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常气象的标准是指本年内,某站逐月出现的气象要素超过该月三十年累年极值时,即称为异常气象。一九八一年我省《异常气象》主要是:(一)春季,日照强、温度高、降水少,形成严重干旱。三月、五月,我省河西、中部和陇东地区的二十五个县站日照总时数出现异常,多数地方日照总时数达250.0—300.0小时,渭源、平凉、泾川、华亭、太白镇五月份日照总时数达300.0—316.0小时。同时,  相似文献   

2.
陈志林 《气象》1983,9(4):29-29
近些年来,不少台站感到日照记录不正常,省局在审核报表时也常感到某些天的日照时数可能偏少并提出查询。我们于1981年曾到一个站(以下简称甲站)和同志们共同作了一些对比观测试验,发现该站1979年12月—1981年6月的日照时数记录明显偏少;共计偏少839.0小时,占此段记录的32%左右。而其原因则是枸橼酸铁铵有药用的和试验用  相似文献   

3.
简析近年日照时数偏少的原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气象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近些年的日照时数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多数偏少。从韶关八县(市)气象站1990~1999年各年日照时数与历年平均日照时数对照表可以看出,十年的日照资料仅仁化站偏多年份多于偏少年份,其它七个站是偏少年份多于偏多年份,其中南雄、乳源站十年均少于历年平均值,始兴、乐昌、翁源三个站仅有一年多于历年平均值。八个站最近十年的日照资料与各站历年平均值相比较,偏多与偏少年数比为14:66。……  相似文献   

4.
洛阳地区太阳能资源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1—2010年郑州辐射站太阳辐射和日照资料、洛阳地区9个气象观测站日照资料,采用气候学计算、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和资源丰富程度、利用价值、稳定程度等指标,对洛阳地区太阳能资源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洛阳地区多年平均总辐射为4842.4MJ·m-2·a-1,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每年1.4MJ·m-2。夏季辐射丰富,冬季偏少,夏季总辐射量是冬季的2倍;月平均总辐射5月最多(569.7MJ·m-2),12月最少(241.9MJ·m-2);年总辐射孟津最高,为4922.8MJ·m-2·a-1,宜阳最少,为4681.1MJ·m-2·a-1。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64.7h,总体呈显著减少趋势。春季日照时数多,冬季少,春季日照时数比冬季多33.37%;月平均日照时数5月最多(217.3h),2月最少(138.2h);年日照时数孟津最多(2144.9h),宜阳最少(1909.2h)。洛阳各地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利用价值较高,各月日照时数6h的天数为9.8~18.1天,全年为162.7~185.3天;太阳能资源也比较稳定,月最大日照时数12月6h的天数为16.9天,是月最小日照时数7月的1.48倍,12月至次年1月不利于太阳能利用。  相似文献   

5.
近50 a华北平原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10年华北平原50个站日照、降水、云量、风速和视程障碍日数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聚类分析和突变检测等方法,研究了华北平原年、季、月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年、季、月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均呈北多南少的分布形式,春季最多,其次为夏、秋与冬季.近50a华北平原年日照时数普遍显著减少,区域平均减幅为93.4h/10a,为同期全国平均(- 45.9 h/10a)的两倍多,明显的年代际转折发生在1980s中后期.年日照时数异常偏多和偏少分别出现在1965年和2003年.四季日照时数也都明显减少,没有一个季节、一个测站的日照时数有明显的正趋势变化,夏季减幅最大也最明显,其次依次是冬、秋和春季.近30a年及夏、秋两季日照时数减幅增大,而冬、春两季减幅略缩小.大气透明度下降和平均风速减小是造成华北平原日照减少的主要原因,此外,在不同地区云量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唐红忠  牟佳  白慧 《贵州气象》2011,35(4):22-24
用贵州省罗甸站和荔波站1977—2010年日照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和M-K检测法分析罗甸日照的月变化趋势,发现日照减少主要出现在夏季和秋冬季;还分为蓄水前和蓄水后两个时段,分析龙滩水库建库对罗甸县日照时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库建库后罗甸县年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50年拉萨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拉萨1953~2005年的年、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50年来拉萨年日照时数和各季节日照时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以每10年27.6h倾向率减少,且这种减少的趋势在增大,主要表现在夏、秋季。20世纪50~80年代年日照时数均为正距平,90年代以负距平为其主要的年际变化特征;90年代夏季日照明显偏少,60年代冬季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90年代末出现异常偏少年,夏季日照时数仅在2000年出现了异常偏少现象,而冬季日照时数多异常年份,主要发生在50年代。年平均总云量减少趋势明显,低云量下降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是全国日照时数最少地区之一 ,年日照时数大多少于 14 0 0小时 ,最少的地方不足 80 0小时。不知何年何月 ,是何方神圣 ,初来乍到四川 ,不习惯四川盆地阴沉多雨多雾的气候 ,便以“蜀犬吠日”来形容四川盆地光照之少 ,意即四川盆地难见日光 ,以至连狗见了太阳都要惊叫。这颇为夸张 ,而且带着贬意 ,还成了比喻少见多怪的成语流传千古。四川的气候果真不如光照丰富的地方 ?以四川人的廉虚态度来审视日照少的不足 :日照时数少影响到四川人的身高 ,四川男子平均身高为全国倒数第二 ,女子倒数第三 ,明显低于年日照时数 2 0 0 0多小时的北方…  相似文献   

9.
李志刚 《气象》1980,6(10):24-24
一、问题的提出 在报表审核工作中,发现同纬度的相邻两站,相距不到五十公里,而日照时数却相差悬殊。用新沂站和邳县站1978—1979两年中1、4、7、10月的记录比较,日照时数月合计值的差值即在23至30小时之间,平均每天相差0.8至1·1小时,此二站日照百分率相差8—9%(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日照何故偏少偶然翻阅我局“1995年夏季气候评价”.突然发现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日照偏少,阴天日数偏少”。这不是矛盾吗?详查资料,证据确凿:各日的日照时数与历年相比均偏少.夏季竟偏少2成,可阴天日数与历年相比少7天。仔细分析,上述不可思议的现象归咎...  相似文献   

11.
利用祁连山中部腹地四个气象观测站53年生长季实测日照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祁连山草原生长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草原生长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分三个阶段,1961—1972、1973—1997、1998—2013年,第一阶段生长季日照时数偏少,气候倾向率-7.9h/10a;第二阶段生长季日照时数偏多,气候倾向率8.9h/10a;第三阶段日照时数偏少,气候倾向率-7.9 h/10a。用非参数统计量对生长季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检验,|Z|Z0.05,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是显著的。祁连山草原生长季日照时数在2005年附近存在一次显著的从高到低的突变,表现为日照时数的急剧减少。春末5月份是整个生长季日照时间最长的月份,月平均值达到249h,6月份入夏以后日照时数略有下降,夏末8月日照时数增加,进入9月以后日照时数明显减少,为生长季日照时数最少的月份。  相似文献   

12.
根据1981-2015年广州、韶关等9站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学统计、线性趋势分析和有关行业标准等,对韶关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近35年来,韶关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年太阳总辐射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夏季辐射丰富,冬季偏少;月平均总辐射7月最多,2月最少;年总辐射仁化最多,乐昌最少。年日照时数的线性变化趋势也不显著;夏季日照时数多,春季的少;月平均日照时数7月最多,3月最少;年日照时数也是仁化最多,乐昌最少。日照时数6 h的平均天数为139.6天,太阳能资源利用价值一般,但7-12月太阳能资源利用价值较高。月最大日照时数7月6 h的天数为18.2天,是月最小日照时数3月的3.96倍,太阳能资源较稳定,可进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拉萨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勇平  穆晓涛 《气象》1986,12(7):24-25
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五大支流之一,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南侧。拉萨河流域南北宽218.2km(29°20′—31°18′N),东西长315.4Km(90°04′—93°21′E),面积约32526km~2,平均拔海高度在3600m以上。由于其间山峦重叠,高差悬殊,有16条支流呈叶脉状从左右岸汇入于流,地形十分复杂,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气候,本文根据流域内13个站点的资料,对拉萨河流域气候作一简述。 一、光照 1.日照时数 拉萨河流域是我国日照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时数达2367—3169小时,从南向北递减。用拉萨站资料统计:农作物可以利用的日照时数(≥0℃期间)为2222小时,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73.7%,≥10℃期间日照时数为1163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38.6%。 2.日照百分率 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55—73%之间。波峰出现在11月,波谷出现在7月,5月还有一个次波峰。  相似文献   

14.
气象异常常会带来自然灾害。而“异常”并不总一定有“灾害”。例如,1985年4月,全省有85%的站出现建国以来“月最少降水量”的异常纪录,一反“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气候规律,然而这一年麦类油菜等春花作物却获得了丰收。本文所谈的“异常”,是指当年出现的气象要素值超过历史记录值(即20—30年的极值)。据54个站的资料,1987年我省气象异常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先是2月奇热,后又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15.
利用思南1954—2008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了55 a来日照时数分布和变化特征,得出结论:思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5h。7、8月日照时数最多,1月日照时数最少。四季中,夏季日照最为丰富,春秋次之,冬季最少。55 a来,思南的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四季中夏季降幅最为明显,达-23h/10 a;12个月中,除5月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各月都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在0.2~9.4/10 a之间不等。同时与邻近的印江站进行了比较,表明日照减少不是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些台站常感到日照记录不够正常;省局业务处在审核报表时,也提出某些日照记录有问题。为查明影响日照记录的原因,去年六月,我和甲站的同志一起进行了对比观测试验。发现,甲站由于枸橼酸铁铵(以下简称枸药)感光性能不好,使1979年12月—1981年6月的日照时数明显偏少。一、对比观测试验对甲站日照记求,该站同志除多次讨论省局查询的问题外,并强调“要按规范规定涂药“。此后,又按地局建议进行了对比观测。  相似文献   

17.
对荆门市境内荆门、钟祥、京山三站1961—2017年逐月日照时数、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相对湿度、能见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荆门、钟祥两站年、季日照时数均为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中减少速率最大的是日照时数,夏季减少最多,秋、冬季次之,春季最小;20世纪60—70年代日照充沛,80年代为过渡时期,90年代以后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加剧。京山站夏季减少趋势显著,秋、冬两季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春季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异常出现过11站次,季日照时数异常出现过33站次,均以异常偏多为主;能见度显著下降是造成年/季日照时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总云量、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增加也是个别季节、个别站点日照时数减少的原因;京山站日照时数下降趋势小于荆门、钟祥两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能见度下降趋势较小,这可能与京山县的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的破坏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利用福泉市气象站1961—2018年的日照时数数据,应用线性趋势法、M-K突变分析法,对福泉市日照资料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 a福泉市年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突变出现2000年。月分布上只有2月是增加的趋势,其余月份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宿州站1953~2010年的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a年宿州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49h/10a;四季日照时数也均呈现下降特征,夏季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月日照时数5月份最多,2月最少,气候倾向率只有4月为正值;日照日数和日照百分率和总云量无明显的线性关...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冬季(12-2月上旬)全省平均气温为31-12.1℃;与常年同期相比,1月中、下旬明显偏低1-3℃,其余时段大部地区正常略偏高。极端最低气温一56℃,出现在瑞昌。降水量161-553mm,大部地区比常年偏多3成一2倍,少部地区偏多两倍以上;如南昌市降水达436mm,比常年同期偏多3.4倍。日照时数55-189小时,全省日照异常偏少,绝大部分地区日照不及常年同期平均值的~半,为历史罕见。南昌市此期间日照时数123小时,历年同期平均值为272/J\时。1”8年冬季(12一2月上旬)气候条件中光、温、水资源明显差于常年,且厂具、莲塘等地出现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