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软土路基沉降变权重组合S型曲线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明华  刘煜  曹文贵 《岩土力学》2005,26(9):1443-1447
通过对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规律及其沉降曲线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在S型单项预测模型基础上,基于5种S型增长曲线模型,引进组合预测的思想,重点探讨了软土路基沉降发展的预测方法与理论,并建立了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的变权重组合S型增长模型,通过数学规划方法求解,从而可根据有限的实测沉降观测数据预测软土路基沉降发展过程。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利用该模型与方法得到的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良好,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此外,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比其它单项模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为软土路基沉降发展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广东省某公路软土路基实测沉降资料,应用双曲线配合法推算了该段软土路基的最终沉降量,并与实测的最终沉降值相比较,结果表明,用双曲线配合法预测的路基工后沉降值虽然较实测值稍偏大,但该方法预测误差较小,精度是合理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预测路基沉降是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汕揭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实测数据,对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Asaoka法等常见的沉降预测方法在软土地区的精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曲线法及Asaoka法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较为吻合,适用于汕揭高速公路的沉降预测.同时分别对影响双曲线预测法和Asaoka预测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如何提高其预测精准度.  相似文献   

4.
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模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软土路基的沉降预测,介绍灰色Usher模型的原理和应用.在置换法、碎石桩和塑料排水板三种不同软基处理方式下,分别应用该模型及双曲线模型、泊松曲线模型和Gompertz模型对某工程路基工后沉降进行预测.比较四种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基于实测数据的Usher模型很好地反映出沉降变化及其趋势.其精度高于其它三种预测模...  相似文献   

5.
泊松模型预测路基沉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路基沉降变形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本文根据路基沉降特征,结合泊松曲线特点,建立了路基沉降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泊松曲线预测模型。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证实泊松曲线很好地反映了路基沉降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的“S”形关系。最后指出,采用泊松模型进行路基沉降预测,建模所需实测数据不能太少,实测点数据越多,预测曲线越逼近实测曲线,预测精度也越高,从而得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周鑫  张强  曾奕衡  孙刚臣 《探矿工程》2011,38(11):51-53,58
简要介绍路基沉降预测方法。根据厦深客运专线福建段第2标段D1K62+780的沉降观测数据对该断面进行指数曲线和双曲线拟合,将实测数据与拟合数据对比分析,得出指数曲线在沉降预测中相对于双曲线更加准确的结论。此外,指数曲线和双曲线拟合法相对于其他的沉降预测方法都要简单,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张涛  刘松玉  蔡国军 《岩土力学》2015,36(Z1):253-259
根据太湖地区某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实测资料,通过现场原位取样结合室内试验,分析了太湖冲湖积相软土的压缩特性,总结出软土路基的沉降变化规律,研究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并采用归一化指标得到不同地基处理方式下的沉降估算公式,同时对两种常用全过程路基沉降预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太湖冲湖积相软土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相似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沉降差异较大,土体结构性是影响路基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归一化指标分析可得到不同路基处理方式下的简单沉降估算式;常用的全过程沉降量预测方法对于最终沉降量的预测均存在一定的偏差,可综合分析预测结果得到较为准确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8.
路基沉降预测的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善雄  王星运  许锡昌  余飞  秦尚林 《岩土力学》2011,32(11):3355-3360
科学、合理地预测路基工后沉降量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环节。针对武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量级小、数据相对波动大的实测数据,探讨了指数曲线法对无砟轨道路基沉降预测的适用性,发现指数曲线法不能直接应用于量级小、数据相对波动较大的沉降预测。把三点法的基本思想引入指数曲线模型,对指数曲线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路基沉降预测的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模型。结合武广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数据,分析了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模型的特性。分析表明,在整个沉降曲线上选取3个关键点作为预测样本,很好地回避了数据波动带来的影响;沉降曲线上“拐点”以后的沉降规律更符合指数曲线模型,因此,应取沉降曲线上“拐点”以后的数据作为样本值,所取三点应能尽量反映沉降发展的趋势。三点修正指数曲线法预测结果稳定、相关系数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原湿地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是软土路基的沉降控制对高速公路的质量影响,如差异沉降和残余沉降等。结合实践工程运用,对高原湿地软土路基的沉降进行监测,分析讨论软土路基不同工期的沉降规律、差异沉降,对沉降过程分4阶段进行讨论。然后运用双曲线法、三点法、指数曲线法对软土路基的工后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采用三种方法得到各断面的最终沉降量值接近,残余沉降量满足规范要求,说明预测结果与实际较吻合。可服务于高原湿地软土地区的公路建设工程,也为其他地区的同类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是软土地区高速拓宽工程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之一,本文以北方某高速拓宽工程的试验段为例,运用ABAQUS软件进行了拓宽软土路基变形的有限元数值计算,并与路基现场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值计算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结论一致地反映了路堤填筑初始阶段新路基的沉降速率较大,旧路基在填筑后期才产生较明显的附加沉降变形; 路基变形在拓宽侧呈现明显的"沉降盆"效应,新、旧路基的差异沉降是造成路基路面纵裂的主要因素; 桩端地基土呈现出较明显的侧向挤压效应,则表明采用带帽PTC桩复合地基中用于减沉时,桩端应置于具有较高承载力的有效持力层上。  相似文献   

11.
秦沈客运专线A14试验段软土路基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汪建刚  王星华  王曰国 《岩土力学》2004,25(8):1283-1287
介绍了秦沈客运专线A14试验段软土路基工程设计施工情况。通过对各种地基处理路段沉降观测,探讨了软土路基沉降特征,推测出其最终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并分析了软基处理措施与沉降的关系。结果表明:软土路基沉降受加荷影响很大;采用碎石和粉喷桩处理后地基沉降量比其它处理方法要小;在松软土地层,控制填土不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路堤侧向滑动、桥台破坏已成为高速公路主要工程病害。荆沙公铁立交桥路段路面与路堤变形严重,对4个变形监测断面、32个地表位移监测点、8个地下水平位移监测孔的数千个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该路段在观测期内产生了明显的沉降和水平位移,并具如下规律:路肩以内的填土体自身固结基本完成,由于固结而产生的沉降很小;水平位移较大的监测点处由于水平位移所诱发的沉降较大,并由此产生纵向裂缝;最大变形深度为5m,除局部边坡失稳外,绝大部分路堤趾部基本稳定,路堤的变形仅限于其内部;边坡上各监测点的变形远远大于路肩、趾部,边坡下部又较上部显著,说明路堤变形主要危险在于边坡的侧向变形,而边坡则通过滑塌调整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津唐港地区盐渍土路基病害分析及改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歆硕  乔兰  隋智力 《岩土力学》2007,28(9):1974-1977
盐渍土的三相构成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土,土中盐溶液与土颗粒中的易溶盐分之间存在着随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人为因素等)变化的动态平衡,致使盐渍土作为路基填料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出现路面翻浆、盐胀、溶蚀以及路基次生盐渍化等特殊的工程病害。针对津唐港地区盐渍土特点,通过大量试验,分析其组分特征和改性机制,确定土的性质,并针对盐渍土存在问题提出无机结合料的改性处理方案。结果表明,盐渍土经新型固化剂改性后,土体的CBR值显著提高且浸水稳定性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土质改良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路基工程病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祥胜 《安徽地质》2009,19(1):63-65
介绍了在安徽膨胀土地区路基施工中,由于膨胀土存在压实困难、裂隙发育、易风化、吸水膨胀降低强度等缺陷,为解决填料短缺,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路基强度和整体稳定性,采用在膨胀土中掺石灰,改善膨胀土的结构,达到提高路基填筑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探讨施工期路堤填筑速率对软土路基沉降和稳定性的影响,以某高速公路为例,建立断面模型,对不同路堤填筑情况下的路基沉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填筑速率越大,沉降速率越大,过快的填筑速率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但对最终沉降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试论软弱路基土的水泥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弱路基土的处理是公路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在论述土的工程性状的基础上,侧重研究了水泥稳定土的加固机理。同时,结合水泥加固土的内配比试验和工程应用,论述了水泥稳定土的工程性状,从而为水泥稳定土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软土路基线性加载沉降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伟  卢廷浩  王晓妮 《岩土力学》2006,27(5):791-794
分析了线性加载路基沉降的机理,直接从一维固结度出发,证明了沉降曲线呈S形状。对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Weibull模型等3种呈S形状的成长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前两种模型虽然使用广泛,但不能反映加载速率和施工方法的影响,反弯点处沉降值与最终沉降相对不变,用它们进行基础全程沉降模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对而言,Weibull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最后对路基沉降模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膨胀土路基沉降的模糊可靠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龚文惠  姜友生  王元汉 《岩土力学》2004,25(8):1340-1342
由于影响膨胀土路基沉降的诸多因素,如含水量、孔隙比、固结度等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导致路基沉降安全的极限状态并非如“临界点”所定义的那样绝对明确。运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在分析膨胀土路基沉降的安全性时,将极限状态规定为在“零”附近的一个不确定区间,即引入“模糊临界区间”和“模糊极限状态”,从而,提出模糊可靠度的概念。进一步地阐述了膨胀土路基沉降的模糊可靠度的分析方法和步骤,并针对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模糊可靠度的计算,结果表明:按强度和稳定性设计原则设计的膨胀土路基沉降的模糊失效概率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普通路基下部冻土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青柏  刘永智  于晖 《冰川冻土》2007,29(6):960-968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地区,青藏铁路采取了冷却路基、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工程措施.然而青藏铁路仍有大量路段未采用任何工程措施,因此修筑普通路基后冻土变化也是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青藏铁路普通路基下部土体温度监测的近期结果,分析了季节冻土区、已退化多年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路基下部冻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修筑普通路基,其下部土体温度、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多年冻土上限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季节冻土和已退化多年冻土区,右路肩下部(阴坡)已形成冻土隔年层;在多年冻土强烈退化区,其路基下部形成融化夹层;在高温多年冻土区,其路基下部上限存在抬升和下降,上限附近土体温度有升高的趋势.在低温多年冻土区,其路基下部上限全部抬升,上限附近土体存在"冷量"积累,有利于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因此,低温多年冻土区修筑普通路基后,冻土变化基本是向着有利于路基稳定性的方向发展,在其它地段修筑普通路基,冻土变化是向着不利于路基稳定性的方向发展的.特别是阴阳坡太阳辐射差异,导致了土体热状态和多年冻土上限形态产生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将会对路基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改良的试验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文姬  王玉玲 《岩矿测试》2006,25(3):294-296
对膨胀土路基填料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以广东某高速公路为例,对比了膨胀土路基填料改良的试验方法及其效果,提出了掺石灰和粉煤灰等方案的最佳选用建议。试验分析表明,对膨胀土改良的测试和评价不宜采用单一方法,应根据膨胀土的胀缩等级、地方材料及施工工艺等进行综合技术与经济比较,选定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