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引起我们对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评价新的思考。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安全岛’理论、地质结构控制论、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理论、‘场’论以及其他理论和观点)和初步形成的系统化、层次化、定量化、智能化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方法技术,指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应向小区划和四维发展,为工程建设服务。最终编写、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规范,建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体系;编制、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区划图(1:400万),形成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国家平台,作为国土规划和工程安全建设的法制性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2.
模糊聚类分析在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评价和研究所取得的地质、物探、测量、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成果资料的分析,综合考虑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介质条件等因素,选择了6种影响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该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将西安市地壳稳定性划分为次较不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三级共10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编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图,是根据"安全岛"理论,采用网格划分,逐层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图象识别,以及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专家系统的步骤和方法编制完成的。该图预测评价的极不稳定区和极次不稳定区,已被近期在中国云南孟连、甘肃永登两地分别发生的中、强地震震中定位所证实。因此,介绍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定量化编图理论和方法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即是本文阐述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中国区域稳定性评价图(1∶500万)是利用近年来我国在新构造运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综合分析中国新构造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构造运动理论,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编制全国范围的区域稳定性评价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基础地质信息,提高我国在区域稳定性评价研究方面的研究水平,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城市群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政府的宏观决策、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区域稳定性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重庆直辖市建立后 ,其幅员面积由原来的 2 .3万km2 扩大到 8.2万km2 ,原有资源与环境数据已不能满足政府决策的需要 ,因而比较系统地分析评价区域稳定性对重庆直辖市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重大工程选址与布局及移民搬迁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利用层次分析两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重庆直辖市全境进行了区域稳定性评价工作 ,编制了区域稳定性评价图。  相似文献   

6.
黄建文  李建林  周宜红 《岩土力学》2006,27(Z2):326-330
针对常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同时应用该评价模型对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厂房高边坡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可以使边坡稳定性评价更全面、更科学、更符合实际,该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可靠,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为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是随着我国大型工程和规模经济规划建设的区域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论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地质的分支学科(领域).本文综合概括目前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体系的3种代表性理论,即"安全岛"理论,构造控制理论和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理论.结合面临的主要任务,提出未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几个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即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国际化趋势、理论和技术多样化趋势、城市三维稳定性评价与小区划趋势、基于GIS技术的信息系统趋势及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和管理全程服务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要建立百万(瓦千)的大型发电厂,必须认真考虑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问题,否则就会有“毁于一旦”的危险.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试用遥感地质方法为鸡西、鹤岗电厂厂址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作了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稳定性评价中,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地震稳定性评价。近年来,国内外多采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概率方法作为区域地震稳定性评价的主要方法。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首要问题是确定区域潜在震源,但至今尚缺乏完整、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作者认为有必要从地震地质角度进行一次深刻的地质反思。 本文从构造变形的动力源、区域及局部应力场、地震断裂活动带的地震重复周期,地震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区域地震强度衰减规律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若干看法,作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地震地质工作加以考虑。至于常见的非发震断裂在区域地震稳定性评为中所起的作用,则需对这些断裂的地质特征与周围地质体的介质特征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才能判定其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0.
探索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宣 《第四纪研究》1992,12(4):289-292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是近年来在我国开展起来的一项研究工作,目的在于为新兴工业城市的建设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基地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本文叙述了关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并试图使评价工作从定性评价阶段逐渐走向定量评价阶段,以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由于一个地区的地壳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该区各部分在现代地壳运动中的表现,所以着重从地应力场和地变形场方面讨论,以探寻容易发生变形破坏和相对稳定的地带(区),达到稳定性区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强调研究地质环境~工程设施系统的协调稳定性出发,建议在研究、分析地质环境对城市建设的适宜性和适应性基础上,以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作为其质量评价指标。而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可由研究、分析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等综合进行评定。文中初步提出了地壳、地面及地基稳定性级别划分的原则和标准,也提出了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的简单判别式,并附一实例。该方法对地震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区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将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致灾因素多样与复杂的沟谷地区,传统的易发性评价模型的评价精度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基于斜坡单元法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析可以充分体现控制因素和诱发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信息量法既可以把灾害诱发因素按支配关系形成有序的分组和分层,又可以使统计分析评价与定量模型相结合,从而对斜坡体的评价更为有效,适用性更强. 因此,本研究将基于斜坡单元的易发性评价方法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量法相结合,并加入斜坡类型评价因子,以陕西省略阳县灾害易发性评价区划为例,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得出易发评价区划并检验评价精度. 研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可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评价和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井场为九龙沟内一预探井,由于井场地处斜坡区,为保持场地平整,在前期施工进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挖填方工程;为保证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已在填方区前缘修筑"T"型重力式挡墙。但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场区坡体及挡墙等建筑物出现拉张裂缝,变形迹象明显,具有较大危险性。本文根据场区变形迹象分布规律,结合场地地形、建筑物分布及其受影响程度等,对场地进行了分区并详细描述了各区工程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填土特征及原始坡体物质结构特征,对场区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极限平衡法对各区整体及局部稳定性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分析场区坡体稳定状况及预测可能造成的工程危害性提供了评价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区域斜坡不稳定空间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锋 《地球科学》1999,24(1):105-110
将场地斜坡稳定随机模拟分析结果与区域斜坡空间不稳定性预测结合起来,基于层次分析建立了区域斜坡空间破坏概率的多层模糊稳定分析方法,实现了场地斜坡稳定非确定性模型评价结果与区域稳定性研究相结合,借助这一关系模型可以实现空间点评价向空间面评价的过渡.以川南经济开发区区域斜坡空间破坏概率预测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区域斜坡不稳定性评价中的定量化困难,物理意义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5.
地下矿山工程围岩稳定性模糊动态聚类分区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针对梅山铁矿二期工程开拓设计的需要, 本文介绍了梅山地下矿山工程围岩稳定性模糊动态聚类分区的研究方法及其部分结果。该研究首先涉及分区资料的获取, 整理与分析;其次是分区因素的选取与指标确定;最后是模糊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在工程围岩分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机器学习在滑坡的易发性评价中面临两个难点,一是评价指标的客观量化,二是训练样本的选择。鉴于此,采用频率比法实现了评价指标的客观量化,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了非滑坡样本数据的筛选。结果表明,以k均值聚类算法筛选非滑坡为前提,神经网络的训练精度由73%提升到了97%,支持向量机的训练精度由75%提升到了96%。基于GIS平台,将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计算的全区易发性指数按自然断点法分为五个区域,分区图与历史灾害点的叠加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神经网络在全局范围内的评价结果优于支持向量机模型,全局精度分别为76%和74%。研究结果可为南江县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已有岩质边坡工程实例,针对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BP网络预测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要,是有一定实用价值和参考价值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阮航  张勇慧  朱泽奇  王进 《岩土力学》2015,36(11):3337-3344
考虑影响公路边坡稳定性信息的不完整性、随机性和模糊性,以最大熵原理和工程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并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公路边坡稳定性模糊评价方法。该模型充分利用影响因素的信息,以广义加权距离表示待评价样本与标准样本的差异,从优化条件中获得相对隶属度,并依据加权平均原则对边坡样本等级进行识别。该模型应用于常吉和吉怀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模型和属性识别模型的结果以及边坡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体现了其较好的一致性,并且结果更合理。同时,该模型具有较小的信息熵值,表明其评价的不确定性小,可靠性较高,是一种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新方法,可在相关工程领域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FORECAST OF PREFERRED FAULT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基于优势面区域稳定性评价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 (ANN)的原理和方法 ,探讨了基于 ANN的优势断裂预报神经网络算法及模型 ,并结合实例检验表明应用反传 (BP)神经网络模型判定优势断裂的新方法是有效的 ,且取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区域边坡稳定性定性评价和分区与基于极限平衡法或数值模拟的单体边坡稳定性定量评价是当前边坡稳定性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在总结当前这两个研究方向结合点的基础上,基于ArcGIS和FLAC2D软件,结合编程技术将两者集成,实现了剖面自动生成和FLAC2D计算数据前处理功能。将此应用于某工程实例,进行边坡稳定性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