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自然区划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地理区划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综合体,自然综合体的区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区划的理论基础,区划原则是反映分异规律的一般法则,等级单位系统则是分异规律的具体体现。对于区域分异规律如何认识,必然会采取反映这些规律的区划原则,建立与  相似文献   

2.
李万 《地理研究》1987,6(3):26-33
认识性区划的特点在于具有严格等级单位系统;而应用性区划则是依据认识性区划揭示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一定生产要求,反映地表自然综合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然地理区划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较新的角度探讨了自然地理区划的对象和原则等问题。文章指出,地球内能与太阳辐射能都是地表自然综合体演化的外部条件;高度地带性也是地理地带性规律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了水热对比关系是各级自然综合体差异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自然地带性和区域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历来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它不仅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为拟定和实施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生态与环境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自然地理区划研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近年来自然地理区划研究工作的特点:区划要素类型多样、自然综合区划"生态化"明显、区划空间单元及其尺度系列完整、区划技术方法鲜有创新、区划方法论有所重视、区划方案应用指向进一步强化.分析了当前自然地理区划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学术问题:认识论研究欠缺、方法论研究薄弱.最后,对自然地理区划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持续增加的国家需求、不断规范化的区划工作,并提出了地理区划的几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透视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受灾影响地域广,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自然灾害形成更加复杂,灾害应对以及防范形势更显严峻。开展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划的研究,一直是综合减灾和国际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同时对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综合减灾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划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即分析了从基于地质构造的自然灾害区划到基于孕灾环境的自然灾害区划,再到针对应用目标的农业自然灾害区划、城市自然灾害区划、自然灾害救助区划等的理解与认识,展示中国过去几十年灾害时空格局与区域分异研究的发展历程。结果表明:在自然与人文因素作用下,中国自然灾害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分异为主、南北分异为辅,且在高、低灾情区域镶嵌着低、高灾情片的空间格局。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倡导在促进灾害风险科学发展和保障区域可持续性需求下,应进一步加深对环境和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区划的研究,同时尽快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一个新方案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从开始起便是由生产所决定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文本,人民出版社,1955,149页)。综合自然地理区划全面地反映自然界的地域分异;每一个被划分出来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域,各有其不同于其他区域的自然特征、发生发展历史以及开发  相似文献   

7.
主体功能区是一种地域空间、自然条件和人口、产业、城镇布局相结合的空间单元实体,区划过程不仅要考虑区域分异规律和自然地理条件,还要兼顾综合区划长期性等特点。构建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函数,将三者的逻辑关系耦合为用时间表示的经济增长过程和资源环境的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依据经济学效用论,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符合环境库兹聂兹曲线的一般特征,从而利用环境库兹聂兹曲线,结合高程、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等进行郑州市主体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是以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全国人文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和相似性,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空间层级、相对独立完整、并具有有机联系的特色人文地理单元。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重要工作。通过人文地理综合区划,将突出中国人文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地方特色性和复杂多样性,因地制宜地推动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为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营造重点地区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提供基础性的科学支撑。本文在吸纳已有的各类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划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性、主导性、自然环境相对一致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一致性、地域文化景观一致性、空间分布连续性与县级行政区划完整性等原则,以自然、经济、人口、文化、民族、农业、交通、城镇化、聚落景观和行政区划10大要素为基础划分依据,构建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指标体系,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划思路和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人文地理划分为东北人文地理大区Ⅰ、华北人文地理大区Ⅱ、华东人文地理大区Ⅲ、华中人文地理大区Ⅳ、华南人文地理大区Ⅴ、西北人文地理大区Ⅵ、西南人文地理大区Ⅶ和青藏人文地理大区Ⅷ共8个人文地理大区和66个人文地理区。该区划方案填补了中国人文地理没有综合区划的空白。各个人文地理大区和各个人文地理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地形地貌属性、气候属性、生态属性、人口属性、城镇化属性、经济发展属性、聚落景观属性、地域文化属性和民族宗教属性。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方案与已经划出的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区划、中国经济区划、中国农业区划等有较大程度的吻合性,体现出在自然与人文要素双重作用下的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9.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郑度  欧阳  周成虎 《地理学报》2008,63(6):563-573
在研习和继承前人区划研究工作与成果的基础上, 着重于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及其体系的探讨。首先, 深入阐述了自然地理区划的内涵, 认为: 自然地理区划既是区域划分的结 果, 也是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 同时还是认识地理特征和发现地理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第二, 假设性认为自然地理区划是客观存在的, 针对不同的区划目的和采用不同的区划原则 所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区划, 如部门区划与综合区划、区域区划与类型区划等, 则构 成了对区划对象的多角度认识, 并且这些区划间存在内在联系, 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可转换性。第三, 在分析总结各种自然地理区划方案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包括区划本体、区划原 则、区划等级系统、区划模型和区划信息系统的自然地理区划范式, 其中自然地理区划原则、等级系统和区划模型构成了区划方法的核心, 并且通过区划模型, 实现区划原则、指标体系 和单位等级系统的综合。最后, 论文对自然地理区划信息系统研究所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和 主要功能作了简要的说明和讨论, 并指出: 在地理空间单元理论的指导下, 可以实现在统一 的科学框架下的各种自然地理区划的集成, 并为开展综合区划研究提供可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表区域分异在客观上表现出不同的尺度。在实际上,较大尺度的分异现象总是做为较小尺度分异的背景而存在,而且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也总是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关于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规律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已经有过许多论述。例如,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常因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带性规律的干扰造成自然地带偏离纬线方向,山地垂直带谱因山地所处的纬度地带和“经度地带”不同而异……等等。但是有关在广大的高原上,三大区域分异规律是否具有某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水平分异与垂直分异之间,是否通过某种方式相互结合等问题的讨论,却历来不多。本文拟就此略呈管见。 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等高原自然景观的独特性及其形成为巨大的自然区域,主要是垂直带性规律作用的结果,这似乎是很少疑问的。而高原内部的区域分异究竟受制于何种规律,却是一个尚未很好解答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苏联地理学界关于自然地理区划问题研究的近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倪绍祥 《地理研究》1982,1(1):95-102
自然地理区划,即综合自然区划,是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扼要介绍苏联近年地理学界关于自然地理区划问题的研究概况。对于自然地理区划问题的研究,在苏联综合自然地理学中近二十年来,继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初步草案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综合自然区划是根据地表自然综合体(即自然的总情况)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加以划分,并进而按区划单位来认识自然综合体的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认识自然综合体的目的是:(1)阐明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对于生产与建设的有利方面与不利方面;(2)  相似文献   

13.
综合自然区划是根据地表自然综合体(即自然的总情况)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加以划分,并进而按区划单位来认识自然综合体的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认识自然综合体的目的是:(1)阐明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对于生产与建设的有利方面与不利方面;(2)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区划   总被引:46,自引:18,他引:28  
青藏高原是土地沙漠化正在发展-强烈发展的重要区域,土地沙漠化区域分异明显。本文在确定区划原则和区划指标的基础上,将青藏高原沙漠化区域划分为藏南河谷湖盆区、藏北高原区、阿里高原区、藏东南三江河谷区、柴达木盆地区、共和盆地区、青海湖盆地环湖区、青南高寒区和川西甘南高原区等9区23亚区,各区域土地沙漠化的基本特征、现状与发展态势各有不同。按照高原沙漠化地域分异规律与特点,结合生态建设的要求,青藏高原沙漠化防治的基本思路是:全面保护,综合治理,适度开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然地带区划是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三维自然地带”分布规律为基础,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新区划与原有自然区划,得到了新的认识:基于地表氧含量的自然地带区划能够反映更加综合定量的地域分异特点;氧含量的地域差异能够反映人地关系的地域差异。本文可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帮助学生综合认知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和人地缺氧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郑度  傅小锋 《地理科学》1999,19(3):193-197
以地域单元作为重要层次,从区域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深入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人和自然关系的必要途径。综合地理区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涉及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其划分原则有:自然和人文地域分异规律相结合,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发生统一性原则,宏观区域框架与地域类型相结合等。综合地理区划的指标体系应涵盖环境、资源、经济、社会与人口等方面,须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要求简洁实用,避免繁杂。所选指  相似文献   

17.
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综合体,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分为一系列的自然区。根据划分出来的区域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这就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因此在解决区划原则问题以后,制定一个合理的区划分级单位系统,是开展综合自然区划的首要工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是采取单列系统方  相似文献   

18.
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综合体,按照地表自然综合体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划分为一系列的自然区。根据划分出来的区域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这就是综合自然区划的内容。因此在解决区划原则问题以后,制定一个合理的区划分级单位系统,是开展综合自然区划的首要工作。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是采取单列系统方  相似文献   

19.
在对区域分异理论的认识史及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重新重视对区域分异理论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对区域分异及区域分异规律概念的解析,提出了区域分异规律只指地带性分异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地带性规律的内涵,认为垂直带谱和水平带谱具有统一的水热基础和类型可比性,并将地带性带谱统一划分为水分型、热量型、水热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成就之一是我国地理学家对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环境采用区划的方法进行的研究。我国首次发布完整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至今已有50年历史。在这期间,产生了7个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主要方案,建立了经典的区划方法论。近年来,中国生态区划研究、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与适应研究对发展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全球和中国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加速发展的支持下,本文对比了新形势下区划目的、内容、途径、范围、原则、依据、指标、等级系统、界线、研究单元、数据信息、分析计算、基础设施与研究环境条件发生的新变化,认为在中国未来20年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目的将由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资源、环境、生态综合考虑,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特别是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数据资源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对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时代特点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论的产生和体系的建立起到划时代意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