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段秀娟  孙炳华  刘长征 《地下水》2010,32(2):67-67,77
针对沧州水资源严重匮乏、水污染严重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造成的地表水污染、水质恶化、地下水严重超采水环境恶化问题,阐述沧州区域内水环境现状,探讨利用适宜沧州地表水环境修复的调水补水、雨洪资源利用、生物调控、城市河流护岸工程修复等技术措施,以及适宜沧州地下水环境修复的控制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数量、调整工业用水结构、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建设地下水库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改善沧州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花  冯听雨 《地下水》2009,31(5):54-55
沧州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并由此而带来了地面下沉、机井报废、防汛抗旱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沧州区域内咸水、微咸水较为丰富,本文针对上述现状,探讨利用抽成补淡、咸淡混浇、咸水淡化等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节约淡水资源,实现对沧州水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郭山峰  王春晖 《地下水》2019,(1):30-32,46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为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区内广泛分布有咸水、微咸水、高硬度水、高氟水以及高铁高锰水等劣质地下水。对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分层进行采样分析,基本查明了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化学组分分布情况及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差,且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层性,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质量不同,一般上部水质差,下部水质较好,随着深度的增加,水质有逐渐变好的趋势。500~600 m层段的地下水质量好,可作为兰考县中深层地下水的主要取水层段。评价结果为当地寻找安全的饮用地下水水源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4.
滨州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主要由弹性储存量、越流补给量、径流量、压密释水量组成,地下水滞留时间长,更替时间缓慢.通过40年来深层地下水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认为过量开采是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降落漏斗形成的主因,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快速扩展是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采用解析法计算两个约束条件下深层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2001.9 m3/a.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防止成水入侵,提出了限量开采、回灌补源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6)
根据2011年的监测资料,对粮食核心区新乡地区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按照舒卡列夫法,进行水化学类型分类。浅层水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矿化度淡水或微咸水,只有个别地区为咸水。中深层水属中低矿化度淡水或微咸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开采条件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变化特征的分析,认为集中超采深层地下水引发的浅层咸水向深层淡水的越流,是第Ⅱ含水组水质咸化的根本原因。并从咸水下移溶质运移模拟、渗透速率、粘性土层的越流滞后等方面,讨论了咸淡水界面下移速率及其影响因索。  相似文献   

7.
针对沧州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造成土地盐碱、浅层水苦咸、深层水含氟量高,水资源严重匮乏,为维持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由此引发了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深层地下水漏斗扩展、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探讨通过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措施,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压采深层地下水,改善沧州水环境。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衡水市相继出现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及咸水入侵等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衡水市地面沉降、地裂缝及咸水入侵等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危害作了较系统地阐述,分析产生这些灾害的主要原因为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在此基础上,对防治上述地质灾害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兰芳  孙炳华  康丽 《地下水》2010,32(3):42-43
根据沧州深层地下水资源现状分析,提出了由超采深层地下水而引发的地面沉降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等问题。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减轻其危害,就深层地下水保护提出建立适宜沧州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河系水网、开发利用非常规水,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张俊杰 《地下水》2011,(1):44-45
沧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为维持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由此引发了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地下水漏斗扩展、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沧州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分布大量的微咸水、咸水。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微咸水、咸水非传统水资源,节约淡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开采层次集中、开采地段集中、开采时间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成化和诱发地面沉降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6个阶段(初级、城市开采、城市超采、区域超采、区域控制开采和区域压缩开采阶段)、区域降落漏斗的3个发展过程(1986年、1995年和2002年)和因深层水超量开采诱发的水资源枯竭、水质成化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深层水的保护规划、浅层咸水、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强制节水、污水资源化和发展海洋性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文杰 《地下水》2010,32(3):115-116
沧州市濒临渤海,水资源匮乏,东部沿海区域浅层地下水大部分为微咸水或咸水,为解决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只能依靠开采深层地下水解决,而深层水含氟量又严重超标,极大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此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近期目标措施(2014年前):一是对于城区5 km范围内的农村区域,通过延伸城区管网解决。二是对于远离城区、村庄密集的区域,通过兴建集中地下水厂,配备改水降氟设备解决,三是对于偏僻的小村庄,可以兴建单村供水工程或小型水处理站解决。二远期目标(江水到来后):至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实施水源切换,达到城乡一体化供水,届时全市城乡实现同网、同水、同质供水,全部利用江水(或引黄水)解决。  相似文献   

13.
孟炜  王婧雅  孟楠 《地下水》2014,(2):39-40
沧州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且污染严重。本地区人民生产与生活,主要依赖于超采深层地下水和外调水,农村地区仍有部分群众饮用不达标水和依靠苦咸水渡日,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针对沧州咸水储量较为丰富,近年来利用苦咸水淡化技术,成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饮水困难,根据正确的经验提出建立苦咸水淡化示范基地,将该技术集成、创新并推广,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解决人饮安全,缓解沧州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14.
沧州水资源严重匮乏,深层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连年下降、地面沉降加剧,为保护深层地下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保护深层地下水的一些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并提出建议,实现有效保护深层地下水,改善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广饶县咸水入侵灾害的发生在于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社会经济环境的严峻性。本文分析了引起海(咸)水入侵的基本矛盾, 制定了防治咸水入侵灾害的对策和措施──水文地质环境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6.
沧州市封停深层地下水井效果及水位回升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淑珍 《地下水》2011,(1):16-17,164
以沧州市2005年以来封停自备井前后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回升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深层地下水补给与释水机制及其开采过程中激发释水效应的剖析,揭示深层地下水自然释水和开采条件下释水的规律,研究本区域深层地下水水位变化原因,为深层地下水保护和修复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17.
咸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农村饮水困难的一条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龙 《地下水》2002,24(3):165-166
在淡水资源匮乏的沿海农村开发利用咸水,通过咸水淡化措施,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减少了深层水的开发,保护了水文地质环境,是一条经验、合理、技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1,(5)
根据研究区的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作,查明了三亚市存在的原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有地下水酸化与地下水咸化。区内pH值介于5.5~6.5的弱酸性水主要分布于河流冲积层孔隙水及花岗岩风化裂隙水。地下水酸化主要受表层土壤酸化、含水介质上部覆盖层和碳酸的水解等影响。地下咸水区范围分布面积约为21.76 km~2,地下水类型属松散-半固结岩类孔隙承压水,地下水矿化度为1.289~5.368 g/L,属于微咸水-咸水。3条高密度电法测线测量成果揭示咸淡水界面深入陆地50 m以上和钻孔揭示地下咸水水头压力普遍在4 m标高以上,认为地下水咸化与现代海水入侵无关。同时,咸水区内的钠氯系数(γNa~+/γCl~-)介于0.4~0.78,平均值为0.58,推测该咸水属于古封存型咸水。最后探讨了上述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措施,为三亚市地下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地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广饶县地下淡水资源丰富,是本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引发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咸水入侵、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广饶县地下水多年监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揭示了本区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规律,预测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 在现状开采条件下,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基本稳定,无加重趋势。考虑地面沉降和咸水入侵的发展趋势,提出深层地下水的约束埋深不应大于80 m,甄庙地区咸水入侵临界水位为10 m,这为当地地下水的合理开采与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天津平原地下水可开采量与确定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深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比较,天津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第二、三含水层组深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较小,为适宜开采层位。地面沉降控制在10 mm/a,第二、三含水层组深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68亿m3/a。中部平原浅层地下淡水、微咸水,在技术经济上鼓励开采,可开采量为1.64亿m3/a;山前平原地下水现状开采强度未引起明显的环境地质问题,开采强度适当,可开采量为2.79亿m3/a。天津平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地下水总的可开采量为7.11亿m3/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