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研究地下水资源赋存规律,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及开采潜力评价,对区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莱州市平里店—驿道地区所在的1∶5万平里店图幅区域作为研究区,通过资料收集、水文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球化学调查、地下水动态监测等工作手段,查明了研究区内各水文地质单元的水文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包含11个计算组、2个计算亚组),通过资料统计法和开采量调查统计法统计了各计算分区一个水文年内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计算并选用合适的水文地质参数,运用水均衡法计算出区内降水入渗补给量、河流渗漏补给量、灌溉回渗补给量、侧向径流量及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并对各计算分区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作出分析评价。研究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3915. 675×104 m 3/a,王河水文地质区松散岩类孔隙水涌水量>500m3/d亚组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较大,其余各计算分区、组及亚组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一般。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3)
黄河流域青海段内重点城镇密集,人口分布集中,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近年工程建设日益强烈,地下水资源需求迫切。本文以黄河一级支流黑城河为研究区,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及室内分析等,计算分析了黑城河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及可开采潜力,为地下水开采提供基础数据。经排泄量总和法计算,黑城河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18 650. 96 m3/d,矿化度0. 385~0. 402 g/L,水质良好;可开采资源量6 168. 60 m3/d,占断面径流量的40. 6%,水量有保证;其评价思路对黄河流域其他支流地下水资源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其结论对解决黑城河河谷区村镇及下游重点城镇后备水源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合理设计开采方案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德惠典型傍河地下水水源地为研究区,在查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以管井为例,运用解析法确定了最佳开采方案和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并对最佳开采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开采井沿河流呈直线形单排布井方式,井数为12眼,井河距离为200 m,井间距离为150 m,单井开采量为2 960 m3/d,总开采量为35 520 m3/d时,取水保证程度较高,面对河流突发性污染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不会对区域水环境和其他用户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及水文地质试验,对林周县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含水层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堆积物(Qhalp)为主,冲积砂砾卵石富水性好、渗透性好、具微承压、单井出水量1 000~3 000m3/d;冲洪积含泥砂砾石富水性较差、渗透性较差、单井出水量100~1 000m3/d。水源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径流补给,于澎波曲下游排泄。水源地地下水属于Ⅱ类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优良。地下水锶含量为0.34~0.44mg/L,偏硅酸含量也较高。初步判定地下水富锶与白垩系上统设兴组花岗岩侵入体有关。水源地可开采量为3 614.63 m~3/d,地下水储存量为4 311.00×10~4m~3。通过研究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林周盆地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初步探讨地下水富锶的成因、分布及利用价值,对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6)
基于康滩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概化含水层水力特征、垂向、侧向边界,依据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建立地下水数学模型。经过水位拟合检验和水均衡验算,说明含水层结构、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边界条件的概化等处理较为合理,所建立的地下水数学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实际情况。本次模拟结果的总补给量为3.780 3万m~3/d,总排泄量为3.86万m~3/d,均衡差为-0.079 7万m~3/d。呈现微弱负均衡。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6)
在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较为简单,主要为构造断裂破碎带脉状水,其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由于断裂带裂隙多呈闭合状,连通性差,因而地下水的径流-排泄条件不好;矿区(床)充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矿体中的断裂带脉状水;通过"大井法"计算得到在564m标高处露天矿场涌水量为312.03 m3/d,而在400 m标高处矿坑涌水量为862.87 m3/d。  相似文献   

7.
开展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对本地区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沭阳主城区自然地质环境及地质特征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勘探与试验以及水质检测资料,分析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分布规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水化学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分为浅层地下水(第Ⅰ含水层组)和深层地下水(第Ⅱ、第Ⅲ含水层组)。浅层地下水富水性较好地段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淮沭河、新沂河和沭河周边一带,实测单井涌水量754.60 m3/d,其它地段属于富水性较差区,实测单井涌水量183.84~184.75 m3/d,局部水质较差,易受污染。深层地下水水富水性好地段分布于研究区西南及二斗渠以南一带,含水层厚度较大,实测单井涌水量597.77 m3/d,其它地段属于富水性中等,实测单井涌水量422.97~459.56 m3/d,水质良好。研究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受地形地貌、人工开采等因素影响明显,深层地下水局部地区已形成了水位降落漏斗。  相似文献   

8.
湖南龙山洗洛地区岩溶地下水开发前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水资源紧缺、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向来备受关注。本文在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的湖南省龙山县,对其东侧约7 km的洗洛地区进行了综合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以期探讨其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前景。研究查明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富水规律;认为洗洛岩溶槽谷发育区至少含两层岩溶地下水,地下水综合开采条件良好,最枯单孔涌水量1 889.57 m3/d。洗洛地区有望成为一岩溶地下水可采量3~5×104m3/d的中至大型水源地,可解决约10万人的饮水困难。  相似文献   

9.
通过抽水试验,确定了拟建水源地——赵油坊的水文地质参数:平均导水系数878.27m2/d,弹性释水系数为6.85×10-4,压力传导系数为1.55×106m2/d,水跃值为3.44m;根据水文地质参数把水源地划分为6个单元。选用合理的计算模型,模拟不同开采条件下地下水水位下降情况,确定以24000m3/d的开采方案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T-PROGS的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阐述转移概率地质统计软件(T-PROGS)基本原理,然后充分利用已知钻孔的岩性信息,应用地质统计学条件模拟技术建立研究区水文地质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概念模型的方法建立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最后通过水文地质单元流(HUF)软件包实现二者有机集成,最终建立和识别研究区地下水三维数值模型,水文地质参数以岩性赋值,并应用该模型进行水源地开发利用方案预测,得出水源地日供水8×104m3是有保障的,其可开采资源量为26.23×104m3/d。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论述酒泉西盆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评价了盆地内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来源及补给量、储存量、允许开采量,并对酒钢公司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进行了深入分析。其结论是,酒西盆地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76.342 5万m3/d,北大河出山冰沟口—北大河水源地以南约34.5km长度内渗漏补给和盆地基底深层基岩承压水顶托越流补给是其主要补给来源,占总补给量的89.6%;储存量为191.73亿m3;已探明允许开采量为34.558万m3/d。现状地下水可供水量满足酒钢公司未来30年对水资源的需求,供需基本平衡。同时,从保护黑河流域下流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立节水型钢铁企业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王洪磊  李伟  吴宏涛 《地下水》2010,32(6):121-124
在太行山脉南段的深山区,受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地下水汇水面积较小等因素的限制,地下水勘查工作难度很大,成井率较低。该地区的村民多数仍饮用的是极不卫生的窖水,不但水质无法保证,更给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磁县南峧村成功实施一眼井深450m、出水量为14 m3/h的示范孔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复杂地区构造裂隙水勘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水文地质勘查的基础上,指出坎上铁矿分成南北2个矿段,赋存于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中,包括4个含水层和2个弱透水层。利用大井法和数值模拟法对矿区的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本阶段概算单独开采至矿体底板时,北矿段正常涌水量为3 067m3/d,南矿段正常涌水量为23 400m3/d。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翁牛特-库伦一带严重缺水区找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翁牛特-库伦一带为西辽河平原周边的严重缺水区,区内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找水难度较大.在该区找水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前人资料,综合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补径排规律,合理采用遥感、物探等各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主要寻找断层带脉状水、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古河道砂砾石松散岩类水等.通过两年的工作,为地方成井7眼,总涌水量达3464.91m3/d,缓解了部分地区的人畜饮用水紧张状况,起到了典型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武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开采动态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考虑大武水源地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运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采用断层带状剖分方法,在大武水源地建立了地下水流动的三维数值模型。模型采用任意多边形网格有限差分法求解,把断层带作为单独的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参与模型运算,较好地刻画了断层的性质,模拟计算水位结果与观测水位资料拟合检验效果良好。为了保证大武水源地岩溶地下水能够合理的持续开发利用,在此模型基础上和在不考虑上游太河水库放水条件下,模拟计算得出了平水段和枯水段水源地地下水的允许最大可开采量分别为39. 7万m3 /d和26. 2万m3 /d   相似文献   

16.
预测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水文特征对保障施工安全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以广东省鸿图嶂隧道预测及防治隧道涌突水为例,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应用于隧道开挖区域水文特征调查,确定可能发生的涌突水区域,并采用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的方式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探测深度较大、抗干扰能力强、横向分辨率高。应用此方法预测到未来待施工的区段有5处存在较大涌突水可能,开挖结果显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探测很好地还原了埋深超过700 m的场地实际情况,解决了前期工作中其他技术方法不能很好地对断层的深部空间形态及其富水情况等特征进行准确判断的问题。针对探测结果和开挖情况,采用全断面超前帷幕注浆堵水方案对断层裂隙进行了有效封闭,达到了安全掘进和限量排放水的目的,从而降低了因隧道涌突水造成的不必要损失。这一方法的实践应用为隧道突涌水的预测做了很好的验证,并为相应的灾害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章丘市桃花山地区专项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地温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地热钻探、抽水试验等一系列地质工作,勘探查明地热田120.36万m2,地热资源总量1.52×10^16J,可利用地热资源量2.29×10^15J,单井可开采量高达3 485m3/d。桃花山地热具有资源储量丰富、地热流体医疗价值高、所处区位优势明显等诸多特征,拥有良好的开发远景,可作为供暖、洗浴、疗养用水等。  相似文献   

18.
碳酸盐岩地区水质和化学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描述了在碳酸盐岩分布的水文地质系统内,怎样利用水质相对,绝对含量,运用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水动力学的理论及方法,进行半定量或定量的确定研究区某些水文地质信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文章就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类型分带模型和成因;系绕水化学分带溶蚀特征的定量评价;以及定量评价水文地质条件的化学动力学法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理论和计算在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区某些水文地层系统中运用时,获得与实际水文地质特点相吻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Southhotspring,smallhotspringandQiaokou barepresent,betweenthem,thegeothermalwaters ofthesouthhotspringsysteminthesouthhotspring anticlineinChongqing.Thesouthhotspringanti clineisageothermalwaterstoragesystem.Itex tendsfromnorthtosouthinthecentralpartof Chongqing.Itis45kmlongfromsouthtonorthand2kmwide.Thesouthhotspringandsmallhot spring,inthemiddleoftheanticline,arewell known touristattractionsfortheirgeothermalwaters.Ex cessiveexploitationledtoagradualdeclineinthewa terlev…  相似文献   

20.
The lithology of the studied aquifers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ir hydrogeologic setting. Moreover, the structural patterns have their imprint on the geologic setting and consequently the hydrogeologic conditions of the area. Lake Nasser recharges the groundwater in the study area by large amount of water increasing the groundwater level. A comparison of the depth to water in the same wells at two different periods (1998 and 2014 ) shows that the depth to water increases with average rise 11.1 m during 16 years. The constructed water table map shows that the groundwater flow is mainly towards the northwest direction reflecting recharge from Lake Nasser. The hydraulic parameters of the Abu Aggag and Sabaya sandstone aquifers are determined in the present work from pumping tests. The transmissivity of the studied aquifers reflects the moderate to high potentiality. The groundwater salinity of the studied aquifers is fresh water and varies from 353 to 983 ppm (part per million) and suitable for all purposes. It increases due to the west direction coinciding with groundwater flow direction. The main result of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the seepage water from Lake Nasser attains 17 mcm/y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