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八一"建军节这天,很多战友从四面八方赶到吉林通化,在离别了30多年后故地重游。战友相逢,欢聚一堂,想必非常开心。然而,由于家事缠身,我未能前往,遗憾不已。1982年11月,我被批准入伍。当时,我刚高中毕业就穿上绿色军装,第一次乘坐火车来到了东北长白山深处的军营。从此,我从一名学生变为士兵,并且还是一名"导弹兵",实现了人生新的转折。记得在通化一个叫石湖的地方下了火车。据说,这里就是团部所在地,  相似文献   

2.
我忘不了浑厚起伏的山地,忘不了成为一名勘探队员时的欢乐和自豪.于是,我时常歌颂我的野外山村,我的高高的钻塔和悠扬的机声,我的朝夕相处的钻工弟兄们……那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更是我心灵中温情脉脉的依恋.  相似文献   

3.
说起辘轳井,我总忘不了那吱呀吱呀的摇辘轳声。那声音就像故乡一首悠远悠长的歌谣,在我的梦里,我的脑海里连绵不绝地唱响着,它是我童年的诗画,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正>单位的人都叫她张老师。小时候,有次我放学回家路上,经过人民路地下通道时,突然发现她在十多米开外的前方走,当即兴奋地大叫,"妈!妈!"可人多车杂,拥堵不堪,她毫无反应。我急中生智,改口又喊:"张老师!"真神奇,她瞬间就回过头来。看到是我后,她用手指点着我的额头,半嗔半怪地说:"你这闺女,没大没小!""怪我?"我也没好气儿,"叫你  相似文献   

5.
随笔三则     
正1据我所知,《芒果街上的小屋》出版了两次,第一次在2006年,第二次是去年、2012年。2006年我读过一次,小而清淡的喜欢,觉得它像儿时包了玻璃纸的糖果。6年过去了,去年,看到这本书,又读了,这次是闲散的读,从后往前,或者随便从中间的一节开始,但不自禁地,很快又读完了。读的时候,我知道,马上、马上就会给针扎一下,果然是——爷爷去世了,爸爸告诉了"我"这个最大的孩子,"爸爸人像件外套一样皱缩起来,哭了。""我想要是我自己的爸爸死去了我会做什么?于是,我把爸爸抱在怀里,我要抱啊抱啊抱住他。"  相似文献   

6.
记不清第一次听到格桑花的名字是在何时,只记得开始憧憬格桑花的模样是因了那首动人的歌谣:"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拉,你有一个花的笑容,美丽姑娘卓玛拉。你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歌唱在那草原上,你像春天飞舞的彩蝶,闪烁在那花丛中。啊,卓玛,草原上的格桑花……"那年,一次愉快的西北之行,让我有了与格桑花的初次邂逅。清晨,从西宁换乘大巴一路西行,生  相似文献   

7.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2009年12月28日,省区域地质调查所四楼会议室回荡着《地质队员之歌》,会场内四十余位身穿绿色制服的年轻地质队员整齐地坐在那里,那一抹军绿,充满着无限的生机,那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使会议室内跳动着青春的旋律,充盈着阳光、活力、希望。  相似文献   

8.
<正>说起辘轳井,我总忘不了那吱呀吱呀的摇辘轳声。那声音就像故乡一首悠远悠长的歌谣,在我的梦里,我的脑海里连绵不绝地唱响着,它是我童年的诗画,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我的故乡,村村寨寨几乎都有一两口辘轳井。我们村的辘轳井就静静地立在村口。井旁是一株多年的洋槐树,树冠约五六米,把辘轳井周围的大片地方遮盖得严严实实,像是辘轳井忠实的守护者。这口井没有人知道是什  相似文献   

9.
我忘不了浑厚起伏的山地,忘不了成为一名勘探队员时的欢乐和自豪。于是,我时常歌颂我的野外山村,我的高高的钻塔和悠扬的机声,我的朝夕相处的钻工弟兄们……那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更是我心灵中温情脉脉的依恋。我们的机长是个40多岁的老钻工。打煤时,他能48小时守在钻机上。这时候,他是烟一支一支吸,馍大个儿大个儿吃,甚至能一口气吃下一只大烧鸡。他的身子铁塔一样,一拳能砸烂一块砖头,双臂能举起一扇石磨。工区遭水灾时,他一人就把吉普车推到了高处。机长为人厚道。小赵家遭了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他一把甩出了1000元,说:“不用还…  相似文献   

10.
《山东国土资源》2014,(7):89-89
<正>6月7日至8日,第十次全国绿色国土实验区工作会议暨2014年部委政策信息对话会和第二届中国国土经济论坛在京召开,第十届全国政协张怀西副主席等国土经济学会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招远市国土资源局杨锐局长获评"第四届全国绿色国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会议指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转型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我怀念的楼,是这栋破楼。2007年的一天,我经过南门口,貌似现代的新大陆银座正在施工,招商如火如荼。两栋破旧的孤楼,伫立于人行道,固执而又刺眼。黄兴南路211号,这是留在我相机中的第一张图片。  相似文献   

12.
夜色伴着寂寞的风,慢慢绽开它宁静而神秘的黑色,宛若一场圣洁的寒露,让所有的疲劳、兴奋、不快和忧虑都统统趋于冻结的状态,却凸显出那一遍又一遍思绪万千的思念.脑海中涌动的回忆,始终离不开那两张我最亲、最爱的面孔,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也许正坐在床上,拿出家里那几本厚厚的相册,又一次翻阅并回味着一家三口那年冬天曾拥有过的那些甜蜜和幸福. 今天是你的生日,儿子.今天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老婆. 今天是儿童节. 今天是端午节. 今天是…… 今天我好想你们. 爸爸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山原野,老公远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虽然没有通讯,虽然数月以来我们都不能团聚抒爱,但我每天都会看看出队时带来的那些照片.那一个个用相机定格的瞬间,在这里对我来说是百看不厌的永恒.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5月1日清早,我和友人一同驱车前往汉寿县西洞庭湿地公园,去感受久闻的"洞庭湖里目平张,一望江天两渺茫"的博大,去感受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的丰富和神奇。到达西洞庭湖时,太阳还没有出来,立于河堤,举目远眺,洞庭湖如同笼罩了一层轻盈的白纱,湖泊被烟雾淹没。远处,天地间连成一片,似玉绢般那么薄,那么淡,那么轻……仿佛一伸手触摸便会损坏它那原本的淡定。微风拂过湖面,那水平如镜的湖面扬起一阵阵小水浪。随后,我们乘船进入西洞庭湖湿地公园的第一个景点——万亩青纱帐。这里是芦苇的天堂,登上观景台,眼前的一切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片望不到边际的  相似文献   

14.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没有找到这样的支点,也没有撬起过地球.可是苦难的中国在八十四年前就找到了拯救中国的支点,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不会忘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迎风搏击,战胜一次又一次的惊涛骇浪;历史不会忘记,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鲜血和挚诚倾注在了党旗上.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我多次引用过的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句。我在半年之内,两次读狄金森。第一次在春天,艾略特说:"四月是残酷的",我就在这残酷的四月里读江枫先生译的《狄金森抒情诗选》。记得《浮士德》开场时,那位年过半百的老学者万念俱灰,想一死了之,后来,复活节的钟声如同一根救命的稻草,把他从绝望的大海中拉了回来。今年的春天,艾米莉那些短短的诗一次又一次成为我这个  相似文献   

16.
正"张所长,过几天局里就要进行法律知识竞赛了,借用你的笔记本学习学习。""张所长,县局要开展干部职工读书笔记展评,记得把你的笔记本拿过来呀!"……这个张所长就是栾川县陶湾国土资源所所长张小玲。在栾川县国土资源系统中,张小玲是15个乡镇国土资源所中唯一的女所长。谁说女子不如男,你可别小看这个基层女所长,她带领的团队并不简单:在她任所长的8年间,陶湾国土资源所在县局目标考核中7次获得第一名,1次获得第二名;多次被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被洛阳市政府授予"群众满意基层站所"  相似文献   

17.
每次瞻望"焦桐",都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敬仰。那纯真的情愫瞬间点亮双眸,然后迅速以光速叠加放大,一次次定格显影,让我心底充满阳光和绿意。2009年4月,在参观焦裕禄纪念馆之后,我又一次顺道去瞻仰"焦桐"。初夏时节,兰考大地一派生机,葳蕤茁壮的泡桐林夹道相迎,叫人心生睹物怀人之情。车行如风。近了,更近了,"焦桐"伟岸的身姿扑面而来,霎时在我眼前幻化为一座青铜雕像。这棵泡桐栉风沐雨近半个世纪,仍和过去一样健硕硬朗,依然铜干铁枝,冠盖如云,满树繁花,暗香浮动,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   

18.
年后上班,我和同事像往常一样到各村例行每周一次的现场办公会,王老伯递给我一张填好的宅基地申请表,由于常年下村,对每家每户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我把表格放在桌子上,说:"老伯,你家不是有一处宅子了吗,怎么又申请呀,这显然不符合国家‘一户一宅’的政策呀。"老伯不等我把话说完就接过去说:"闺女,你们发的政策宣传资料俺都学习了,俺是有一处宅子,可俺现在申请的这一处是继承的,不是新批,你看遗嘱上写得清清楚楚,还有村民代表公证呢。"  相似文献   

19.
总是忘不了那一片蓊蓊郁郁的长山。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桂北一个小山村蹲点。村子后边,就是一片大石山,高低错落的山峰一共有4座。天气晴和时,能看清远处最后一座山上的树木。每每由近到远地望上一遍,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爽。有时得了小半日的闲空,我会爬上离村子最近的那座小山,在那藤萝拂面的林子里转上一圈。真让人惊奇啊,  相似文献   

20.
时值深冬,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大屏山郊野公园内依旧人来人往.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曾经要建设一座星级酒店.在当时的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这块土地都是作为建设用地使用的,项目实施似乎不存在障碍.然而在"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上,项目用地却与生态控制线产生了矛盾——它处在"一张蓝图"划定的生态控制线内.经过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