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媒体广场     
正全国"12336"受理违法线索57.1万件"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已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发现国土资源违法,就打‘12336'的局面。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国"12336"违法线索处理工作座谈会上获悉,"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5年来,已开通线路3097条,受理违法线索57.1万件。其中,部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中心受理19.5万件线索,占全国受理线索总最的34%。部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中心转办、交办线索中,到期应反馈4.3万件,已反馈核查结果的4.1万件,反馈率约为95%。(凤凰财经)  相似文献   

2.
<正>河南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工作,秉承“接听畅通、服务热情、解答权威、处理到位”的服务宗旨,优化流程,完善机制,确保线索逐项落实到位,为举报人服务到位,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构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河南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第一前哨和土地“110”,在为民服务部省百家联创活动中,河南省共有五家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中心被国土资源部授  相似文献   

3.
<正>12月4日,在第四个宪法日到来之际,全国统一的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举报微信平台正式开通。平台开通后,群众发现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后,可在第一时间通过关注"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微信公众号或点击微信城市服务中"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输入相关信息,提交违法线索。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及时开展接收、判定、核查、处理等工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也可以及时了解掌握本辖  相似文献   

4.
方城县国土资源局以建立完善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中心为载体,大力推进全民参与、全民监管的执法管理新模式,取得明显工作成效。自2010年以来,该局共受理12336违法举报案件396起,查证落实340起,立案310起,结案290起。近日,该局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中心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12336为民服务示范窗口"单位。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提升潍坊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效能,规范执法监察程序,提高执法监察工作效率,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科技执法”的工作要求,按照省、市国土资源“一个平台、两个市场”总体建设方案,基于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一张图”数据中心,以国土资源执法监管为核心,建立市、县、乡一体化的潍坊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平台,创新国土资源违法发现机制,实现执法过程实时监控,建立图文档一体的违法案件发现、查处管理系统,建设12336违法举报系统,切实提高全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青海国土经略》2012,(4):70-70
为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有效遏制和查处土地、矿产违法行为,近日,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12336已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全州及五县范围内开通。  相似文献   

7.
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情况1.机构健全,职能明确,执法监察工作开展有保障该县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法制工作由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负责,专门从事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处理、普法宣传等工作。目前克东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共有8人,学历均在大学本科以上,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开展有了机构和人员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6月25日,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是第二十四个全国土地日,也是"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五周年的纪念日。5年前的这天,"12336"平台刚刚开通,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疑问和期待:"12336"平台到底能走多远?究竟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5年后的今天,全国各级"12336"平台已开通线路3097条、受理违法线索57.1万件。这份漂亮的数据不仅让当初人们对这一举报平台的疑虑一扫而光,而且使全社会尤其是国土资源系统对它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省厅要闻     
正省国土资源厅"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全面强化执法监察工作针对近年来青海省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高发、偷采盗采矿产资源屡禁不止,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土地违法问题突出,部门监管无力、执法手段不硬、查处不到位等问题,年初以来,厅执法局和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不断探索执法监察新思路,历时4个月,几经易稿,制定出台了加强执法监察工作意见及3个配套办法。旨在从制度上捍卫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落实把违法违规问题"发现在初始、解决在  相似文献   

10.
正整洁的办公场所、高效的办事流程、形象的文化长廊——走进睢县国土资源局,一股精神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全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国土资源系统读书大赛优秀组织奖、全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全省12336为民服务示范窗口、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单位、全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荣誉室里,一块块闪光的奖牌,记录着睢县国土人创建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1.
东西南北     
正辽宁"12336"开通5年受欢迎辽宁"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的5年多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截止目前,省、市、县三级"12336"共受理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线索3865件,其中2043件情况属实,全部立案查处,没收违法建筑物数万平方米。如今,"12336"已成为辽宁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的有效途径,不仅实现了对违法行为的"早发  相似文献   

12.
临沭县针对基层土地违法行为,建立起发现、报告、制止、查处、消除、问责的"六位一体"的执法监察长效工作机制。通过改革执法监察体制,壮大执法监察队伍,增强执法监察科技含量,完善执法监察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国土资源基层土地违法案件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的问题,为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指挥中心吗?我是利民国土所马保良。""我是指挥中心,马保良请讲。""1小时前,我们根据12336违法线索在手机终端的同步定位,找到了位于胡庄村东500米处耕地上的一宗违法建筑物。经过说服教育,当事人已经拆除了非法建设的地基。"这是虞城县利民国土资源所利用执法监管平台,处理一宗土地违法案件后汇报情况的对话录音。对于一线巡查人员来说,及时赶赴现场是有效打击违法行为的关键。2016年下半年,虞城县国土资源局  相似文献   

14.
6月25日,是第19个全国土地日,国土资源部举行“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仪式”,全国统一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12336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以来,河南省濮阳市国土资源局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做好群众权益维护工作。一是严查违法用地,保持土地执法高压态势。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为主线,以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和土地动态巡查为抓手,坚持刚性执法、规范执法,有效遏制和打击违法违规用地,确保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始终控制在10%以下,顺利通过卫片督察验收,实现"零  相似文献   

16.
济源市国土资源局五龙口分局在动态巡查中实行全员责任制,各部门工作分工不分家,人人都当执法监察员,动态巡查工作由原来监察中队的"独角戏"变成分局人员"大合唱",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年以来,共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23起,立案处理3起,移交治安案件1起.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进嵩县12336国土资源指挥中心,全新的视频对讲系统、执法平板电脑等给人十足的"科技"感,尤其是监控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动态监控画面格外引人注目,工作人员轻轻点击鼠标,便可清晰地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象。近年来,为对全县的土地和矿山进行实时动态的精准管控,嵩县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打造"互联网+"执法监察新模式,全面提升执法监察效能,并被授予"2018年全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指挥中心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工作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以"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作为重要目标,为促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在全省开展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检查活动,使全省国土  相似文献   

19.
面向土地、矿产、森林等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信息化、高效化、规范化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手机终端、微信平台、CORS高精度位置服务等现代测绘手段,构建了空天地一体的国土资源立体监察新模式。通过探索省市县乡四级执法监察信息互联互通、执法监察与国土资源其他业务工作的互联互通,研发了四级联网管理系统、移动动态巡查App、微信公众举报平台、执法核查系统等,规范了执法监察工作的业务流程。旨在提供信息化条件下执法监察协同监管服务,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实现违法案件的常态化监测和高效化处理。  相似文献   

20.
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商丘市国土资源局创新监管方式,3月下旬,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国土资源异地交叉执法巡查工作,采取拉网式巡查等措施,严查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违法用地行为,及时掌握2013年10月以来违法用地的新动向、新趋势、新特点,切实做到"严防死守保‘红线’、尽职尽责保资源、尽心尽力维权益",力争将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该局成立了领导小组,从各县(区)国土资源局抽调3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8个巡查组,对巡查责任区进行了划分,由市局领导带队实施异地交叉执法巡查。结合12336违法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