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粘虫在我国的分布,南始广东、广西、云南,北至黑龙江,东自东部、东南部沿海各省,西到云贵、青藏、蒙古高原,活动范围极广。它是一种以幼虫为害农作物的害虫。幼虫取食范围广,计有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茄科等十六种之多,其中最爱食的是禾本科植物。就农作物而言,主要危害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糜子、青稞等,对蔬菜、黄豆、棉花以及苹果、柑桔、榆、柳等亦有危害。每年粘虫对  相似文献   

2.
影响铜仁地区水稻生产的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67-1996年铜仁地区近3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影响其水稻生产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趋势及对其水稻生产的危害程度,得出: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旱灾,水灾危害相对较轻;80年代各种灾害性天气频敏发生,其中尤以夏旱对水稻生产危害最为严重,进入90年代,夏旱危害呈下降趋势,水涝危害呈上升趋势,倒春寒对水稻生产的危害相对对较小,并就此提出了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3.
陆家宝 《气象》1986,12(3):40-41
大蒜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本县出口产品。近年来,我县大蒜前茬多为棉花田,由于棉田面积压缩,今后几年需有一定数量面积的大蒜前茬为水稻田。过去我县大蒜播种期在9月下旬—10月初,而前茬改为水稻田后,由于水稻收获期在11  相似文献   

4.
每年寒露风侵袭本县,正值是晚稻进入孕穗、扬花、灌浆时期,危害极大。它是那坡县气象服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根据那坡县的1958—1979年资料,我们对寒露风出现早晚和前期大气环流特征及其他有关气象要素关系作了分析研究,初步摸到了本县的寒露风出现规律,现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5.
1引言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全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祥地。总耕地面积120万亩,水稻100万亩。属于山区、半山区,地形复杂,尤其是小气候差异很大。本文针对黑龙江省方正县气候特点,水稻种植技术及产量分布情况,经过对原始资料和本县气候概况的分析整理,建立了水稻种植分布区域图。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虎林市是水稻生产大市,水稻种植面积现已达6×10^4 hm^2,占全市种植面积的54%。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稻瘟病的发生主要是气象原因,其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绝产。稻瘟病发病轻时,谷粒不饱满,品质下降;严重时,可使水稻成片枯死,颗粒无收。近几年来,虎林市水稻发生稻瘟病最严重的是2005年。本文分析2005年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病菌来源和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夺取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的生产斗争中,防治水稻三化螟的危害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三化螟的发生、发展和防治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一、三化螟的生活史与节气三化螟在我区一年发生五代,每代有卵、幼虫、蛹、蛾四种形态。危害水稻的是幼虫期。上一年的三  相似文献   

8.
农气 《气象》1975,1(12):21-21
我国南方,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常遇低温危害,造成空壳秕粒,影响产量稳定提高。各地贫下中农和农业科技人员,为了防止低温危害,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少办法,在生产中起到一定的积极怍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低温危害问题,能不能选育一些耐寒的水稻品种呢?通过一些实地调查,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1965年,我们在云南等地考察,看到那里的水稻抗寒性很强。  相似文献   

9.
麦蚜在本县分布广、成灾频繁。据调查,1976至1980年麦蚜发生面积分别占麦播总面积的51—78%;1981年属中等偏轻年份,达防治标准的面积为26.1%,经防治挽回粮食损失141.75万公斤。 为适时防治麦蚜危害,减少粮食损失,观依县植保站麦蚜田间调查资料对其生态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並探讨了麦蚜虫的发生预测。  相似文献   

10.
低温冷害气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荣欣  沈能展 《气象》1982,8(2):26-27
近几年来,低温冷害的研究多以积温为指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热量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间的定性或定量的关系。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作物受低温危害的关键时段出发,用图示法表示哈尔滨地区(代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不同冷害年的气象型。 一、确定低温危害作物的关键时段 黑龙江省受低温危害的作物主要是玉米、高粱和水稻。据研究,玉米,高梁属延迟型冷害;水稻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都有。造成玉米延迟生长发育的温度敏感时期,从外部形态上看,是在出苗至八叶期、灌浆至成熟期;高粱是在三叶至七叶期、开花至灌浆期;水稻是在苗期至分蘖期(抽穗前10天前后的低温  相似文献   

11.
一、雹灾概况定西县地处甘肃中部祖历河上游,属中温带半干早丘陵沟壑区。虽然干旱是本县农业欠收的主要原因,但冰雹的危害也很严重。自有记录以来,定西县雹灾最重的1969年全县18个乡有16个受灾,131个生产队农作物绝收,受灾面积达257600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15.1%。1974年定西县西部的符  相似文献   

12.
农业气候是—地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份。分析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引种改制、作物合理布局和农业气候区刘的基础。为了考察本县山区的农业气候资源,我们在不同高度、不同坡向设立了气象观测点。现就一年的观测资料,通过订正外延,根据气候统计方法和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初步对全县的气候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依据本文整理的资料即可绘制县的气候和农业气候图,并根据农业气候指标,作出水稻和其他作物的农业气候区划。  相似文献   

13.
后季稻抽穗期的低温危害,是造成后季稻产量不稳不高的重要原因。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气象工作者对后季稻抽穗扬花期的秋季低温危害规律,做了不少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长期以来未能得出较确切和客观的低温危害指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现有条件出发,于1977年在浙江天目山地区进行了一次水稻抽穗开花期低温危害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白叶枯病,自本世纪70年代初期在荆州地区被发现以来,呈逐年蔓延的趋势,每年均不同程度地对水稻造成危害,致使病株不实率增加,穗小粒少,千粒重降低等等。据资料统计,荆州地区1974年因白叶枯病危害损失粮食12836吨,1987年16830吨。因此,摸清荆州地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对今后有效防治白叶枯病,稳定粮食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汉中盆地是我省水稻主产区,水稻面积占全地区粮食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全地区粮食作物总产量的三分之二,因而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水稻冷害在当地称为“秋封”,主要危害晚禾田。一般为四年一遇,解放以来,发生冷害的年份有1952年、1956年、1960年、1968年、1972年和1976年。其中1972年和1976年较严承。1972年受灾面积达30万亩,占全地区晚禾田面积的30%;1976年稻作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杂交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显著提高,并已成为提高水稻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杂交稻生育后期的抗寒性较差,适温幅度较窄,以及人们对低温危害其结实的规律性认识不足,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御措施,在社、队和年际之间尤以晚季栽培的产量不稳定。连续几年来在参加“全区水稻两寒协作试验”的基础上,79年参加“全国杂交稻结实的低温冷害指标及其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规律的探讨“联合试验,探索低温危害杂交晚稻结实的一些生理原因,鉴定低温危害结实的指标,为充分发挥杂交稻的增产潜力,合理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进行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稻飞虱在大连地区的危害有明显加重的趋势。因此,研究稻飞虱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是目前大连地区水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贾贵莉  杨杰 《贵州气象》2005,29(1):30-32
春旱是册亨县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出现频率高,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统计分析册亨县1970~2003年34年的春旱发生频率、开始期、持续时间、满足水稻作物插秧用水的时段及2004年春旱对水稻、玉米作物的危害情况,以期对该县的农业生产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龙川县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龙川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热量增多、生长期缩短、安全生长期延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和秋季寒露风出现频率减少、农田水分条件较差、暴雨灾害增多、病虫危害加重等,是龙川县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秋风是花溪主要的农业气候灾害之一,对花溪水稻产量影响较大。通过2003、2004两年在花溪高坡乡和党武乡的试验观测,结合花溪1961~2004年水稻抽穗扬花期(8~9月)的历史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细网格气候资源推算方法建立花溪8~9月温度与地理地形因子的相关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花溪区秋风危害的气候分区,并提出花溪水稻栽培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