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杞县大蒜何以个大味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杞县盛产大蒜,闻名中外。然而,您也许不会知道.杞县大蒜之所以个大味美,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质环境——这是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实施的《杞县大蒜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项目得出的结论。这一研究成果.为当地农业种植区划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提供了地质基础资料和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1日,冰封的高速公路刚刚开通,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农业地质调查中心的专家胡永华、王志坤等一行便匆匆来到开封杞县,把对"杞县大蒜"两年来的研究成果向一直关心该项研究的杞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做了全面的汇报,并在成果的表达和应用方面同该县农业局、土肥站的专家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磋商.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1日,冰封的高速公路刚刚开通,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农业地质调查中心的专家胡永华、王志坤等一行便匆匆来到开封杞县,把对“杞县大蒜”两年来的研究成果向一直关心该项研究的杞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做了全面的汇报,并在成果的表达和应用方面同该县农业局、土肥站的专家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磋商。最后敲定,把土地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30多种元素分布情况和全县土地质量状况以及大蒜种植规划等一系列成果图件做成一本通俗易懂的图册来,提交杞县政府运用。  相似文献   

4.
近日,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的有关专家来到杞县,将该院一年多辛勤工作取得的成果--杞县土地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30多种元素分布情况、全县土地质量状况、大蒜种植规划等一系列成果,做成一本通俗易懂的图册,提交县政府和全县蒜农运用.受到该县负责人的高度赞扬,称省地矿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想在了前面、走在了前面.这种直接将地质调查成果提交地方政府和农民运用的事,在我省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5.
近日,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的有关专家来到杞县,将该院一年多辛勤工作取得的成果——杞县土地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30多种元素分布情况、全县土地质量状况、大蒜种植规划等一系列成果,做成一本通俗易懂的图册,提交县政府和全县蒜农运用.受到该县负责人的高度赞扬,称省地矿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想在了前面、走在了前面.这种直接将地质调查成果提交地方政府和农民运用的事,在我省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金乡县大蒜产区农业地质背景的基础上 ,依据该区代表性土壤及大蒜样品矿质营养元素的测试结果 ,探讨了土壤肥力状况及大蒜产品的优势与不足 ,认为金乡大蒜中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 ,指出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金乡大蒜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核心提示 洛阳牡丹、信阳茶叶、灵宝苹果、新郑大枣、焦作怀药、杞县大蒜等我省众多特色作物长期以来享有蓝誉,奥秘何在? 近日,记者从省地质调查院了解到,他们完成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从土壤组分、结构、成因等方面揭开了其中的谜底。是各自特定的地质背景决定了我省一系列名优特产原来都有各自高贵的“血统”。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26日,一项总投资4800万元的河南农业地质大调查项目,随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新民在《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合作协议书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宣布正式启动。这在河南省历史上尚属首次。 河南省既是人口大省,又是农业大省,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等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在河南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农业地质大调查是十分必…  相似文献   

9.
提起杞县,也许人们并不陌生,在古代成语"杞人忧天"中的杞,指的就是现在的豫东杞县.如今,在杞县县城,有一幢挺拔威武的五层办公楼,整洁温馨的机关院内,花团锦簇,绿草芬芳,生机盎然;工作人员精神振奋,笑容可掬,一派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这就是省级文明单位--杞县国土资源局.  相似文献   

10.
河南是农业和矿业大省,农业地质可以为我省农业发展做出新贡献,且已取得了明显实效,如钾镁肥开发等。发挥地勘行业的技术优势,可以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开展农业地质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评价,为农业生产布局服务;2.开展农用矿物肥料开发研究,致力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3.加大天然矿物饲料开发力度,提高畜产品的品质;4.开展缺水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在我省农业地质刚起步的现阶段,应重点培育该学科并提倡多学科联合攻关,营建适应科技创新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以大田庄石灰岩矿区为例,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边坡稳定性分析、恢复治理方案、工程施工等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进行分析探讨,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景观,为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供借鉴作用.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废弃矿区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逐渐恢复当地生态环境.本次矿山环境治理将产生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广西农业地质背景的初步调查资料,评述了国内外农业地质学研究现状:论述了广西大农业中主要的珍稀动植物、药用动植物、粮食、水果、经济作物、林业、畜牧业等30余种名优特产的分布地区及其与地层、岩浆岩背景关系:划分了六个大衣业地质背景区,分别论述其地质、气候、农业特征。认为自然界的动植物为了适应各自生存繁衍栖息的需求,除气候、地貌因素外,与地质背景关系较密切,同时,对地质背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专属性。  相似文献   

13.
对黄河下游第四系覆盖区的综合地质调查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点.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情况,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基础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农业地质区划、农用矿产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旅游地质及城市地质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要力争解决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建立国土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综合体系,为黄河下游第四系覆盖区工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笔者从河南地调院获悉:该院地质科技人员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在豫西南内乡一带新近发现了一个以银为主的多金属矿产基地,该基地被列为全国2001年地质大调查十大发现之一.有关人士认为,这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是当今中国的大课题.这个大课题与地质工作结合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搞农业,有了新的科学发展布局;干地质,寻找到了新的拓展空间.3月29、3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的全国农业地质调查工作现场会,充分体现了农业与地质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详述了地质大数据可视化的研究内容,从应用角度可将其分为:表达三维可视化、分析三维可视化、过程三维可视化、设计三维可视化和决策三维可视化5类。针对地质大数据这5类可视化中涉及到的几方面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动态精细建模技术;基于CUDA+GPU集群的地质体属性场数据并行可视化技术;针对地质大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技术;基于地质大数据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等。对这几方面关键技术的现状、技术路线以及实现效果进行了论述和展示。   相似文献   

17.
杞县城郊乡官刘寨村村民种了多年的自留地,被村委会卖给他人建房,县政府还为建房者发了土地使用证.为此,村民们把杞县县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县政府颁发的土地证.日前,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撤销杞县县政府为建房者何某颁发的土地证.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紧紧围绕"美丽浙江"建设,主动对接自然资源管理。以"大地质""大岩土"专业特长,不断拓宽海洋地质、水工环地质、农业地质、岩土工程一体化等技术服务特定领域,走出了一条地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一、以地质基础支撑海洋生态建设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南翼、"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商定 河南省农业地质大调查全面启动@一兵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传感器实时监测等高新技术在地质勘查或生产开发中的应用,形成了动态与静态并存、多源异构的地质时空大数据.然而,目前地质信息系统在地质数据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静态地存储和表达出地质矿产勘查或生产开发在某个特定时期的状态,尚不能满足对勘查或生产开发过程中实时信息的存储管理,进而支持对地质过程的分析和研判.针对性开展了地质时空大数据表达与存储管理的数据模型研究,目标是能够融合数据多源与时空多维性,又能够支持时间关联与时间多粒性.针对地质大数据、地质过程的静态与动态数据紧密结合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和基于事件的思想,提出了基于事件多因素驱动的地质时空大数据概念模型,并开展了相应的地质大数据存储管理逻辑模型、基于系统工程库的管理结构和地质时空对象管理模型设计.基于地质时空大数据逻辑组织管理模型和时空过程的非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设计了地质大数据存储模型.融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动态监测信息实时可视化等技术,构建了所需模型过程模拟的三维环境,通过绑定观测数据源,设计实现了基于OPC接口的模拟数据产生事件、作用对象响应的矿山动态开采流程.在王家岭煤矿首采区地质数据支持下开展了应用研究,实现地质时空事件条件下的矿山动态开采过程表达与数据管理,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