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喝的"茶面糊涂",那香喷喷的味儿怎么都忘不掉。"茶面糊涂"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但其实是在教育人们喝了"茶面糊涂"年就过完了,可不能犯糊涂,应该勤俭持家了。在我们老家,正月十五一般要吃上一碗"茶面糊涂"。还记得小时候住在老家,每年从正月十一开始,母亲就开始忙着准备做"茶面糊涂"了。俗话说"十一十二不碾米,十三十四大风起",意思就是说正月十一和十二这两天,一定要把"茶面"准备好。从正月十一开始家家户户都要碾点湿小米或玉米,只有略带湿润,才能碾得更细。那时候我们家里没有小米,  相似文献   

2.
<正>提起元宵节的美食,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元宵,而在我们家乡汝州,还有一款特色的美味佳肴——清心茶。“清心茶”其实并不是茶,俗名叫“茶面糊涂”,是一种稠糊糊的粥饭,因为我们家乡有的地方称“喝粥”为“喝茶”,因此就叫“清心茶”了。我们汝州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吃罢腊八粥,心里就糊涂;喝了清心茶,  相似文献   

3.
寻找年味     
正一场大雪过后,就到了年尾岁末。正月里一如既往的忙碌,千篇一律的迎来送往,小时候的年味不再重来。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春节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总感觉春节一年年不如过往。小时候的春节,是热腾腾的。除夕夜,我们兄弟几个围坐在热炕上看春晚,老父亲在拾掇各种吃食,妈妈给一家人包饺子。饺子煮好后,大哥放  相似文献   

4.
盛装的虎节     
在跳虎节这天,人们选中运气最好的8个人当场化装成"虎",用黑毡裹身为虎衣,头上捆扎出两只虎耳,身后腰部用黑毡捆成粗壮的尾巴,露出的脸部和手脚都画上黑、红、黄三色条纹,额画"王"字,颈系铜铃. 虎节又称跳虎节,是彝族虎图腾崇拜的一种最高形式. 清乾隆《南安州志》载:滇中楚雄的彝族支系罗罗每年正月过虎节,村民化装为虎,跳虎舞.如今,这种奇风异俗在一些彝区依旧以鲜活的形态比较完整地继承下来.其实,过虎节的习俗始于何时已无法考究,但比乾隆时代更早那是肯定的. 每年一度的虎节开始于农历正月初八.当天日落时分,历时8天的虎节就开始了.这时候,全村的男子都集中到土王庙,观看毕摩主持的请虎神仪式.  相似文献   

5.
祭灶糖     
正月初八飘雪花,家家户户把糖发。天热的时候不能做祭灶糖,容易融化。贮存时间长了也不行,糖分下降,口感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月初八,天上飘起雪花,温度变得恰到好处,人们就开始做祭灶糖了。祭灶糖的做法很简单,首先是一个“发”字。先是用水泡得大麦长出白白的嫩芽,再用石磨磨成浆,和蒸熟的小米放在水缸中。  相似文献   

6.
河南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河南民间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便有"年味儿"了.  相似文献   

7.
<正>重阳节这天,我回了趟老家。登上附近的方山,除了目睹乡亲们正在播种小麦外,还见到经过霜打的柿叶在秋风的吹拂下片片落地,只剩下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这让我想起童年摘柿子的美好场景。小时候家里穷,那时吃到嘴里的水果很少,所以每年柿子快成熟的季节,也是我和小伙伴最快乐的时光。于是,我们每天都要到村西北的那片柿林去,从下往上看,偶而发现一两个红了的柿子,我们会欣喜若狂。  相似文献   

8.
茶,始于春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近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华茶道又开始走上复兴之路。茶,距今已5000多年,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所以有了"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之说。犹记得,那是一个初春的午后,茶台上坐着三三两两茶客,我也是其中之一。那位泡茶的姑娘,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用她那娴熟的手法为我们泡茶,泡茶的同时她不紧不慢地还为我们解说,不知是她的神态吸引了我,还是她那  相似文献   

9.
正"为什么曾经生我养我的故乡,变成了一个自己不愿意回去的地方?"这个沉重的问题,在邓强先生的《回望故乡》散文集的字里行间,在对过去的"老家"那些温情画面详细描绘之后,不经意地冒出伤感的芽。现代中国人心中的"老家"是在农村在远方,这从每年春运的人群流向可以得知。很多都有大迁徙或时尚地说为"漂"的经历,故乡这个词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过去时。特别是20  相似文献   

10.
国土情话     
我的老家在豫东农村,孩提时我就常常受到热爱土地的熏陶.常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下种瓜、种豆玩耍.进入学校大门后,受到的又是"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的教育.进入青少年以后,每到寒、暑假或周末,都要回农村老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另外,从人们的谈论到书上看到的,使我在这方面受的教育也多了起来.从此,凡是涉及土地之事我就倍加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茶,始于春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近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华茶道又开始走上复兴之路。茶,距今已5000多年,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72毒,得茶而解之",所以有了"茶之为饮,发乎神农"之说。犹记得,那是一个初春的午后,茶台上坐着三三两两茶客,我也是其中之一。那位泡茶的姑娘,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用她那娴熟的手法为我们泡茶,泡茶的同时她不紧不慢地还为我们解说,不知是她的神态吸引了我,还是她那  相似文献   

12.
就在开发商准备"冬眠"时,忽如一夜春风来,火爆的成交局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呈现在人们面前,楼市成为了不倒翁,火爆势头可比肩09年。此番情形,实在令人犯糊涂,为何宏观调控屡屡成了"空调",中国楼市究竟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3.
正"湖南有很多优质矿泉水,但没有人去推广,让大家都喝上湖南的优质矿泉水,我们责无旁贷。"——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方先知"过去我们一直没有把这项工作提到议事日程,矿泉水资源不清、政策不利、管理不到位。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这项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加以部署安排。"——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总工程师尹学朗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以前,张家界认为我们的旅游服务和产品之类的都是世界最好的,有种盲目的自大感。但被发了‘黄牌’之后,我们首先是感到惊奇和惊讶。然后,醒过来就想着怎么办。"张家界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周远莽说。这句话深层次揭示了张家界为什么会有"黄牌"之挫,就是"夜郎自大"。张家界因为"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金字招牌,赢得了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但单纯"玩牌",忽视"护牌",就有玩丢的危险。面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出的黄牌,处于"博弈"困局中的张家界人开始痛定思痛,从思维与行为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到2008年,我局连续五次在全县和全市国土资源系统责任目标考评中,被评为第一名,每年都获得省、市、县各种奖励30多项,受到领导赞扬和群众好评。说起我们取得荣誉背后的"秘密法宝",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这多亏了咱们的娘家人——《资源导刊》!"  相似文献   

16.
与鱼之乐     
<正>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良双村有个"闹鱼节"。闹鱼节是新禾节里的一个高潮。每年的农历六月中,红水乡良双村的苗家都要举办闹鱼节。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闹鱼节就开始有了。那时,社会安定,人民富足。良双一带,家家户户无不粮米充  相似文献   

17.
<正>"各位都在呢?提前祝各位国庆节快乐!十一长假期间,土地执法巡逻和保护耕地的任务就落到你们肩上了!""没问题,这是我们的职责。所长你就放心吧,我们一定守住前沿阵地。国庆节快乐!"  相似文献   

18.
儿时年味浓     
<正>如今的生活条件好,过年似乎失去了它原有的神秘感和诱惑力,而我们小时候则天天盼着过年,也只有在那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不同于往常的热闹场景才随处可见,里里外外都洋溢着欢声笑语。进入腊月,天寒地冻,平时只知埋头苦干的人们才有空闲找些乐子迎接新年,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搭秋千"。搭秋千一般分两种形式。一种公家组织搭建,纯粹就是过年图乐,位置一般选在村口、街口等交通方便、场地开阔的地方。老家的村里有四个  相似文献   

19.
野菜记忆     
正对我这样在农村长大的这代人来说,野菜始终是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带给我们味蕾的享受,更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白蒿"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只能当柴烧。"这句民间俗语形象概括了白蒿的生长性状。白蒿是草是菜也是药,具有清热除湿、保肝利胆的功效。正月里,先从根部萌发的嫩苗叫"茵陈",药效最佳,只是多分布于荆棘丛生的向阳处,不易采挖;二月里天气渐暖,散落田间地头的种子破土而出且生长迅速,幼苗多被人当作菜肴食用。  相似文献   

20.
从2004年到2008年,我局连续五次在全县和全市国土资源系统责任目标考评中,被评为第一名,每年都获得省,市、县各种奖励30多项,受到领导赞扬和群众好评.说起我们取得荣誉背后的"秘密法宝",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 "这多亏了咱们的娘家人--<资源导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