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我国海产珍珠养殖发展概况我国养殖淡水产珍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海产珍珠养殖的试验直到1958年才正式开始,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63年由试验转入生产阶段,首批建立了合浦、东山、沃头三个珍珠养殖场。新中国第一代的珍珠养殖工人意气风发、勤学苦练、忘我劳动,很快地掌握了生产技术,生产逐步走上正轨。1965年马氏珠母贝人工孵化的成功,为在没有自然资源分布的海区解决苗种来源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我国是采获利用和养殖珍珠最早的国家,远在十三世纪已成功地生产了佛像珍珠,但由于历代的反动统治,珍珠养殖生产没有得到发展,至解放前已技术失传生产中断。1958年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鼓舞下,开始了养殖珍珠的试验工作,海产珍珠养殖于1963年正式投入生产,淡水产珍珠养殖也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投入大规模生产,珍珠养殖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珍珠价值高,可以出口换回大批外汇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社队养殖珍珠可换取各种农业机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此外珍珠也是名贵的药材,在中药上应用很广,发展珍珠生产对保障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3.
过去旧法养殖珍珠,生产周期较长,且产量、质量低。针对这个问题,我校养殖系海产动植物养殖专业于1972年组织了工人、技术员和教师三结合科研小组,试验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小片加速珍珠的形成,取得良好的效果。经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整理其试验数据,证明这次试验是成功的;且证明在珍珠的放养前期,珍珠层的增厚是较快的,而在后期珍珠层的增厚速度渐趋缓慢。在试验PVP处理珍珠小片的同时,还研究了用PVP加金霉素及用赤霉素处理小片的试验。经整理分析其抽样检查的珍珠层厚  相似文献   

4.
11953年,张奎教授等首先在山东大学水产系和生物系开设"贝类学"课程,其中介绍了珍珠贝及养殖珍珠等有关内容。我国南方一些贝类学家开始调查了解我国珍珠贝类资源,为我国开展现代人工养殖珍珠作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准备工作。21958年,我国著名珍珠研究专家熊大仁教授带领师生到广西北海珍珠养殖场开展人工养殖海水珍珠试验,并于当年培育出我国第一批海水有核珍珠。31962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原国家水产部共同领导了全国性的第一个养殖珍珠研究课题、课题组组长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变教授,副组长是原湛江水…  相似文献   

5.
1 1970年6月,湛江水产学院前身——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率先在国内成立珍珠加工试验小组,对海水珍珠进行去污漂白试验。 2 1973年4月,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珍珠加工试验小组写出第一份总结报告——《珍珠加工试验小结Ⅰ:人工养殖珍珠的去污漂白》。 3 1977年6月,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珍珠试验小组写出第二份总结报告——《珍珠加工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华贵栉孔扇贝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Mimachlamys)nobilis(Reeve)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日本部分海域以及我国南海等地,我国福建、广东沿海曾形成规模化养殖,后来发生爆发性大面积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其养殖生产陷入低谷。自我国政府与越南政府解决北部湾海域划界以来,广东雷州市大量转产转业渔民兴起了养殖扇贝的热潮。华贵栉孔扇贝因壳面色泽好、生长快、价格高,成为养殖户首选养殖对象。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其育苗生产不稳定甚至失败。为此,笔者于2003年4月至8月在湛江市雷州珍珠一场进行了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试验,为苗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校于一九五八年开始进行河蚌有核珍珠试验,已取得初步成功。嗣后由于人力、物力和养殖条件等的不足,致是项试验工作几陷于停止状态。直至六二年春问,响应党中央“以全力支援农业”的号召时,校党委再向广东省水产厅提请恢复试验,经获得拨款支持,使能继续进行研究。遂于四月开始在校党委直接领导下,  相似文献   

8.
马氏珠母贝人工繁殖贝苗工作,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东兴珍珠养殖场的努力协作下,于1965年试验成功之后就迅速推广开来,马氏珠母贝人工繁殖贝苗技术已为绝大多数珍珠养殖场的工人和社员所掌握,每年生产数千万的贝苗,解决了苗种的来源问题,使许多没有天然苗种发生的海区,都有养殖珍珠的可能,为珍珠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海区中养殖珍珠常受到台风、淡水、低温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和敌害生物的侵袭,使育珠贝大量死亡。在岸上水槽系统,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养殖海水珍珠——工厂化育珠,则可避免上述的影响。本文介绍工厂化培育海水珍珠的试验设施、育珠试验、试验结果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水养殖珍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详细分析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规划海区,定量、低密度和开展外海深水海区珍珠养殖;加速大型珍珠贝全人工养殖与育珠的研究,丰富养殖品种;建立良种场、实行马氏珠母贝种质复壮;加强技术推广,延长育珠期、提高珍珠质量;抓好珍珠深加工、开拓珍珠产业链;建立龙头企业,带动珍珠业向集约型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水珍珠养殖虽有二十多年历史,但进展不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珍珠质量较差和产量较低。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采用抗菌素等药物处理小片和珠核。作者于1964年在广西钦州龙门港和1969年在广东惠东县海水养殖场分别进行试验。以抗菌素用于珍珠插核生产是可以提高珍珠质量及育珠母贝留珠率的。日本也曾用抗菌素于珍珠插核试验,据报道无明显效果,这是否以用药浓度有关,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12.
如何缩短珍珠养殖生产周期,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是每一个从事珍珠生产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用某些化学药品处理小片以加速珍珠的形成、提高珍珠的质量,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一个方面。在上海染料涂料研究所、徐闻、遂溪和流沙大队珍珠养殖场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于1972年8月6—12日在(?)州岛北港进行了化学品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小片加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我校于一九五八年开始进行河蚌有核珍珠试验,已取得初步成功。嗣后由于人力、物力和养殖条件等的不足,致是项试验工作几陷于停止状态。直至六二年春间,响应党中央“以全力支援农业”的号召时,校党委再向广东省水产厅提请恢复试验,经获得拨款支持,使能继续进行研  相似文献   

14.
1.1963年,湛江水产学院前身——湛江水产专科学校,在已故著名珍珠专家熊大仁教授指导下,在国內最早取得培育淡水无核珍珠的成功,研究论文在一九六三年中国水产学会成立大会上宣读。 2.1970年6月,成立珍珠研究小组,在熊大仁教授领导下,分别对珍珠养殖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 3.1972年,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细胞小片,加速珍珠形成试验,获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29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由中山大学吕军仪教授为主任的专家委员会,对我校珍珠研究所邓陈茂教授主持、海南省海黎三贝珍珠养殖有限公司、雷州市流沙港荣辉珍珠养殖有限公司协助承担的重点科技项目"珠母贝(黑蝶贝)全人工养殖及育珠的研究"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  相似文献   

16.
华贵栉孔扇贝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Mimachlamys)nobilis(Reeve)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日本部分海域以及我国南海等地[1],我国福建、广东沿海曾形成规模化养殖,后来发生爆发性大面积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导致其养殖生产陷入低谷.自我国政府与越南政府解决北部湾海域划界以来,广东雷州市大量转产转业渔民兴起了养殖扇贝的热潮.华贵栉孔扇贝因壳面色泽好、生长快、价格高,成为养殖户首选养殖对象.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其育苗生产不稳定甚至失败.为此,笔者于2003年4月至8月在湛江市雷州珍珠一场进行了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试验,为苗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事珍珠养殖的人都知道,人工养殖珍珠非要细胞片不可。而这个需要很大,以目前的生产水平来说,每插一万母贝就要用一千余个母贝作细胞小片,插核十万个母贝就用去一万细胞贝。假如,每插一万贝能产10斤珍珠的话,一万细胞贝就是生产10斤珍珠的贝源。杀了一万贝就少了生产10斤珍珠的贝源,造成无形的原料损耗。其实百余人的珍珠场,每年何止用去一万母贝作细胞小片。可见损失是大的。能不能做到,既能提供细胞小片,不影响珍珠质量,又不杀贝(未利用过的贝),节约母贝提高生产能力呢?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增产节  相似文献   

18.
珍珠养殖的生产最终目的物是珍珠,而养殖的直接对象则是形成珍珠的马氏珠母贝,所以,进行贝的合理养殖是个先决条件,养不出健壮的贝是不能插核育珠的,由采苗到成长需要三年,由插核到采收又要二至三年(指一般情况),在这个期间,马氏贝都养殖在海中,而海中这个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兹先将海水环境条件的水温、比重和流速三者的变化影响马氏珠母贝的活动,即外部生态与内部生理所表现的现象分析如下,以作管养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单面轻抹珍珠细胞小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教导,为提高珍珠质量,缩短生产周期,进行了多种途径的探讨,单面轻抹珍珠细胞小片法是其中之一。单面轻抹小片是在处理外套膜时,只抹不贴壳一面,贴壳一面只作水洗去污物及粘液。这样抹片不致损伤分泌珍珠质的表皮细胞(即使损伤也是很轻微的),小片活力较强,形成珍珠囊快,珠质分泌旺盛。实验效果显著,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就目前的常规养殖而言,至少可以缩短一年,节约人力物力,减少育珠期的死亡,提高产量。由于试验次数不多,错误难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详细分析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规划海区,定量、低密度和开展外海深水海区珍珠养殖;加速大型珍珠贝全人工养殖与育珠的研究,丰富养殖品种;建立良种场、实行马氏珠母贝种质复壮;加强技术推广,延长育珠期、提高珍珠质量;抓好珍珠深加工、开拓珍珠产业链;建立龙头企业,带动珍珠业向集约型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