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雨  徐莉  常华丽 《地球》2023,(3):38-41
<正>从2006年筹建以来,河南自然博物馆(原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的发展伴随着河南省古生物的发掘与研究工作。济源动物群、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栾川动物群、南阳恐龙蛋化石群、义马银杏植物群、中州华夏植物群,这些不同时期的远古生物群落不仅展示了中原大地生生不息的生命,更为河南自然博物馆提供了多个镇馆之宝。走进展厅,近距离端详这一件件镇馆之宝,那历经亿年的尘封依然栩栩如生的生物形象,让你仿佛觉得穿越时空,走进远古的梦幻中。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5,(5)
<正>朋友,当你来到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看到高大的恐龙骨骼、粗壮的硅化木、精美的菊石、圆滚滚的三叶虫,还有其他各种千姿百态化石的时候,你会有何种感受呢?或许你会觉得它们都是亿万年前的远古生灵,离我们很遥远。或许你会觉得它们神秘莫测,只有古生物学家才能读懂它们。其实,化石离我们很近。它们不仅为科学家提供研究材料,也不仅为博物馆提供精美的展品,它们还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神奇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7,(2)
<正>有人这样计算,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比做一整天的话,凌晨0点是地球形成的时刻,当下则是24点,那么恐龙出现的时间是22:48,23:40灭亡,它们在地球上生活了52分钟。在这52分钟里的最后一秒,恐龙大灭绝,而恐龙蛋里的小宝宝们还没出生就定格了死亡,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恐龙蛋有多大?一窝恐龙蛋能有多少个?里面会不会还保存着小恐龙胚胎?为了解开恐龙蛋的奥秘,《地球》记者近日走进了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王国起 《地球》2013,(8):102-103
正想了解北京地区的地质环境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清朝康熙年间发生的平谷八级大地震所处在哪个断裂带上?那就请到北京地球环境变迁与古生物演化博物馆来吧。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远古时期的古生物化石,更能了解北京地区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走进位于北京地质大厦一层的地球环境变迁与古生物演化博物馆,不大的陈列室里,静静躺着各种矿物岩  相似文献   

5.
《地球》2020,(6)
正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每一段故事记录在了岩石之中,科学家通过这些岩石探寻远古地球的奥秘。比如神农架群,一个以神农架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是全球保存最好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单元。我们可以透过它去揭开中元古代在这里发生的多次海平面升降历史。8亿年前的地球,气候与今天大为不同。一次超级大冰期,让赤道直到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6,(6)
在汽车的江湖里,奔驰、宝马、保时捷、特斯拉这些称霸一方的"诸侯"为了争夺"天下第一"的宝座,各自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而每一次的汽车展览会都像是群英荟萃、各显神通的比武场。这不,《地球》记者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北京国际车展上看到,这些汽车世界的"诸侯"们纷纷亮出了自己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独门武功",新能源汽车领域"江湖霸主"的地位争夺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7,(11)
<正>自从我们的祖先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技能,通过摩擦生火取暖、御敌和熟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存率,"火"的利用终于让人类从动物界中分离,走到了统治地球的霸主位置。如今的新人类为了过上美满文明的新生活,不断创新发现新的能源,甚至即将要在"冰中取火"。这种来自冰中的"火",其天然产出物俗名就叫"可燃冰"。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能量密度很高的能  相似文献   

8.
尹士银   《地球》2010,(5):64-65
2010年7月22日,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英国总部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正3月1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建昌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建昌化石特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幕,进行为期一月的展览,这是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首次集结北京。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地质环境司副司长陈晓宁,国家古生物化石办公室主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中科院院士吴新智,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孙革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5,(4)
如果说地质公园是用有限的空间浓缩地球亿万年地质演化的神奇,那么,地质公园博物馆则是用有限的空间将地质公园的所有精华浓缩其中。房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就是这种"以馆呈景"的典范。作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及核心展示区,房山地质博物馆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了房山地质公园的重要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11.
张艳霞 《地球》2014,(3):108-111
恐龙,中生代世界的主宰者,曾经支配地球长达1.6亿年之久,  相似文献   

12.
读者沙龙     
《地球》2012,(10):5-5
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diqiuzazhi@163.com来信节选你好,我很喜欢贵杂志的"环境·生态"这个版块。从这里我可以了解到国内各地发生的生态问题:知道了一些经济活动背后我们不知道的生态隐患;还有人们过度的消费活动造成的物种濒危。这些情况每每都让我很忧心。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现状,一起行动起来,关爱地球。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21,(3)
正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为保护地球这一人类共同家园而设立的节日。"世界地球日"活动最早始于美国,至今已经持续超过50年,中国也于1990年正式参与到这项保护地球的活动当中。目前,以倡导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使命的世界地球日活动已经在全球普及,围绕这项活动的文创产品也层出不穷,许多国家还发行了主题纪念邮票。通过这些邮票,我们可以梳理和窥探地球日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4.
王国起 《地球》2012,(3):9-10
最新的考古研究发现1.9亿年前的"恐龙育儿所"中含有34()枚恐龙蛋,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恐龙巢穴。这个远占恐龙巢挖掘地点位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7,(5)
<正>漂泊18年才回到祖国怀抱的"路易贝贝"、经过5年漫长追索终归国的恐龙蛋窝、从国际友人手中归还的贵州龙化石、中国地质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华龙鸟……4月11日上午,《地球》记者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守护远古的生命——海外追索及国际交流化石展"开幕式上看到,众多珍贵的化石纷纷精彩亮相,让人震撼。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4)
<正>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地球,我们占据了陆地,我们能够在空中飞行,或者潜入最深的洋底,我们甚至还登上了月球。随着对地球的研究日益深入,你可能会认为对她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其实,关于我们的这个家园,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或者思想的误区。比如"地球"一词来源于古英语中的"Erda"、地球一天是23小时56分4秒,地球不是一个正圆,看上去就像有"腰间赘肉"……每一条知识,都让人感叹着地球的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7.
读者沙龙     
《地球》2012,(5):5-5
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diqiuzazhi@163.com来信节选我们常常把地球称为"母亲",但作为"子女"的我们又是怎么对待她的,无节制的掠取地球资源而不知保护地球环境,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生态平衡,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而精神空乏……正如贵刊上一期"地球日"专刊中的《"地球日"之百态篇》所言,地球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从心脏到肺肾、从血液到皮肤、从骨骼到呼吸系统,地球百态已然是地球病态!来信节选  相似文献   

18.
读者沙龙     
《地球》2018,(2)
正岁末寒冬北风凛,冰雪之美正当时。2017年度"《地球》读者地质摄影大赛"的"秋冬特辑"到这期告一段落。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一起感受了高山、峡谷、草原、湖海等地质景观的神奇风光,一起体会了华夏大地各种动人心魂的山河之美。感谢所有投稿的读者朋友,是你们分享的美景滋润了我们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古生物     
《地球》2012,(5):55-55
古生物 古生物是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芦木、鳞木等),古无脊椎古生物(三叶虫)动物(货币虫、三叶虫、菊石等)、古脊椎动物(恐龙、始祖鸟、猛犸等)。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7,(6)
鉴于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态势,普通大众对文化和精神领域的需求日渐增强,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既使博物馆在精神文化领域为社会大众带来丰厚的精神食粮,又能寓教于乐,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和谐、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鼓励和智力支持,这些都是作为博物馆从业人员应该努力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介绍博物馆组织结构与博物馆管理之间的关系,探讨在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发展、建设如何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