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安徽南部下扬子地区寒武系露头层序地层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露头层序地层研究表明,安徽下杨子地区寒武纪可识别出两个Ⅰ类层序及三个Ⅱ类层序,早寒武世的三个Ⅱ类层序由于同沉积断裂影响陆架边缘体系域不甚发育;中、晚寒武世的两个Ⅰ类层序由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构成。由沉积体系域演化作出的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Vail的寒武纪全球海平面变化Ⅱ级旋回,表明了皖南下扬子海盆的海平面升降受扬子板块、华夏板块的影响远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准同生成岩作用是当今碳酸盐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由于它客观地记录了沉积物沉积之后、埋藏以前的演化历程,因此可以敏感地反映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以帮助识别地层层序和层序界面、本文从准同生成岩序列、成岩作用类型两个方面对陆架边缘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Ⅰ、Ⅱ型层序界面的成岩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湘西北杨家坪寒武纪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北杨家坪地区在寒武纪时位于扬子地台边缘,主要发育一套碳酸盐岩沉积,其沉积环境经历了从滞流盆地、台前斜坡至台地,且盐度不断增高的过程。根据露头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首次将该区寒武系划分为4个Ⅰ型层序,各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发育较全,且均可在扬子地区进行追踪对比,并阐述了各层序的对应层位、组成和其形成的沉积动力学机制以及海平面变化对沉积过程、生物迁移和环境的控制作用。认为研究区寒武纪存在4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第一个旋回发生于梅树村期至沧浪铺期初期;第二旋回为沧浪铺期早期至龙王庙期中期;第三旋回为龙王庙期晚期至徐庄期早期;第四旋回为徐庄期中期至寒武纪末期,并识别出3个平衡型碳酸盐沉积体系。含油性分析表明,层序Ⅰ的海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层序2的低水位体系域为有利的生油层段;层序2、层序3和层序4的海进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为有利的储集层段。  相似文献   

4.
影响沉积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多重因素和旋回层序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盆地内相对海平面变化及沉积层序形成不仅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而且沉积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相关因素,如:沉积物供给、盆底沉降和自然地理条件也对沉积层序及其内部组成——体系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对应于海平面变化发育的容纳空间旋回层序,沉积供给也可以形成特征的、可以鉴别的供给旋回层序。具有过渡性界线的三级或高频旋回层序受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供给双重因素控制。不同构造背景沉积盆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盆底沉降速率,相对海平面变化响应于盆缘沉降具有明显的构造-海平面分带,岸线在构造-海平面带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层序界面和层序堆叠样式,也同样影响着低位体系域的构成。深水盆地环境古地形特点及沉积物供给制约着深水沉积序列。构造运动显著地影响着沉积层序发育。碳酸盐缓坡和平顶镶边陆架的层序格架及体系域发育受其坡度、盆地深度及下降幅度的因素的作用。台地边缘和大陆边缘盆地浊积岩层序的发育和体系域组成受控于差异的沉积物源(平顶碳酸盐台地、镶边台地和陆源碎屑岩陆架)、古地理及构造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山东沂水地区早中寒武世地层属陆表海沉积。岩性组合,沉积旋回,岩相,相序以及地层结构,层序界面标志等特征,将区内中下寒武统划分9个层序和识别出10个层序界面。Ⅰ型和Ⅱ型层序上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凝缩段不甚发育。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层序地层应考虑碳酸盐"加工厂"、气候条件、构造背景、沉降速率、与陆地连接情况和底质类型等多种因素。碳酸盐层序地层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别于Vail的碎屑岩层序地层模式,并且气候条件是一个值得多加考虑的因素。通过不同相区碳酸盐层序地层的划分,笔者建立了研究区上震旦统碳酸盐层序地层模式,即陵山沱期为缓坡背景碳酸盐层序地层模式,灯影期为碳酸盐台地(初始)背景层序地层模式。在高水位体系域中识别出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和晚期高水位体系域。已识别出浅潮下和环潮坪两种不同类型的副层序旋回。通过层序地层分析,笔者认为陡山沱底部的白云岩属于低水位楔。  相似文献   

7.
苏红图-银根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厚 《沉积学报》1997,15(3):18-22
本文根据沉积、古生物及地震资料对苏红图-银根盆地下白垩统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把下白垩统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根据准层序的叠置方式,准层序组有进积型、退积型和加积型,本区下白垩统可以划分9个准层序组,以退积型准层序组最为发育。苏红图-银根盆地早白垩世早期沉积格局曾发生过显著变化,从早到晚先后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浅湖和深湖相沉积,并在深湖相暗色页岩中夹有浊流和泥石流沉积,为退积型湖进层序。早白垩世晚期则由滨浅湖相演化为滨湖沼泽和河流相沉积,为进积型湖退层序。本区的湖侵体系域浅湖-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是重要的烃源岩。低水位体系域的扇三角洲层序以加积型为特征,即下部为扇三角洲平原,中部为扇三角洲前缘,上部为前扇三角洲。反映了该区处于活动盆地边缘,湖水由浅变深,扇三角洲相应后退,沉降速率大于沉积速率。其中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储集作用不可低估。高水位体系域的滨浅湖滩砂也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而湖侵体系域的深湖相泥、页岩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滨湖沼泽相泥岩均可作为区域盖层。它们在垂向上构成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8.
滇黔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滇黔泥盆系中可识别出三个Ⅰ类和二个Ⅱ类层序界面,以及三个Ⅰ类和一个Ⅱ类层序:洛霍柯夫—布拉克期为碎屑岩Ⅰ类层序,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爱姆新—爱菲尔期为碎屑岩—碳酸盐岩Ⅱ类层序,由陆棚边缘、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吉维特早期和吉维特晚期—法门期为两个相似的碳酸盐岩为主的Ⅰ类层序,都由低水位、海侵和高水位三个体系域构成层序。由沉积体系域演化作出的泥盆纪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威尔的全球泥盆纪海平面变化Ⅱ级旋回,表明滇黔地区泥盆纪海水进退和上升、下降受局部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9.
雪峰古陆边缘沅陵地区的上石炭统岩性特殊,以灰岩为主平白云质灰岩、砾屑灰岩与砾岩、砂岩相互成层,交替出现,因此,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在这种类型沉积中表现明显,利用层序地层的研究。上石炭统为1个三级层序,底部以I型层序与震旦系留茶坡组硅质岩接触;顶部仍以I型层序边界与下二叠统黔阳组成邻。包括低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依据准层序的叠是分为两个准层序组,即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笔者总结了多年来国内外中国东部陆架晚更新世地层结构研究的主要认识,系统阐述了层序地层与沉积环境演化。中国东部陆架沉积物输运量高、沉积作用受海平面变化影响强烈,是分析晚更新世沉积演化史的理想场所。末次盛冰期(22kaBP)之前,海面的持续下降形成以浅海、三角洲及海陆交互沉积为主的强制海退体系域。进入盛冰期后,一个新的旋回开始,在海退体系域之上,相继形成了包括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在内新的4级层序:22~15kaBP盛冰期时期,海面降至最低,形成低位体系域,包括陆架深切河湖沉积及风成沉积,以及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潮流砂体等;盛冰期结束的15~7kaBP时期,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形成含河道充填、湖泊、盐沼、潮坪、潮流砂体及浅海沉积的退积型海侵体系域;约7kaBP以后,海面与现今海面位置基本相当,形成高位体系域,主要为三角洲和潮流砂等近岸陆架的沉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相精细研究结果,将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划分为5个岩性段,苏维依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研究认为库姆格列木群砂砾岩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膏泥岩段为局限泻湖沉积,白云岩段为局限泻湖—潮坪沉积,膏盐岩段为半局限泻湖—强蒸发膏盐湖沉积,泥岩段为滨浅湖沉积;按照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五级层序划分方案对库车坳陷中东部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层序发育演化实体模型,研究认为该原型沉积盆地可以划分为两个二级超层序和3个三级层序,古近纪海侵是从大北—克深地区的河流下切谷开始的,3个三级层序均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旋回组合层序,海侵—高位体系域之间的转换界面发育最大或次级海泛面。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漳县盐矿赋存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漳县段新近纪含盐红层沉积盆地。漳县盐矿层赋存于漳县含盐红层盆地上部巨厚的灰色-灰红色泥岩-泥灰岩岩系中。通过分析含盐岩系沉积旋回序列和沉积特征,结合含盐盆地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认为漳县岩盐矿床沉积环境具有内陆湖泊型的盐湖相特征。由灰红-灰绿色泥岩、灰色泥质灰岩、灰黑色泥灰岩及芒硝-石膏-岩盐层构成的灰色含盐岩系,沉积韵律旋回极为发育,具有大旋回套小旋回的特征,厚度达750m,说明漳县盐矿的形成不仅与干旱-湿润气候的周期性旋回变化有关,还需有较大深度的湖盆和较大范围汇水区域的盐类物质补给。由此推断漳县岩盐矿床是内陆湖泊型盐矿,具有高山深盆成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赵俊兴  申赵军  李良  王峻  王峰  曹志松 《岩石学报》2011,27(8):2318-2326
近年来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为我们进行盆地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应用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方法,将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划分出4个长期、2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整个盆地在延长期的"沉积-层序-构造"演化史表现为:LSC1构造初始沉降、湖泊形成:LSC2湖盆快速坳陷,晚期湖泊进入鼎盛期;进入LSC3,盆地周缘构造趋于稳定、盆地开始填平补齐期,湖泊开始充填淤浅; LSC4期河流沉积作用增强,盆地进入超补偿沉积阶段,湖泊被淤塞并进入残余湖泊沉积期。提出并定义了层序结构动力学概念,认为层序结构动力学是在研究层序充填过程中由于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气候、沉积作用等因素控制影响层序结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综合划分基础上,根据一个基准面变化周期中所形成的层序结构变化特征,将层序结构划分出5种基本层序结构单元类型,即A型、B1型、B2型、B3型和C型等5种。针对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沉积体系单元具体分析了层序充填结构特征、结构类型、层序充填动力学过程,层序结构发育类型及充填过程,探讨了大型内陆拗陷盆地层序结构动力学特征。首次提出了"层序结构分布律",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大型内陆拗陷湖盆层序结构分布模式,认为在没有重大构造事件、突发沉积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只有那些相邻的层序结构类型才能相互重叠地分布。  相似文献   

14.
杨明慧  刘池阳 《沉积学报》2002,20(2):222-228
陆相层序受自然地理景观、影响地层发育的地质营力及地层类型等因素影响,因此层序类型多种多样。在冀中坳陷同伸展期发育洪积层序、湖泊层序和冲积层序等三种层序类型。洪积层序是盆地伸展初期地貌反差较大物源供给充分气候干旱条件下发育的一种陆相层序类型,以冲积扇沉积为主,山高盆窄,汇水湖泊面积较小;湖泊层序发育在盆地强烈伸展基底快速沉降气候湿润湖泊水域宽深时期,湖泊水域宽,连通好,湖水深,是烃源岩发育的黄金时期。湖泊层序以湖泊沉积为主,其次为河流和少许冲积扇沉积。冲积层序是在盆地伸展末期地貌反差强度减弱物源距离逐渐加大时的沉积产物,主要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局限。研究表明,影响陆相层序形成的构造、物源、气候等因素与湖泊水体或水平面变化构成一种多元“函数”关系,湖平面变化是上述因素的综合体现。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结构大多与湖泊水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层序的结构以三分为主。受地壳构造运动控制,断陷盆地发育的层序具有序列性,即下部洪积层序、中部湖泊层序和上部冲积层序。这种序列性是盆地充填对地壳幕式伸展的沉积响应。在盆地充填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陆相层序其体系域发育程度具有较大差异。一般地,洪积层序的低位域沉积?  相似文献   

15.
泌阳断陷陆相层序外部构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受权 《现代地质》1998,12(4):567-575
摘 要  泌阳断陷陆相层序外部构型研究包括层序级别的厘定与划分以及界面的类型及其识 别标志。陆相层序构成单元可分为8个级别‚前4级属低频层序‚后4级为高频层序。泌阳 断陷湖盆的3类盆地原型‚分别形成了3套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所对应的3个构造层序 (Ⅰ‚ Ⅱ‚Ⅲ);构造层序Ⅱ为该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主体‚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层序组‚其中在层 序组Ⅱ D (即核三段上) 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低水位体系域、 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小层序组有4种基本类型:进积小层序组、低位 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和高位加积小层序组。  相似文献   

16.
盐湖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盐湖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的综述,以启迪人们致力于盐湖盆地特别是陆相盐湖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指出在世界上研究程度较高的盐湖油气盆地中,绝大多数都是海相沉积盆地,即关于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的研究较为成熟,而国内外还未见系统的盐湖盆地特别是陆相盐湖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成果,盐湖盆地的层序地层解释至今缺乏一个比较适用的模式或研究方法。其中,关键是如何解释盐岩沉积在层序发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盐岩沉积的湖平面变化特征,研究盆地发育与沉积充填历史。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发育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岩性旋回结构,在全盆地范围将直罗组划分为上、下两段。分段制图表明,直罗组上、下段地层厚度展布规律与全组厚度展布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为西厚东薄;上段地层较下段厚。下段砂岩层数少、单层厚度大;而上段砂岩以层多、层薄为特点。直罗组砂岩总体成熟度较低,区域制图和碎屑组分等反映周缘存在多个源区。砂岩粒度分布表现为河道和分流河道等沉积特征。直罗组砂岩发育多种反映陆上河流沉积环境的层面和层理构造。综合分析认为,在今残留盆地范围内,直罗组下段以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为主,东北部可见三角洲平原沉积。上段以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为主。直罗组下段辫状河道砂岩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连通性和成层性,是砂岩型铀矿和石油的良好储层。
  相似文献   

18.
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建华  刘辰生  朱锐 《沉积学报》2007,25(2):169-176
〖HT5”H〗摘 要〖HTSS〗 通过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地质综合研究,以及地面露头观察与实验分析,研究区内三叠纪反映湖平面变化的地层旋回性非常清楚。按层序划分的基本原则,在三叠纪地层中可识别出7个Ⅰ型层序边界,相应地划分出6个Ⅰ型层序。总体来说,在层序内部,低位体系域发育,它们构成了区内储集砂体的主体;而高位及湖侵体系域往往被上覆层序侵蚀,甚至剥缺。储集砂体的分布受层序格架的严格控制,主要储集砂体的成因类型包括低位早期的湖底扇沉积、低位晚期侵蚀沟谷的河流充填与滨湖沉积,以及高位期三角洲及滨湖滩、坝沉积。区域盆地格架研究表明,研究区三叠纪时期是位于库车前陆盆地系统的前隆及前隆后缘盆地的边缘,因此,湖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导致了区内十分明显的地层旋回,这种旋回性直接控制了砂体的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的矿体成因类型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青海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中,奥陶系滩涧山群3个不同层位(O3tn^b组片岩、O2tn^b组片岩与大理岩过渡带、O3tn^a-2组片岩)同时发育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大理岩中还发育不规则囊状矿体。通过对上述不同层位、不同类型矿体的分布特征、产状、矿石结构和构造的详细观察和研究发现.3个层位的层状矿体均是SEDEX型海底喷流沉积作用的结果。O3tn^b组片岩及其与大理岩过渡带中的层状矿体属近源(proximal)产物.与之伴生的脉状矿体则属该层状矿体的喷流沉积补给带;O3tn^a-2组片岩中的层状矿体属远源(distal)沉积,而大理岩中的不规则囊状矿体则是造山后深部流体活化围岩或再活化早期层状矿体中的成矿物质.并强烈交代大理岩的产物:北侧O3tn^a-2组片岩中的脉状矿体也为造山后流体叠加的产物,可能是大理岩中不规则囊状矿体的导矿通道。  相似文献   

20.
盆地构造演化、流体系统、矿化作用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新课题。盆地演化过程中,压实流体系统温度场、动力场和地球化学场可以通过地质研究和数字模拟来重塑。粤北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存在三种类型的矿化流体。大宝山型流体与岩浆热动力作用有关,形成海底火山热液沉积多金属矿床;凡口型流体与深部建造的循环热液有关,形成中低温海底热泉喷溢沉积铅锌银汞矿床;红岩型流体与盆地成岩压实水有关,形成低温单一黄铁矿矿床。粤北晚古生代盆地沉积物主要由透水性较好的粗碎屑物质和碳酸盐组成,沉积建造厚度较薄,数字模拟结果表明,盆地压实流体系统难以形成较高的地热储和流体势,不可能形成自身的突发喷溢。但在同生断裂作用引导下,流体在沉积层的特殊部位汇聚形成红岩型低温黄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