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亚热带樟树树干液流通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脉冲技术于2013―2015 年连续测定了樟树的树干液流,并同步监测了环境因子,分析了樟树树干液流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对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樟树树干液流速率晴天日变化为典型的单峰型曲线,季节变化明显,液流速率峰值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峰宽随季节变化存在“窄→宽→窄”的逐步变化过程。樟树存在微弱的夜间液流,且生长季较其他月份活跃。液流启动时间夏季最早,冬季最晚,液流结束(进入夜间低值)时间夏季晚于冬季约1~2 h。上下午液流量比值均<1,平均值为0.74。同月不同天气条件下,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均为晴天>阴天>雨天。干旱环境下,樟树树干液流峰值下降了约95%,与2014 年相比,同期内液流总量减少了约47.8%,在干旱中液流量与气温、水汽压亏缺呈显著负相关,改变了常年中(没有干旱)液流量与气温和水汽压亏缺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干旱显著降低了樟树的树干液流量,也反映了樟树对干旱的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2012年4—10月实测数据,对黑河下游胡杨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夜间存在明显的树干液流以补充白天蒸腾损失的大量水分,恢复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与其他天气条件下树干液流速率特征比较,阴雨天液流启动时间推迟,液流停止时间提前,液流历时缩短,且峰值显著缩小;树干液流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液流速率在夏季的启动时间、到达峰值的时间、液流停止时间均早于春季和秋季;单株蒸腾耗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格局,4月和10月中下旬耗水量较低,5—8月为主要耗水期,占整个生长季的75%;日间液流速率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水汽压差、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和气温的影响,夜间液流速率主要受到水汽压差、相对湿度的影响,整个生长季胡杨树干液流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水分、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潜在蒸散发量及其敏感性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永强  高璐  袁立婷  李维佳 《地理科学》2017,37(9):1422-1429
采用Penman-Monteith法和敏感系数法对辽宁省1965~2014年潜在蒸散发量及影响潜在蒸散发的气象因子敏感性进行分析,探讨气候变化下影响辽宁省潜在蒸散发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及潜在蒸散发对气候变化的定量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辽宁省潜在蒸散发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在空间上由西向东递减; 潜在蒸散发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在年尺度上表现为,水汽压最为敏感,其次为太阳辐射、风速、平均气温;在季节尺度上,春季和秋季对平均气温最不敏感,夏季对风速最不敏感,冬季对太阳辐射最不敏感; 空间分布上,气象因素的敏感系数与气象因子空间变化规律相吻合,潜在蒸散发对气温的敏感性由北部向南部递增,对水汽压、太阳辐射的敏感性由东部向西部递减,而风速与之变化趋势相反。 风速的显著降低是辽宁省潜在蒸散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太阳辐射的下降及水汽压的升高也促使了潜在蒸散发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运用热扩散探针(TDP)法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木质藤本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及同一生境的乔木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同步采用自动气象站监测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晴天,瓜馥木白天液流速率变化与浙江桂相似,夜间液流速率则明显大于浙江桂;降雨时段,两植物树干液流速率明显减小,雨后,瓜馥木夜间液流速率明显增大,浙江桂夜间液流速率则接近为零;各环境因子与瓜馥木液流速率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水汽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其中,除空气温度外,其他环境因子与液流速率均极显著相关(P0.01);曲线参数估计结果显示,水汽压亏缺不是决定夜间瓜馥木液流速率变化的重要因子;瓜馥木夜间液流可能主要用于茎贮水.  相似文献   

5.
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胡杨生长季树干液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应用热脉冲技术和自动气象站对极端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的树干的液流流速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为期2 a的连续观测,对胡杨树干液流日、季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胡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树干液流流速变化曲线呈多峰型。夜间,胡杨同样存在明显的树干液流现象,这主要是由根压引起的。胡杨树干液流速率7月最高,6月、8月次之,9月液流速率高于5月,10月最小,主要生长期6—8月胡杨日均蒸腾量占整个生长季的70%以上。不同林龄的胡杨树干液流速率不同,表现为15龄>25龄>50龄。树干液流量变化与环境因子中气象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逐步回归结果表明,液流速率与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呈显著线性相关, 同时给出了依据常规气象因子估算液流速率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6.
白岩  朱高峰  张琨  马婷 《中国沙漠》2015,35(1):175-181
基于热平衡原理,运用FLOW32包裹式植物茎流计对甘肃敦煌南湖地区无核白葡萄液流速率进行长期连续观测,并对多个气象因子开展同步测定,分析探讨不同天气条件下葡萄液流速率及气象因子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液流速率与各气象因子的回归分析,建立了液流速率的多元曲线回归模型,分析了葡萄树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无核白葡萄树液流速率日变化差异显著,日均液流速率晴天 > 阴天 > 雨天;液流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呈线性相关,与冠层温度、冠层相对湿度呈曲线相关,相关程度大小顺序为光合有效辐射 > 水汽压亏缺 > 冠层温度 > 冠层相对湿度;建立液流速率的多元曲线回归模型,为研究葡萄树潜在耗水能力提供了预测手段;对比分析了无核白葡萄树的耗水量,为当地农业灌溉及种植等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荒漠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树干液流的时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2年4—9月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实测数据,分析了荒漠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树干液流的时滞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月份胡杨树干液流速率对不同环境因子的时滞不同;4—9月,胡杨树干液流速率峰值时间比太阳辐射峰值时间晚约1h,比空气温度峰值时间早约1h,比水汽压差峰值时间早约2h,比空气相对湿度谷值时间早约2h;对影响胡杨树干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发现胡杨树干液流速率与1h以前的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64、0.875;对错位前后胡杨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胡杨树干液流的数值模拟中,考虑液流相对于环境因子的时滞效应可以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8.
极端干旱区天然植被耗水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采用自动控制仪器对极端干旱地区不同植被的单株和群落的蒸散发进行了长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胡杨在生长期内单位叶面积上月蒸腾量8月最大,10月最小,蒸腾量呈单峰型,在4—5月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13~0.15 L·cm-2·d-1,6月为0.294 L·cm-2·d-1。在晴朗无云的条件下,柽柳灌丛蒸散速率变化呈单峰型,在生长季节日蒸腾量为63.48 L,平均日蒸腾量为0.349 L。梭梭日蒸腾量与土壤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在生长期总蒸腾量为344.66 L。骆驼刺、苦豆子和胖姑娘蒸腾量月变化具有共性,各月和年蒸腾量的总量骆驼刺最大,苦豆子居中,胖姑娘最小。最后推算额济纳三角洲全年植物蒸散发总量为2.43亿m3。该定量数据的测定为确定区域层面上的需水量和区域生态需水计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沙枣树干液流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利用热平衡方法,研究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中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树干液流的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生长季的晴天, 沙枣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单峰窄峰曲线;液流在10:00时迅速上升,在12:00时达到高峰,14:00时又迅速下降;日累计液流为2.43 L·d-1,白天液流量占全天的92.6%~93.9%,晚上占6.1%~7.4%;由于存在根压,沙枣在夜间有微弱上升液流。② 1月份液流量最小为22.0 L;7月份最大,为76.6 L;非生长季节的液流量占全年液流的35.6%;生长季节占64.4%。③生长季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树干液流受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在日变化中大小依次是净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风速和相对湿度,相关系数为0.69,决定系数为0.49;在季节变化中影响大小依次是空气温度、总辐射、净辐射、相对湿度和风速,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都是0.91。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沙丘-草甸过渡带人工杨树林蒸腾耗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雪  刘廷玺  吕扬  段利民  韩春雪 《中国沙漠》2016,36(6):1571-1579
采用热扩散茎流计和自动气象站对科尔沁沙丘-草甸过渡带人工杨树林的树干液流和环境因子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茎流速率差异明显,晴天各因子昼夜波动特征明显,雨天波动幅度小,阴天介于二者之间;不同天气类型影响茎流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不同,晴天茎流速率与净辐射相关性最高(偏相关系数为0.72),阴天与气温相关性最高(偏相关系数为0.69);整个生长季典型晴天日平均茎流速率近似服从二次曲线,夏季大于春季和秋季,不同月份茎流速率日内变化差异显著,表现在峰值大小、液流启动时间和峰值出现时间不同;林地供水充足,持续干旱和雨后茎流速率没有显著差异,杨树蒸腾所需水分主要来自地下水,地下水位在09:00-17:00下降明显,且茎流速率越大下降幅度越大;不同胸径杨树茎流速率对各气象因子的时滞时间相同,而不同月份茎流速率对各气象因子的时滞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热平衡包裹式茎流计连续测定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生梭梭2010年5月6日~10月12日的茎干液流及气象因子数据,探究了非灌溉条件下不同直径梭梭在其蒸腾耗水特性及与气象因子相关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茎干液流昼夜变化规律明显,蒸腾日变化呈双峰或多峰趋势,夜间保持较小液流;午休现象多出现于14∶00~16∶00。相同环境因子影响下,直径越大,茎干液流速率越大,午休现象也越明显;(2)在生长季,不同直径梭梭液流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存在差异,6~8月,直径越大,液流启动时间越早,停止时间越晚。同一植株液流在不同月份的启动和停止时间差异较大,生长初期,液流启动早,停止迟;生长季末期,液流启动迟,停止早;(3)5~8月,液流日累积过程呈明显的“S”型趋势;9~10月,呈斜率一致的一条直线。直径越大,日累积量和累积速率越大,第一拐点到达时刻越早,第二拐点到达时刻越晚;(4)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气温和相对湿度,风速最小;相关性在7月份最大,6月和8月次之,10月最小。相同环境条件下,直径越大,其液流速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越明显;(5)观测时段内,7月耗水最多,6月、8月、9月次之,5月和10月最少。直径越大耗水量越多,直径9.9、13.4、22.9 cm日均耗水量为0.570、0.595、0.694 mm,总耗水量为92.904、96.923、113.052 mm,液流通量为0.263、0.284、0.346 L·cm-2·d-1。与干旱区不同生境的梭梭相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原生梭梭的液流通量相对较小。不同地点和生境的梭梭在耗水数量、耗水日过程特性等方面差异明显,这为天然荒漠植被防护林的管理及沙漠区人工灌溉植物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民勤荒漠区几种主要固沙植物群落的水分平衡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在自然状态下植物群落的自然稀疏密度、水分营养面积和耗水量等水分平衡特性,选择民勤荒漠几种典型植物群落,运用连续4 a的样方观测资料,分析了天然沙蒿、天然麻黄和人工梭梭林群落在自然降水条件下植物群落的自然稀疏密度、水分营养面积和耗水量等水分平衡特性。结果表明:天然沙蒿、天然麻黄和人工梭梭林群落在当地的自然稀疏密度相对稳定。群落中成年梭梭林的年耗水量与他人在同一地区用蒸渗仪且地下水位控制在1.4 m时测定的3 a幼苗的耗水量相当,梭梭密度较他人用降水量和蒸腾量、蒸发量推算的密度偏小。实验条件下单株植物的耗水量并不等于群落中个体的平均耗水量,在自然状态下研究得到的单株耗水量较在实验条件的下结论更为真实。植物蒸腾耗水量方面研究的真正有意义的是其在接近凋萎时的蒸腾耗水量,而不是特定供水条件下的几个特定值。  相似文献   

13.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梭梭群落蒸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泽锋  胡顺军  李浩 《干旱区地理》2018,41(6):1303-1309
根据2016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丘间地梭梭生育期定点观测的土壤水分、气象要素等资料,基于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梭梭生育期蒸散量,分析了蒸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梭梭生长季,降雨量为206.7 mm,降雨分布不均,梭梭萌发期,降雨量最多;梭梭生长旺盛期,月降雨量逐月减少;梭梭枯落期,降雨量最少。(2)在梭梭生长季,梭梭群落0~40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梭梭萌发期是土壤贮水量盈余期,生长旺盛期和枯落期为土壤贮水量亏损期;梭梭群落发挥土壤水库效应,依靠生长季前土壤蓄水来弥补梭梭群落生长季需水缺额。(3)在梭梭生长季,蒸散量变化特征为多峰曲线,峰值主要出现在降雨集中期,最低值出现在土壤贮水量亏损期。(4)在梭梭生长季,梭梭群落累积蒸散量增幅始终高于累积降雨量增幅,累积蒸散量大于累积降雨量。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墨玉县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大田栽植的梭梭和多花柽柳苗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不同灌水量下梭梭和多花柽柳在不同时刻的叶片水势,以及两树种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结果表明:①梭梭和多花柽柳的水势在一天中的变化趋势呈“V”字型,不同处理下多花柽柳的水势日平均值略大于梭梭。②不同灌水量对梭梭和多花柽柳的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在相同处理下,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总是大于多花柽柳。③梭梭的δ13C值为-12.65‰~-13.39‰,多花柽柳的δ13C值为-26.85‰~-27.70‰。梭梭的δ13C值显著大于多花柽柳(P<0.05),表明梭梭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较高。④运用隶属函数综合各个指标的比较结果来看,梭梭的抗旱性强于多花柽柳。  相似文献   

15.
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modelling hydrologic cycles and vegetation productivity.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re scarce in remote areas, which often results in imprecise estimations of VPD on the Tibetan Plateau.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provides evapotranspiration data, which may offer the possibility of scaling up VPD estimatio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However, no studies thus far have estimated VPD using MODIS evapotranspiration data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d MODIS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PET) to estimate VPD in alpine meadows, alpine steppes, croplands, forests and shrublands for the year,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in 2000-2012. A series of root-mean- squared-error (RMSE) and mean-absolute-error (MAE) values were obtained for correlating measured VPD and estimated VPD using MODIS PET data for each listed time period and vegetation type: whole year (0.98-2.15 hPa and 0.68-1.44 hPa), spring (0.95-2.34 hPa and 0.72-1.54 hPa), summer (1.39-2.60 hPa and 0.89-1.96 hPa), autumn (0.78-1.93 hPa and 0.56-1.36 hPa), winter (0.48-1.40 hPa and 0.36-0.98 hPa), alpine steppes (0.48- 1.39 hPa and 0.36-1.00 hPa), alpine meadows (0.58-1.39 hPa and 0.44-0.90 hPa), croplands (1.10-2.55 hPa and 0.82-1.74 hPa), shrublands (0.98-1.90 hPa and 0.78-1.37 hPa), and forests (1.40-2.60 hPa and 0.98-1.96 hPa), respectively. Therefore, MODIS PET may be used to estimate VPD, and better results may be obtained if future studies incorporate vegetation types and seasons when the VPD data are estimated using MODIS PE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