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今年4月24日是许德佑、陈康、马以思三位地质前辈在贵州普安一晴隆遇难60周年。我们纪念他们,要学习他们为祖国地质事业、为地质科学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4月是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许德佑、技佐陈康、练习员马以思三位地质古生物前辈在贵州普安遇难70周年。笔者基于缅怀他们、学习他们,尤其是他们为事业献身的精神而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如下。1944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地质古生物工作者仍坚持自己的岗位在荒山野岭里工作。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李春昱的带领之下,职员尹赞勳、许德佑、王超翔、朱夏、陈康、李广源、马以思等人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在贵阳召开的第20届年会。在4月3日上午举行的地层及古生物论文会中有宣读第102篇许德佑"中国之海相上三叠纪问题"以及第103篇许德佑、陈康"贵州青岩化石群之检讨",并且宣读论  相似文献   

3.
马以思是我国早期少有的女地质学家之一。她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主要研究古生物。1944年在与许德佑、陈康到黔西普安、晴隆一带考察三叠纪地层古生物时,不幸惨遭土匪劫杀。马以思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地质事业。纪念她,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她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纪念她,是为了激励后学热爱地质,为地质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24日,是许德佑、陈康、马以思先生贵州遇难42周年。我们今天悼念先生,缅怀先烈,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先生之志,更好的完成先生未尽之事业。 42年前,先生们在食无荤腥,行无车马,土匪如毛的环境下,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置生死于度外,为祖国寻找矿产资源,踏遍了千山万水,多次来到贵州,对贵州的三叠纪地层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今天的研究工作,开劈了捷径。  相似文献   

5.
贵州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探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矿山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多变量综合指数评价法对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影响评估,在合理选定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变量权重、赋值标准以及单元格划分方法的,得出全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指数及评估分区。分区充分反应了贵州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为今后开展全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受煤炭部生产司的委托,煤炭科学院地质勘探分院于1986年3月11日至4月3日首次举办了PC-1500计算机在矿井地质工作中的应用培训班,来自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江苏、河南、甘肃、贵州等省区一些矿务局的30余位矿井地质工作者参加了学习。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抓好《贵州地质》编辑出版工作,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学术影响,2011年3月16日下午,《贵州地质》编辑部召开了2011年工作座谈会。 会议围绕《贵州地质》下一步办刊目标、发展方向,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期刊工作的意见、建议等问题进行讨论。主管单位贵州省地矿局、主办单位贵州省地质学会及贵州省地质调查院、本刊编辑部,以及局科技处等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迎着科学技术的春风而生,沐浴改革开放的春光而长,宛如一株生机勃勃的山花,在贵州省委宣传部、省科学技术厅、省新闻出版局和省地质矿产局(厅)、贵州省地质学会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在贵州几代地质工作者及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关爱、培育、呵护下,在历届编辑人员的精心耕耘、浇灌下,《贵州地质》扎根在贵州这块神奇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已经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喷芳吐艳,进入20岁的青春年华了。  相似文献   

9.
贵州主要地质事件与区域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王砚耕 《贵州地质》1996,13(2):99-104
本文简要论述了贵州地史时期的主要地质事件及其产物,包括表生沉积地质事件(气候、生物、缺氧、重力流和风暴等事件),地球内营力引起的构造、构造热事件,以及地外冲击事件等;阐明了贵州区域地质的基本特征,即地层齐全化石丰富、海相碳酸盐岩广布、火成岩类较多但分布零星、层状浅变质岩发育和株罗山式褶皱典型等;指出了贵州地壳演化经历了新生大洋地壳→过渡地壳→大陆地壳漫长而渐进的发展过程,其地壳变形与陆内造山具有前陆褶皱冲断带的诸多特点,对大陆动力学研究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陈蓉  毕坤 《贵州地质》2006,23(1):69-74
贵州农业地质区划是在农业综合区划的基础上,用农业地学的观点以地质环境为主线编制而成,是对农业综合区划的补充和发展。对比贵州农业地质区划与农业综合区划,其目的是取长补短,更好地为贵州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服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贵州凯里柏松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远成 《贵州地质》2003,20(1):35-40
贵州凯里柏松铅锌矿位于黔东铅锌成矿带中段,含矿层位主要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三段及中寒琥统石冷水一段,含矿岩系为鲕粒白云岩、白云岩,矿体呈似层状、选镜状产出,矿石组分简单,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及少量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白云石及少量方解石。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地层、岩相、构造条件控制。通过对矿床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等与该成矿带已知矿床对比分析,认为该矿床具有较大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12.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13,(4):321-324
简要叙述了老一辈地质学家、贵州省地矿局原副总工程师廖士范先生在我国,特别是在贵州地质事业发展中的主要贡献.缅怀了他坚持真理、敢讲真话的人格风貌,以及执着地质、勤于著述的学者风范,表达了贵州地质后学对他的敬佩、景仰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3.
贵州山区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简要介绍贵州区域地质背景与地势格局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贵州山区的环境地质问题及主要分布特征,最后提出了环境地质问题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贵州铅锌矿床主要集中成群成带分布于东部和西部,查明的铅锌矿产地中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占82%,探明资源储量占总量的90%以上。贵州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赋矿层位多,自新元古界震旦系灯影组至上古生界二叠系栖霞-茅口组均有产出。年代学研究表明,铅锌成矿时代明显晚于赋矿地层时代,后生成矿特征显著,矿床成因应属MVT矿床。在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剖析碳酸盐岩的形成、特性及其与铅锌成矿的内在联系,揭示富铅锌成矿流体在碳酸盐岩中的迁移、富集、成矿是受区域构造活动及构造发育程度、流体来源及组成特征、物理化学条件、水岩反应、深部热卤水与赋矿层位中富S流体混合等多种因素控制。通过区域铅锌成矿规律的总结,将对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基础地质工作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近十年来,贵州在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质,沉积地质及岩浆岩等基础地质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15,32(2):160-162
马以思是我国早期少有的女地质学家之一。她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地质调查所,主要研究古生物。1944年在与许德佑、陈康到黔西普安、晴隆一带考察三叠纪地层古生物时,不幸惨遭土匪劫杀。马以思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地质事业。纪念她,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她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精神。纪念她,是为了激励后学热爱地质,为地质科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王砚耕 《贵州地质》2005,22(3):156-156,155
本文在明确农业地质学概念、内涵及其意义的基础上,简要叙述了贵州农业地质背景与条件,初步提出了该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分层次部署农业地质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何立贤 《贵州地质》2009,26(3):161-161
《贵州地质》已经办到100期了。在科学的春天里萌生,在贵州老一辈地质学家的开拓、耕耘和呵护下,在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历届领导的重视、关怀和支持下,《贵州地质》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分享着地质队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成功与喜悦,伴随着他们的足迹与思考,走过了25个年头。看着厚重的26卷100期杂志——地质人、地矿人汗水的凝聚,  相似文献   

19.
2011年4月19日,山东省地质学会学术交流会在济南山东地矿大厦召开。会议由山东省地质学会秘书长王来明同志主持,山东国土资源杂志主编张增奇教授级高工、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张成基教授级高工、山东科技大学杨锋杰教授以及山东省地质调查院、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山东省地质一院、三院、四院、六院、鲁北院等20余位地质专家到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项目为依托,对贵州硅质原料类矿产的种类、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重点认为:贵州硅质原料类矿产的种类主要有石英砂岩,其次有粉石英和脉石英。主要矿床类型包括机械沉积型矿床(石英砂岩,细分为河湖沉积矿床和滨海沉积矿床两个亚类)、风化型矿床(粉石英)、浅成中—低温热液型矿床(脉石英),它们的成矿作用及含矿地质体、分布区域、矿床地质特征等各不相同。从而,先后从矿种、含矿地层及沉积相、工业用途、地理—交通—环保等角度进行了找矿方向概略分析,可供该类矿产的区域找矿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