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多聚焦成像技术的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地下地质体的成像精度,需要对目标进行准确成像。多聚焦成像技术将属于不同CMP道集的接收道在同一菲涅尔带半径内进行叠加,增加覆盖次数,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根据多聚焦成像技术原理、实现过程,提出基于多聚焦成像技术的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方法,并与常规NMO动校正方法进行比较。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二维地震处理应用取得较好的成像效果,为研究石炭系—二叠系构造演化特征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叠前道集数据的信噪比,将频率域基于双向预测误差滤波的三维叠后随机噪音衰减方法(3DRNA),经过地震资料的道头修改和重置后,应用于叠前地震资料,实现三维叠前地震资料随机噪音的压制处理.某工区CMP道集和CRP道集随机噪音压制的试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三维地震数据信噪比,得到的地震道集同相轴更清晰,可在不同的处理流程和步骤中串行应用,并且几乎可适用于所有三维地震资料.为提高速度分析精度、改善叠加效果、保持地震数据的AVO振幅特性和提高成果数据体的成像精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目前常见的广义S变换类型、原理与特点,归纳了现今广义S变换在时频域滤波去噪、时频谱分解、初至波识别与拾取及面波干扰压制等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展望了广义S变换在地震弱信号识别与提取、地震资料精细时变滤波、面波频散特性分析、背景噪声成像等研究方面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频能量衰减梯度理论的传统叠后油气检测方法,未同时利用地震波通过油气层后的高频衰减和低频增强两种特性,且其结果为界面信息,可解释性较差,分辨率有所降低。为了更好地突出叠后地震资料中储层的含油气性,建立一种岩性约束下振幅衰减梯度分频属性的油气检测方法。基于地震波通过油气层后的衰减特性,首先应用振幅衰减梯度技术和分频处理技术,突出油气层的高频衰减和低频增强地震响应特征;然后应用90°相移技术将界面信息转化为岩层信息,提高剖面的可解释性;最后引入岩性约束,恢复地震分辨率和提高油气检测精度。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不损失地震分辨率的前提下有效突出储层的含油气性。在实际资料应用中,与钻井数据吻合良好,平面属性表征的油水界面与钻井压力外推结果基本一致,地层的含油气性检测和识别具有较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巨野煤田煤层厚度大而稳定 ,勘探区构造中等偏复杂 ,因而采用地震先行、钻探验证的综合勘探方法。本文介绍了该煤田彭庄勘探区的地震地质条件 ,地震反射波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断层、褶曲等地质现象的资料解释及地震技术应用效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当地震资料既存在严重静校正问题,信噪比又极低时,严重的静校正问题会制约提高信噪比技术的效果,同时低信噪比问题又会严重导致静校正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两者形成一种耦合关系,严重影响资料的成像效果。以解决复杂地表条件下低信噪比资料的静校正问题为出发点,讨论了折射层析静校正和初至波层析静校正适用性,提出了层析静校正融合技术;分析了生产中常用模型迭代剩余静校正和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蒙特卡罗剩余静校正与模型约束最大能量剩余静校正的综合剩余静校正技术,摸索出一套有效解决低信噪比资料静校正问题的处理技术。以YE地区存在严重静校正问题的低信噪比资料为例,验证了所述静校正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广义KL变换波场分离与去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KL滤波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方法技术之一。针对在实际中如何有效地应用好KL变换的问题,结合有效波同相轴高精度拾取和排齐技术,采用奇异值分解(SVD)算法实现KL变换,使KL滤波适用于任意弯曲同相轴的分离与消除。理论模型计算和实际资料处理试验表明,使甬该方法能有效地分离相干噪声和随机噪声,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简单实用.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8.
多次反射折射波影响地下地质目标体的地震成像。在鲁西南某矿地震勘探区内,由于第四系与侏罗系底砾岩直接接触,且第四系厚度薄,反射系数大,产生了多次反射折射波。该研究分析了多次反射折射波产生的机理,优化调整了勘探设计,采取规则噪音滤波、叠前多道预测反褶积、精确的速度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有效消除了多次反射折射波对有效波成像的影响,提高了资料信噪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老河口油田老163井区新近系河流相油气藏储层纵横向变化大、油气聚集复杂、常规地震解释精度低的问题,利用Jason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该地区馆上段储层进行了地震处理及砂体描述。通过地震资料反演前预处理、测井资料标准化校正、合成记录标定层位,GOCAD建模弥补Jason建立初始模型功能的不足,提高了该地区地震解释的精度。结果显示,反演可以识别3~6m的储集层,解决了砂体薄互层识别难的问题,获得了比较好的勘探及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很难在提高信噪比的同时提高分辨
率,本文基于中国近海某工区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技术,在地质导向下采用多种方法将提高信噪比和提高分辨率分开进行处
理,在处理的过程中互不干扰;再采用最优加权叠加技术将多处理流程得到的各自结果叠加起来,该技术简称为GeoMUST技术。
合成记录处理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兼顾信噪比和分辨率以及保真度。   相似文献   

11.
使用1999~2007年及2009~2013年2期GPS速度场,利用TDEFNODE负位错-块体模型反演红河断裂带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部分拉张和挤压,2008年以前红河断裂平均走滑速率为3.8±2.5 mm/a,平均倾滑速率为1.2±2.5 mm/a,北段和中段表现为拉张,南段则为挤压。红河断裂带北段和中段0~15 km的闭锁系数在0.8~0.99之间,滑动亏损速率为4.5 mm/a,易于应变能的快速积累;南段0~10 km的闭锁系数在0.8~0.95之间,滑动亏损速率为4 mm/a。2008年以后,中段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有所减小,南段闭锁程度与亏损速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2.
以1998~2007年和2009~2017年中国大陆水平GPS速度场为约束,基于块体-位错模型,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前后红河断裂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后红河断裂平均右旋走滑速率约为4.5 mm/a,其北段走滑速率增大明显,中段次之,而南段明显减弱;倾滑速率北段减弱明显,中段和南段有所减弱。汶川地震后红河断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中、北段都有所增加,南段减弱较大;近期红河断裂滑动亏损北段达到10 mm/a以上,中段也在5~8 mm/a,平均闭锁深度在20 km左右。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对红河断裂中、北段影响较小,南段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Finite Element (FE) modeling under plane stress condition is used to analyze the fault type variation with depth along and around the San Andreas Fault (SAF) zone. In this simulation elastic rheology was used and was thought justifiable as the variation in depth from 0.5 km to 20 km was considered. Series of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the variation in domain properties. Three types of models were created based on simple geological map of California, namely, 1) single domain model considering whole California as one homogeneous domain, 2) three domains model including the North American plate, Pacific plate, and SAF zone as separate domains, and 3) Four domains model including the three above plus the Garlock Fault zone. Mohr-Coulomb failure criterion and Byerlee's law were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failure state. All the models were driven by displacement boundary condition imposing the fixed North American plate and Pacific plate motion along N34°W vector up to the northern terminus of SAF and N50°E vector motion for the subducting the Gorda and Juan de Fuca plates. Our simulat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as the depth increased, the fault types were generally normal, and at shallow depth greater strike slip and some thrust faults were formed. It is concluded that SAF may be terminated as normal fault at depth although the surface expression is clearly strike slip.  相似文献   

14.
遗传算法反演龙门山断裂带断层三维滑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位错理论模型将遗传算法运用于断层三维滑动参数反演问题的求解,采用川西地区2004—2007年GPS观测数据对龙门山断裂带主要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结果在量值上整体较小,与地质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走滑分量︱U1︱<3.2 mm/a,倾滑分量︱U2︱<1.54 mm/a,张开分量︱U3︱<2.5mm/a,低滑动速率反映断层的闭锁及应力的积累及大地震发生的危险性;局部分量较地质结果偏大,反映实测GPS数据反演结果体现的是断层实时活动状态;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不依赖初值等优点使结果更加稳定,而张开分量显示局部不规律性,表现出各子断层空间活动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已有资料,推断出济南市区段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构造形成过程,通过整理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周围分布的大量钻孔数据,从地层岩性特点,重点研究市区内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导水性与透水性。研究表明,地垒处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对四大泉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千佛山断裂在市区内从南郊宾馆至明湖北路4km范围内具有透水性,明湖北路以北断裂EW向隔水不连通。文化桥断裂在市区内经十路至明湖北路之间3.7km范围内为EW向透水断裂;在经十路以南部分,断裂处南北向导水受阻,这是由于浅层强风化闪长岩钙华沉积所致。位于四大泉群正西方向的千佛山断裂,东西两侧透水性好,垂直方向上导水畅通,但由于上部沉积较厚粘土隔水层,因而没有出现泉水喷涌。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的活动特征,利用双差定位法对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2009-01~2018-09中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基于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研究区域3.5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地震活动沿断裂带分段特征明显,在101°E附近地震沿阿万仓断裂分布,近10 a来玛沁至若尔盖的地震空区现象还在持续;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2~30 km范围内;研究区域主压应力为NEE向,主张应力为NNW向。研究结果为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因受阿万仓断裂的吸收转换导致在玛沁-玛曲段滑动速率减弱的结论提供了地震学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郯庐断裂带渤东区段处于郯庐断裂带渤海海域平面延伸方向的转换区域,无论平面规模还是垂向活动强度均有其特殊
性,且该段不同构造带上主断裂带表现形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利用多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结合钻井资料,按照主断
裂发育的位置和垂向活动强度,对渤东地区的走滑断裂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凸起边界长期活动断裂、洼陷-斜坡区的“早断早
衰”型走滑断裂及凸起区的“早断中衰”型走滑断裂。重点介绍了后两种隐伏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及解释方法。郯庐断裂活动强
度、盖层泥岩厚度及新构造运动产生的晚期断裂活动强度不同是造成不同类型走滑断裂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郯
庐断裂带渤东区段对油气垂向运移的控制作用,提出深浅断裂平面重叠区是渤东地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断层封闭性研究大都集中在碎屑岩地层中的正断层上,断裂几何学特征(产状、规模和次级破裂)、母岩性质和变形
机制(断层岩类型和断裂带结构)、应力状态(稳定性)、温度历史(胶结作用)和流体性质均影响断层封闭能力。应力状态决定断层
的稳定性是断层封闭的前提和基础,沉积历史和成岩阶段确定的母岩成分、孔隙度、岩石力学特征、应力状态和温度历史,决定了
断裂微观变形机制,形成多种类型的断裂带和封闭能力不同的断层岩,是断层封闭的主因。断裂变形期后的变化,如胶结作用和
再活动,原始形成的封闭条件改变,流体性质影响断层的封闭能力大小。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有助于促使
断层封闭性评价从包含有断层面、断层岩渗透性以及对接关系的3D模型向包含断层运动、断层带作用和流体流动的4D模型方向
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及SBAS-InSAR技术,多尺度多角度开展太阳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断层遥感解译与对比分析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育6条主要断裂,其中太阳山断裂带构造地貌特征明显,由4条主干断裂组成,即岗市-河洑断裂、太阳山西侧断裂、肖伍铺断裂、仙峰峪断裂,主干断裂表现出线性陡坎、断层沟谷、湖泊边界、山体断错等异常地貌特征。SBAS-InSAR结果显示,研究区在2017-01~2019-10累积最大沉降量为62.59 mm,最大抬升量为59.42 mm,断裂控制着区域构造格架,影响地面抬升与沉降的分布格局,其中太阳山地区沉降与抬升的形变分布特征与构造带走向一致,可间接反映遥感解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由野外观察资料证实 ,黄山米山断裂是挤压逆冲为主兼左旋走滑断裂。该断裂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没有活动 ,内部物质固结较好 ,且断裂不从坝区通过 ,对米山水库的稳定性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