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强 《探矿工程》1987,(3):14-16
SZC-325砂金矿钻机使用外径为325mm的套管,钻进的工艺是套管冲击回转钻进,管内分层取样。施工时,下端镶接管靴的套管由钻机回转器使其回转,与此同时,重量为400kg的吊锤冲击套管的上端,使套管作冲击回转进入地层。套管进入地层一定深度以后,停止冲击与回转,然后用取样工具进入管内取样。外径为325mm的套管冲击回转钻进有以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我队57年的工作区(嫩江流域),一般都属第四纪地层,绝大部分为砂砾卵石等地层。采取边提砂边下套管的钻进方法,但经常遇到大孤石或较大的卵石,套管就下不去了,就是用合金钻头(小于套管内径的)将岩石打穿后,套管仍被其环状阶梯托住,无法进尺。采用了孔内爆破方法后,才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胜超 《探矿工程》1990,(6):32-32,26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取样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多次换径,钻头取样器来回更换,速度缓慢;取样器有效长度短,仅0.5m,缩径孔无法进入取样段;进尺难以掌握,往往满足进尺,样品长度还不够,增加进尺,又容易出现超管钻进,使土层压缩;  相似文献   

4.
以套管护壁、冲击套管取得进尺,然后在套管内取样的方法,是砂矿钻进的主要工艺之一。因此,在套管进尺的同时,能否使砂砾样顺利进入管内,是影响进样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影响进样率的因素、提高进样率的方法和管径的选择,提出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矿银上矿区外围深部普查找矿勘探15个钻孔(总进尺近万米)施工的经验,谈谈我们应用优质泥浆配合多层套管钻进中深孔(600~1000m)长孔段不稳地层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复杂地层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最大深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永泉 《地质与勘探》2009,45(4):484-487
在岩土钻掘工程中,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是解决复杂地层钻进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探讨了复杂地层的分类和套管侧壁摩阻力问题;阐述了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工作原理;分析了气动潜孔锤跟管受力过程,提出了应用波动力学理论计算确定气动潜孔锤跟管钻进的最大跟进套管深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勘探砂金矿时,采用以吊锤冲击为主、机械慢速回转大管(套管,下同)为辅、平阀式抽筒取样的钻进方式,成孔率较高,矿层位置较准确,劳动强度低. 许多兄弟单位在用S H30-2型钻机打砂钻时,基本上是采用大管不回转,吊锤连续冲击至终孔后拔出大管再分段取样的钻进方式.这种“一管到底”的方式,不需要转盘及其传动系统,所以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因而造成物资上的浪费. 为使这种钻机适应砂钻钻进的需要,我们作了以下改进: 1.改变冲击方式和冲击对象原机用冲击锤在导  相似文献   

8.
我部曾先后在湘、鄂、赣开展砂金矿钻探施工。最多年开动钻机13台,进尺14000余米,使用的钻机是东金-65型,采用冲击回转钻进,泵筒取样。多年来,我们认真摸索地层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在钻进、取样工艺上进行探索和改进,并针对质量上的薄弱环节组织技术攻关。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目前,在我国砂矿地质勘探中,由于没有实行探采结合,砂钻  相似文献   

9.
在深厚覆盖层、堆积体、破碎带的锚索成孔是地灾防治、边坡治理施工中难点。钻进成孔中卡钻、套管断裂等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套管跟进深度无法达到设计基岩面,降低施工效率、增加施工成本。就潜孔锤偏心跟管钻进的成孔工艺作了系统总结,分析了偏心跟管钻进中碎岩能量,动力传递,冲洗介质的循环;偏心跟管钻具的工作过程,得出降低单位跟管进尺的冲击次数,会大大提高整个套管寿命期的跟管深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高龙 《探矿工程》1987,(4):41-42
目前,我国砂矿钻探方法最普遍的是采用吊锤冲击、抽砂筒取样和双管同步钉进、内管取样的钻探方法,这两种钻探方法由于外管都是钉入地层,终孔拔管都相当困难。除大功率设备靠自身动力起管外,其余大部分设备都要另外附设拔管机构。陆上钻探采用两个20吨以上的千斤顶拔套管。水上钻探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时,一般选用大功率动力设备,这样钻探设备的重量,体积就很大,就需要选择大吨位的钻探船。如果水上钻探设施采用钻探平台,那么要求平台也要有很大的承载能力。我队选择的钻探设备功率为6.5hp(1hp=745W),自行设计的钻探平台承载  相似文献   

11.
我队自1977年以来,在四川境内开展砂金普查找矿工作,迄今已投入砂钻工程二万余米,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砂钻施工的特点在于: 1.根据砂金矿的赋存条件,施工钻孔普遍较浅.加之目前受开采技术条件的限制,施工孔深很少超过30米.由于孔浅,砂钻施工周期短,搬迁频繁; 2.砂钻施工中,所取出的砂样为松散物(冻土层施工例外),因此要求施工的全过程保持外套管超前钻进并护壁,然后在套管内取样.钻进与取样成为两个独立进行的工序,且取样所耗费的时间往往大于外管钻进的时间; 3.在松散砂砾层中,外管钻进除遇有大砾石须冲击(回转)破碎外,一般不存在破碎岩石的过程; 4.砂金粒度一般都非常小,为了保证取出样品的准确性,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充许使用冲  相似文献   

12.
锥塞密封式半合管钻具——刘子如 (一) 抽筒取样的缺点用抽筒提出砂矿样品的工艺方法,目前已被广泛采用。其原理是借助于抽筒的自重,在套管里向下冲击(筒底阀门打开),使砂样冲入筒内;当抽筒在机械力作用下迅速上提时(阀门关闭),抽筒在套管中产生类似于活塞的抽吸作用,使其下部的砂矿样被吸起一定高度(如图1a所示),之后,又重复向下冲击动运,这时被抛起的砂矿样(带水)涌入抽筒阀门(如图1b所示),达到样取目的。但是,由于砂矿中各种矿物的比重不同,如石英砂一般在2.7左右,重砂矿物的比重多在3  相似文献   

13.
西成高铁清江河特大桥桥梁桩为钻孔灌注桩,穿越卵漂石地层,成孔难度大,钻进困难,严重制约工期。针对该地层,采用全套管跟管钻进工法,搓管机配套旋挖钻机施工,有效地解决了卵漂石地层成桩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志彰  但高梧 《探矿工程》1985,(2):36-38,46
套管超前护壁、管内取样,抽筒是一常用的取样工具。虽然方法简单,所选用抽筒的尺寸或操作不当时,往往出现超样、采样不足以及采不上样等情况,因此,对抽筒与套管的配合尺寸、结构等提出探讨意见。一、抽筒取样的基本原理抽筒借助于自重冲击,插入砂砾样一定深度后,快速提升抽筒,瓣阀关闭,使抽筒底部形成抽吸,并使瓣阀下部到抽筒管脚的砂砾样,随着抽吸而形成抛射、上升。抽吸所产生的负压,促使抽筒与套管的环  相似文献   

15.
SZ—130砂矿钻机是我局在龙江—1型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砂矿钻机。它除解决了龙江—1型砂钻多年来存在的人力“推磨”和人力起拔套管的繁重体力劳动外,并把龙江—1型砂钻单一的冲击钻进取样工艺,发展成为既能进行冲击钻进取样,又能进行慢回转套管超前护孔钻进与钢绳冲击破碎、取样的复合钻进工艺,提高了钻机的钻进能力。SZ—130砂矿钻机于1983年秋试制成功,并在厂内进行了性能试验,钻进二个孔,进尺25.5米,其中最深孔16.5米。试验过程中各部件运转正常,达到了设计要求。为进一步考核该机性能,于1984年  相似文献   

16.
我们把岩心钻探中的绳索取心技术移植到砂金矿钻探的技术领域,研制成功了HDS-130新型砂钻绳索取样钻具。该钻具采用外管进尺和内管总成取样同步进行的先进工艺,容纳满砂矿样的内管由打捞器和钢丝绳通过绞车提升出地面。它和多种砂矿钻机可配套使用。钻进试验表明,这种取样器能为砂金矿钻探取出高质量的原生矿样或岩样,钻进的速度高,并大大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使用它可获得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烟台港万华工业园码头工程改造项目,设计采用φ600、1000 mm的钻孔灌注桩。上部为厚层近海回填抛石填土层,钻进困难,极易塌孔,成孔难度大,采用大型旋挖钻机带护筒跟管钻进成孔,内外二层套管护壁,穿过回填层及混砂层后,采用泥浆护壁旋挖钻机继续钻进,护筒不再跟进,既可保证成孔质量又能降低施工成本。外护筒可在灌注完成后拔出,重复利用,减少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8.
熊亮  谢文卫  张伟  于浩雨 《探矿工程》2020,47(7):16-22,35
大洋钻探通常采用无隔水管开路钻进,在松散破碎地层常因孔壁失稳导致孔内事故,最理想的护壁方式是下套管将不稳定地层封隔开。传统下套管方法程序复杂,作业时间长,易发生缩径、塌孔,套管不能顺利下入到预定位置,施工风险大、成本高。本文介绍了一种跟管钻进下套管技术,利用套管下扩孔器、井下动力钻具、套管送入工具等配套设备,实现钻进和下套管工序“合二为一”,简化了施工程序,可显著节省施工时间,解决了深海无隔水管钻进复杂地层下套管作业困难、施工风险大、成本高等技术难题,为实现海洋深部钻探取心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我队到目前为止已全面推广人造金刚石钻进(全队10台钻机中有9台是金刚石钻进),先后用金刚石钻进了数百个钻孔,分别采用过φ46,φ56,φ60,φ75多种口径,累计进尺达一、二十万米.通过生产实践发现,原φ46,φ56,φ66等口径系列标准基本上不能适应我国当前金刚石钻进技术推广的需要.在地层比较复杂的矿区,上述系列不能满足逐级换径下套管与泥浆钻进的需要.过去那种不分地层好坏和孔深孔浅,全以一径到底或采用口径越小越好的作法,更有其局限性.近来推行的φ47,φ60,φ75新系列与旧系列相比较有下述优点:  相似文献   

20.
我队地层上部大多为4-6级破碎之大青灰岩,节理极为发育,硬且脆,软硬不均,钻进中易坍塌掉块,岩心不易采取.使用双管钻进(内外管长度差己短至40公厘,再短岩心质量不易保证),虽保证了岩心质量,但回次进尺少,一般只有一米左右,且容易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