重稀土之比值(LREE/HREE)变化于5.39~6.75,δEu为1.80~1.91。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右倾型,并表现出Eu的正异常及Ce的负异常。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V-SMOW值为-70‰~-66‰,石英的δ18OV-SMOW为9.4‰~12.3‰,计算所得的δ18O为-5.1‰~-1.2‰。根据离子色谱分析结果,F-/Cl-介于0.009~0.024之间,SO2-4/Cl-介于0.45~1.01之间。综合以上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和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海沟石英脉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沟金矿床地处夹皮沟-海沟成矿带东南端,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该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杂岩体中,由多条含金石英脉组成。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Ⅰ. 钾长石-石英脉阶段;II. 乳白色石英-(少)黄铁矿-(少)金阶段;III. 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金阶段;IV. 碳酸盐-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海沟金矿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存在一定差异,早期成矿阶段(第Ⅱ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偶见含子晶包裹体(Ⅳ类);主成矿阶段(第Ⅲ阶段)以CO2-H2O-NaCl包裹体(II类)为主,并含有少量纯CO2包裹体(III类);成矿后阶段(第Ⅳ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早期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27~497℃、189~427℃、130~267℃,对应盐度分别为0.53%~10.23% NaCleqv、0.35%~9.23% NaCleqv、0.18%~3.27% NaCleqv。早期成矿阶段和主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相对较高,成矿后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明显降低;在空间上,主成矿阶段矿床深部包裹体的盐度较矿床浅部偏高。拉曼和气相色谱结果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O2、N2、CH4、C2H6为主,并含有少量H2S,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包裹体液相离子成分主要为Na+、K+、Ca2+、Cl-,个别包裹体中含有少量Mg2+、F-离子。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显示不混溶特征。流体减压引起的不混溶作用可能是海沟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荣勇  李兆麟  毛艳华  孙晓明  翟伟 《矿床地质》1998,17(Z6):1023-1026
新疆乔尕山金矿与韧性剪切带有关,主要有四个矿化阶段。本文通过矿物中包裹体研究,系统测定了本区不同类型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其中流体体系具有富CO2的特征,熔融包亵体均一温度达900~1100℃ ,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40~400℃ ,确定成矿流体体系为Na+-K+-SO42--HCO3--H2O; 区分了矿床南段及北段包裹体特征,并查明金矿中包裹体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地质流体研究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矿物流体包裹体中成分是认识地质流体的关键。群体包裹体液相成分分析的传统方法大多采用单通道离子色谱分析阴离子,原子吸收光谱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阳离子,分析方法适用矿物种类少,单矿物需要量大(3g以上)。本文使用双通道离子色谱仪,经过大量条件实验,优化了样品爆裂、提取等前处理分析条件,确认了不同矿物可检测的离子,并采用富集方法将样品需要量由常规的3.00g减少到300mg,实现了石英、方解石、萤石、闪锌矿、石榴子石、磁铁矿和黄铁矿等多种矿物流体包裹体液相成分中Li+、Na+、K+、Mg2+、Ca2+、F-、Cl-、Br-、NO2-、NO3-、SO42-等阴阳离子的同时分析。所建立的离子色谱同时分析矿物流体包裹体液相微量成分分析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用样量少,扩大了矿物种类的分析范围,为成矿流体研究提供了更加直接、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大气田天然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里格大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属于典型的低渗砂岩气田。对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苏里格大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以干气为主、湿气为辅,甲烷含量为82.729%~98.407%,干燥系数为84.7%~98.8%,δ13C1值为-36‰~-30‰,δ13C2值为-26‰~-21‰,属于高成熟度的煤成气;气田范围内各井区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小,暗示其来源和成藏过程的一致性。根据储层流体包裹体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含烃包裹体丰度、颗粒荧光定量(QGF)、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苏里格大气田上古生界储层发育盐水包裹体、气体包裹体、液态烃包裹体、CO2包裹体等不同类型流体包裹体,主要产于石英次生加大边、微裂隙及胶结物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态,分布范围为80~180℃,主峰温度为100~145℃;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样品的含烃包裹体丰度不高(多为1%~5%),QGF强度较低(1~10pc)。研究认为,苏里格大气田天然气充注可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一期成藏,其主要成藏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通过生气动力学与碳同位素动力学的研究表明,苏里格大气田天然气主要来源于苏里格地区及周缘的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为近源充注、累积聚气成藏。  相似文献   

6.
山东金翅岭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高峰 《地质与勘探》2012,48(4):677-684
[摘 要]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包裹体稀土元素等的分析,研究山东金翅岭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另有少量液相包裹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以H2O、CO2为主。液相成分属Na+-K+-Ca2+-Mg2+-Cl--SO2-4体系,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夹有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介于140~350℃,金的主成矿期为第域和第芋阶段,成矿温度范围为290℃~185℃,流体盐度介于7.3%~8.9%,为中-低温、低盐度的成矿流体。石英、黄铁矿包裹体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表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中等负铕异常,标准化曲线为略右倾曲线。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桐峪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中西部,其含金石英脉受韧性剪切构造带的控制。该矿床的构造-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黄铁矿-乳白色石英脉阶段;Ⅱ灰白色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相对于小秦岭地区的其他金矿床,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资料相对缺乏。文章表明,该矿床内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CO2-H2O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见少量纯液相CO2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Ⅰ阶段的构造-成矿流体以中温、富CO2等挥发分为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1~392℃,盐度w(NaCleq)为5.5%~7.9%,密度为0.84~0.93 g/cm3;Ⅱ阶段和Ⅲ阶段以CO2-H2O±CH4流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5~350℃(Ⅱ阶段)和224~271℃(Ⅲ阶段),盐度w(NaCleq)集中于5.1%~7.1%,密度为0.83~0.96 g/cm3;Ⅳ阶段的流体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的盐水溶液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185℃。文章对该矿床各成矿阶段的压力进行了估算,Ⅰ、Ⅱ、Ⅲ阶段的流体最小捕获压力分别为123~160 MPa、160~170 MPa、170 MPa左右。  相似文献   

8.
西藏弄如日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弄如日金矿床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东段,是该成矿带上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各期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成分的LRM分析和包裹体中子矿物相的SEM/EDS分析等,对与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以及金的迁移与沉淀机制进行了讨论。通过研究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黄铁矿-石英组合的早期阶段,发育以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于256~335℃,盐度29.7%~38.9% NaCleqv;形成毒砂-富砷黄铁矿-石英组合的主成矿阶段,发育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30~357℃,盐度1.81%~9.74% NaCleqv,CO2密度为0.16~0.29g·cm-3;形成辉锑矿-石英、雄黄-石英和碳酸岩脉组合的晚期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34~245℃,盐度1.91%~8.95% NaCleqv。与金成矿有关的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富CO2、CH4、N2、Na+流体体系,成矿流体温度、压力降低造成了流体不混溶,使CO2相与水溶液相分离是造成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虎头崖Pb-Zn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岩浆弧带,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纪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带及围岩中,并伴生有Fe、Cu等元素,属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对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和透辉石、退化蚀变阶段绿帘石、石英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石英、萤石中流体包裹体的详细岩相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气相、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HCO3-;固相成分以NaCl为主,并有少量的闪锌矿(ZnS)、磁黄铁矿(Fe1-xS)和硬石膏(CaSO4),成矿流体应为H2O-NaCl体系。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矽卡岩、退化蚀变、石英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分别为(430~490℃、550~580℃)、340~370℃和190~340℃,盐度w(NaCleq)分别为39%~48%、9%~12%、(0.18%~4%、15%~24%)。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在成矿晚期则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含子矿物包裹体和气相分数变化较大的气液包裹体共生,它们均一温度相近但盐度差别较大,表明成矿流体曾发生过广泛的不混溶(沸腾)作用,而这一过程很可能导致流体中Pb、Zn、Fe、Cu等矿质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0.
秦臻  戴雪灵  邓湘伟 《矿床地质》2012,31(2):323-336
秋树湾铜钼矿是东秦岭钼矿带上典型的受斑岩体控制的矽卡岩-斑岩角砾岩筒复合型矿床,矿体赋存于成矿母岩花岗岩及矽卡岩和角砾岩筒中。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组构、围岩蚀变及脉体的穿插关系,可划分为早(Ⅰ)、中(Ⅱ)、晚(Ⅲ)3个矿化期,再将Ⅰ期细分为干矽卡岩-钾长石化-石英阶段(Ⅰ1)、爆破角砾岩阶段(Ⅰ2)、湿矽卡岩阶段(Ⅰ3)、磁铁矿阶段(Ⅰ4);Ⅱ期分为斑岩型铜(钼)矿阶段(Ⅱb)和石英硫化物阶段(Ⅱs);Ⅲ期为方解石、重晶石、石英阶段(Ⅲ)。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S型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L型纯液相包裹体、C型含CO2三相包裹体、W型气液两相包裹体、G型纯气相包裹体5种类型。按时间先后顺序,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氧化还原环境具有规律性的演化特征。均一温度范围: Ⅰ期为222~406℃,Ⅱ期为152~315℃,Ⅲ期为119~189℃;盐度w(NaCleq): Ⅰ期介于4.2%~36.5%,Ⅱ期为3.3%~34.8%,Ⅲ期为4.2%~11.9%。激光拉曼光谱及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Ⅰ期流体以H2O、CO2、CH4、H2S为主,表现为还原环境;第Ⅱ期流体以H2O、CO2、N2、O2、SO42-、Cl-、F-为主,为氧化环境,暗示流体源于岩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包裹体测温表明,流体由早期的高温、高盐度、含CO2的H2O-NaCl-CO2体系的岩浆流体在成矿Ⅰ期发生沸腾作用和相分离,伴随着流体沸腾、CO2逸失、温度下降、大气水的加入、盐度下降等过程,导致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在成矿Ⅱ、Ⅲ期成矿体系趋于开放,流体存在大气降水混入,逐渐演化为晚期的低盐度、中低温度、贫CO2的流体体系。H、O、S同位素结果表明有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柳 《地质与勘探》2012,48(2):217-226
[摘 要] 通过对埃子王家-原疃矿区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测温学及铅、硫同位素等的分析,研究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并探讨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①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包裹体液相成分阳离子以K+、Na+、Ca2+、Mg2+为主,阴离子以SO24、Cl-、F-为主;气相成分以H2O、CO2、CH4为主;②成矿流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120~350℃,4. 26%~8. 66%,为中低温(200℃以下为70%)、低盐度的流体;③206Pb/204Pb 范围为16. 217~18. 034;207Pb/204Pb 范围为15.180~16.889;208Pb/204Pb 范围为36. 586~39. 987。分析认为,本区铅同位素来源应为壳幔混合源。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桐峪金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小秦岭金矿带的西段。矿体多呈薄板状、脉状和透镜状产出。赋矿围岩为太古代太华群变质岩系。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等。文章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研究,并开展了显微测温、流体成分及氢、氧同位素测试,模拟估算了密度、压力、深度。结果表明,第Ⅰ、Ⅱ、Ⅲ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280~360℃,3%~11%;190~330℃,3%~15%;150~290℃,1%~11%。包裹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Ca2+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SO42-次之;气相成分以H2O、CO2和N2为主,含少量O2、CH4。流体为弱还原性。成矿温度属中(高)温,低盐度,成矿压力为78~220 MPa,成矿深度大约为3~8 km。包裹体水的δDV-SMOW值为-44.4‰~-81.8‰,δ18O值为0.01‰~6.65‰。成矿流体成矿初期为岩浆水或者混有少量变质水的混合水,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Au在成矿流体中主要是以Au(HS)2-的形式进行迁移,其次为Au2S(HS)22-。  相似文献   

13.
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阴极发光观察对饶阳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的22口探井864个薄片样品的碳酸盐胶结物进行期次划分,再据各期胶结物的共生矿物研究、碳氧同位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等对其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育3期碳酸盐胶结物:第一期以粒状方解石为主,其形成于岩石充分压实之前的早成岩阶段,伴生少量的黄铁矿胶结;第二期以粒状细晶级为主,多发育方解石、白云石,以斑块状以及嵌晶式连生方式赋存,与前期的胶结物之间常形成一层黏土薄膜;第三期以柱状或粒状细晶级形式存在,以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以及铁白云石成分为主,充填长石等易溶性颗粒溶孔及交代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据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分析恢复古盐度Z值及测算古地温判断早期胶结物来源于古盐度较高的淡水成因流体;再根据胶结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判断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于中成岩A期,为有机酸脱羧基生成大量CO_2,使化学平衡向着生成碳酸盐的方向移动,表示其"碳"来源为有机碳。对储层质量影响方面,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增加了砂体的抗压实能力,对研究区储层质量的影响是正面的,而中后期碳酸盐胶结物充填长石及岩屑溶蚀作用形成的孔隙,对储层质量的影响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4.
赣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集区,银山铅锌(银)铜(金)多金属矿床是赣东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大型次火山热液型多金属矿床。银山铅锌矿发育有闪锌矿-方铅矿-石英脉,前人研究认为金属矿物与脉石矿物为伴生关系,但是没有强调它们的成因上的联系。本次研究开展了矿石矿物中闪锌矿和伴生脉石矿物中石英的流体包裹体对比研究。通过详细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显微激光拉曼探针工作,对伴生石英脉和闪锌矿内原生包裹体,伴生石英脉中的晚期微细石英脉和闪锌矿内部次生包裹体进行流体特征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伴生石英脉原生流体包裹体比闪锌矿的原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高约30℃,明显富集CH4、N2、CH4、CO2等挥发份,伴生石英脉中的晚期微细石英脉流体包裹体比闪锌矿次生包裹体的平均均一温度高23℃。闪锌矿原生包裹体与想伴生的早期石英脉在平均均一温度有所差别,气相成分差异明显,均表明矿石矿物与伴生脉石矿物可能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具有不同的温度和流体成分。  相似文献   

15.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控制孔隙演化,并进一步决定相对优质储层分布。川西南上三叠统砂岩储层整体孔隙度小于6%,基质渗透率小于0.1×10-3μm2,属于典型致密砂岩储层。铸体薄片和储层流体包裹体综合分析表明,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为主。综合各成岩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结合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确定各成岩事件和成岩矿物形成相对顺序:压实作用→第Ⅰ期裂缝→第Ⅰ期伊利石胶结→第Ⅰ期石英加大→第Ⅰ期方解石胶结→第Ⅱ期石英加大、硅质充填→长石、岩屑溶蚀→绿泥石胶结或者伊利石胶结→第Ⅱ期方解石胶结→长石溶蚀作用→第Ⅱ期破裂作用→第Ⅲ期石英加大、硅质充填→第Ⅲ期碳酸盐胶结→碳酸盐交代长石和石英→第Ⅲ期构造破碎→晚期方解石和石英胶结成岩。镜质体反射率(Ro)及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砂岩储层目前已达到中成岩A2期至B期,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最主要原因,造成孔隙度损失约27.5%,硅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仅损失孔隙度约5.3%。  相似文献   

16.
新疆望峰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类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张莉  刘春发  武广 《岩石学报》2009,25(6):1465-1473
西天山东缘的望峰金矿床受胜利达坂韧性剪切带的控制,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自然金和矿石矿物主要形成于中阶段。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表明,望峰金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有CO2-H2O型、纯CO2型、NaCl-H2O溶液型和含子晶多相等4种类型。早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主要是CO2-H2O型,其盐度1.62%~8.03% NaCl eqv.,流体密度0.73~0.89g/cm3,均一温度为250~390℃,气相成分为CO2。中阶段石英中的原生包裹体包括了所有4种类型,其CO2-H2O型和NaCl-H2O溶液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10~340℃和230~300℃,显示了流体沸腾现象的存在。CO2-H2O型包裹体的盐度0.83%~9.59% NaCl eqv.,密度0.77~0.95g/cm3,气相成分为CO2±CH4±N2。晚阶段石英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具有较低的盐度(0.35%~3.87% NaCl eqv.)和均一温度(120~214℃)。根据CO2-H2O型包裹体估算早、中阶段流体包裹体捕获压力分别为110~300PMa和90~250MPa,成矿深度为9~11km。总体而言,望峰金矿床由低盐度、低密度、富CO2的变质流体系统形成,流体减压沸腾导致矿质沉淀,属于中深带的造山型金矿系统。  相似文献   

17.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富铁矿体在空间上与由石榴子石、角闪石、绿泥石等矿物组成的交代岩关系密切,显示与热液活动相关。根据交代岩中矿物共生组合、交代岩与矿体的穿插交代关系等特征,将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富矿成矿过程分为早期热液交代阶段、晚期热液交代阶段和石英脉阶段。对这3个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测定对象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相似,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等类型。但它们的均一温度和盐度有明显差别,早期热液交代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340~398℃,盐度主要集中于0.88%~6.3%和33.5%~40.6%两个区间,成矿流体以富CO2的CO2-CH4-H2O的中低盐度、中高温热液流体为主,并混有含石盐子矿物的高盐度、中高温热液流体,有大量磁铁矿富矿形成;晚期热液交代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230~280℃,盐度主要集中于0.88%~4.96%,该阶段成矿流体为含CO2的CO2-H2O±CH4的中低温、低盐度热液流体,是富矿的较重要成矿阶段;石英脉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150~180℃,盐度主要集中于1.06%~2.07%,该阶段流体为含CO2-H2O的低盐度、低温的热液流体,与富矿的形成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8.
百炉沟矿床是近年来在盛产斑岩_矽卡岩型钼矿床的河南栾川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铅锌矿床,位于豫西南牛心剁穹状背斜之西侧,与栾川地区的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马圈等斑岩型及斑岩_矽卡岩型钼矿床相毗邻。矿体呈脉状、板状产在中元古界变质碳酸盐岩-碎屑岩层中,受NWW向层间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由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矿物组成。矿石中石英和闪锌矿所捕获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有富液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体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等4种类型,邻近分布,其均一温度相近,表明成矿过程中可能存在流体沸腾作用。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80~327℃,以中温(250~260℃)为主;盐度 w (NaCleq)为4.0%~14.0%,以5.0%~9.0%为主;依据均一温度峰值所对应的压力(38.94~44.87 MPa),求得成矿深度为1.44~1.66 km。表明该矿床明显具有浅成、中温、低盐度热液成矿的特征。单个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至少有纯H2O蒸汽、N2+CO2+CH4、N2+CO2和N2+CH4等4种组合。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内包裹体水的δDV-SMOW为-76‰~-90‰,方解石的δ13CV-PDB为-0.44‰~1.80‰,选取所对应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计算得到包裹体水的δ18O为2.51‰~10.96‰,反映出成矿流体的主体为岩浆热液。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V-CDT为-1.2‰~10.9‰,其峰值(1‰~2‰)与该地区斑岩型钼矿床中的硫化物相近,指示其具有岩浆来源硫的特征。矿石中硫化物206Pb/204Pb=17.552~18.426,207Pb/204Pb=15.451~15.5794,208Pb/204Pb=38.264~39.637,反映出成矿金属主要来自于岩浆,有少量地层岩石铅的加入。百炉沟铅锌矿床应属受层间构造控制的中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19.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过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原生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和含子矿物多相水溶液包裹体(Ⅱ型),以Ⅰ型包裹体为主。同一矿物中多种类型包裹体共存,且均一温度相近、均一方式不同,显示成矿过程中流体可能发生过沸腾作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大致可分为318.8~547.5℃、220.1~378.2℃和196.7~263.2℃三个区间,对应流体密度和均一压力分别为0.86~0.98 g/cm3和(219~661)×105 Pa、0.66~1.08 g/cm3 和(26~190)×105 Pa、0.88~0.96 g/cm3和(17~48)×105 Pa,盐度w(NaCleq)峰值为12%~16%和40%~48%。结合成矿流体的演化特征,对成矿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流体的不混溶是引起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尔泰两棵树铁矿流体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两棵树铁矿位于阿尔泰南缘克朗盆地,矿床赋存于中-上泥盆统阿勒泰镇组片岩与二长花岗岩接触带的伟晶岩中。本文对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分析,结果显示包裹体类型以液体包裹体为主,流体的均一温度变化于156~367℃,主要集中于210~250℃,成矿流体盐度w(NaCleq)为0.18%~18.72,密度为0.80~0.95 g/cm3,表明成矿流体属中温度、低盐度、中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石英的δDSMOW为-110‰~-76‰,δ18OSMOW为5.3‰~7.9‰,δ18OH2O为1.03‰~1.07‰,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混合大气降水; 成矿时代为中泥盆世(约377 Ma),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岩的侵入有关; 温度和压力的降低、流体混合、水岩反应等在铁成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