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大地构造单元组成、背景和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变动等形成背景研究,结合区域对比,提出了山东省不同地质年代大地构造单元组成和演化过程。山东省早前寒武纪基底属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群的胶辽微陆块、渤鲁微陆块和迁淮微陆块,经历了不成熟陆壳向成熟陆壳转化、陆壳拼贴和弧陆碰撞等演化过程。中-新元古代分别属华北克拉通和大别-苏鲁造山带的组成部分,经历了大陆裂解与聚合的演化过程。古生代处于华北陆表海盆地、华北板块东南缘被动大陆边缘和大别-苏鲁裂谷环境,经历了由海相沉积--陆相沉积转化的海陆变迁演化。中生代是板块构造演化转换和构造体制转折期,早期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作用制约,表现为挤压构造体制;中晚期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制约,构造体制转换为伸展为主。中新生代构造单元可划归滨太平洋构造域,在基底构造单元的基础上形成了若干受伸展构造体制控制的隆起、盆地和凸起、凹陷等上叠构造单元。中新生代经历了早中生代的挤压改造、晚白垩世至中渐新世的拉张聚敛、中渐新世至早上新世的扩张断陷和晚上新世至全新世的俯冲沉降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辽沈大地     
《辽宁地质》2010,(6):62-63
沈阳:执法关口前移加强动态巡查 日前,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皇姑分局执法监察大队将执法关口前移,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构建起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辽沈大地     
《辽宁地质》2011,(1):62-63
沈阳 皇姑区分局提出增强“四个能力”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皇姑区分局提出,开局之年要在全系统增强“四个能力”,完成好四项主体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地热流     
  相似文献   

5.
施斌 《工程地质学报》2017,25(3):582-591
本文提出了“大地感知系统”与“大地感知工程”的概念,并从地质体的特点,论述了大地感知系统的基本组成、感知要求及其相关技术,重点介绍了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体系,总结了相关技术的感测原理和优缺点。最后,阐述了大地感知工程的内涵、需要解决的课题、相关安装和布设工艺等。论文对于大地感知系统的构建、地质工程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确定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大地热流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墨香 《地质科学》1989,(2):151-161
用传统的方法于年青的沉积盆地测试大地热流,存在的问题多且难度大,因而这些盆地一直是世界热流测试研究最薄弱的地区之一。本文在符合热流测试原理的前提下,尝试用一种较容易确定热流值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获得的数据是近似值,但是可以接受的,并有地质、地球物理意义。也简要论述在新生界盖层地温梯度图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合理的系数,即盖层的平均热导率值,将地温梯度图转换为热流图,用以反映盆地地热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7.
大地时空论     
地球自46亿年前诞生以来,是在不断地增长,进化和发展的,其中包含了无数具体地质时空的更替和发展。地球的增长取决于它的引力和宇宙物质的加入,也包括内部热能引起的膨胀。地球在沿着一定的方向进化和发展而不是旋回,它的含义不是体积的增长或物理变化,也包含了化学组分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汽车飞驶于湘南山水间,望见大地被高速公路重新分割,山峦起伏,江河奔流,田畴葱绿,万物生机,仿佛创世之初神显奇迹那样。走在高速公路上,我往往醉心于两旁的绿树、花圃和各色景观。  相似文献   

9.
10.
大地的脚印     
正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分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地块,地块之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就是相互逐渐远离,先形成裂谷,后来裂谷越来越宽,先变为海,再变成洋。"合"就是彼此汇聚,原先两个地块之间存在的海消失了,地块发生碰撞,之后还要继续挤压缩短,形成高山高原。  相似文献   

11.
基岩山区地下水类型以构造裂隙水为主,而山区构造裂隙发育具有各向异性以及容易受地形影响的特点.为此,研究了大地电磁测深法TM、TE两种观测模式的响应特征,认为通过这两种观测模式的对比应用,可以清晰地了解地层的各向异性,且TE观测模式在识别构造空间分布特征方面更具有突出的优势.在太行山区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为山...  相似文献   

12.
大地电磁法出现于五十年代初期,是法国的卡格尼阿德(Cagniard)和苏联的吉洪诺夫(Тихонов)提出的。它是利用天然电磁场作为场源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国内也称为磁大地电流法(The Magnetote-lluric Method)。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大地电流法的发展。实际上是通过测量各种频率下的地表水平电场分量Ey(或Ex),与正交的水平磁场分量Hx(或Hy)之比,从而达到了解地下电性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124,自引:18,他引:10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有不同的方案.以黄汲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昱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在全国起指导作用,影响既广泛且深远.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个一级构造单元,以及相应的56个二级构造单元.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秀明 《华北地质》2011,34(1):29-33
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地层划分的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建造、大型变形构造、成矿作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场等地质记录的研究,通过大地构造相环境恢复的研究,将天津市地质构造单元划分一个Ⅰ级和Ⅱ级单元,分别为(Ⅰ)华北陆块区和(Ⅱ)晋冀古陆块。在此基础上划分了4个Ⅲ级单元:分别为(Ⅲ1)密云-迁西太古宙陆核带、(Ⅲ2)燕辽裂陷带、(Ⅲ3)盘山板内造山岩浆杂岩和(Ⅲ4)华北裂陷带,又进一步划分了7个Ⅳ级单元和14个Ⅴ级单元。  相似文献   

15.
大地电磁法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地电磁法新进展刘国栋,赵国泽(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大地电磁法,感应电磁场大地电磁法(Magnetotellurics),简称MT,是以观测来自高空的电磁波在地球内部产生的感应电磁场,研究地下电性结构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由于高...  相似文献   

16.
大地电磁解释工作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介绍了大地电磁解释工作站的基本思路、主要功能和特点。在大地电磁广泛应用于石油与天然气等勘探领域的今天,迫切要求其处理解释技术不断提高和完善。本工作站就是基于这一目的进行设计的,它收集和研制了大地电磁处理解释的各种软件。不仅包括一维、二维解释软件,而且还配备了三维解释系统,此外还包括先进的特殊处理技术和完善的绘图系统。此工作站的推出不仅大大提高了大地电磁解释工作的效率,而且使大地电磁解释成果更加精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17.
根据古地磁、古气候、古生物群分布特征及地史时期区域沉积建造分布特征等研究资料,中国大陆自古生代以来七拼八凑形成的.太古代晚期(十八亿年前),中国境内仅有两块不大的,近东西向亚铃状分布的中朝古陆和塔里木古陆.就中朝古陆分析,太古界与震旦亚界的沉积建造之间有明显的角度不整合,两者同位素年龄值也相差很大,说明本区太古代末曾一度隆起成陆.  相似文献   

18.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要求能够精确推得大地水准面高(N),为此,在阐述顾及扰动重力垂直梯度的大地水准面与似大地水准面(ξ)之差的公式基础上,对它们在三种模型上进行了数值计算和检核。结果表明,该公式的精度是相当高的,由此可以将正常高化算为正高(海拔高)。  相似文献   

19.
在大地电磁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提高其解释效率和解释水平,是该方法面临的迫切问题。为此,我们特推出了MT解释工作站。该工作站不仅概括了目前MT处理解释的常规内容,而且还研制了国内外较先进的处理解释软件。该工作站从原始数据的输入到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输出,不仅让有经验的MT解释人员运用自如,而且能使那些刚接触MT工作的人们用起来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热流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钧  汪缉安 《地球科学》1995,20(4):399-404
根据17个稳态顺序测湿数据和7个井温测井及静温数据计算的地温梯度,及220余块岩石导率的实测数据,分别计算了17个实测热流值和7个估算值。它表明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热流值多在40-50mW/m^2,其中以盆地中部为最高,可达65-72.3mW/m^2,北部多在40-45mW/m^2,西部边缘及西南部热流值偏低,分别为35-40mW/m^2和30-35mW/m^2。盆地的平均热流值为44.05mW/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