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研究两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寻找隐伏矿床,近些年提出了深穿透地球化学的概念和发展了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家协会于1997年开始组织实施了“深穿透地球化学对比计划”。这里给出了四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包括金属活动态提取方法、酶提取方法、活动金属离子法和电地球化学方法,在中国和美国的两个隐伏矿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在隐伏矿上方有效地发现异常。在干旱荒漠区,由于氧化作用和蒸发作用强烈,地表形成氧化地球化学障和大量盐类的蒸发地球化学障,这些地球化学障可以将深部迁移至地表的含矿信息捕获。因此,用深穿透地球化学的铁锰氧化物膜提取和盐类蒸发障良好导电性能的电提取,可以有效地指示矿体。中国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美国内华达Mike金铜矿的效果要优于加拿大的酶提取(EnzymeLeach)和澳大利亚的活动金属离子法(MMI)。  相似文献   

2.
由于荒漠戈壁区的地质工作条件恶劣,为减少勘查成本,避免盲目勘查,在该区开展了航卫遥感技术、大深度物探技术(包括航空、地面和地下等空间)、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和非线性理论数据处理方法等应用,目前在岩性构造推断和矿化信息提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赵洪涛  张庆华 《地质找矿论丛》2010,25(3):196-200,211
文章简述了深穿透化探方法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地气测量方法、活动态金属离子法、金属元素活动态提取法和电地球化学法4种深穿透化探方法,并对深穿透化探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其地质效能进行了评析,指出在应用综合勘查技术和化探异常信息时需要注意与工作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聂兰仕  程志中  王学求  魏华玲 《地质通报》2007,26(12):1574-1578
在内蒙古花敖包特铅锌矿区,应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进行地球化学调查,探索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新方法。分别进行了金属活动态测量、地球气测量、地电化学测量、土壤全量测量。在埋深70m的隐伏金矿体上方发现了较为明显的地球气、水提取与地电化学异常,与已知矿体位置吻合的程度较高,显示了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隐伏矿勘查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隐伏矿床勘查地球化学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隐伏矿床的勘查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成矿理论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众多新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隐伏矿床勘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以金属活动态测量法、地球气纳微金属测量法、电地球化学方法、活动金属离子法等一系列偏提取技术为代表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能够获取深部矿体的直接信息,是隐伏矿床勘查技术上的一项重大...  相似文献   

6.
花岗伟晶岩型锂矿是锂资源的重要矿产类型,目前随着勘查程度的提高,发现地表出露的伟晶岩型锂矿资源的几率越来越小,下一步的勘查重点应放到找寻隐伏型锂矿资源。近年来,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在隐伏矿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能有效探测深部异常信息,已在多种景观覆盖区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以四川甲基卡X03号隐伏锂矿脉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对隐伏锂矿脉探测的试验研究,并分析了成矿及伴生元素组合特征,结果表明:Li、Be、Rb、Cs、Sn、Nb、Ta、Bi、Pb、U等元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富集程度高,异常明显,异常峰值显著;其中,Li-Be-Bi-Cs-Rb-Pb-U元素组合与研究区X03号矿脉成矿元素组合具有良好的耦合性;利用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取得的元素高异常范围与已知隐伏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将上述元素作为该区域寻找锂矿的指示元素。以上结果证实了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能有效指示深部隐伏锂矿体,可以将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应用于西部高寒山区景观覆盖区地球化学找矿勘查中。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人们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大和地表矿的日益减少,寻找深部矿以及运积层覆盖下的隐伏矿显得日益重要。地电化学法是一种新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对于探测隐伏矿体有很大的优势(李兆谊等,2010)。1985年,美国学者Shmakin发表题为"稳定电场中地球化学勘查的部分提取金属法"的论文向西方学者介绍CHIM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地球化学勘查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思想层面都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包括:解决了几种特殊景观区普遍存在的有机质和风成砂等因素对异常的干扰问题;电地球化学、地气溶胶地球化学、金属元素活动态地球化学等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寻找隐伏矿的理论和应用上逐渐趋于成熟;构造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成为隐伏矿定位预测评价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勘查技术流程;人工神经网络分析等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新方法不断发展;建立了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体系,实现了资源调查与环境调查并举。未来,地球化学勘查将在农业、土地利用规划、坏境预警和保护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深地勘探的化探新方法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然而随着已知矿、露头矿及浅部矿的日渐枯竭,未来的勘探工作重点势必将由地表浅部转向地下深部的隐伏矿勘查。国内外找矿实践证明,化探在寻找深部及隐伏矿床方面是一种直接、快速、有效的方法技术,而且随着"深穿透地球化学"概念的提出及发展,通过对穿透能力很强的气体、纳米级微粒、离子提取技术和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技术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探方法技术,本文对其异常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在寻找深部及隐伏矿床中的成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矿产勘查程度的日益提高,浅表矿特别是出露矿已发现殆尽,地质找矿的主体对象逐步转向覆盖区及深部。近年来深穿透地球化学已被证明是有效寻找隐伏矿的方法,其被定义为研究能探测深部隐伏矿体发出的直接信息的勘查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技术[1]。例如瑞典Kristiansson等[2]提出的地气(Geogas)方法,美国Clarke等[3]提出的酶提取方法,前苏联的电地球化学方法(CHIM)、元素有机态法(MRF)[4],  相似文献   

11.
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大尹格庄金矿埋深距地表距离大于200 m,属典型的隐伏矿床。选择大尹格庄金矿开展金属活动态测量、地球气测量、地电化学测量、土壤全量测量的方法,以检验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勘查隐伏矿的有效性。试验结果显示:在埋深达300 m的隐伏金矿体上方发现了较明显的地球气、水提取与地电化学Au异常,异常与已知金矿体位置吻合程度较高,而土壤全量测量只在蚀变带头部有所反映,显示了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在隐伏矿勘查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深穿透地球化学样品中铜活动态提取条件研究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穿透地球化学是通过提取地表土壤中深部隐伏矿发出的元素直接信息的找矿方法,元素活动态提取是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但地表土壤中元素活动态含量信息微弱,活动态提取、元素分析的过程复杂,分析误差容易掩盖有效信息。目前的研究对提取过程条件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标准化程度不高。本文研究了深穿透地球化学样品中活动态铜的提取条件,包括提取固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液pH、固液分离方法、提取温度等,对提取过程进行优化,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铜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03μg/g,精密度(RSD)为4.95%~7.39%。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较好,应用于河南某隐伏铜多金属矿的探测,通过分析矿床的铜总量和活动态铜的含量,发现在矿床土壤中探测到了较为明显的与深部矿体成矿元素的活动态异常,探测结果所圈定的异常与实际矿(化)体相符。  相似文献   

13.
巨型矿床与大型矿集区勘查地球化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学求 《矿床地质》2000,19(1):76-87
巨型矿床和大型矿集区有着巨量的成矿物质供应与聚集,表现为地壳上存在某些成矿元素含量高度聚集的地球化学块体.地球化学块体中只有一部分呈活动态易被各种流体携带的金属才能逐步浓集成矿,并在大矿、巨矿和矿集区周围留下一系列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文中阐述了发现和识别大矿、巨矿和矿集区四周套合地球化学模式的采样系统,研制了能觉察地下深部发出极微弱直接找矿信息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金属活动太测量与地球气纳微  相似文献   

14.
It is a worldwide challenge to explore the deeply buried deposits. Deep-penetrating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were develop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how to ge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buried deposits in the covered layer. The methods were successfully used to indicate some buried deposits, but not all kinds of deposits. What is more, a method cannot be used in all kinds of landscapes. In this paper, theories and case studies of deep-penetrating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including mobile metal ions, enzyme leach, leaching of mobile forms of metals in overburden, electro-geochemical extraction method, biogeochemical exploration, nano-metal in geogas were reviewed. Elements migration, unloading mechanism and anomaly model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for deep-penetrating geochemistry and need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applicability, sampling and analyzing procedures should be simplified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all methods.  相似文献   

15.
覆盖区勘查地球化学理论研究进展与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覆盖区勘查地球化学近年在迁移机理研究上最显著的进展是在矿体上方覆盖层土壤中直接观测到Cu、Au等纳米金属微粒和植物细胞中的成矿元素,从纳米尺度和分子水平直接观测到的微观迁移证据使得覆盖区勘查地球化学迁移机理研究从描述性模型向实证性模型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对北方干旱沙漠覆盖区金矿、中部湿润农田覆盖区铜镍矿、南方植被红土覆盖区的铜金银矿研究表明,Cu、Au元素主要以纳米微粒形式穿透火山岩、变质岩和土壤覆盖层,用深穿透地球化学的微粒分离和铁锰氧化物提取技术可以有效指示隐伏矿体.干旱盆地砂岩型铀矿的研究表明,铀在氧化条件下以铀酰络阳离子(UO22+) 形式迁移到地表,并被土壤中粘土所吸附,吸附相中的铀占全部的铀比例最高(17%~40%),使用物理分离粘土或化学提取粘土吸附相铀可以有效地指示深部铀矿体.   相似文献   

16.
在智利Spence隐伏斑岩铜矿床进行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国际合作项目应用试验中,中国的活动态顺序提取和超滤技术及加拿大实验室的6种选择性提取方法在矿体上方均有较好的元素异常显示.为了辨别异常的类型,笔者对试验样品进行铜的工业矿物相提取和测试,发现氧化物相和硫化物相铜在矿体上方有更好的异常显示,确认上述元素异常应当是矿致异常...  相似文献   

17.
Many large ore deposit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eastern China along the Circum-Pacific Rim. However, alluvium, which covers most of the terrain, prevents a complete assessment of the mineralization potential by geological and conventional geochemical approaches. Two deep-penetrating geochemical methods—collection of nanoscale metals in earthgas (NAMEG) and selective leaching of mobile forms of metals in overburden (MOMEO)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to delineate geochemical blocks generated from large ore deposits buried by alluvial terrains. A wide-spaced sampling was carried out in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250 000 km2 at density of one sample per 400–800 km2. The soil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MOMEO leaching and were analyzed for Au, Ag, Cu, Pb, Zn, Fe, and Mn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The earthgas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17 elements by IN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extractable metals by MOMEO processing can give prominent expression to concealed deposits and can delineate large-scale geochemical anomalies in the alluvial terrains. The distribution of gold in earthgas is situated along the largest deep fault systems and the concentration centers distribute in the secondary faults on the both sides of the deep fault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Fluorine is in the dynamic balance of two geochemical processes, enrichment and leaching, reflecting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fluoride by clay minerals, respectively. The two 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fluorine in soil are influenced by factors includi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clay minerals, pH and sanity of soil solutions, climate, grazing and agriculture activities.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enrichment and leaching process of fluorine in soil can be found with interaction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9.
深穿透地球化学新进展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谢学锦  王学求 《地学前缘》2003,10(1):225-238
叙述了深穿透地球化学近年来在方法技术与理论上的新进展。列举了在国际合作项目“Deep penetratingGeochemistry”中使用中国发展的新分析技术与国外一些方法在两个隐伏矿区比较的结果。在内华达Mike隐伏金矿上方使用中国的有机结合态提取方法 (OBM )效果最好 ;Mike隐伏铜矿上方使用中国的铁锰氧化物包裹及吸附态提取方法 (FMM )效果最好。在智利GabySur隐伏斑岩铜矿上方 ,应用国外Actlabs的水提取及酶提取方法仅在隐伏矿两侧断层上方地表圈出Cu和Ag异常峰值 ,而应用中国的水提取 (WEM )及吸附态提取 (AEM)方法则在整个隐伏矿床上方地表都圈出明显的Cu及Ag异常。两者明显差异的原因正在进一步研究中。在中国“973”及地质大调查项目中例举了在新疆东天山采集弱胶结层细粒物质进行战略性深穿透填图取得的成果 ,发现多处可找到Au ,U ,Cu ,W ,Pt,Pd隐伏矿床的远景区 ,特别是两个可能发现大型隐伏铀矿的靶区 ,为在该地区找寻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提供了重要线索。在理论研究方面报道了国际项目中提出的地震泵、大气压泵、冬季呼气、CO2 发生器等驱动活动态金属向上迁移的理论将之与中国近年提出的地球气搬运活动态金属的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一个新的以地球气为主的活动态元素向上迁移的多营力接力搬运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地壳全元素探测——构建“化学地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地壳物质探测是地壳探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元素是地球物质组成的最基本单位,被称为地球的基因。矿产资源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环境是受化学元素行为制约的,因此,对地壳中所有元素精确含量和分布的探测,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地壳全元素探测项目拟发展4种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包括地壳中所有天然元素的精确分析技术,中下地壳物质成分识别技术,穿透性地球化学探测技术,海量地球化学数据和图形显示技术。建立1个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系统采集代表性岩石样品10000件,疏松物样品6000件,按标准化的方法分析其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包含78种元素),建立中国大陆地球化学基准值,为研究化学元素的分布、演化和成矿物质背景提供基准参考数据。进行总长度3300km的3条地球化学走廊带的实验与示范,采集各类代表性岩石样品5000件,进行元素和同位素测定,构建走廊带地壳地球化学模型、跨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元素空间变化和大型矿集区成矿物质背景。为开展全国地壳探测工程奠定基础,并为最终建立"化学地球"进行技术准备和先导性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