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治奇 《探矿工程》2010,37(12):9-12
核废液的永久性处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技术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因此,对处置场的勘察和钻探技术质量要求极严。我国某压裂场是强自然造斜地层,其场地勘察和监测井的钻探施工孔斜是关键难题。在处置场的勘察和γ监测井的钻探施工中,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斜纠斜工艺和技术方法,取得了良好的防斜纠斜措施,达到了勘察和监测井设计要求的各项质量指标,保证了勘察和钻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腾飞  赵志杰  赵兴达  王蒙 《探矿工程》2021,48(S1):101-105
对于司家营铁矿岩层结构完整、岩石可钻性高的特点,施工中深孔岩心钻探勘查,控制钻孔弯曲度超差属于钻探技术难题,更是确保钻孔质量的关键,自2009年施工至今已施工中深孔30个左右,其中三分之二的钻孔因孔斜超差严重均被降级使用,使得地质技术人员头痛,更让钻探技术人员棘手。在钻探施工过程中,曾因个别钻孔发生孔内事故,采取螺杆造斜和下偏心楔子造斜绕过事故钻具均未成功。地层岩石完整且硬,钻孔纠斜、造斜无法实现,解决中深孔钻孔弯曲超差,严重成为该矿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解决不好就严重影响该矿区“攻深找盲”目标的实现;2018年该矿区深部续作设计钻孔孔深1500 m,为避免类似影响钻孔质量现象发生,在采取常规的钻孔防斜技术措施以外,采用“S75 mm半周期自修正防弯钻具(XBZX)”试验解决司家营铁矿中深孔弯曲超差严重技术难题;通过同勘探线2015年施工钻孔比较,取得了一定效果,为解决司家营铁矿中深孔钻孔弯曲超差严重技术难题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同类型矿区施工中深孔防止钻孔弯曲超差提供实践经验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浅析大吨位、超长孔深锚索钻孔孔斜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辉  牟文俊  陶林 《探矿工程》2010,37(6):71-74
在大吨位、超长孔深锚索支护施工中,钻孔孔斜控制对预应力锚索锚固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分析了造孔孔斜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孔深锚索钻孔孔斜的预防和控制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钻孔测斜成果与地质成果的对比分析,认为地层的地质特征是地层造斜性质的根本因素;借助地质资料.可以对地层的造斜性质及造斜强度做出及时、有效的预测与评价,并据此对该钻孔所揭露地层进行了统一分类;另外还指出了在高精度垂直钻孔施丁巾塔式钻具组合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程红文  朱恒银  刘兵 《探矿工程》2022,49(3):109-117
南岭科学钻探NLSD-1孔位于赣南地区、武夷北东向构造带和南岭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位置,钻遇岩层层理、板理、构造裂隙及劈理发育,钻孔内软硬互层、破碎带频繁出现,多处岩浆岩侵入,地质因素造成钻孔自然弯曲严重。为保证钻孔垂直度,采用了绳索取心式液动锤钻进、塔式绳索取心钻具钻进,以预防钻孔偏斜。遇强促斜地层,钻孔防斜技术工艺无法控制孔斜时,则采用定向钻进技术进行钻孔纠斜及侧钻,以达到人工干预钻孔轨迹的目的。经分析和研究,所采用的钻孔防斜和纠斜技术在深孔复杂、强促斜地层具有显著的防斜保直效果。  相似文献   

6.
TLSJD-1钻孔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科学钻探预导孔。根据该孔的地质概况和施工要求,正确合理地组织施工,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施工技术。针对钻孔地层自然造斜严重的问题,在施工中多次使用螺杆马达造斜,且使用自行研制的五单元钻具稳斜,有效地控制了钻孔轨迹。为解决深孔大孔段泥页岩裸孔钻进孔壁不稳定的问题,在施工用水矿化度较高的情况下,总结了一套钻井液技术,保障了钻探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肖长城 《探矿工程》2022,49(4):99-103
近年来在新疆伊犁盆地施工的砂岩型铀矿钻孔孔深大多在600~1000 m之间,钻孔终孔测井平均偏斜距在28 m左右,孔斜控制是影响伊犁矿区钻孔成孔质量的主要技术难题。伊犁盆地钻探施工多采用普通取心钻进工艺,成孔的钻杆与孔壁间的环状空间大,盆地内复杂地层引起的钻孔扩径现象普遍。普通取心钻进钻杆刚度小,钻杆在孔内转动时甩动弯曲幅度大,是导致孔斜控制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中深孔钻孔偏斜距较大,影响地质成果质量和钻探经济效益。通过设计适合在伊犁盆地复杂地层内使用的扶正器并优化钻具组合,使伊犁盆地试验区内施工的中深孔平均偏斜距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该技术方案对同类型钻孔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8.
钻孔测斜、防斜和纠(造)斜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和总结了主要科学钻探项目和结晶岩深孔取心钻探项目采用的钻孔测斜、防斜和纠(造)斜系统。  相似文献   

9.
孙孝刚  卢忠友  张涛 《探矿工程》2016,43(11):15-20
在岩心钻探施工过程中,钻遇岩(矿)心脱落需要补取岩心,或钻具脱落、埋钻和烧钻需要绕障时,人工造斜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钻孔较浅,造斜孔段刚好在变径后的位置,且上部孔壁稳定,易于扩孔和下套管,宜选用异径偏心楔人工造斜;钻孔较深,不能改变口径,造斜孔段岩层硬度较大,宜选用同径偏心楔人工造斜;钻孔较深,造斜孔段岩层硬度不大(如煤系地层中的煤层、泥岩等),宜选用同径自然造斜。选用偏斜楔造斜时,偏斜楔长度、偏斜角大小和导斜槽直径的合理选择,偏斜楔下入钻孔过程中的正确操作;选用同径自然造斜,水泥浆灌注孔段位置确定、水泥浆凝固后达到一定的强度和造斜过程中合理的钻进参数,是造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关铁矿帷幕灌浆孔设计深度深、钻孔垂直度要求高,加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钻孔偏斜超标严重,经过实践,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斜、纠斜技术措施。在分析孔斜原因的基础上,介绍了该工程的防斜、纠斜技术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玉富  刘林  孙丹  黎波 《探矿工程》2012,39(Z1):123-125
川西北高原高寒山区若尔盖铀矿地层“漏失、垮塌、超径、孔斜”,是典型的“五毒俱全”、国内少见的钻探复杂地层。我们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从工艺技术上改进,采用优质泥浆体系,成功穿越了近300米的炭质板岩层;采用连续造斜器成功实施了深孔定向钻进,为在复杂地层下一基多孔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急倾斜构造部位大力使用硬合金回转钻进时,常常会产生弯曲度很大的走向偏斜情况。这是因为不同岩层的阻力差异使钻头受到一种平行于岩层走向的偏斜力,迫使钻头向侧方研磨井壁;在不同井径变换部位所产生的偏斜效果是不同的。这样造成钻孔沿地层走向发生有规律的定向偏斜。  相似文献   

13.
复杂地层钻探问题一直是地质勘探、工程勘察及工程施工钻进中的主要技术难题。分析了复杂地层钻探护壁堵漏的方法;结合宁夏六盘山区东北麓芒硝矿钻探工程,对于大溶隙岩溶地层钻探,提出采用水泥-水玻璃-布袋护壁堵漏方法。阐述了漏失通道的性质和位置的分析方法、护壁堵漏方案和原理、正确确定注浆压力及最大注浆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汉月  刘强 《探矿工程》2007,34(9):85-91
详细介绍了采用潜孔锤冲击回转方法在岩石地层中实施定向钻进非开挖铺管的施工工艺,包括设备配置、仪器选用、造斜机理、清理岩屑和孔内事故处理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河南省板厂矿区ZK1403孔前期钻探施工基本情况及定向纠斜地质要求确定了纠斜方案。从小直径螺杆定向纠斜的理论准备、设备仪器、施工过程以及钻进参数方面确定了有效的定向纠斜施工工艺,实现了自孔深958 m、顶角10°、方位角143°至孔深1100 m、顶角7°、方位角18°的成功纠斜。通过矿区纠斜效果,总结了该技术的优点及不足,为今后地质深孔定向纠斜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海明 《探矿工程》2012,39(1):21-24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2孔钻探工程技术质量要求高,其中,孔斜及取心率尤为重要。但其上部(≤600m)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变质火山岩坚硬致密,局部裂隙发育,裂隙面、小断层多且断层倾角大,易造斜,造成岩心堵塞。钻孔结构较复杂,采用大口径牙轮钻进孔斜难以控制,纠斜钻进难度大。二开(47.8—638.01m)施工,从80—311.39m顶角/方位角由0.7°/202.9°到5.8°/222.7°。其后,采用5LZ120×7.0L-5(0.5°、0.75°弯外管)螺杆马达纠斜。从317.43—456.12m顶角/方位角由6.0°/228.3°纠正到0.9°/103.7°,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就孔斜及纠斜施工进行总结、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7.
王丽君  李强  刘爱群 《江苏地质》2012,36(2):142-146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深水勘探的重要目标,该盆地目前情况是钻井较少,勘探程度较低,勘探前景广阔。时深转换一直是琼东南盆地研究工作的重点,其中速度作为解释成果从时间到深度转换的重要桥梁,对于地质构造的勘探、钻孔的布置和设计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琼东南盆地横向上平均速度变化较大,且井上速度与地震速度之间存在着井震误差。据统计分析发现,该区井震误差主要有3种类型,按形态特征分别命名为铁轨差、喇叭口差、剪刀差。研究了不同类型误差的校正方法,再应用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YL1井的时深关系预测,钻井结果证实预测时深关系准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深孔钻探中钻孔弯曲问题,研制了半周期自修正防弯钻具(XBZX)。该钻具采用杠杆工作原理,结构简单。经过多个钻孔应用实践证明,使用该钻具能有效降低钻孔弯曲,并且在许多造斜地层的钻孔施工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