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黄河水中胱氨酸对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水中胱氨酸对铅(Ⅱ)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E(%)-pH关系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2.0 u mol·L-1 的胱氨酸降低了离子交换率E(%);(2)与未加有机物相比"S型曲线"左移0.95个pH单位;(3)随着胱氨酸浓度的增加,离子交换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珠江三角洲东莞石龙、顺德容奇—桂洲两工业区的土壤磁性进行初步研究,获得两地区6个柱样及48个表层样品的磁化率(X)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NRM)的结果,石龙地区的X,NRM的垂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0.86×10-6SI和6.73×10-6A·m-1,顺德容桂地区X,NRM的垂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96.84×10-6SI和31.49×10-6A·m-1,表层样容桂地区X和NRM值大于石龙地区,表明两地区土壤的磁载体存在明显的差异,磁记录大致能反映现代环境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柳珊瑚酸(suberogorgin,Sub)是从南海柳珊瑚Suberogoryiasp.中分离的一种新结构化合物。依剂量地提高小鼠小肠炭末推进速度,并兴奋离体兔十二指肠,其ED50=7.1μmol·L-1。此作用可被阿托品(1μmol·L-1)完全拮抗,被吲哚美辛(170和350μmol·L-1)部分拮抗,但不被苯海拉明阻断,表明Sub的作用主要与M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钝顶螺旋藻的硝酸还原酶与氢酶之间的电子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4年6-11月,运用生物化学方法以钝项螺旋藻为材料制备整体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测定表明,整体细胞硝酸还原酶与氢酶活性的相互关系和无细胞提取物氢酶与硝酸还原酶的(对还原甲基紫精)Km值,分别为2.299×10-7mol/L和1.098×10-7mol/L;证实在硝酸还原酶与氢酶之间存在着电子竞争。  相似文献   

5.
黄河水中无机固体粒子与4种重金属液-固界面的交换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 1 996年 5— 1 2月在实验室用离子交换法对黄河干流内蒙古清水河县喇嘛湾断面黄河水中无机固体粒子与Cu2 、Pb2 、Zn2 、Cd2 的液 -固界面作用进行了研究 ,得出离子交换率E %与pH的关系 ,找出了 4种重金属离子的pH突跃范围和最大离子交换率。结果表明 ,在黄河水中 4种重金属离子主要以羟基络合物的形式M(OH) 与无机固体粒子进行一价阳离子交换。随金属离子浓度增加E %降低 ,4种重金属离子与转型沙的交换率大于未转型沙。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胱氨酸的浓度对黄河水中铅(Ⅱ)与表层沉积物相互作用的离子交换率―pH关系曲线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加入胱氨酸离子交换率降低。具体变化为:当胱氨酸浓度从0增加到0.48祄ol稬-1时,离子交换率从74.5%降至52%,再加胱氨酸(祄ol稬-1)到20.48→30.48,抑制作用减小,继续加入胱氨酸(祄ol稬-1)至30.48→4?.48→5?.48→10?.48,抑制作用增大。(2)高浓度的胱氨酸对离子交换率―pH曲线的影响出现了“S型曲线变为峰型”的现象。(3)交换剂为转化沙时的离子交换率比未转化沙大。  相似文献   

7.
于1996年5-12月在实验室用离子交换法对黄河干流内蒙古清水河县喇嘛湾断面黄河水中无机固体粒子与Cu^2+、Pb^2+、Zn^2+、Cd^2+的液-固界面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出离子交换率E%与pH的关系,找出了4种重金属离子的pH突跃范围和最大离子交换率,结果表明,在黄河水中4种重金属离子主要以羟基络合物的形式M(OH)^+与无机固体粒子进行一价阳离子交换,随金属离子浓度增加E%降低,4种重金属离子与转型沙的交换率大于未转型沙。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在南海中部布设的两个层次(1191m和3696m)沉积物捕集器的沉降粒子进行了颗粒沉降通量和氨基酸组成的研究。南海的物质通量呈现季节性变化,深层样变动范围在69.6~141.7mg/(m2·d);但火山灰侵入后,其物质通量(按每月平均)高出1~2个数量级,氨基酸和氨基糖含量亦由原来的10×10-3和0.9×10-3减少为0.09×10-3和0.02×10-3。氨基酸组分中以天门冬氨酸占优势,其次为甘氨酸与谷氨酸。在火山灰影响下,其丰度顺序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  相似文献   

9.
使用无机离子交换法研究珠江口水体中铜与悬浮颗粒物的相互作用,测出钢与悬浮颗粒物相互作用的pH曲线呈S形,其分级离子交换等温线是一种新的“台阶”型;从分级离子交换理论求得分级平衡常数K1为5.0,K2为78.1,珠江口水体中铜的表观络合容量为0.92μm及其条件稳定常数为3.5×107。  相似文献   

10.
Cu^2+,Zn^2+对罗非鱼鳃盖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中含Cu2+和Zn2+的浓度越高,鱼中毒越深,鳃盖运动振幅的增大和频率的减小就越显著。(2)Cu2+/Zn2+混合液对鳃盖运动的影响具明显的协同作用,它的致毒效应分别为单一因子的3~5倍。(3)毒性次序:5×10-6Cu2+/50×10-6Zn2+>2.5×10-6Cu2+/25×10-6Zn2+>5×10-6Cu2+>50×10-6Zn2+(V/V)。(4)频繁的咳嗽反应是Zn2+中毒的主要症状,驱逐反射是Cu2+中毒的主要症状,两者均可作为单一和混合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敏感生物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电分析测定海水样品中的铁离子具有准确、快速的优点 ,通过拉丁方正交实验设计分析各个因子的影响 ,优化了催化阴极溶出伏安法的实验条件。分析表明催化电流受到 p H值的显著影响 ,而其它试剂的浓度及富集时间对峰高影响不显著 ,优化后方法的检出限为 6.5× 10 - 1 0 mol· dm- 3,线性范围在 1× 10 - 9mol· dm- 3至 1× 10 - 6 m ol·dm- 3。可应用于海水中痕量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交换速率连续函数计算法,应用实验室培养法测定了PO_4-P在胶州湾16个站位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结果表明,PO_4-P的交换主要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的释放,其交换速率一般在 0.1~90 μmol·m~(-2)·d~(-1)范围内。根据 PO_4-P在不同类型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估算出其在胶州湾海底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为 9.76×10~6mmol·d~(-1),仅占河流输入量的 24%,可提供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磷的 9%±3%。  相似文献   

13.
于1990年2月在青岛鲁迅公园采得海水样品;1989年5月在南京采得伊利石样品,在苏州采得高岭石样品;1990年3月实验室合成针铁矿和δ-MnO2样品。用振荡平衡实验、离心分离方法和光度分析方法测定3种电解质溶液(NaCL溶液、NaCl-ChCl2~溶液和海水)中磷酸盐在上述4种固体粒子上的交换率一PH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海水中磷酸盐在固体粒子上的交换率-PH曲线为V形,并建立阴离子液一固界面作用的交换率-PH公式;半定量地讨论V形交换率-PH曲线的形成机理,酸性溶液中,海水中腐殖酸和硫酸盐与磷酸盐竞争固体粒子上的作用点位,降低磷酸盐的液一固界面作用;碱性溶液中磷酸盐通过钙(Ⅱ)与固体粒子形成三元表面络合物,钙(Ⅱ)促进磷酸盐的液一固界面作用。海水中的钙(Ⅱ)、腐殖酸和硫酸盐是影响磷酸盐液一固界面作用的主要组分,酸性溶液中腐殖酸和硫酸盐降低磷酸盐在固体粒子上的交换作用,碱性溶液中钙(Ⅱ)会增加磷酸盐在固体粒子上的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十烷醇对几种单细胞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88-1990年,在大连凌水养殖二场,用0.01×10-6-1.00×10-6三十烷醇处理亚心形良藻、盐藻、微球藻、球等鞭金藻、新月菱形康,观察其对漠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浓度下以上5种藻均提早进人指数生长期。对前3种藻的最佳处理浓度为0.10×10-6;后2种藻为0.05×10-6;其中对亚心形扁藻,促生长效果尤为明显,可视为海产经济动物人工育苗阶段的优质饵料。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溶解铀浓度及其入海通量的影响,于2014年调水调沙期间在黄河小浪底站及利津站进行了连续同步观测。结果发现,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站溶解铀浓度的平均值在调水阶段为(4.28±0.33)μg/L,调沙阶段为(4.19±0.29)μg/L;利津站溶解铀浓度的平均值在调水阶段为(4.55±0.22)μg/L,调沙阶段为(4.87±0.40)μg/L。无论是调水阶段还是调沙阶段,利津站溶解铀浓度的平均值均比小浪底站高,且调沙阶段溶解铀增加量显著高于调水阶段。进一步分析讨论得出调水调沙期间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以及悬浮颗粒物粒径的变化是影响黄河下游溶解铀化学行为的主要因素。2014年调水调沙的运行使得黄河下游利津站的溶解铀入海通量比河流正常输运状态下增加了8.3×102 kg;而2015年在只进行了调水的情况下,从小浪底站到利津站溶解铀通量减少了4.1×103 kg,说明不同模式下的调水调沙对溶解态铀入海通量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在黄河口咸淡水混合带存在着悬浮颗粒物向水体释放溶解铀的现象,根据调水调沙期间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量及溶解铀的释放系数估算得到2010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调水调沙期间在河口混合带释放的溶解铀分别为1.57×104 kg、0.739×104 kg、0.690×104 kg和8.25×102 kg,分别占各自年份全年溶解铀入海通量的15%、7.7%、5.3%和1.3%。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研究了海水中痕量铋(III)的最适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选择电解电位(E)为-1.10V,溶出上限电位(E上)为-0.70V,溶出下限电位(E下)为-0.00V,工作电极旋转速度2500rpm.洗电极时间和富集时间分别为30s和600s。适宜的盐度和酸度为5.8-29.0×10-2mol/L和1.00-2.00×10-mol/LHNO3。对在海水中加入5μg/L铋(III)的样品8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3%。校正曲线方程为Y=4.77+55X,相关系数(γ)为0.9993。对青岛沿岸海水测定的加入回收率为96.5%。1994年利用该方法测定青岛沿岸海水中铋(III)的浓度为0.017-0.103μg/L。  相似文献   

17.
于1990年2月在青岛鲁迅公园采得海水样品;189年5月在南京采得伊利石样品,在苏州有得高岭石样品;1990年3月实验室合成针铁矿和δ-MnO3样品。用振荡平衡实验、离心分离方法和光度分析方法测定3种电溶液(NaCl溶液、NaCl-CaCl2溶液和海水)中酸盐在上述4种固体粒子上的交换率-PH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海水中磷酸盐在固体粒子上的交换率-PH曲线为V形,并建立阴离了液-固界面作用的交换率-  相似文献   

18.
镉对石莼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表明 ,用含不同浓度镉 (0、5、10、15、2 0、2 5、30× 10 -6)的海水培养石莼 1~ 8d,石莼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绿素含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5× 10 -6的镉培养 3d,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 ;培养时间越长 ,下降幅度越大。低浓度的镉 (5~ 10× 10 -6)对呼吸有促进作用 ,出现了“伤呼吸”;高浓度的镉 (>10× 10 -6)对呼吸有明显抑制作用 ,培养 5d后石莼开始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雷州半岛西北部海湾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对湛江安铺港海域海水和沉积物中汞(Hg)、砷(As)、铜(Cu)、铅(Pb)、锌(Zn)、镉(Cd)、铬(Cr) 等7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铺港海域海水Hg、As、Cu、Pb、Zn、Cd、Cr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11 μg/L、0.7 μg/L、2.5 μg/L、0.43 μg/L、10.3 μg/L、0.08 μg/L、0.1 μg/L,所有站位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Hg、As、Cu、Pb、Zn、Cd、Cr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65×10-6、11.7×10-6、12.6×10-6、21.6×10-6、29.3×10-6、0.12×10-6、36.1×10-6,,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的含量与重金属Hg、As、Cu、Pb、Zn、Cd 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受到TOC 的影响。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重金属Hg 和Cu 表现为轻度污染,而As、Pb、Zn、Cd、Cr 表现为无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安铺港海域各站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sk Index,RI) 平均值为179.55,处于中等生态危害,重金属Hg 具有较重的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0.
南沙群岛珊瑚礁潟湖及附近海区春季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4—5月运用荧光法和14C同位素示踪法测定了渚碧礁、永暑礁、赤瓜礁、华阳礁、南薰礁5个■湖和附近海区15个站位的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湖内的平均初级生产力和平均同化系数分别为 1.52±0.90 mg C·m-3·h-1 和 6.34±1.56 mgC·(mg Chl.a)-1·h-1 。附近海区的平均初级生产力为 0.27±0.12 mg C·m-3·h-1,最大值分布在 50m水层;平均同化系数为 2.99±0.85 mg C·(mg Chl.a)-1·h-1 ,最大值分布在50m水层,最小值分布在75m水层。珊瑚礁■湖初级生产力和同化系数都比附近海区高,可能与■湖的特殊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